《水滸傳》讀書筆記

來源:文萃谷 2.77W

第一篇:

《水滸傳》讀書筆記

梁山起義軍之所以能名傳千世,不僅因為宋江的仁義,吳用的機智,公孫勝的法術,盧俊義的英勇,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七十二煞為其出生入死。

雖説七十二煞在戰場上大多名氣不大,但如果少了他們,宋江他們也幾乎不可能戰勝大遼,方臘。

項充,李袞,本和樊瑞在芒碭山佔山為王,本可以就此衣食無憂,但因説要吞併梁山的大話,被宋江抓後才知道宋江的仁義,最後勸樊瑞投靠宋江,二人從此開始了人生的輝煌時刻,在梁山時,兩人的戰功不很明顯,但在徵遼朝,方臘時,成了步兵頭領,成了李逵的副將,在戰場上,三人橫衝直撞,殺人無數,戰功無數,但在烏龍嶺三人因為自大無畏衝入敵軍,左右衝擊,但終因人單利薄,項充李袞戰死在亂林之中,從此兩人推出了梁山的隊伍,李逵也從此失去了左膀右臂。

朱武,即會文又會武,雖説都不太好,但也在宋江左右,為其出謀劃策,雖説無一殺敵戰功,但他為打勝仗付出不少,也算是功勞無數。在出徵後,被分配到盧俊義帳下,隨他出生入死,出謀劃策,在被圍之時,多次保其性命,也為宋江保住了其隊伍的核心,在回朝後,不求為官,不圖功名,求閒為民,後尋公孫勝出道,以終天年。

樊瑞,武功不凡,亦會一些法術,曾芒碭山為王,打家劫舍,劫富濟貧,後投梁山名下,並拜公孫勝為師,在梁山時,雖無大功,但小功無數,在打大遼時,做了步兵頭領,和李逵等人不畏生死,橫衝直撞,為攻打遼朝做出了不可小估的貢獻,在徵方臘時,因公孫勝回鄉,他從此接上了公孫勝的班,為攻打城池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回京後因看不慣朝廷的腐敗,怕被奸臣所害,後尋公孫勝學道。

水滸傳的情節無不告訴我,做人應不向權貴低頭,朋友之間要有忠義節氣

第二篇:

四大名著中我向來只看了《西遊記》和《紅樓夢》,覺得《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都是打打殺殺的',沒什麼好看,但是在這個暑假,我讀完《水滸傳》後,不禁為書中的各位好漢所感動,但是也為故事的結局而感到惋惜,一百零八個好漢就只有一個活了下來。真可惜了其它一百零七個人才好漢!

《水滸傳》講述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講訴了一系列發生在英雄好漢上的事!小説以太尉高俅為中心刻畫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貪官、污吏和惡霸。比如:鎮關西、蔣門神、西門慶……他們的無惡不作使整個社會昏天暗地、民不聊生!小説中吳用智取生辰綱、花和尚倒拔垂楊柳、景陽岡武松打虎等都在作者筆下描寫地繪聲繪色,栩栩如生。讀完整本書,留在我腦子中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擴大就是忠心耿耿。不背叛自己的祖國,不背叛自己的親人,不背叛自己的朋友。就比如説,宋江在種種的威逼利誘下,仍然忠心於自己的祖國。我想,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會有很多人做到“忠”,但是做到“義”的人能有幾個?太少太少了。

“義”雖然只有這短短的三筆!但是所需要的勇氣和膽量是無限的。《水滸傳》中有朋友陷入危難中,一百零八個好漢中的人都會毫不猶豫的出手相救,暗的不行,來明的,明的不行,來硬的。總而言之使出一切手段救朋友出來。哪怕將生死置之度外,也不在乎。現實生活中,也許我們會做一些舉手之勞的小事,這叫愛心。響起《論語》中的:“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是半句話。沒錯,如果自己的朋友,甚至陌生人遇到危險,處於水深火熱中,會有誰有這個膽量冒着生命危險去救?我當然不敢,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跟我一樣,只有這樣不顧生命危險幫助人家,才叫“義”。

話説回來,《水滸傳》就是圍繞六個字來寫的“反貪官,反腐敗。”以至於這樣才會有農民起義,才會有一百零八個好漢驚天動地的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