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詩詞

來源:文萃谷 9.64K
念奴嬌詩詞1

憑高眺遠,見長空,

念奴嬌詩詞

萬里無留跡。

桂魄飛來,光射處,

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瓊樓,乘鸞來去,

人在清涼國。

江山如畫,望中煙歷歷。

醉拍手狂歌,

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露下,

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風,翻然歸去,

何用騎鵬翼。

晶宮裏,一聲吹斷橫笛。

簡析

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元豐五年)中秋,蘇軾在黃州時寫的,當時仍在被貶滴之中。

萬里無雲的天空,登高望月。面對廣闊的天空和皎潔的,引起了無限的幻想,聯想到現實社會的醜惡及自己的不平坎坷,嚮往那虛無縹緲清靜的生活。這正是在苦悶時尋求解脱,自我寬慰的無可奈何的舉動,表現出對自由生活、美好現實的追求。 這首詞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大膽創造,富有浪漫主義想象,能喚起讀者的聯想,獲得豐富的美感和無窮的詩意。

念奴嬌詩詞2

念奴嬌

瓢泉酒酣,和東坡韻

辛棄疾

倘來軒冕,問還是、今古人間何物?

舊日重城愁萬里,風月而今堅壁。

藥籠功名,灑壚身世,可惜矇頭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傑。

休歎黃菊凋零,孤標應也有,梅花爭發。

醉裏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鴻明滅。

萬事從教,浮雲來去,枉了衝冠發。

故人何在?

長庚應伴殘月。

辛棄疾詞作鑑賞

作者的詞,歷來與蘇軾的詞並稱,不少詞論家將蘇、辛目為同派。辛詞的確有得之於東坡者,這首《念奴嬌》即其一例。詞前小序雲:瓢泉酒酣,和東坡韻。由此可知,此詞是作者閒居鉛山瓢泉時的感興之作。和東坡韻,指步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之韻以追和。東坡的原詞,是貶官閒居黃州的所作,在抒發政治上失意的感慨這一點上,與辛詞有相似之處。辛詞也以健筆抒豪情,風格上極力追步東坡。但兩詞相比較,不難發現他們心貌各別。同為豪放的風格,蘇詞之放,表現為超逸放曠;辛詞之放,則表現為悲壯激昂,同樣是抒發政治失意的情懷,蘇詞的結尾,以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老莊消極思想自解,顯出頹廢為自適的傾向;辛詞則金剛怒目,感憤終篇,仍大呼枉了衝冠發,毫無出世之意。

念奴嬌詩詞3

湘月/念奴嬌

[宋] 張炎

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裏。星散白鷗三四點,數筆橫塘秋意。岸觜衝波,籬根受葉,野徑通村市。疏風迎面,濕衣原是空翠。堪歎敲雪門荒,爭棋墅冷。苦竹鳴山鬼。縱使如今猶有晉,無復清遊如此。落日黃沙,遠天雲淡,弄影蘆花外。幾時歸去,翦取一半煙水。

作品賞析

【註釋】:

原序:餘載書往來山陰道中,每以事奪,不能盡興 。戊子冬晚,

與徐平野、王中仙曳舟溪上。天空水寒,古意蕭颯。中仙有詞

雅麗 ;平野作《晉雪圖 》,亦清逸可觀。餘述此調,蓋白石

《念奴嬌》鬲指聲也。

在小序中,作者交待寫詞的背景。作者與友二人:詞人王中仙(王沂孫)、畫家徐平野泛舟江,飽覽山陰道中影色。山川美景、自相映照使人應接不暇,使人大發雅興。於是王沂孫賦詞一首,徐平野揮毫畫成《晉雪圖》,作者寫就本詞。在本詞中作者句句寫景,亦句句寫畫,描述中迷人的山陰景色,並抒發了愛國情懷。

上片句句寫景:一葉小舟,在蕭瑟的溪上划行。船行緩慢,行行止止,像是要把這天地乾坤的美景盡收於篷窗之內。船中三人都陶醉在這天空水寒的冬風光之中。星星點點幾隻白雞,在水面上徘徊,像是一位丹青妙筆疏工幾筆畫出的水鄉葦塘秋意圖。遠處的江岸上,江濤拍岸激起幾波水紋,籬笆樹下堆積着枯落的樹葉,一條荒僻的小路正好通向集市。此時微風拂面,捲起的水氣沾濕了三人的衣服。上片寫景、了了幾筆,如同作畫高手,活畫一幅冬際圖。

下片,首先引用兩處典故:“敲雪門荒”指晉人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的故事。據載:“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 ,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徬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今浙江嵊縣),即便夜乘小船擾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見《世説新語·任誕》。小序所提徐平野作《晉雪圖》即源於此。“爭棋墅冷”,指謝安與其侄謝玄棄棋爭勝的典故。據《晉書·謝安傳》載:公元383 年 ,北方的前秦80 萬軍進攻南方的晉國,雙方會戰於淝水。淝水之戰前夕,謝安與其侄謝玄在建康(今南京)山墅中下圍棋,以別墅作賭注。棋藝中謝玄為高 ,今時局未定,謝玄心神不定,終至落敗。另外其典故還暗含謝安隱居會稽東山的故事。謝安隱居山中亦有別墅。在此,“敲雪門荒”指謝安會稽之別墅故居,今已門前冷落。“門荒”,“墅冷”廖廖幾字顯現出世態炎涼,不禁令人大發慨歎。作者聯想到時局,“風景不殊,舉目有山河之異,”因此發出“縱使如今猶有晉,無復清遊如此”的哀歎。

最後“落日”幾句,以景寫情,表達思歸之意。落日的餘暉把沙灘染成金黃,晴朗的天空飄着幾朵微雲。透過蘆花叢中的空隙,看到這一切景色都倒映水中隨着波浪蕩漾。作者不禁又發出讚歎,何時能用剪刀把一江煙水美景,剪取一半回去呢!”剪取一半煙水”句用晉索靖的故事:傳説索靖在觀賞顧愷之的畫時,為畫傾倒讚歎道:“恨不帶幷州快剪刀來,剪松江半幅紋練歸去。”作者用此典,即贊眼前之景,又歎發人徐平野的《晉雪圖》,情景交融,使人歎服。

張炎是憂國憂民的詞人,湖光山色,山川美景都不會自我麻醉,仍發出憂國之詞。因而《四庫全書提要》讚道:“炎生於淳病戊申,當宋邦淪覆,年已三十有三 ,猶及見臨安全盛之日。故所作往蒼涼激楚,即景抒情,備寫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紅刻翠為工。

念奴嬌詩詞4

念奴嬌·宜雨亭詠千葉海棠

綠雲影裏,把明霞織就,千重文繡。紫膩紅嬌扶不起,好是未開時候。半怯春寒,半宜晴色,養得胭脂透。小亭人靜,嫩鶯啼破清晝。

猶記攜手芳陰,一枝斜戴,嬌豔雙波秀。小語輕憐花總見,爭得似花長久。醉淺休歸,夜深同睡,明月還相守。免教春去,斷腸空歎詩瘦。

翻譯

巒疊翠的綠葉影裏,遍地的千葉海棠宛如燦爛的錦繡明霞。紫膩紅嬌的花兒彷彿永遠也扶不起的嬌弱美人般惹人憐愛。所謂好花看到半開時,此時正是最美好的觀賞時節。嬌巧的花朵因春寒而沒有完全綻放,卻被温柔的春光滋養白裏透紅,彷彿白淨的美人塗抹了胭脂紅一般。小亭分外寂靜,沒有人聲,可這春日的寧靜又被那幼小的黃鶯一聲婉囀的啼鳴打破。

還記得當初與心愛的人兒攜手遊於花叢中的情景,我不時為她擷取一枝美豔的海棠簪於鬢髮,風韻在她的神采之間流蕩。我們每一個軟語温存的細節都沒有逃過花兒的眼睛,然而冬去春來,花兒在不斷地輾轉開放,我們那軟語相憐的情景卻再也沒有出現過。淺斟低酌,現在只是微微有些醉意,怎麼能夠就此歸去呢?夜深之時我還要與花同眠,即使到了明日我也還要在這裏與花兒相守。要不然等春歸去之後,又到哪裏去尋找詩料呢?恐怕到時即使是愁腸寸斷,也寫不出什麼詩篇來。

註釋

念奴嬌: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湘月”,得名於唐代天寶年間的一個名叫念奴的歌伎。該調雙調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後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韻。

宜雨亭:亭名,在張鎡的南湖別墅裏。

千葉海棠:海棠的一個品種。

千葉:指重迭的花瓣。

綠雲:喻指海棠枝葉的茂密。

明霞:形容海棠花的鮮豔美麗。

文繡:繡有花紋圖案的絲織品。形容花葉色彩之美。

紫膩紅嬌:指深淺不同的海棠花。

扶不起:這裏用擬人手法,寫出海棠嬌嫩之態。

好是:正好在於。

胭脂透:指花蕾尖紅透。

芳陰:花叢中。

雙波:指雙目含情。

小語:細語。

爭得:怎得。

相守:相伴。

詩瘦:為吟詩而使人瘦。

賞析

上片,首起三句“綠雲影裏,把明霞織就,千重文繡”,總寫海棠花葉之美。從宜雨亭上望去,但見海棠枝葉繁茂,如綠雲鋪地,一片清影。而在這綠雲影裏,紅花盛開,明麗如霞,有如綠線紅絲織成的千重文繡。在這三句中,詞人連用三個比喻,濡染出紅花綠葉交相輝映的秀美景色。“綠雲”喻寫其枝葉之密,綠陰之濃,點出幹葉海棠枝葉茂盛的特徵。“明霞”二字,極喻海棠花紅豔之色。“文繡”則形容花葉色彩之美。前面加上“千重”二字,又描繪出綠葉紅花重重疊疊,色彩斑斕的畫面。同時,綠雲與明霞,又是明暗的對比,實寫與虛想結合,立意構思,着實下了一番功夫。接下去的兩句,“紫膩紅嬌扶不起,好是未開時候”,寫海棠花嬌嫩之態。因花開有遲早之分,故色澤有深淺之別。深者紫而含光,淺者紅而嬌豔。後面以“扶不起”三字承接,便生動地描繪出海棠花嬌而無力的情態。“好是未開時候”,是由鄭谷《海棠》詩的“嬌嬈全在欲開時”變化而來。詩人賞花,全在情趣二字,張鎡和鄭谷都愛慾開未開的海棠花,是因為那深紅的蓓蕾,在青枝綠葉的映襯中顯得格外嬌美。它藴藉含蓄,內孕生機,有一種蓬蓬勃勃的青春活力,最易引發人們美好的情思。宜雨亭上,海棠叢裏,面對着那含苞欲放的嬌花新蕾,愈看愈美,於是再就“好是未開時候”的“好”字刻意描繪,寫出了“半怯春寒,半宜晴色,養得胭脂透”,具體而細膩地形容出海棠花欲開未開時的特殊美感。那點點蓓蕾,一半因春寒而不肯芳心輕吐,一半因映晴色而展露秀容,羞怯嬌嫩,直養得蕾尖紅透,豔麗動人。當此際,詞人完全沉浸在美的追索中。為花的幽姿秀色而陶醉。“小亭人靜,嫩鶯啼破清晝”兩句,筆波一折,轉得好也收得好,而且一轉即收,恰到好處。一聲早鶯的啼鳴,打破了清晝的寂靜,也喚醒了詞人的沉思,極富搖盪靈動之感。上片亭中觀花的詞情至此辭盡意盡,歇拍自然,從而為下片另闢詞境作好了過渡。

下片由寫花轉而寫人。換頭以“猶記”逆入。連寫五句,記昔日與情人賞花情景。前三句“猶記攜手芳陰,一枝斜戴,嬌豔雙波秀”,回憶芳陰下攜手同遊,她鬢邊斜插着一枝紅豔的海棠花,雙眸明秀,秋波含情。後兩句“小語輕憐花總見,爭得似花長久”,寫兩人在花前小語,輕憐密愛,此情當日,花總也得為見證吧。如今花開依舊,而情人不見,深覺情緣之事,“爭(怎)得似花長久”!這是詞人的感傷,一句又轉回現在。詞人獨自賞花。小亭淺酌,觀眼前景,想心頭事,流連徘徊,不願歸去。因此吟唱出“醉淺休歸,夜深同睡,明日還相守”。在酒意微醺的朦朧醉境中,思人戀花,情意綿綿,暗中叮嚀自己休要歸去,今夜與花同睡,明日與花相守,日日夜夜與花作伴。蘇軾《海棠》詩:“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燒銀燭照紅粧。”“夜深”句,字面用蘇詩,而又自立主意。“同睡”,連下句言相伴守而睡。這幾句寫得纏綿悱惻,婉曲細膩,對花無限眷戀的深情盡皆傾吐出來。末兩句,“免教春去,斷腸空歎詩瘦”,緊承上三句寫出。訴説他所以與花相守,形影不離,乃在於深恐韶光倏逝,花與春同去。這樣就在愛花情中又加上惜春之情,感情分量更重,詞意也隨之打進了一層。意謂若教春去,就要為之斷腸,就要作詩遣懷,就要因詩而瘦。“詩瘦”本於李白戲贈杜甫詩:“借問何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見唐孟綮《本事詩·高逸》)這兩句機杼自出,翻出新意,技巧亦高,深刻地揭示了一位詞人不負韶光的心理活動。讀來真摯懇切,直語感人。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張鎡本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張浚的曾孫,生活豪奢。他曾歷任大理司直、直祕閣、婺州通判、司農少卿等職。曾卜築南湖,有園林之勝。這首《念奴嬌》,就是他在南湖別墅宜春亭上賞千葉海棠時,有感而發,援筆寫成。

念奴嬌詩詞5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剗地東風欺客夢,一枕雲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繫馬,此地曾經別。樓空人去,舊遊飛燕能説。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曾見,簾底纖纖月。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雲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裏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髮?——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參考註釋:

①東流:今安徽貴池。

②野棠:野生的棠梨。

③剗地:無端,只是。

④雲屏:雲母鑲制的屏風。

⑤綺陌:繁花的街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蒼。

⑥纖纖月:形容美人足纖細。劉對《沁園春》(詠美人足):“知何似,似一鈎新月,淺碧籠雲。”

賞析:

這首詞是淳熙五年(1178年)春天寫的。上片點明時間,描述旅途苦況,“曲岸”以下三句回首往日之幸福豔遇,歇拍兩句翻用蘇軾《永遇樂》句子而別出新意。下片前三句表明對方已為青樓女子,想象她的美貌及尋覓不見的悵恨。詞人融自己身世與其間,雖為愛情詞,卻有鬱勃之氣。尤其是“舊恨”三句,更是“矯首高歌,淋漓悲壯”(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據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註》,作者於淳熙五年(1178)自江西召為大理少卿,觀其詞意,當是作者年輕時到過池州東流縣,結識一位女子,兩情相洽,十分款曲。此次途經這裏,重訪不遇,有感而作。若此,本詞之意脈便可尋繹了。作者從豫間(南昌)調往臨安(杭州)去就任大理寺少卿,舟行途中經過東流縣,題於某村的牆壁上。詞中寫他重遊舊地,想起“垂楊繫馬”曾和一個女子在這裏分別,抒發了心中熱烈的感情,也寄寓了自己的理想。正是由於南宋當局的阻撓,他那收復失地的美好憧憬,像在下片中所説的“鏡裏花難折”一樣,難以實現。“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雲山千又疊”兩句,把他南歸後十多年來政治活動中的許多感慨和怨恨都凝結在裏面了。辛棄疾很少寫自己的愛情經歷,偶一為之,也迥異別家,帶有一種擊節高歌的悲涼氣息。

念奴嬌詩詞6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10. 念奴嬌是這首詞的___________。(1分)

11.下列對詞作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開篇即景抒情,起筆頗有氣勢,從長江着筆,空間巨大;千古風流人物的歷史時空廣闊,英雄豪傑無數;將此二者聯繫起來,組成一個極為遼闊悠久的時空背景。

B.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作者把目光從江濤轉向赤壁,既點出了赤壁的歷史意義,也為下片歌頌周瑜埋下了伏筆。

C.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描寫了周瑜風華正茂的形象。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生活細節,是為了突出小喬貌美,足以與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

D.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描寫了周瑜手執羽扇,頭戴綸巾的文士風度, 突出了周瑜蔑視強敵的英雄氣概。談笑間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紙背,充分反映了周瑜當年赤壁破曹時那種輕而易舉的神態。

12.蘇軾在本詞中借古抒懷,請結合全詞內容,分析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情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0.詞牌(1分)

11.C(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生活細節,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見出周瑜的丰姿瀟灑、年輕有為,足以令人豔羨。)(2分)

12. 本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弔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抒發了詞人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華髮早生的憂憤之情。(3分)

念奴嬌詩詞7

古詩原文

餘客武陵。湖北憲治在焉:古城野水,喬木參天。餘與二三友,日盪舟其間。薄荷花而飲,意象幽閒,不類人境。秋水且涸。荷葉出地尋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見日。清風徐來,綠雲自動。間於疏處,窺見遊人畫船,亦一樂也。朅來吳興。數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絕。故以此句寫之。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消酒,更灑菇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人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愁人一作:愁入)

譯文翻譯

小舟盪漾在紅火、繁茂的荷花叢裏,記得來時曾經與水面鴛鴦結成伴侶。放眼望三十六處荷塘連綿一氣,罕見遊人蹤跡,無數映水的荷花襯着荷葉在微風中搖曳,就像繫着佩帶和裙裳的美女。翠碧的荷葉間吹過涼風,花容粉豔彷彿帶着殘餘的酒意,更有水草叢中灑下一陣密雨。荷花嫣然微笑輕搖倩影,幽冷的清香飛上我讚美荷花的詩句。

日暮之際,荷葉如青翠的傘蓋亭亭玉立,情人豔姿已隱然不見,我怎忍心乘舟蕩波而去?只恐怕寒秋時季,舞衣般的荷瓣容易凋落,西風吹得南浦一片狼藉,使我愁恨悲悽。那高高的柳樹垂下綠蔭,肥大的老魚將浪花吹起,彷彿拘留我在荷花間留居。多少圓圓的荷葉啊,曾知我多少回在沙岸邊的歸路上徘徊,不捨離去。

註釋解釋

武陵:今湖南常德縣。

薄:臨近。

朅(qiè):來,來到。

吳興:今浙江湖州。

相羊:亦作“ 相佯 ”。亦作“ 相徉 ”。 徘徊;盤桓。

光景:風光;景象。

三十六陂:地名。在今 江蘇省 揚州市 。詩文中常用來指湖泊多。

水佩風裳:以水作佩飾,以風為衣裳。

菇蒲:水草。菇即茭白。

青蓋:特指荷葉。

爭忍:猶怎忍。

凌波:行於水波之上。常指乘船。

南浦: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

田田:蓮葉盛密的樣子。

沙際:沙洲或沙灘邊。

詩文賞析

這是一篇託物比興的詠物詞,借寫荷花寄託身世。

宋代詞人周邦彥是錢塘人,寫下“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蘇暮遮》)的名句。姜夔的這首詠荷詞,也同樣把讀者帶到一個光景奇絕清幽空靈的世界,那裏有冰清玉潔的美人,有人們尋找的清香幽韻的夢……從這首《念奴嬌》詞的小序知道,姜夔曾多次與友人倘徉於江南荷塘景色之中,因感其“意象幽閒,不類人境”,而有是作。

詞一開頭就把讀者帶向那美好的境界:正是荷花盛開的時候,荷花叢中盪舟,一路上一對對鴛鴦伴着船兒戲水。真是到了荷花世界了,這裏人跡罕到,只見那望不見邊的荷塘,綠波盪漾,荷葉翻飛。“水佩風裳”,本指美人粧飾,代指荷葉荷花,與周邦彥“一一風荷舉”共得荷花之神理。從那碧綠的荷葉間,吹來陣陣涼風,那鮮豔的荷花,好像美人玉臉帶着酒意消退時的微紅。一陣密雨從菰蒲叢中飄灑過來,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幽幽冷香。惹起詩人詩興大發,寫出了優美的詩句。

這美好的情景多麼使人留戀,然而時間在悄悄過去,已是日暮時分,只見那車蓋般的綠荷,亭亭玉立,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見,欲去還留。凌波用曹植《洛神賦》之典故。只怕西風起時,舞衣般的葉子經不住秋寒的蕭瑟而容易凋殘,更為那無情的秋風將把南浦變成一片蕭條而憂愁。還有那高高柳樹垂下綠陰,肥大的老魚吹波吐浪,這一切,都要挽留他住在荷花中間。詞人説:田田的荷葉呵,您多得難以計算,可曾記得我多少回在沙堤旁邊的歸路上依戀徘徊?“田田”形容浮在水面的荷葉,南朝民歌有“江南可採蓮,蓮葉荷田田”之句。

姜夔以清空騷雅的詞筆,把荷塘景色描繪得十分真切生動。可是,這樣的好詞,王國維卻看不上眼,他在稱讚周邦彥詠荷名句後,接着就批評姜夔詠荷詞“猶有隔霧看花之恨”。其實,姜夔詠荷在“得荷之神理”方面,並不比周詞遜色。周詞主要是寫客子思鄉之情,詠荷就是“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數句,它使人看到的還僅僅是荷葉之物態,而姜夔詠荷,不僅具有荷花之物態,還使人同時隱隱看到一位荷花化身清馨幽逸的美人,她“玉容銷酒”,像荷花般的紅暈,她“嫣然”微笑,像花朵盛開。荷花生長水中,她便似凌波仙子;荷香清幽,她又是美人“冷香”。花如美人,美人如花,恍惚迷離,具有朦朧之美。

更可貴的是,姜夔這首詞寫出了賞愛荷花的最真切的心靈感受。姜夔一生襟懷清曠,詩詞亦如其人。他寫“意象幽閒,不類人境”的荷塘,實是要體現他所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在這個冰清玉潔,一塵不染的境界中,有美人兮,在水一方。“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這不簡直是一場富有詩意浪漫的人花之戀麼?“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荷花對詞人深情如此,詞人對荷花呢,“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也是無限依戀。因此不妨這樣説,姜夔這首《念奴嬌》實是一支荷花的戀歌。由於荷花在我國文學中是象徵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姜夔對荷花的愛戀不正寄託着他對自己的超凡脱俗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嗎?姜夔寫荷花,不是停留在實際描摹其形態,而是攝取其神理,將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融合進去,把自己的個性和神韻融合進去,寫花實是寫人也。姜夔這種空際傳神的詞筆,往往意在言外,寄託深微充滿美妙的想象,而富有啟發性。這種寫法與一般實際摹寫景物者大異其趣。如“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之類,讀者須充分發揮想象才能品味,否則,便有如王國維所説“霧裏看花”之感了。寫出對荷花的一片憐惜愛護之情,留連忘返之意,情深意切,使人感到作者胸襟之曠蕩,心情之依戀。

念奴嬌詩詞8

念奴嬌

吳淵

我來牛渚①,聊登眺、客裏襟懷如豁。誰著危亭②當此處,占斷古今愁絕。江勢鯨奔,山形虎踞,天險非人設。向來舟艦,曾掃百萬胡羯③。

追念照水然犀,男兒當似此,英雄豪傑。歲月匆匆留不住,鬢已星星堪鑷。雲暗江天,煙昏淮地,是斷魂時節。欄干捶碎,酒狂忠憤俱發。

【註釋】①牛渚:在今安徽馬鞍山市長江東岸,下臨長江,突出江中處為採石磯,風光綺麗,形勢險峻,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②危亭:就是然犀亭,與下文的照水然(同燃)犀,是同一典故,東晉温嶠路經牛渚採石磯,聽當地人説磯下多妖怪,便命燃犀角而照之,須臾水族覆滅,奇形怪狀,或乘車馬著赤衣者。 《晉書·温嶠傳》)後人常用燃犀來形容洞察奸邪。③胡羯:指金兵。

8.簡析客裏襟懷如豁中豁的妙處。(5分)

答: 。

9.下闋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具體內容來分析。(6分)

答: 。

參考答案:

8.1)內容上,形象地展示了作者目遊萬里,描寫了水勢洶湧湍急,山勢雄偉險要,説明此地自古為南北戰爭必爭之地;作者登臨懷古,面對山川險要的形勢,往事千端,遙想當年激戰的壯烈場面,撫念昔日抗金的英雄業績,壯懷激烈。

2)結構上,統領以下七句。(第一點4分,第二點1分。)

9.1)歎息歲月流逝、壯志未酬。鬢已星星堪鑷,説明自己已經兩鬢斑白,難以有所作為了。2)憂國憂民,報國無門。作者對深重國難的隱憂之情,報國無門,滿腔憂憤無處發泄。3)強烈的愛國熱情。作者借灑澆愁不能自已,最後凝鑄成一個將欄干捶碎、忠憤發狂的愛國者形象。(每點2分,共6分。)

念奴嬌詩詞9

劉清夫

亂山深處,見寒梅一朵,皎然如雪。的?妍姿羞半葉,斜映小窗幽絕。玉染香腮,酥凝冷豔容態天然別。故人雖遠,對花誰肯輕折。疑是姑射神仙,幔亭宴罷,迤邐停瑤節。愛此溪山供秀潤,飽玩洞天風月。萬石從中,百花頭上,誰與爭高潔。粗桃俗李,不須連夜催發。

這也是一首詠梅詞,不是泛寫詠梅,而是把梅花所在地限定在武夷山範圍之內,題為“武夷詠梅”。武夷山,在福建崇安縣城西南10公里,為福建第一名山,名勝古蹟很多。產“武夷巖茶”、方竹及靈芝。武夷山脈,地處暖温帶和中温帶交界處,氣候變異特色顯著。廣東大庾嶺又稱梅嶺,這個也是地處暖温帶和中温帶交會處,氣候温差變異大,春天梅樹開花,南枝先北枝後,形成梅嶺上梅花的一大奇觀。

“亂山深處,見寒梅一朵,皎然如雪。”武夷山,從大範圍講,是綿亙百里的大山脈,説它是“亂山深處”,當然是適合的。“寒梅一朵”,它是孤獨的。“皎然如雪”,是白梅。在一年之中,南中國對雪是不常見的。幽深孤獨芳潔的白梅,是有足夠的誘人力。“的?妍姿羞半吐,斜映小窗幽絕。”鮮豔明亮的美姿,含羞半吐的花朵,映上幽雅的小窗,是夠雅緻的。不由得詩人使用美人來比擬梅花了。“玉染香腮,酥凝冷豔,容態天然別。”像白羊脂玉一樣的香腮,像凝結的酥奶一樣的肌膚,這樣白如玉,潤如酥的'天然丰姿,真是別有一種豔絕。“故人雖遠,對花誰肯輕折。”一支寒梅,雖然獨處深山,能有那一個能忍心隨意去折取呢!上片是寫武夷山的梅花,幽深、孤獨、豔美,如同一位佳麗,人人都想去愛護它,誰還能任意去摧殘折取它。

下片,進一步將梅花比作仙女。“疑是姑射神仙,幔亭宴罷,迤邐停瑤節。”《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霜,淖約若處子”。作者寫到這裏,簡直懷疑武夷山的梅花,是藐姑射山上的女神仙,冰肌雪膚,美若處子。《武夷山記》:“武夷君,地官也,相傳每於八月十五日大會村人於武夷山,上置幔亭,化虹橋通下山。”武夷山上有幔亭峯。在使用帳幔圍作的亭子裏歡宴,宴罷在迤邐的山路上站下來,欣賞山景。“愛此溪山供秀潤,飽玩洞天風月。”武夷山是山秀水潤,可以飽覽此處洞天風月。“萬石叢中,百花頭上,誰與爭高潔。”在此千巖萬壑中,百花待開的前頭,那一種花又能站出來同梅花比高潔呢?至於“粗桃俗李,不須連夜催發。”粗俗的桃花、李花,不必去爭相開放,梅花的純潔高雅,你們是沒法比擬的。世人有一句常説的話:“梅佔百花櫆。”桃花、李花們,折服了吧!

念奴嬌詩詞10

  古詩原文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裏,一聲吹斷橫笛。

  譯文翻譯

置身高樓,憑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長空萬里無雲,顯得更為遼闊無邊。月亮的光輝從天上照射下來,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宮的瓊樓玉宇上,仙女們乘鸞鳳自由自在地來來往往,我向往月宮中的清淨自由,秀麗的江山像圖畫般的美麗,看過去在朦朧的月色裏,樹影婆娑。

現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邊自己的影子當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過如此良宵,邀月賞心,用酒澆愁,但悲愁還在。不要辜負了這良辰美景,此時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風歸去,在明淨的月宮裏,把橫笛吹得響徹雲霄,喚起人們對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嚮往。

  註釋解釋

元豐五年八月十五日在黃州作。念奴嬌:南北曲均有。屬大石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於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調有《百字令》,別名《念奴嬌》,與詞牌全闋同,用為小令。

桂魄:月亮的別稱。古人稱月體為魄,又傳月中有桂樹,故稱月亮為“桂魄”。

“冷浸”句:秋天的碧空浸透着清冷的月光。

玉宇瓊樓:傳説中月宮裏神仙居住的樓宇。形容月中宮殿的精美。

乘鸞:《異聞錄》:“開元中,明皇與申天師遊月中,見素娥十餘人,皓衣乘白鸞, 笑舞於廣庭大桂樹下。”

清涼國:唐陸龜蒙詩殘句:“溪山自是清涼國。”

煙樹:煙霧籠罩的樹木。歷歷:清楚可數。

翻然:回飛的樣子。

鵬翼:大鵬之翅。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中秋,蘇軾在黃州時寫的,當時作者仍在被貶謫之中。

  詩文賞析

古往今來,中秋之月激發過文人多少豐富的情感和無窮的想象,蘇東坡在熙寧九年(1076)寫過的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盡情馳騁對月宮的幻想,表達超脱塵俗和依戀現實的矛盾,傾吐對情同手足的胞弟的思念。

詞的開頭“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是寫萬里無雲的中秋夜月。本來在中秋月夜,長空萬里無雲,是人們常見的,沒有什麼稀奇。但這裏作者加上“憑高眺遠”四字,就使得境界全然不同。作者置身高樓,憑高望遠,所以視野開闊,而使得長空顯得更為遼闊無邊,毫無盡處,引人入勝。

“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由晴空寫到明月。古時稱月為魄,傳説月中有桂樹,故稱月亮為“桂魄”。意思是説,月兒的光輝從天上飛來,它所照射的地方,整個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這兩句描繪了一個月光照耀的清輝夜色,給人以清涼的感覺。這竟引起了作者無限的幻想,以寄託着他的精神世界:”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作者讓他的想象翅膀飛翔,幻想出月宮中有瓊樓玉宇,仙女們乘飛鸞自由來往,那裏是一個清涼的境地。據《異聞錄》記載,唐玄宗一次遊月宮,”見素娥十餘人,皓衣,乘白鸞,笑舞於廣庭大桂樹下。“所以用”飛鸞而去“,想象月宮中仙人乘鸞自由來往。作者這樣想象,究竟有什麼意義?從他當時所處的黑暗現實、不得自由的環境來看,不能説和現實無關。應該説,正是由於他處在那樣一個不得自由的閒官職位上,才有嚮往月宮清靜自由的幻想。

”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他想象着從月宮往下界眺望:秀麗的江山像圖畫那樣的美,清晰可辨的煙火,歷歷在望。人間的江山越美,就越反襯出現實社會越醜,就越能見出作者內心世界的苦悶。

然而,作者畢竟是一個處於逆境而善於而善於自我解脱的人。所以,下片筆鋒一轉寫道:“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這三句化用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句。作者通過高超的想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身邊的影子當做知心朋友,一起歡樂。這樣寫,既使詞染上了濃厚的浪漫色彩,給人有一種奇異之感;又真實地展現出他孤單、淒涼的影子。作者之所有“舉杯邀月”,正是意味着他對當時社會的憎惡,意味着他對權貴們的討厭。

蘇軾儘管邀月賞心,把酒澆愁,但悲愁仍在,這就使他不能不起舞了:“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希望愉快地度此中秋良夜,不要辜負這良辰美景。“今夕”句化用《詩經》“今夕何夕,見此良人”,表示這是一個良宵。作者之所以月下起舞,並非愉快而歌,得意而舞,恰恰是為了消除這股愁悶與抑鬱不平之氣。正如“長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知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這裏似乎使人聽到他強顏為笑之聲,但又使人深深地感到他覺得月亮才是他的知音。唯其如此,所以,他便幻想起遨遊月宮來了:“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裏,一聲吹斷橫笛。”他渴望乘風歸去,在明淨的月宮裏,把橫笛吹得響徹雲霄,喚起人麼對美好境界的追求與嚮往。豪情溢於紙背,令人讀之神思飄渺。當然這種追求是虛幻的,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但作者這樣寫,正是人在苦悶時尋求解脱、自我安慰的無可奈何的舉動;它表現出作者對自由生活、美好現實的追求。

總的來説,這是一篇狂放不羈。灑脱飄逸的作品。當時,蘇軾居住黃州,政治處境仍然沒有得到改善。為了排遣個人政治上的失意的苦悶,為了擺脱庸俗污濁的現實,於是他越發熱烈追求那超凡的清空境界。雖然是帶有消極成分,不值得稱頌,但它之所以產生,正是由於黑暗現實所促成。它是深深滴植根於社會土壤之中的,我們不能忽視這一點。

念奴嬌詩詞11

古詩原文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鬚眉併骨寒,人在水晶宮裏。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雲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雲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譯文翻譯

枝頭的桂花像垂着的塊塊白玉,圓月映照了整個蒼穹,夜空好似被洗淨了一般。風拂動着眉梢和身軀,人兒彷彿就在水晶宮殿裏一樣。遙看天際,龍翻偃舞,宮殿如畫,能感受到那兒歌舞昇平而沸騰的氣氛。白霜(月光)鋪滿大地,(我)願意乘着繽紛的雲朵騰空而起。

仍記得舊年的今夜,於溪亭酌酒暢飲,望雲飄月移。過往的情境如剛消逝的夢,轉眼卻到了去年此時。自西而來的青雀與嫦娥都告知我佳節(中秋)快到了。(我)寄託舊知好友捎信於你,萬萬別辜負了這月宮甘甜的香醪。

註釋解釋

偃蹇:驕橫;傲慢;盛氣凌人。

嵯峨:屹立。

儔侶:伴侶;朋輩。

詩文賞析

此詞浮想殊奇,造語浪漫,對月之人似親昨月宮,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詞人貌似仙人,而懷中仍洗不盡塵世煩惱,人間天上渾然寫來,仙骨凡心雜錯吐露,其主旨全在上下兩結拍,上結“欲跨彩雲飛起”,有超俗之想,下結“莫負廣寒沈醉”,又顯感傷,大起大落中,將矛盾的心態淋漓吐出。

念奴嬌詩詞12

古詩原文

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傑。八十萬軍飛一炬,風捲灘前黃葉。樓艫雲崩,旌旗電掃,熛射江流血。咸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

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

譯文翻譯

周瑜正年輕,雄姿英發,是江東出類拔萃的人才。曹操八十萬大軍被周瑜的火攻之計一舉燒光。曹軍為火攻所敗,戰船被焚,旌旗一空,死屍逐波,血染江水。項羽焚燒秦咸陽宮殿,也趕不上這次火勢兇猛。

周瑜在軍帳中聽着音樂就指揮了這場戰爭。周瑜和孫策都天資挺秀,可惜在中年君臣就惜別了。赤壁戰後,吳、蜀因爭奪荊州連年攻戰,加之東漢政權極度動盪不穩,因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計得以成功。周瑜死後,吳國終於滅亡,秦淮流水發出幽咽之聲,宛如周郎歎恨不已。

註釋解釋

周郎年少:《三國志·周瑜傳》載,建安三年孫策授瑜建威中郎將,“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建安十三年破操軍時他才三十四歲。

歷落:清矯拔俗的樣子。

江東:長江以東,指東吳。

風捲灘前黃葉:形容火勢兇猛。赤壁之戰時曹操南征大軍號稱八十萬,船艦泊於長江北岸赤壁之下,周瑜部將黃蓋獻火攻之計,遂燒操戰船並延燒岸上營壘,操軍敗退。

樓櫓:古時作戰供偵察、防守和攻城用的木製高台,這裏指曹軍的戰船。

熛(biāo):迸飛的火焰。《史記·項羽本紀》:“項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橫絕:這裏形容火勢兇猛。

豪竹哀絲:指管絃樂器

顧曲:《周瑜傳》載:“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虎帳:軍中帥帳陳虎皮,故云。

中道:中年。公瑾,周瑜字。伯符,孫策字。策,長沙太守孫堅之子,權兄。堅死後,孫策割據江東吳、會稽等五郡,封吳侯。孫策與周瑜是生死之交。建安五年,策死,年僅二十六歲,故云“中道惜別”。

交疏:關係疏遠。

炎劉:漢,劉姓,以火德王,故稱。

老魅:指曹操。

周瑜臨終前與孫權書:“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復奉教命耳。”

創作背景

這組詞共十二首,作於雍正十年(1732年),當時板橋赴南京鄉試。應試之餘,板橋情緒極好,詩興大發,遊歷了金陵、杭州的名勝古蹟,以“念奴嬌”的詞牌寫成了《金陵懷古十二首》,展現了板橋在作詞方面的才華。

念奴嬌詩詞13

念奴嬌·斷虹霽雨原文

作者:黃庭堅

八月十七日,同諸生步自永安城樓,過張寬夫園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眾客。客有孫彥立,善吹笛。援筆作樂府長短句,文不加點。

斷虹霽雨,淨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醁?

年少從我追遊,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笛。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念奴嬌·斷虹霽雨譯文及註釋

譯文

雨後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掛天,青山如黛。桂影繁茂,誰知道,今與夕是那麼的清輝不足?萬里的晴天,嫦娥在何處?駕駛一輪玉盤,馳騁長空。寒光零亂,在為誰斟酌這醽醁?

我和一羣年輕人在張園密茂的樹林中徜徉,離開家萬里,難得有今宵開懷暢飲!老夫,在江南海北,最愛的是是臨風笛。孫郎微笑着,是因為聽着這笛子的聲音。

註釋

1、此詞豪放,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一雲:“或以為可繼東坡赤壁之歌。”

2、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節縣西長江邊上。

3、張寬夫:作者友人,生平不詳。

4、金荷:金質蓮花杯。

5、文不加點:謂不須修改。

6、斷虹:一部分被雲所遮蔽的虹,稱斷虹。

7、山染句:謂山峯染成青黛色,如同美人的長眉毛。

8、桂影:相傳月中有桂樹,因稱月中陰影為桂影。扶疏:繁茂紛披貌。

9、姮娥:月中女神娥。漢時避漢文帝劉垣諱,改稱嫦娥。一輪玉:指圓月。

10、醽醁(líng lù):酒名。湖南衡陽縣東二十里有酃湖,其水湛然綠色,取以釀酒,甘美,名酃淥,又名醽醁。

11、老子:老夫,作者自指。

12、臨風笛: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予在蜀,見其稿。今俗本改‘笛’為‘曲’以協 韻,非也。然亦疑笛 字太不入韻。及居蜀久,習其語音,乃知瀘戎間謂‘笛’為‘獨’,故魯直得借用,亦因以戲之耳。 ”

13、霜竹:指笛子。

14、《樂書》“剪雲夢之霜筠,法龍吟之異韻。

念奴嬌·斷虹霽雨賞析

此詞寫於作者於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謫居地處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賓)時。詞中以豪健的筆力,展示出作者面對人生磨難時曠達、倔強、偉岸的襟懷,表達了榮辱不縈於懷、浮沉不繫於心的人生態度。整首詞筆墨酣暢淋漓,洋溢着豪邁樂觀的情緒。

開頭三句描寫開闊的遠景:雨後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掛天,青山如黛。詞人不説“秋空淨”,而曰“淨秋空”,筆勢飛動,寫出了煙消雲散、玉宇為之澄清的動態感。“山染修眉新綠”,寫遠山如美女的長眉,反用《西京雜記》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的故典,已是極嫵媚之情態,而一個“染”字,更寫出了經雨水洗刷的青山鮮活的生命力。

接着寫賞月。此時的月亮是剛過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為了表現它清輝依然,詞人用主觀上的賞愛彌補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賞自然美景的娛悦心情,他接連以三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問句發問。三個問語如層波疊浪,極寫月色之美和自得其樂的騷人雅興。嫦娥駕駛玉輪是別開生面的奇想。歷來詩人筆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棲”,“嫦娥倚泣”的形象,此處作者卻把她從寂寞清冷的月宮中走出來,並興高采烈地駕駛一輪玉盤,馳騁長空。舊典翻新,非大手筆不能為也。

此下轉而寫月下游園、歡飲和聽曲之樂。“年少從我追遊,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用散文句法入詞,信筆揮灑,寫灑脱不羈的詞人,正帶着一羣愉快的年輕人,張園密茂的樹林中徜徉。“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離家萬里,難得有今宵開懷暢飲!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三句把詞人豪邁激越之情推向頂峯。這三句是此詞最精彩之處。《世説新語》記載東晉瘐亮武昌時,於氣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樓遊賞,瘐亮曰:“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老子,猶老夫,語氣間隱然有一股豪氣。

作者説自己這一生走南闖北,偏是最愛聽那臨風吹奏的曲子。“最愛臨風笛”句,雄渾瀟灑,豪情滿懷,表現出詞人處逆境而不頹唐的樂觀心情。

最後一筆帶到那位善吹笛的孫彥立:“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孫郎感遇知音,噴發奇響,那悠揚的笛聲迴響不絕。

此詞以驚創為奇,其神兀傲,其氣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於壯闊的形象中勃發出一種傲岸不羈之氣。作者自詡此篇“或可繼東坡赤壁之歌”,確乎道出了此詞的風格所。詞人與蘇東坡一樣,飽經政治風雨的摧折,卻仍保持着那種倔強兀傲、曠達豪邁的個性,這一點,充分體現他的詩詞創作中。

念奴嬌詩詞14

《念奴嬌》

燕台寒夜,冷風裏、彈曲琵琶相送。

踏破關山,西北望、烽火連天霧重。

萬里黃沙,無邊大漠,赤子心中痛。

羌笛鞭馬,畫角雜鼓聲動。

醉舞長劍挑燈,看胡天暗雪,浮名如夢。

月照邊城,千帳外、塞上獨留青冢。

賭盡餘生,一將成敗事,又無人省。

古來征戰,盡知功苦何用。

《黃鶴樓記》

朝霧虛遮,千古樓閣,生香活色,大江卧側,接天送月,鳥語花澤,燕舞鶯歌,萬靈同樂。

此間無寶馬香車,戲台名角,山水映風光獨特,眾湧如街,或先生小姐,或詞人墨客,喜怒哀樂,來此宣泄,其所各得。

午陽輕瀉,水暖樓熱,別具一格。

大江波折,濤捲浪疊,蛇山風月,草低頭額,山水相得。

風掠處紛飛百葉,潮打時浪花飛歌,蒼山失色,碧水似涸,漸少飛雀,遊人多歇。

暮煙染夜,鳥雀歸穴,人影橫斜,對酒當歌。

壯士將別,扼腕擊節,遊目青野,騁懷史冊,崔灝情難捨,多情黃鶴,從此飛絕;李白意難別,煙花三月,遠望孤舸。

春花秋月,登斯樓也,才子幾多奈何,佳人一夕歡樂,兩情相悦,梁祝唱和,曾經海河,難為蝴蝶,雲裏世界,巫山除卻,功名利可舍,開心顏難得,風雲難測,忘俗暫且。

《虛擬世界》

虛擬世界是非多,

恩怨情仇糾纏過。

本是無心一笑談,

幾人清醒幾人歌?

憶山傳音(其四)

飛沙煙塵黃雲起,

寒風入進少年骨。

晨日架起難化水,

黃昏落日淚成冰。

《霧坐》

獨坐五台山,

雙青夾中間。

觀似煙雨綿,

難以歸藍天。

注:五台山是我在的學校。有五個台台,同學都叫五台山。

憶山傳音(其二)

書聲嘩嘩耳傳音,

內心以在外界人。

相知相別幾百載,

深似海盟璐璐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