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商品的價值量》的教案

來源:文萃谷 6.43K

教學目標:

高中《商品的價值量》的教案

知識目標:識記:商品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的概念;

理解:三組概念:商品價值量和商品價值總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勞動生產率和個別勞動生產率;兩個關係: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關係、商品的價值總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係。

能力目標:通過師生的共同探究,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覺悟目標:幫助學生樹立平等觀念、效率觀念、競爭觀念,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提高生產率的重大意義,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由於價值量的決定對於理解商品自身以及價值規律有着極大的作用,所以應作為該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

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係錯綜複雜,而且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感受有所不同,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方法:

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聯繫社會現實師生共同探究,採用閲讀法、講解法、討論法等構建知識體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視頻:陳中奪冠)陳中戰勝法國選手巴維爾,獲得跆拳道67公斤以上級冠軍,奪得了中國在雅典奧運會的最後一枚金牌。巴維爾獲得亞軍,奪得銀牌。我們説為什麼冠軍得的是金牌而不是銀牌?(學生可能會討論説金比銀值錢,貴。)可是,在19世紀中後期,俄國的門捷列夫因為編制了化學元素週期表受到沙皇的表彰,獎給他的是一隻杯子,而這隻象徵最高榮譽的獎盃是一隻鋁杯!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就要涉及到我們今天所學的商品的價值量問題了。

講授新課:

(顯示幻燈片,本框的大體內容,主要是兩個:商品價值量的決定、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係。)

1、商品價值量的決定

(1)商品價值量的定義

量即大小、多少的意思,商品的價值量是指商品價值的大小。既然有大小,那是用什麼來衡量的呢?這就是價值量的決定問題了。

我們知道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可見,要衡量商品價值的大小,就應當看凝結在該商品中勞動量的大小。那麼,用什麼來衡量勞動量的大小呢?——勞動時間,這是衡量勞動的天然尺度。所以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這種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決定的。

勞動 勞動量 勞動時間 價值量

據我所知,我們江陰的服裝廠辦的比較好,如蘇派、歐福、華西等公司,我們假設生產一件襯衫,蘇派用了4分鐘,歐福用了3分鐘,華西用了2分鐘,那麼他們生產的襯衫的價值量是不是一樣大的?

如果學生回答其中一個大,那麼就是説哪一個生產者的勞動時間長,他的價值量就大 ,社會上就會出現一種奇怪現象:哪個生產者的工具越差,技術越低,人越懶,花費的勞動時間越長,他的商品價值量就越大。顯然這是不合理的,與事實也是不相符的。所以,同一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耗費的勞動時間來決定的。我們把生產同種商品的不同生產者、不同廠家所耗費的勞動時間稱為個別勞動時間。

(如果學生回答是一樣大的,就問:那麼是由什麼時間來決定的?那為什麼不能由他們各自的勞動時間來決定呢?如果假設成立,那麼就是説哪一個生產者的勞動時間長,他的價值量就大 ,社會上就會出現一種奇怪現象:哪個生產者的工具越差,技術越低,人越懶,花費的勞動時間越長,他的商品價值量就越大。顯然這是不合理的,與事實也是不相符的。所以,同一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耗費的勞動時間來決定的。我們把生產同種商品的不同生產者、不同廠家所耗費的勞動時間稱為個別勞動時間。)

商品價值量不是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我們知道價值量是由勞動時間決定的,既然不是個別勞動時間,那麼是由什麼勞動時間來決定的呢?這就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2)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概念在課本上P10倒數第二段最後一句話,我請一位同學給大家朗讀一下。

在這個概念中“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什麼呢,比如,我們江陰的服裝廠生產一件襯衫,有的用手工,有的用電腦,而絕大部分是用機器生產出來的,那麼,使用的機器就是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

“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是指什麼呢,在同樣使用機器的生產條件下,由於每個生產者的技術水平、生產經驗、勞動態度等是不同的,因而勞動熟練程度和強度是不一樣的,生產同樣商品的勞動時間也就不同。生產同樣一件襯衫,蘇派用4分鐘,歐福用3分鐘,華西用2分鐘,而社會上大多數生產者用了6分鐘,那麼,決定這一件襯衫價值量的就是這大多數生產者所用的勞動時間6分鐘,這也是生產一件襯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那麼這個社會必要勞動時間6分鐘是怎麼來的呢?

這裏需要説明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並非由某個計算中心計算出來,也並非永恆不變的,而是在長期的交換過程中自發形成的。

“某種使用價值”,這是指代具有某種使用價值的商品。

根據以上分析,同一個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多,商品價值量就越多,反之則越少。

正比

由此,我們得出兩對關係:①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商品價值量

無關

個別勞動時間 商品價值量

既然一件襯衫的價值量是由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那麼,各個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對於他們來説是不是毫無意義的呢?當然不是,這個內容我們在下面的學習中會給大家講到。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説門捷列夫獲得的是一隻鋁杯,而不是金盃,説明了什麼?學生回答。在當時生產等量的鋁要比生產等量的黃金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得多,所以是等量鋁的價值量比等量黃金的價值量大。而現在的鋁很便宜,到處可見,這又説明了什麼?學生回答。生產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下降了,也就是説,鋁的生產效率提高了。

我們把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叫做勞動生產率。剛剛説鋁的生產效率提高了,指的是社會勞動生產率,它是指某一部門、某一行業的生產效率。與勞動時間相對應,它也可以分為兩種,另一種就是個別勞動生產率,即某一生產者的生產效率。

勞動生產率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用單位時間內所生產的產品數量來表示,如:6件襯衫/1小時;一種是用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表示,如:10分鐘/1件襯衫。如果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越多,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越少,就意味着這個商品生產者的勞動生產率越高;反之則降低。

所以勞動生產率與勞動時間是成反比關係:

反比

社會勞動生產率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反比

個別勞動生產率 個別勞動時間

我們同學都很喜歡上網,我也喜歡。可是相對來説,電腦還是蠻貴的。那麼要讓電腦便宜下來,讓人人都能用上電腦,就要提高電腦的社會勞動生產率,降低其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我們知道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降低了,商品價值量就會下降,可得出: 反比

②社會勞動生產率 商品價值量

生產電腦的社會勞動生產率越來越高,電腦的'價值量就越來越低,在市場上越來越便宜,這時候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單個生產者,你要怎樣才能繼續盈利,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呢?

請同學們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同學們所説的其實就是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降低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在同樣多的時間裏你要生產出比別人更多的商品,在市場交換中就能獲得額外的收益。因為我們知道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生產者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價值量都是一樣的,我們把商品生產者在一定時間內所生產商品的數量與單位商品價值量的乘積叫做商品的價值總量。而我們平常所説的商品價值量指的是單位商品的價值量。

正比

③個別勞動生產率 商品價值總量

請大家做課本P11的算一算:看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確。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某一服裝生產者率先提高勞動生產率一倍,就是説他的個別勞動時間比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一半,也就是説做一件衣服他只用4小時,8小時他可以做兩件衣服,售出後得16×2=32元。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張表格:根據課件講解。

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哪些關係?請同學相互討論,回答問題。

無關

④社會勞動生產率 商品價值總量

個別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勞動生產率的現實意義:

我們在上面的學習中知道,雖然商品的價值量是由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但是各個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對於他們來説也不是毫無意義的。這也是商品生產者為什麼要不斷的降低其個別勞動時間的原因。那麼,他們是怎樣降低個別勞動時間的呢?

請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其實大家講的就是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商品生產者只有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才能使獲利增加,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有有利地位。否則就會虧本,甚至倒閉。

各個商品生產者爭相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商品生產者之間就存在着激烈的競爭,當個別勞動生產率普遍得到提高,從而帶動全行業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社會生產力水平得以提高,社會向前發展。

本課小結:

三個概念 二個關係 一個原理

商品的價值量;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勞動生產率 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

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練習檢測:

根據所學內容填下面表格。

(注;表內數字不屬實,只為計算方便。)

社會勞動

生產率 單位商品所需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單位商品價值量 商品價值總量

2雙鞋/1小時 0.5小時

假設0.5小時價值0.5元 0.5元 0.5元×2=1元

4雙鞋/1小時

(提高) 0.25小時 0.25元 0.25元×4=1元

個別勞動生產率 單位商品所需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單位商品價值量 商品價值總量

4雙鞋/1小時

(與上面的社會勞動生產率相比提高)

0.5元

0.5元

0.5元×4=2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