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9篇

來源:文萃谷 1.76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能認讀本課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語。

2.通過閲讀課文,瞭解烏塔是如何獨自一人遊歐洲的。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在閲讀課文時要認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從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這件事中受到啟示:我們中國孩子也應該學會自立。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生活中得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彙報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着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為什麼能獨自一人遊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二)疑點

1.14歲的烏塔為什麼要獨自一人遊歐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險嗎?遇到困難時,她會怎樣解決?

2.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她的爸爸媽媽會不會擔心她?她的父母對此事會怎樣想?

(二)解決問題

1.可讓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瞭解的有關外國孩子生活和學習情況的資料,有助於學生理解“14歲的烏塔為什麼能獨自一人遊歐洲。”

2.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多想,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具學具準備

電腦課件。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發動學生互助解疑,在討論交流中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六.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旅遊嗎?旅遊時,你們是不是由爸爸媽媽帶着?可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竟然獨自一人遊歐洲。你們想不想了解這位小姑娘是怎樣獨自一人旅遊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7課。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交流初讀感受,提出疑難之處。

(教師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再讀感悟,研討釋疑

1.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認真思考,自讀自悟。

2.小組內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1)教師引導學生着重研討“你對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有何看法和見解”?

(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質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如有的同學會認為烏塔還小,不應該一個人外出旅遊,這樣太危險;有的同學認為只要做好充分準備,烏塔可以一個人外出旅遊,這對她今後有好處……)

(2)談一談你對“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的理解。

(3)你認為中國的孩子缺少樂趣嗎?

(4)(點擊課件,出示課文插圖)看插圖,你認為烏塔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4.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瞭解到的有關外國孩子地學習和生活情況等的資料,談一談中國孩子與外國孩子有哪些不同之處,你認為外國孩子的哪些優點值得我們中國孩子學習,中國孩子的哪些優點是外國孩子所缺少的?

(四)課堂總結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了本課後,你有何感受,受到什麼啟發。

(五)拓展延伸

自主選擇一題完成:

1.根據蒐集瞭解到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寫一篇關於中國孩子與外國孩子的調查報告,並寫上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2.設想如果烏塔真的到中國來旅遊,你和她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她來到中國會有何感受。

  七.板書設計(略)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材簡説

把部分當整體,“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種看問題的方法是錯誤的,但我們在生活中卻常常犯這樣的錯誤。比如學藝,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剛接觸時,自我感覺特別好,以為自己會了,待到用時,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學無止境。這無異於“坐井觀天”啊。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説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二、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故事,名字叫:坐井觀天。(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一,瞭解“井沿”指的是什麼地方,認識“沿”

2、指導學生自讀故事,注意把生字讀準,瞭解故事大概內容。

3、指名説説自已讀了文章後知道了什麼。

4、讓學生了解“無邊無際”的意思,認識“際”

5、通過分析“信”的字形特點,認識“信”。

6、同桌互相交流對生字的認識。

三、指導寫字。

先讓同學們“看”:這三個字有什麼共同特點?寫時應特別注意什麼?再讓同學們“説”:它們都是左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寫“沿”時,注意右上方與“幾”不同;寫“際”時,注意雙耳旁是兩筆完成的,“耳朵”要寫得高而窄。指導“還”的筆順規則,先寫“不”,再寫“辶”。再讓學生觀察字的結構特點,獨立描紅、臨寫最後通過課後的“讀讀抄抄”鞏固所認的字和所寫的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複習生字後繼續學習。

二、朗讀感悟

1圖文結合,以讀帶講,瞭解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不同位置。可以設計如下口頭填空:

青蛙坐在(),小鳥落在()。

2自讀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分別畫出講青蛙和小鳥對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看插圖練讀第一次對話。

3感悟第二次對話。

(1)通過學習第二次對話,讓學生説説讀懂了什麼。

(2)引導學生思考:青蛙和小鳥為什麼有不同的看法?

(3)圍繞這個問題自由讀課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為……所以……”談談自己的理解。

(5)帶學生體驗:走出教室,説説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紙捲成紙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4比賽朗讀小鳥認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認為“天小”的句子,看誰讀得好。老師指導朗讀青蛙和小鳥的話。

青蛙的話用自信、傲慢的語氣;小鳥的話用勸告、誠懇的語氣。

5感悟第三次對話。

(1)自由讀第三次對話,邊讀邊想:小鳥和青蛙都是笑着説的,他倆的笑各有什麼含義?

(2)小組合作學習。先分角色朗讀,再討論上面的問題。

(3)朗讀對話,讀出適當的語氣。

朗讀提示:青蛙的話要讀出傲慢、自信的語氣,表現出自以為是的心理狀態;小鳥的話要讀出耐心地擺事實、講道理的語氣,表現出實事求是的誠懇態度。

6分角色朗讀。

(三)實踐活動

1、小組合作,續編第四次對話: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會看到什麼,會説些什麼?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續編第四次對話,並分角色讀一讀。

2‘查查資料或者向別人請教,看看地球、太陽和月亮誰大。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李時珍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編寫了“東方醫藥巨典”——《本草綱目》。

2、學習生字新詞。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讀懂自然段的能力。

2、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學習李時珍一心為病人解除痛苦而學醫的好思想。

2、學習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中表現出來的嚴謹的態度和忘我的精神。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着重理解李時珍為什麼要重新編寫一部完善的藥物書和他怎樣為編寫作準備。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進行讀懂自然段的訓練。

(二)解決辦法

運用“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瞭解句與句間的聯繫,歸併分層,歸納出整個自然段意思”的方法解決重點、難點。

三、課時安排

3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自學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在初讀、導讀課文過程中,找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討論。

(三)重點、難點問題,全班交流。

五、教具準備

投影片、錄音帶、掛板、字卡。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問:你知道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嗎?

2、簡介李時珍。

李時珍是我國明朝傑出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他一生為窮人治病,為了編寫《本草綱目》,研讀800多中醫藥書籍和有關資料,先後到湖北、河南、安徽、江蘇、江西等省考察訪問,採集藥物標本,行程達一萬多裏。《本草綱目》被國內人們視為至寶,在國外用法、營、的、日、拉丁文廣泛刊印,稱為“東方醫藥巨典”。李時珍被公認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二)範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詞。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聯繫上下文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勾劃出不懂的地方。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學生質疑,教師點播,師生交流。

(1)字(出示字卡)

①讀準字音。

診、症、湊、栽、積累的“累”

②認清字形

拜、籍、酷、載

(2)理解詞義。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輩輩。

診費:看病所收的費用。

完善:完美。

拜訪:敬詞,訪問。

品嚐:仔細辨別,嚐嚐味道。

判斷:斷定。

疑難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難醫治的疾病。

嚴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熱的夏天。

流行:傳下去,傳開去。

4、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

(四)初步感知自然段的意思,理清層次。

1、鋪墊孕伏。(出示投影片)

(1)自學。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2、教師點撥,理清層次。

第1自然段:講李時珍是明朝的一位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第2、3自然段:講李時珍立志學醫。

第4、5、6自然段:講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經過。

第7自然段:講《本草綱目》是中藥書籍中的一部偉大著作。

(五)課堂練習。

1、組詞。

栽()擇()綱()珍()

載()譯()鋼()診()

2、填空。

(1)。

查帶點字要查部首再查幾畫選正確解釋

記載①年.()②記在書報上。()

嚴寒酷暑①殘酷。()②極,程度深。()

(2)選擇恰當的詞填寫在括號裏。

藥方藥材藥物藥效藥物書

①李時珍暗自記下不少()。

②他一面行醫,一面研究()。

③《本草綱目》是一本()。

④他親口品嚐了許多(),判斷()。

3、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明確目標。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李時珍》這篇課文,學習了生字、新詞,理清了層次,瞭解文章內容,這節課我們更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問:

(1)讀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

(2)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稱為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什麼樣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能被稱為偉大的呢?

2、齊讀。

(三)學習第2、3自然段

1、輕聲讀2、3自然段。小組討論,教師點撥,全班交流。

(1)李時珍的父親為什麼不願意讓兒子當醫生,後來為什麼又同意了?

(2)李時珍為什麼要立志學醫?

(3)李時珍為什麼能説出一張對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時珍當時是怎樣“處處留心”,“暗自記下”藥方的?

(4)李時珍的父親是不是僅僅因為李時珍説出了一張古方而同意他學醫的呢?

(5)從這兩自然段中你體會到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

2、齊讀第2——3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重、難點)

1、默讀第4自然段

2、學生自學、質疑,教師點撥,全班交流。

(1)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説的是什麼?可以分為幾層?分層的依據是什麼?

(2)這一自然段第一句話起什麼作用?(過渡)

(3)李時珍發現舊的藥物書有什麼缺點:(“不全”、“不詳”、“不對”)他想編成什麼樣的?

(4)李時珍決心重新編書的原因是什麼?

(5)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麼關係?(因果)

3、齊讀第4自然段。

(五)課堂練習。

1、照樣子把句子寫具體。

例:他編成了藥物書。

他編成了新的藥物書。

他編成了一部新的藥物書。

(1)李時珍是藥物學家。

(2)李時珍走遍了名山。

2、讀課文第4自然段,完成練習。

(1)李時珍發現舊的藥物書的三個缺點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2)完善的藥物書應該是記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課時

(一)指名讀1——4自然段。

(二)學習5、6、7自然段。

1、學法導入,明確目標。

課文前4自然段通過同學們的自主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大家學得特別好,老師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學習中,大家會表現得更好。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圍繞這個問題(出示幻燈片),先認真地、輕生地讀課文,注意藥邊讀、邊勾,邊想,然後小組討論。

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是怎樣做準備的,他是怎樣寫成的?你有何體會?

2、教師點撥,全班交流。

(1)學習交流第5自然段。(重、難點)

①李時珍為編書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李時珍從積累經驗和到各地採藥兩方面做準備。

②哪句話概括了這自然段的.內容?(第一句)

③李時珍親自採藥遇到哪些困難?他是怎麼做的?

④李時珍為什麼要親自品嚐藥材?這樣做有什麼危險?

⑤李時珍為什麼要請教醫生、農民、漁民和獵人?

⑥讀這段後你有何體會?

⑦分層,概括層意。

⑧出示投影(書中畫面)學生描繪。

⑨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2)交流學習第6自然段。指名讀。

思考:為什麼説李時珍“終於”編成了新的藥物書?

(3)交流學習第7自然段。齊讀。

思考:為什麼《本草綱目》是中藥書籍中的一部偉大的著作。

(三)總結全文。

討論:

1、課文第7自然段,分別敍述了李時珍“立志學醫”、“編書”等內容。你喜歡那部分內容,為什麼?

2、李時珍是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從課文內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貴品質?

(四)課堂練習。

1、選擇句中劃線字的正確讀音,對的打“”

(1)那時候,行(xíng

háng)醫是受人鄙視的行(xíng

háng)業。

(2)李時珍發現舊的藥物書有不少缺點,決心重(chóng

zhòng)新編寫一部完整的藥物書。

(3)李時珍在給病人看病時,特別注意積累(lèi

lěi)經驗。

2、根據課文內容填上合適的詞語。

(1)李時珍是偉大的()和()。

(2)李時珍不怕(),不怕(),走遍了產藥材的名山。

(3)李時珍整整花了(),終於編寫了一部()的藥物書——《》。

七、板書設計

立志學醫

11

李時珍

編寫原因

積累經驗

編書

編寫準備

親自採藥

寫出鉅著

虛心學習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要求】

1、學會8個生字並書寫,認識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環境人類生活相關,培養初步的環境保護意識。

3、學習比喻句“……像……”。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字、寫字教學。

  【教學難點】

初步瞭解環境污染對人類有哪些危害。

  【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

2、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中的生字“澈”,藉助拼音讀準字音,用“澈”組詞:清澈……。再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讀課題後,你會提出什麼問題?(學生自由提問)或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

  二、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教師範讀,學生靜聽,大致瞭解課文講了什麼?

2、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問一問老師或同學,把字音讀準確。

3、從課文中找出要求會認的字,藉助拼音讀準確,再讀課文。

4、檢查生字讀音:

⑴ 同桌互相讀、聽,互相訂正。

⑵ 指名認讀。

⑶ 用生字卡片進行全面檢查。

5、再讀課文,邊讀邊用序號標明自然段。

  三、指導讀好課文

1、指導讀好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⑵ 老師引讀,讓學生了解內容。

⑶ 指名讀、評,全班齊讀。

2、讀好二、三自然段:

⑴ 自由朗讀二自然段,找出描寫兩岸風景的句子:(邊讀邊勾畫出來)

⑵ 名讀勾畫的句子。

⑶ 桌互讀第二自然段。

⑷ 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⑸ 由練讀,找出表示小潔心情的句子。

⑹ 名讀、評,全班齊讀。

⑺ 自由練讀二、三自然段。

3、指導讀好第四、五自然段:

⑴ 小聲讀 四、五自然段,邊讀邊想,小潔想幹什麼?結果怎麼做的?

⑵ 指名答,想一想,當時小潔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再請同學演一演。

⑶ 自由練讀四、五自然段:

① 分四人小組練讀課文。

② 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指名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五、感情朗讀,深入體會

1、朗讀文中寫景的段落:

你想不想也做在這條船上,和小潔一起看看這美麗的景色呢?你都看到了什麼?把你看到的美景讀出來?學生各自練讀美景部分,指名讀,師指導讀。

2、通過動作,體會心理:(字讀三、四段)

課文中兩次寫小潔“緊緊攥着麪包紙”,從這而體會到什麼?應怎樣才能表現出小潔生怕麪包紙掉進湖裏的心情?

你從“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眼光”中體會到什麼?

加上動作表演讀,指名上台表演。

3、自讀最後一段。討論:最後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飛快地向前跑去”是什麼意思?

  六、拓展活動

1、讀一讀這句公益廣告:“我是一株小小草,請你注意你的腳。”

2、試着寫一句保護自然的公益廣告詞。

我是_____________,請你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查複習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用齊讀、開火車讀、個別讀的方法,檢查生字詞的讀音(包括要求認識的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小組討論:環境污染對人類有哪些危害?(聯繫生活實際舉例説一説)

4、全班進行交流。

  二、學習比喻句“……像……”

1、讀出課後練習中的兩個比喻句。

2、想一想,在我們以前的課文中有沒有像這樣的句子:

回憶:大象的腿像根柱子。

圓圓的荷葉像停機坪。

……

3、照樣子指名説比喻句。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

2、分組識記字形,集體交流。

3、指導書寫課後生字:

注意:“覺”字下面的“見”不要寫成“貝”。

“船”的“舟”變成偏旁時橫要變成提。

  四、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1、同桌互相背誦。

2、指名背誦。

  五、實踐活動

在教室開展“彎彎腰,拾起一片紙”的活動。然後集體交流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目標:引導學生細心觀察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激發瞭解、研究、探索自然的興趣。

2、知識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歸納概括知識要點的能力。借鑑修辭、描寫、諺語等寫作手法。

3、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 培養學生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⑵ 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⑶ 培養學生拓展思維,積累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信息的獲得途徑多種多樣,可讀書,可看報,可上網查資料今天我們就從課堂內的學習來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首先來看看誰是信息高手!

 二、誰是信息高手(整體感知)

老師朗讀課文,請同學們專注地聽,記下你聽到的要點。

全班交流。

三、自讀課文,認識雲

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天上的雲,試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你對這一詞的初步印象。(美麗)

哪些語句讓你有了這一印象?(品味語言)先小組交流,之後全班交流。

請大家速讀課文,在文中圈出雲的名稱,説説你看到了哪些雲?

此外,我們還看到了什麼?(雲的光彩)有哪些?(暈、華、虹、霞)出示四幅雲的圖片。看着這些雲除了覺得美麗以外,應該認識它們了吧!請選擇一幅説出它的名字,並從文中找出作為判斷依據的句子。

大家發現了嗎?作為判斷依據的句子中大都用到了什麼修辭方法?(比喻)

看來比喻的運用不僅能使事物形象生動,還能幫助我們認識事物。作者真不愧為描摹高手!

 四、拓展

讓我們也來做做描摹高手吧!先請第一組同學看我紙上的事物名稱,由其中一位來描摹,另外三組根據他的描述來猜事物名稱,三分之二猜到了你就成功了!

備註:每組一次,共四次。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看了天上的雲,我彷彿也置身空中成了其中一朵,同學們肯定要問:“你是什麼雲?”我呀,是雨層雲,長得很壯,不象捲雲那麼單薄。我很想親近你們,所以我常常離你們很近,可是你們並不歡迎我,因為你們嫌我帶來了雨雪連綿的天氣,於是我躲了起來,不久,我發現大家因為缺電少水而想念我了。我好高興,別擔心,我會常來看你們的!

二、認識雲和天氣的關係

同學們,你最願意成為哪種雲或哪種雲的光彩呢?請選擇一種,根據課文內容作自我介紹,並説説你與天氣的關係,最好還能説説你為什麼願意成為這種雲或這種雲的光彩?動手寫一寫。

全班交流,學生點評。

出示雲的圖片。現在再看這些雲,你應該不止認識它們,肯定還能獲得些天氣情況。請你選擇其中一幅來給大家發佈天氣預報。

三、拓展

瞧,大自然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你能列舉一二嗎?先請大家小組交流,組長做好記錄並代表小組發言。

四、教師寄語

大自然充滿無窮的奧祕,它是一本無字的書,等待我們用智慧來解讀,希望同學們能養成細心觀察自然的習慣,要知道“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讓我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勇於攀登前人未達到的科學高峯!

五、作業

蒐集民間流傳的關於天氣的諺語。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這幾天忙着寫論文,寫案例,一直也靜不下來寫教案,這兩天聽這各位專家的講座,一邊聽,一邊對照自己備的課,今天排除了這種想法,明天又排除了那種想法,到最後就不知道該怎麼上了,但是昨天是無論如何自己都要先備一下了。備完之後覺得課的設計自己也不滿意,缺少創意,這樣上課自己扶得太多了,總是自己牽着學生的思維,還有情感目標怎麼更好地在這堂課中進行落實,朗讀指導的形式,課文字詞教學如何落實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傻了。

一、預設目標:

1、理解詞語和句子,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2、結合課文理解,學習四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讀題質疑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外國文學《金色的草地》,齊讀。

2、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或想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着自己的想法和疑問自由讀一讀課文。(讀之前讓學生相互提提初讀課文的要求。)

2、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學生易讀錯的字詞或自己進行指導。

3、再讀一讀課文,説説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你有什麼問題或是你想説什麼?

(結合學生的回答瞭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種子圖,説説你看到過哪種蒲公英,談談自己的認識,教師補充,在認識蒲公英種子時相機學習生字絨。)

(三)、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第一自然段

1、為什麼草地會是金黃色的?

(1)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説説自己的理解。

(2)看滿地盛開蒲公英花的圖理解草地是金黃色的,結合感受讀一讀句子。

第二自然段

1、同桌齊讀,感受文中的哥弟倆是怎麼玩的。

2、指名兩位學生上台像他們這樣玩一玩,一名學生上台幫忙讀一讀文本。課件播放蒲公英四處飄散的樣子。

3、師生評一評,相機理解一本正經、使勁、假裝幾個詞語。

4、再指導讀第二自然段,請兩位學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幫忙讀。

5、一起來玩一玩,體會玩蒲公英帶來的樂趣。(課件播放無數蒲公英飄散遠去的情景。)

6、一起在讀一讀本段最後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詞。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讀,看看你發現了什麼?自由説。

2、出示填空題: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説一説。

(2)指名説一説,加上動作説一説,不看提示説一説。

3、齊讀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又發現了什麼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後一句話,為什麼一起起牀,一起睡覺?)

三、小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能説説你理解的這是一片怎樣的草地啊?

四、機動:

摘抄好句子。

葉老師的建議:

因為我不熟悉這篇課文,所以我的建議可能不對。我是憑着你的教案猜課文內容的,呵呵老師厲害吧?

1、可以把課題教學和整體感知及第一段的學習結合起來。從提問入手,為什麼草地是金色的?讀讀課文,學習第一段。

2、第二段的學習表演太多,而且是重複的。建議在理解之後安排一次就可以了。讀讀玩玩。

3、第三段的填空太多,而且不夠靈活。建議改為:()花朵()草地(),引導學生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裏的表演就不要了。一堂課裏有一次表演就差不多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教材所處位置及學習目標

人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安排的《走進信息世界》,是繼五年級上冊《遨遊漢字王國》之後的又一次圍繞一個主題,課內外結合,學生自主程度較高的大綜合性學習。學習的目標是:瞭解現代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知道古今信息傳遞方式的不同,感受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對我們生活、學習的影響;懂得正確利用媒體,趨利避害;初步養成留心信息的好習慣,逐步學會蒐集信息、選擇信息、運用信息,善於和別人交流信息;學習利用信息撰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二、發揮“單元導讀”的導學功能

帶領學生走進信息世界,需要認真閲讀理解單元導讀,幫助學生搞明白開展這次綜合性學習的社會背景、自身需要、學習目標。單元導讀的學習應該讓學生生成“我的五官所觸及的都是信息,”“我就被信息所包圍”的感受;生成“讓我們馬上開始關於信息的研究”的急切心態。一句話,充分發揮單元導讀的功能,使學生對本次綜合性學習目標明確、充滿激情。

三、用活“信息傳遞改變着我們的生活”的“活動建議”

(一)根據需要活用“閲讀材料”

教材選編了五篇針對性很強的閲讀材料。這是為學生提供的開展綜合性學習必需的資料,特別是對無圖書館可去、無網絡可上的農村國小生,更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按照第一條“活動建議”,“認真讀讀‘閲讀材料’中的文章”展開研究學習時,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閲讀、概括能力自主閲讀這些資料,討論交流信息傳遞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對閲讀材料中的信息進行比較,瞭解古今信息傳遞方式的不同。根據第三條建議做活動準備時,可以引導學生再次閲讀這些材料,提取現代傳媒對人們生活影響的信息,作為論辯發言的材料。當然,有條件的地方,還是要引導學生拓寬蒐集資料的渠道。比如,通過訪問專家、親身體驗等形式,進一步蒐集資料,更廣泛地瞭解信息的傳遞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二)一次調查結果兩次運用

“活動建議”第二條是“做一次調查,記錄全家人在一天中都從哪些渠道獲得了哪些信息。再根據記錄做一些分析,看看從中能發現什麼。”用活這條建議,首先是在調查前,引導學生設計好調查記錄表,培養學生事前注意做好準備工作的良好習慣;通過留心自己和家裏人獲取的信息及獲取信息的渠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調查後,指導學生填寫調查表,對信息進行篩選、整理、彙總、分析。不要滿足於發現傳播信息和獲取信息的規律,以及信息對不同羣體的影響,還要注意指導學生分類保存資料,為第二階段利用信息、撰寫研究報告做準備。

(三)靈活選用辯題,重視前期準備

活動建議第三條就“怎樣正確利用電視、網絡等傳媒的問題,展開討論或辯論。”用好這一形式,一要根據當地實際,靈活選用論辯主題;二要重視論辯前期準備。教師應和學生一起擬訂討論或辯論的題目,指導學生多渠道蒐集正、反雙方的資料。論辯由學生自己組織,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陳述自己的觀點。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問題,防止“走極端”。論辯勝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論辯提高學生蒐集信息、選擇信息、運用信息、組織語言、口語交際的能力,增強抵制不良信息的自覺性。

(四)拓展活動內容,體會信息對學習、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材選用的活動建議是面向全國各地國小生的。我們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針對當地、本校或本班的實際,設計感興趣的活動。譬如,城市的孩子可以搞“天下事我關心”新聞摘要活動,感受現代信息的影響;做“購物方式的變遷”調查活動,瞭解網絡購物給人們帶來的方便等。農村的孩子可以開展“與致富專業户零距離接觸”,看他們是怎樣獲取致富信息的,信息給他們的生產、銷售帶來了什麼好處等。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對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四、學習寫“研究報告”的五個步驟

“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綜合性強、難度大,是對學生蒐集處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一次全面鍛鍊。可指導學生分五個步驟進行。

(一)研讀例文,打開思路

引導學生閲讀兩篇研究報告,讓學生感悟到像“爸爸咳嗽”這樣的小事也可以進行研究。教師可再進一步舉例激趣,讓學生形成這樣的認識:搞研究並不是什麼神祕的事情,只是需要留心觀察生活、注意蒐集信息、善於發現問題。像家庭生活、校園文化、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當地習俗、科技文化等都有值得研究的問題。其中,校園文化就有許多值得研究的課題,例如,學生近視情況及形成原因的調查,預習與學習成績之間關係的研究,校園童謠的研究……從而打消學生的顧慮,打開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暢談自己最想探究的問題,激起“我也要研究”的慾望。

(二)選定主題,制訂計劃

國小生好奇心強,喜歡探究問題,從“小小的陀螺”到“神祕的UFO”,幾乎都感興趣,思路打開後,他們列舉的問題可能五花八門,涉及面很廣,有的會有一定的難度,甚至是離奇古怪,即使研究也不可能有結論,像“有沒有外星人”等。因此,教師指導學生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定合適的研究主題至關重要。通過引導,讓學生知道,選題首先得是自己感興趣、樂於研究、適合研究的。選題設計的內容和範圍儘量淺、小,多着眼於身邊的現實問題。例如,“從玩具的變遷看國小生的消費觀”“環保與衞生習慣的內在關係”等。確定選題後,小組制訂研究計劃。由於是第一次訂研究計劃,教師要具體指導,可給學生提供例文,讓學生明白,研究計劃分“研究課題──研究方法──組員分工”等方面。

(三)蒐集信息,分類整理

計劃確定之後,蒐集資料是中心環節。教師在這方面要引導學生運用第一板塊學習的蒐集資料的方式方法,擬訂一個簡單的計劃,蒐集什麼資料和到哪裏蒐集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無效勞動。蒐集的資料應當和課題有關,儘可能多一些和全一些,正反方面的都要有。蒐集資料可以自己調查、訪問、記錄,也可以從書報上摘選、從網絡上搜索等。例如,“我們家生活的變化”這一選題,就可以通過調查家人、親朋,從衣着、傢俱、電器、過節消費、交通工具幾個方面蒐集資料。接着,小組成員要一起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與研究課題有關的保留,無關的刪除;已有的資料刪去,新的保留;與自己有不同觀點的留下,然後歸類整理。

(四)閲讀資料,形成觀點

小組成員要充分閲讀整理好的資料,每個組員都要注意篩選為自己觀點作支撐的、對解決問題有價值的信息,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經過小組討論達成共識,為撰寫研究報告做準備。

(五)研究寫法,撰寫報告

再次研讀兩篇研究報告,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總結出研究報告的不同寫法:《奇怪的東南風》語言生動形象,寫作思路是“記錄信息──分析信息──請教別人──得出結論”;《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語言平實,寫作思路是“問題的提出──調查方法──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得出結論”。兩篇研究報告寫法雖有不同,但基本都是“提出問題──蒐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結論”。必須讓學生清楚:研究結論的得出,是以蒐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為基礎的;撰寫研究報告要做到問題明確,資料充足,分析合理,結論清楚。掌握基本寫法後,撰寫小組研究報告,並集體進行修改、完善。

五、展示交流,總結反思

本次綜合性學習成果展示的形式力求多樣化。可以佈置展覽,展出這次綜合性學習中進行的各種調查結果、活動紀實、研究報告;可以召開主題報告會,報告小組的研究成果,或個人收穫、感悟、發現。

進行活動的評價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活動結束時以“慶功會”的形式,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在活動中的變化,共享成功的喜悦。同時進行反思,為今後開展綜合性學習提供借鑑。

活動結束後將全部資料編輯成冊,把有價值的研究報告呈送相關部門。

下面節選我們上學年《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聽課筆記如下:

環節一:閲讀報告,習得方法(一課時)

一、出示自學提綱(教師簡短導入新課後出示)

1.讀一讀,想一想:兩篇報告研究的各是什麼問題,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

2.讀一讀,議一議:作者是怎樣蒐集信息的,又是怎樣利用信息進行分析研究的。

3.讀一讀,比一比:兩篇報告在寫法上各有什麼特點。

二、學生自學(師提醒學生)

第一個問題適合個人自學;第二、三個問題應採用個人自學、小組學習相結合的方式。

三、交流彙報(教師板書要點,並抓住小組未能解決或解決得不好的問題要學生討論)

1.蒐集信息的方法:

《奇怪的東南風》:觀察、記錄、聽醫生解釋;

《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閲讀書報、上網、調查訪問、其他。

2.運用信息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

《奇怪的東南風》:通過對蒐集到的“每天的風向和爸爸的病情”兩項信息進行分析,發現兩者之間的因果聯繫──刮東南風爸爸便咳嗽,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對通過多種途徑蒐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逐條分析,進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3.關於研究報告寫法(作為教學重點,教師在此處下了工夫):

第一篇:記錄信息→分析信息→請教別人→得出結論;

第二篇:問題提出→調查→整理調查情況和資料→得出結論。

第一篇語言生動形象,第二篇語言平實。

兩篇報告寫作思路雖有不同,但基本規律都是:提出問題→蒐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結論。

環節二:研選主題,制訂計劃(一課時)

一、教師舉例開啟思路

1.英國的波義耳無意中發現紫羅蘭花遇酸變成紅色,便潛心研究,最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酸鹼指示劑。

……

二、結合實際,選擇課題

1.分組討論。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研究?

2.班內交流。在互相交流的基礎上,學生選題的範圍還是比較窄,思路沒有打開,教師就選題範圍、選擇課題適時點撥,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1)選題範圍發散:如,家庭生活、校園文化、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當地習俗、科技文化等。(2)選擇的課題發散,如,家庭生活方面:①家庭讀書氛圍與孩子成才的關係的研究;②家庭和睦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的調查;③單親家庭中孩子心理特點的調查與研究;④家庭安全教育現狀的調查;⑤國小生家務勞動情況的調查……校園文化方面:①本班同學視力保護情況調查和分析;②本校課外讀書情況的調查和建議;③預習與學習成績之間關係的研究;④學生課間活動的調查與研究;⑤校園童謠的研究……

三、組成小組,編制計劃

選題相似或相同的學生自願結成課題小組共同研究一個課題。制訂計劃,明確分工。(出示研究計劃的例文──第六小組的研究計劃,幫助學生制訂小組研究計劃)

第六小組的研究計劃

環節三:按照計劃,課外蒐集信息(略)

環節四:方法遷移,學寫報告(一課時)

一、閲讀信息,形成觀點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課題,學習處理信息。

1.組內交流信息,彙總信息。

2.閲讀信息,篩選信息。篩選的標準:(1)是否與研究的課題有關,有關的保留,無關的刪除;(2)這個資料已有還是未有,未有的留下,已有的刪去;(3)注意是否有不同看法的資料,把不同的觀點保留下來。

3.分類整理,形成觀點。(1)對篩選後的材料再進行分類整理,形成觀點;(2)整理後的信息不足以形成觀點、得出結論,需要繼續蒐集信息;(3)補充蒐集,充實觀點。

二、利用信息,學寫報告

1.充分討論,準備撰寫。(1)研究報告的標題可以像第一篇研究報告那樣有正、副兩個標題,也可以像第二篇那樣只有一個標題,簡單醒目;(2)引用哪些信息,這些信息在報告中怎樣安排;(3)研究結論是什麼,怎樣表達這一結論;(4)研究報告的寫法。

2.小組合作,撰寫研究報告:(1)確定組內執筆同學;(2)小組集體討論定稿。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

1.引導學生讀背成語,積累語言。

2閲讀短文,在讀懂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寫讀後感情。

4.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練習寫小發明論文。

教學重點:

1、學習寫讀後感情。

2、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練習寫小發明論文。

教學安排: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讀讀背背和閲讀

教學目標 :

1.引導學生讀背成語,積累語言。

2閲讀短文,在讀懂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 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完成讀讀背背:

1、自讀成語和熟語,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輪讀,互相糾正讀音。

3、全班賽讀、接背。

(對較難的詞語,交流理解意思)

二、完成閲讀:

1、自讀《外婆家的石橋》,讀準字音,初知大意。

理解詞義:

趔趄:身體歪斜,腳步不穩。

匍匐:匍匐就是爬行的意思。

2、根據問題再讀短文,並理解:

(1)外婆家的石橋是什麼樣子的?

(2)外婆家的石橋為什麼會給我留下美好的懷念,又能為什麼引起我的惱恨?

(3)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組成小組交流。

4、小結:

(1)石橋很高,很陡,橋身很寬。石階平貼光滑。

(2)懷念:伏在橋欄上,可以貪婪地眺望大橋下的景色。綠水、白帆。。。。

惱恨:一個……

5、選擇自己段落有感情地朗讀。比一比。

三、作業 :

1、讀記成語。

2、完成同步中的作業 。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寫讀後感

教學目標 :

1.練習寫讀後感,知道什麼是讀後感。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教學過程 :

一、讀題目,明確習作的內容。

二、習作指導:

以《秋天的懷念》為例結合指導。

1、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主要講了著名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後,對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而生命垂危的母親卻無微不至地關心他、鼓勵他要對生活充滿信心。終於,在母親的鼓勵下,他又重新振作起來了,但曾經鼓勵他、安慰過他的母親卻因患嚴重的肝病而離開了人間。文章讚美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2、作者想通過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麼?

(母愛的偉大,母愛持無私。)

3、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三、討論弄清什麼是讀後感。

1、閲讀《秋天的懷念》我們知道主要講了什麼,作者通過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就是為寫讀後感做準備。讀後感是在讀文章中產生的情感,寫時要從所回憶的內容中去體會思想感情。

2、討論:

(1)結合課文中的有關句子説説自己的體會。

(2)讀了這篇文章後你想到了什麼?心裏有什麼體會?

四、學生習作,教師相機指導。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修改講評習作。

教學過程 :

一、講評怎樣修改:

1.根據下面要求討論檢查自己的習作。

(1)是否由讀而產生感想。

(2)感受是否真實。

2、集體討論修改一個學生習作。

二、學生自己修改習作,並抄寫。

教學後記: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動手搞小發明,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

2、寫小論文,激發學生繪畫、習作的興趣。

教學過程 :

一、課前準備:

1、結合課內外所學的知識,生活經驗,大膽想象,做好設計。

(1)可以製作、改進一些簡單的工具、文具、玩具或工藝品。

(2)仔細觀察周圍事物或生活中的不便之處,進行改進。

2、在家長或其他人的指導下完成製作。

二、進行寫作:

1、將自己的發明或發現寫成一篇文章。要求:

(1)將自己的發明或發現寫清楚。

(2)可以附上示意圖,説明操作或使用方法。

2、分小組進行展示,全班交流。

三、評選小發明小發現優秀論文:

(1)發明實用,簡單易行。

(2)文章寫得清楚明白。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作業 練習

教學過程 :

一、複習本單元生字詞。

二、總結積累運用三的內容。

1、什麼是讀後感及寫法。

2、如何寫小發明論文。

三、學生作業 :

寫一篇小發明論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32頁和第33頁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

2.藉助學生熟悉的米尺和格子圖等實物,讓學生多角度理解小數與分數的關係,經歷探索小數意義的過程,在探索交流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3.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及良好的數學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其進率。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一)交流資料

師:昨天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小數,收集了嗎?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彙報交流。

如:一袋方便麪的價錢是1.2元;一個筆記本的價錢是2.6元……

(二)師出示圖片

師:王老師也找了一些圖片,看大屏幕。

請你認真讀一讀,並説一説每張圖表示什麼含義。

生讀小數並結合圖説小數表示的含義。

(三)小結

看來小數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三年級時我們已經對它有所瞭解,今天我們進一步研究小數(板書:小數的意義)。

二、探究新知

(一)觀察猜測,實踐體驗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個大傢伙,(師舉起給學生們看)什麼呀?(生:米尺)它有多長?(1米)可以幹什麼用?(測量物體的長度)今天這節課上它的功勞是最大的,藉助它我們會掌握很多新知識。

請兩位同學合作測量一下課桌的高度及它表面的長度,誰願意?

兩位學生測量,其他學生觀察,教師板書記錄:桌子長60釐米多,高80釐米。

師:如果用米作單位,不夠1米怎麼辦?

生:可以用小數。

小結:在我們測量和計算時,往往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來表示。

(設計意圖:教師選擇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際測量活動,進一步理解和感受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直觀感知

1.藉助課件,引導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

師:請同學們觀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幾分米?(生:1分米)寫成分數是幾分之幾米?(生:十分之一米)像這樣的分數也可以用小數0.1米表示

師:那3分米、7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用分數和小數怎麼來表示?

學生獨立思考後同桌交流,彙報。

生:3分米是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3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三米,也可以用0.3米表示;7分米則是……(生彙報的同時課件出示。)

師:0.3米里有幾個0.1米呢?0.7米里又有幾個0.1米呢?1米里面有幾個0.1米呢?

生獨立思考後彙報。

師出示米尺教具:誰能在我的米尺上指出0.1米、0.3米、0.7米及0.9米……

生台前彙報結果,並説説是怎麼想的

師:你們太棒了!通過觀察以上分數和小數,發現了什麼?

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生:像這樣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

(設計意圖:多角度、多形式地強化認識,理解一位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並滲透小數的計數單位和進率。)

2.藉助直觀遷移,理解兩位小數的意義。

課件出示32頁圖片

師: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生:1釐米)1釐米用米作單位,用分數怎麼表示?(一百分之一米)也可以用0.01米表示。那麼4釐米、8釐米用分數怎麼表示?用小數呢?生獨立思考後組內交流。

彙報整理(課件演示)

師追問:那麼12釐米、38釐米用米作單位用分數怎麼表示?小數呢?誰來老師手裏的米尺上指一指呢?

生找,指,並説為什麼,那麼1米里又有多少個0.01米呢?(100個)

師:你們又有什麼發現呢?

生: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用兩位小數來表示(師板書)。

3.直觀遷移,獨立探究,理解三位小數的意義。

師出示課件,33頁的圖。

生獨立思考後完成書中練習,然後小組交流。

師追問:你能從這幅圖中找到其他小數嗎?(如:0.006,0.015……)

你又有什麼發現呢?

彙報:分母是1000的分數也可以用三位小數表示。

(設計意圖:在初步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通過獨立探究、小組交流等方法理解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具體意義,突破了難點,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和理解了小數的意義,又一次滲透了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4.遷移推理。

師:試想一下,什麼樣的分數可以用四位小數來表示?五位小數呢?

生:分母是10000的分數可以用四位小數表示,分母是100000的分數可以用五位小數表示……

小結:分母是10、100、1000……這樣的分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板書)。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遷移應用,已經對小數的意義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繼續推理下去,有助於學生清晰而深入地理解,從而感知十進分數與小數的關係,歸納出小數的意義。)

(三)認識計數單位

師:整數有計數單位,小數也有計數單位,你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嗎?嘗試説一説。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説。

師課件出示,並要求學生齊讀(板書上顯示)

追問:通過觀察發現,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生:10)

板書: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小數的意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所以這部分知識我採用讓學生試着説一説然後直接出示,提高了學生探究的自主性。)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33頁“做一做”,獨立完成,全班訂正。

2.完成書36頁1、2、3題,要求:認真讀題,獨立思考。

(設計意圖:通過這幾道基礎練習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並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為後續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總結

1.師:回顧一下本節課的內容,談一談自己的收穫。生暢所欲言。

2.齊讀書33頁“你知道嗎?”內容,瞭解小數的產生。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梳理,加深對本課內容的認識、理解。通過閲讀,讓學生了解小數產生的歷史,對學生進行了數學文化的滲透。)

五、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

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是10

六、佈置作業:

完成書37頁7、8題

七、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重視讓學生親自經歷測量活動,結果不能用整數表示時,加強了對小數產生的必要性認識。

在教學小數意義這部分時,我充分利用教學課件和實物教具相結合,直觀引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都可以用小數表示,然後抽象概括出小數的意義,在此過程中我充分藉助遷移類推,合理安排引導和放手的時機,給學生創造了大量的自主探索的機會,從而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