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雞蛋

來源:文萃谷 1.6W

看了幾期《舌尖上的中國》,對裏面的飲食以及解説情有獨鍾,一檔相見恨晚的欄目,至今都垂涎三尺。

舌尖上的雞蛋

説説雞蛋吧!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農村家家户户養雞,春暖花開時節捉回一些小雞,慢慢長大後開始下蛋。尤其收麥季節蛋最多,院子裏晾曬着麥子,一會兒趟一下麥子,一會兒攆一陣小鳥,一會兒再去雞窩搜索搜索,熱乎乎的雞蛋拿在手裏都不捨得吃掉。把一隻鋁勺子放到煤球火上燒熱後,打入雞蛋用筷子攪拌,攪到成塊之後放入芝麻面就可以食用了,那香至今都無法用語言表達,鹹香鹹香的。

母親會把雞蛋做成湯,麪疙瘩湯裏飄着一層蛋花,讓清湯寡水瞬間飽滿,僅一層蛋花就把一鍋湯覆蓋,當勺子下去才發現,其實鍋底還是清湯寡水,母親會把雞蛋均勻分給父親、我和妹妹。

也會把雞蛋打散,用開水直接衝,一人一碗,增補營養。衝的時候,如果是快速倒入,衝出來的雞蛋是大塊狀的,如果緩緩倒水的話,雞蛋會變得細碎柔和,所以看似一碗簡單的雞蛋水,出來的效果卻是完全不同。不管是塊狀的還是細碎的,營養都一樣,解渴,滋補,兩全其美。

打雞蛋也是一項技能,有的用兩隻手磕一下,攔腰掰開。有人用右手連磕帶掰,蛋黃蛋清跌落碗裏那一刻,就知道雞蛋放置時間的長短,囫圇着可以放心食用,假如散開或是變了顏色,一定是放的時間長了,儘量不可食用。

用筷子攪拌雞蛋的聲音也是格外的好聽,鍋碗瓢盆聲再加上攪拌雞蛋的聲音,真的就是一曲動聽的交響樂。在各個廚房彈奏,成為人們忙碌之餘的小確幸。

雞蛋的吃法很多,煮雞蛋,炒雞蛋,做素餡,雞蛋也是那個年代招待親朋好友的最美佳餚,上一盤炒雞蛋,單調的話,裏面可放葱,韭菜,或者辣子。炒的過程一定讓油熱透,冒出油煙才算。這樣炒出來的雞蛋香而不膩。當然荷包蛋也是人見人愛的.一道美食,在水半開不開的狀態下,打入雞蛋,不時的搖晃鍋讓雞蛋不那麼死死的待在一處,在水開過程中,雞蛋也在慢慢變熟,蛋清包裹着蛋黃,透出不一樣的味道,你會發現看着很少的蛋清在那一刻竟然變得高大,像是護花使者,蛋黃在裏面笑。幾分鐘後在滾水的造就下熟透,盛碗裏,從邊緣慢慢品味,蛋清的白純正美好,幾口下去,蛋黃慢慢出現,像猶抱琵琶半遮面。一個荷包蛋營養也不亞於煮雞蛋,不用剝皮,口感還不錯。

雞蛋還分紅皮雞蛋和白皮雞蛋,營養價值同等,據説白的皮薄,紅的皮厚,我其實喜歡那種小一點的雞蛋,看着可愛。小,蛋清蛋黃一樣不少,五臟俱全。

現在,時不時的會去煮一些雞蛋,放入鹽和花椒大料,味道徹底滲入,煮好後雞蛋皮自然裂開。有的在煮的過程中完全脱落,呈現一個白花花的雞蛋,與鍋裏的其他雞蛋格格不入。但你知道嗎,就數那個味道最佳,因為沒有了雞蛋皮的干涉,雞蛋完全投入。我喜歡多放鹽,吃的時候不膩。

雞蛋,一枚小小的雞蛋,竟然有這麼多種吃法,可別小瞧了它,它不是替補,不是打雜,而是一道離不開的主食,從古至今。(段慶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