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豁達詩詞人生

來源:文萃谷 1.29W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蘇軾的性格豪邁直爽,為人也獨立自我。這樣的性格註定他宦海沉浮,仕途不順。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蘇軾的豁達詩詞人生

蘇軾獨立見解和獨立人格依然故我,又不贊同司馬光全盤否定王安石的新法。於是他又不得司馬光派的賞識,不曾飛黃騰達。又過了數年,司馬光派失勢,蘇軾卻被認定為司馬光派,又被貶官。司馬光執政時宋哲宗的年號是“元祐”年號,這一時期的官員被稱為“元祐黨人”,被打入“另冊”,蘇軾自然也在冊中。此後蘇軾被一貶再貶,直到貶到遙遠的海南島。好在宋朝不殺文士,所以蘇軾也只是被一貶再貶,而沒有削職為民,更沒有被殺。官小了,俸祿低了,但温飽還是有保證的。

烏台詩案這一巨大打擊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新黨們非要置蘇軾於死地不可。救援活動也在朝野同時展開,不但與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元老紛紛上書,連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王安石當時退休金陵,也上書説:“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這場詩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當地官員監視。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時期在太祖趙匡胤年間既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衞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元祐六年八月調往潁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揚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執政,新黨再度執政,紹聖元年(1094年)六月,別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紹聖四年(1097年),年已62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據説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

蘇軾無論被貶到哪裏,都仍然忘不了、放不下自己的文學生活,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寫作。每到一地,都留下了優秀的篇章。在山東密州,寫下了《密州出獵》的“老夫聊發少年狂”,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被稱為中秋節的絕唱;在赤壁,寫下了氣勢磅礴的《念奴嬌·大江東去》和前後《赤壁賦》;在黃州、在瓊州,也都風流倜儻有遺篇。雖然其中也流露出“人生如夢”的低迷,但主旋律樂觀向上,傾注了他對生活的熱愛。

所以他也才被列入了詩詞的“豪放”一派。不僅如此,他每到一處,都不湊合地過日子,“食不可無魚,居不可無竹”,儘量把自己安排得舒適一些,為自己蓋自己設計的房子。也“入鄉隨俗”地享用當地的特產。如在惠州,當地出產荔枝,他就“日啖荔枝三百顆”,讓自己活得有滋有味。給有的人,處在這樣的一貶再貶的背井離鄉中,還不知道怎麼怨天尤人、痛不欲生呢,可蘇軾,無論多麼顛沛漂泊,都保持着一種好心情,樂觀、瀟灑、豁達地生活着。

高中必修五冊,接觸到蘇軾的文學作品並不多,但卻都是經典,一是《赤壁賦》,一是《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是《定風波》,我們深深為他的才氣所折服,更為他在磨難中的豁達所折服。但細細品來,豁達的蘇軾,其底色卻是悲。

一、悲是蘇軾的真正底色

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看似豁達,實際上卻是在“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的悲哀中的無奈之舉;《定風波》中“也無風雨也無晴”不僅豁達,而且有超脱之感,可是“一蓑煙雨任平生”卻也是在對外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的一種聽之任之;《赤壁賦》中“客喜而笑……不知東方之既白”看似問題解決了,卻在《後赤壁賦》中要隨鶴而去。

所以,悲是蘇軾從未曾真正離他而去的伴侶。

二、悲色小探

這麼一位優秀的人才,為什麼悲卻成為他的底色呢?

1.人生坎坷

蘇軾的一生頗為坎坷,首先從生平上來看,他就是在不斷被貶中做官。剛開始不能容於新黨,從而被貶。新黨下台後,又不能容於舊黨,仍然被貶。而舊黨下台後,新黨對他的打擊更重,要把他放逐到海南。據説在宋朝,放逐海南是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後徽宗即位,卻又死在回來的途中。

其次,從思想上來看,當時執政的都不能和蘇軾相合。因在新法的實施上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便被迫離京,看到新法對老百姓的損害而上書,便不容於朝庭。後新法失敗,舊黨上台,蘇軾被召回,但他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所謂舊黨與新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他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

雖然心因磨鍊而變得堅強,但悲的傷痕卻清晰留下了。

2.英雄情結

雖然蘇軾不被新黨、舊黨所容,但蘇軾的理想卻一直不滅。被貶黃州,卻借“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來抒發他的.執著。建功立業是他永遠的追求,他的痛苦也正是在他理想的破滅上產生的,《定風波》如此,《赤壁賦》也如此。若沒有他對英雄的執著追求,也便沒有他的種種痛苦,在他那看似的豁達中,更透露的是無奈中的自我安慰,可安慰過後,這夢想在心中仍然滋生着。

3.懷才不遇

由於思想的不同,蘇軾基本處於被掌權者排斥的境地,因此,是絕對的不遇。普通人的懷才不遇尚悲憤不已,更何況對於才子呢。蘇軾絕對是才子,他的才,不僅表現在詩書畫等藝術上,更是體現在他的思想上,體現在他支持老百姓的利益上,更何況他還是一位有英雄夢想的執著者呢!所以他受到的傷害更大,所以他的堅守更難,悲傷更深。

4.家庭影響

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蘇洵發奮雖晚,但用功甚勤。“腹有詩書氣自華”,這種家庭影響對蘇軾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它不僅影響蘇軾的思想,還影響他的性格,影響他的品質,甚至可以説,正是家庭的影響,才讓蘇軾不會成為一個摧眉折腰的苟且者,而是成為一個真實地站着的人。

5.悲天憫人

元豐三年,蘇軾在黃州城東開墾了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其子在蘇軾過世之後,只有去潁州投靠蘇轍為生。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蘇軾過的是一種怎樣的生活,在這種生活中,他秉持的是怎樣的人生理念。他把老百姓放在心裏,他對變法的反對也好,還是對不變法的反對也好,都是把老百姓作為利益的第一位。

三、千古同悲

蘇軾不是孤獨的,屈原在為夢想悲着,在為民生悲着;司馬遷在為夢想悲着,在為民生悲着;甚至“詩仙”李白也在為夢想悲着,在為民生悲着。歷史上,優秀的士人,都在為夢想悲着,在為民生悲着,這是中國士人的共同特點,這種悲深深地融入每一個士人的血液裏。他們在憂慮中悲傷,他們在憂慮中拼搏,他們在憂慮中傳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