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讀書筆記及感悟

來源:文萃谷 2.52W

餘華文字以真實見長,正因為真實也就多了些殘忍,冷酷。死亡,血腥,人性醜惡,在他作品中更真實,血淋淋地令人震撼。讀完《活着》,或許需要對這兩個字重新審視,什麼稱為“活着”?如我們久坐空調房,入目皆是繁華都市,巍峨樓層?如福貴奔走求生,滿目瘡痍,掙扎困苦?我想“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勝利”,只是活法不同而已,並沒有所謂的意義高低。

《活着》的讀書筆記及感悟

福貴一生由富貴向破落,嘗過高於雲端,也曾跌落泥潭,經歷最多的大抵是死亡,父亡母喪,偌大的家在死亡之下也只見卑微與渺小。古人常説“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死亡離他很近,離我卻遠,分明無法體味親友亡故之痛,可卻在字裏行間嗅到腐朽之氣,若有若無除了悲涼也想不出別的詞彙了。雙親之故似乎只是引線,兒子以一種極殘忍醜陋的方式死去,如同魯迅先生筆下愚昧人以人血饅頭治病,除了人性醜陋更多是憤怒,痛失骨血卻無處可訴的憤怒。讀到這裏時多次想拍桌怒起,福貴作為一個無權無勢的底層人只能接受,無力反抗。接踵而至的是女兒難產去世,妻子病逝,連女婿也被水泥板生生夾死,死前記掛的兒子似乎在死亡之下流露生的`希望。本以為留下相依為命的小孫子將是全書的結局,卻在末處讓小孫子以一種滑稽,今人看來不可思議的方式死去,似嘲笑似諷刺。以死亡的血腥反襯活着,這樣的活着連生命都染上腥味,終究只剩福貴一人,終究是“活着”。

感慨於福貴的一生,也為“旁觀者”悲哀。在權者的冷漠親友的無動於衷,村民的愚昧無知,每個人都是這一場場死亡的促成者,“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他們自然無法體會,在同一種氛圍下,欺凌,血腥,死亡已成常態,他們作為“助力”,只是加速死亡,冷眼旁觀,可悲可恨,他們自然也將踏上同一條路——在死亡中掙扎,向死而生。至於福貴的他是一個矛盾的存在,他認命他不爭,他看似灰暗而沉默,但最後他“活着”,堅韌地活着,在命運折磨下見親人一一離去卻依然好好地活着,在一次次死亡面前,在一次次將臨崩潰之際他仍活着,不爭不搶,平凡順從,只為活着而活着。英雄們或許不齒,我卻覺得:活着很好。

如今可以不掙扎,毫不費力地活着。不要妄言生死,於你而言不值得珍惜的,卻是有人無比渴求的,所以好好活着就是有意義的事。

感慨萬千,謹以餘華一句話作結——“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