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兒井隨筆

來源:文萃谷 7.85K

去完葡萄溝,我們就來到了坎兒井。

坎兒井隨筆

吐魯番是著名的“火洲”,又是葡萄的產地,用水量非同一般;而日常的生活用水、澆灌農作物的水,都是取自吐魯番的祖先們發明的優秀水利工程——坎兒井。

坎兒井已有20xx多年曆史,經歷了歷史與時間的考驗,它與長城、京杭大運河相媲美,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與四川的都江堰、廣西的靈渠並列,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坎兒井在歷史上分佈在吐魯番、哈密、昌吉、和田、阿圖什、烏魯木齊等地,主要分佈在吐魯番和哈密。坎兒井斷面小、施工條件差、勞動強度大、缺乏安全保障、工程量浩大,不愧是勞動人民智慧與血汗的結晶。

坎兒井分為暗渠、豎井、明渠和蓄水池,我們參觀了坎兒井的地下暗渠。下了一段旋轉的'坡,來到了暗渠,就是地下水水道。這是個類似溶洞的地方,很濕,很滑,黑漆漆的。我們走在木質棧道上,底下是嘩嘩流的水。其中有一塊是鋼化玻璃,可以清楚的看到水流,我讓媽媽牽着,蹲下彎腰,伸出手去夠水,水很冰,冰的徹骨,我趕忙收回手,不停地哈氣搓手,表姐也摸了摸,她也説好冷。再往前走,就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暗渠。聽説坎兒井是先打一口豎井,下到裏面挖暗渠,把井分別用暗渠連通,水就能供到了。暗渠就是一個人匍匐着,邊爬邊這麼一點點打通,總長5公里左右,最長的有20公里。這暗渠還沒我高,真想象不了是怎麼挖出來的。

有幸能來坎兒井,看到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地形坡度,把地下水引出用來灌溉農田,維繫生命,孕育綠洲的傑作。坎兒井是吐魯番人民的“母親河”、“生命之泉”,可是近年來坎兒井不斷減少,全疆只剩下614條。我們要愛護環境,保護好吐魯番祖先們留下的這一不朽之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