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八篇

來源:文萃谷 2.96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讀準詞語中多音字的讀音,提高據詞定音的能力。

2.能初步分清“激動、感動”等近義詞的意思和用法,能在句子中選擇填空。

3.理解兩句格言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兩句格言的意思。

教學過程

1.讀準多音字的字音。

①看拼音讀準字音,比較每組詞語中多音字的不同讀音。

②通過比較,把多音字的音和義連接起來。

第一組:“模”讀mu時,是指“模子、模樣、模具。”除此,都讀mo,如“模範、模糊、模仿。”

第二組:“分”讀fen時,表示成分、職責和權利限度的意思,如“分量、分內、分外”等。

讀fen時,表示分開的意思,如“分散、分開、分別、分辨“等。

第三組:“似”讀shi時,如“跟……似的”,除此外都讀si 如“似乎、相似、似是而非”等。

第四組:“轉”讀zhuan 時,是旋轉、繞着某一物體轉的意思,如“轉椅、轉動、轉爐”等。

讀zhuan 時,是改變方向、位置、情況的意思,如“轉身、轉變、轉向、轉讓“等。

2.讀讀格言,想想意思。

①回憶以前學過的格言,説説格言對自己的幫助。

②讀格言,想意思。

第一句是明朝東林書院的一副對聯,意思是説讀書人要關心國家大事。

第二句是説國家大事每個人都有責任。“匹夫”原指平民中的男子,後泛指一般人。

③抄寫這兩句格言。

(三)選詞填空

1.辨析近義詞

審閲與瀏覽:審閲指審查閲讀。瀏覽指大略地看,使用範圍廣。

2.自由讀題並獨立選詞填空。

3.任選兩組近義詞寫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照樣子把陳述句改寫為反問句。

2.能讀懂短文的主要內容,劃出中心句,體會短文的中心思想,説出短文告訴我們的道理。

教學過程

1.照樣子,改寫句子。

①讀例句,比較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

陳述句用表示肯定的詞“是”,反問句則用表示否定的詞“不是”,並用上“難道……嗎?”的句式,使它和陳述句的句意一樣。

②獨立完成,校對答案。

第一句:難道我們會忘記老師的教育和培養嗎?

第二句:中國人連死都不怕,難道還會怕困難嗎?

2.閲讀題

①讀短文,劃出帶有“寒磣”、“自卑”的句子。

聯繫上下文理解意思:

寒磣有三種解釋:⑴醜陋,難看;

⑵丟臉,不體面;

⑶譏笑,揭人的短處;

自卑是輕視自己,認為無法趕上別人的意思。

②第二題:從文中直接能找到答案。學生可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③第三題:短文的最後一句是中心句:“自己在小草小花中間驕傲不對,在名花中間自卑也是沒有道理的。”短文告訴我們: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不能驕傲,在比自己強的人面前也用不着自卑。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3個生字,認識2個生字。

2、明白要聽取別人的勸告,要保持行動與目標的一致的道理。

3、培養學生的質疑,理解能力,體會成語的含義。

  教學重點:

會寫3個生字,認識2個生字。

  教學難點:

能聯繫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的詞句,讀懂故事。

  教具準備: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回憶學過的寓言故事,明白什麼是寓言。

  二、引入,揭題,讀題,解題。

1、學習轅、轍二生字(結合插圖投影)

2、解題:南轅北轍指的是戰國時有個人要到南方楚國去,卻駕着車往北走,別人説他走錯了,他硬説能走到。後來比喻行動和目的不相符。

  三、觀看課件,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

看完之後讓學生説説看懂了什麼?

  四、自讀課文,檢查自學效果。

1、自由朗讀課文,不懂的生字圈出來。

2、劃分段落,明白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3、用自己的方式記住認字表的生字。

4、説説難寫的生字有幾個,要注意什麼。

  五、佈置作業。

1、正確朗讀課文,抄寫生字詞。

2、排練課本劇,完成課後第3題。

  板書設計:

南轅北轍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熟讀課文,通過人物的對話體會寓言的主要內容。

2、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練習複述課文。

3、明白做什麼事必須把方向搞正確,要聽從朋友善意的勸告。

  教學重點:

把握寓言的寓意,瞭解寓言的典故,恰當地運用南轅北轍。

  教學難點:

在理解《南轅北轍》寓意的基礎上,寫好課好小練筆。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課本劇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南轅北轍》這個故事,我們班有幾位同學對這個寓言故事很感興趣。他們想編了一個課本劇讓同學欣賞,同學們歡不歡迎呢?

  二、讀中生疑,讀中探究。

1、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説説你讀懂了些什麼?或是有什麼疑問也可以提出來交流交流。

2、學生交流學習心得

3、這個人要去南方,卻往北行駛,有人告訴他方向錯了嗎?這個人是誰呢?季樑勸了他幾次呢?"季樑是怎麼勸,那個朋友又是怎麼説的?你們能不能把它們找出來?

4、季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5、季樑勸了車上的朋友三次,那麼這個人接受了嗎?像這樣總是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想法而不聽別人意見的人,我們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他,叫做什麼?

6、師: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表現季樑的誠懇,車上朋友的固執?請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7、師生分角色朗讀

  三、放飛想象,體會寓意。

請同學們想象:楚國在南方,而那個去楚國卻往北走,結果會怎樣呢?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讓我們跨越時空,飛到古時候去感受一下南轅北轍的故事。

  五、拓展昇華,感悟明理。

1、你有什麼事情也是先前做錯了,聽了別人的勸告才改正了,能説説看嗎?

2、師小結:是呀,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認準方向,還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勸告。作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發生了南轅北轍的行為,我們也應該要提出善意的勸告。

  六、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蒐集成語故事,舉行成語故事會。

  板書設計:

南轅北轍

馬好、旅費多、車伕技術高

往北駛←楚國(南)

離楚國越遠

  教學後記: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13個生字,讀寫“自言自語”等11個詞語,會用“思考、吸引力”説話。

2、會照樣子用“為什麼”提問題,會讀經過改編的課文句子。

3、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成敢於提問的習慣。

教學重點

會用“思考、吸引力”説話;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

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成敢於提問的習慣;會照樣子用“為什麼”提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等

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細讀課文2-4段,憑藉課文內容練習説話。學會相應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5’)

1、小朋友都吃過蘋果,蘋果紅紅的,圓圓的。可是,你看到過蘋果長在樹上的樣子嗎?

(出示課件:幾棵結滿紅蘋果的蘋果樹)看圖説説成熟蘋果的樣子。

2、我們吃的蘋果就是從蘋果樹上摘下來的,要是不摘蘋果熟透了,會怎樣呢?

(出示課件:蘋果落地的畫面,並出示課題《蘋果落地》。)

3、齊讀課題,説説你看到蘋果落地有什麼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卻從蘋果落地這個現象中發現了問題,並進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學家。

二、自學課文:(6’)

要求: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意思。

2、標上節號,想想課文講了誰,什麼事,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三、檢查:(5’)

1、指名分段讀課文,並正音。

2、討論課文講了誰,什麼事,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四、學習第2-4段:(20’)

1、那麼,牛頓看到蘋果落地,他是怎麼想的呢?課文是哪幾節?找出來讀一讀,想一想。自由讀課文2-4節。

2、交流學習:

1)、師邊敍述,邊出示課件: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忽然發現……

2)、出示句式説話:

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休息,忽然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準備,指名説,並同桌互相説一説。

3)、朗讀課文第2節。

4)學習生字“掉”。

3、再讀課文,思考:牛頓看見蘋果落地,他開始怎麼想,後來,他又是怎麼想的?劃出牛頓心裏想的句子。

4、交流:1)、按要求説話: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説,指名説一説。

2)、讀一讀3、4兩節,説説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結合學習生字“言、而”,説説怎麼樣是“自言自語”,齊表演。劃出自言自語説的話,指導朗讀。

5、指導朗讀這兩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五、指導抄寫生字,並評議。(4’)

教後感: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看圖説話,再分學習小組學習2-5節課文,要求想一想學會了哪些生字,用“——”劃出想的句子,用“~~”劃出怎麼做的句子。這樣,分組學習時,目標更明確,效果也較好。學文後,小朋友能體會到牛頓從小愛動腦筋,遇事愛問為什麼,並能一直為此努力思考研究,對他們有一定的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1-5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這幾節課文,學習生字“總、思、考、吸、引”。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6’)

1、卡片讀生字,並找朋友。

2、讀一讀2-4節課文,説説主要講了什麼?

3、指導完成作業本題目4,並讀一讀。

二、學習課文第一節:(10’)

1、再讀一讀2-4節課文,説説你從這件事中看出牛頓是個怎樣的人/

2、課文哪一節告訴我們的,自己讀一讀。

3、為什麼説“牛頓從小愛動腦筋”呢?

出示句式説話:1)、牛頓從小愛動腦筋,因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練説,後指名説。

2)、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説?

3)、練習:因為今天下雨,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並換一種説法説一説。

4、牛頓遇到問題總要問個為什麼,説明他

5、學習生字“總”,練習用總要説話。

牛頓遇到問題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丁見到老師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做完作業,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成作業本題目6。

7、齊讀課文第一節。

三、學習課文第五節:(10’)

1、導入:牛頓真會動腦筋,遇到問題總要問個為什麼。那蘋果為什麼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左右拋落呢?這個問題你們想過嗎?牛頓想了以後,又怎樣呢?請小朋友讀課文第五段。説一説你讀懂了什麼?

2、交流,結合指導作業本題目5。

3、朗讀這一段課文。説説你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4、結合學習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

四、朗讀課文1-5節,説一説你有什麼想法?(4’)

五、複習生字:(10’)

1、卡片認讀生字,並説一説注意點。

2、指導抄寫生字,並評議。

教後感:

教學時,我重新安排了教學內容,第一課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説説自己知道了什麼,學習第一節和第六節。第二課時學習2-5節。同時,在小組學習後交流時,我讓學生回答時找一名夥伴合作一起回答,學生興趣較高。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會照樣子用“為什麼”提問題。

2、學習課文第六段,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培養敢於提問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導入新課:(10’)

1、自由讀一讀1-5節課文,説一説你懂得了什麼?

2、學習用“為什麼‘提問。

1)、齊讀第一段。

師:牛頓從小遇事總要問個為什麼,我們也來學習用“為什麼“提問。

通過上一節課,我們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對這句話,我們可以問:地球為什麼會有吸引力?並板書。你們會這樣問嗎?

2)、出示練習提:蘋果掉下來。蘋果不向天上飛。請小朋友任選一句話練習説話。自由説,指名説。

3)、誰能説一句話,讓其他同學照樣子用“為什麼“提問呢?

二、學習第六段:(12’)

1、自由讀一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2、交流:結合學習生字:世、界、著、名、科

1)、齊讀最後一句,誰能給“牛頓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一句提問?

2)、誰能根據課文內容回答這個問題?

牛頓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後來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3、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結合理解:

“非常普通的現象”在文中指什麼?

4、按句式説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普通現象。

5、指導朗讀這一段。

三、齊讀課文,小結:(8’)

1、自由讀一讀課文,説説你有什麼體會或想法。

2、讀一讀課後第五題。師小結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並釋疑。

四、指導完成作業本:(10’)

1、抄寫生字,並評議。

2、讀拼音,寫詞語。

3、照樣子把詞語分成三類。

4、書面完成課後題目2、3。

板書:

蘋果落地

普通現象

看見 想、又想 (提出問題)

認真思考

專心研究

著名科學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 教學目標

1.有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理解5個新詞語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復”造句。

3.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4.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的捕魚的樂趣。

難點: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三 教學時間:3課時

四 教學準備:課件

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3.讀通句子。4.瞭解課文大意。5.重點教學第一自然段。6.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

(2)教學過程

1、揭題,

  2、簡介鸕鶿。

1)課件呈現課題。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非常優美的課文 21鸕鶿。誰能把題目讀準?注意都是平舌音。

3)昨天,老師要求同學們上網去查找鸕鶿的資料。誰能向同學們介紹有關鸕鶿的情況?

4)課件呈現多幅鸕鶿的照片,定格喉囊的位置。這就是鸕鶿的喉囊。介紹鸕鶿喉囊的作用,教學“喉囊”,範寫並要求學生在空白處寫2遍。

5)看課題猜想課文內容——激趣。

同學們,課文以“鸕鶿”為題,請你猜猜可能寫些什麼內容?是否和《翠鳥》一文寫法相似?

  3、範讀課文,初步感受課文的優美,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4、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課文寫了什麼內容?

  5、檢查自學效果:

1)讀準字音

2)記住字形:窄 抹 柔 喉 揀 拋 痕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是否讀正確、通順?讀後請同學們評價。

4)課文寫了什麼?

 6、教師小結。

  7、教學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你感受到什麼?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

2)交流:總的感受是很靜很美;

 從下列詞句中感受到很靜:

A、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麼風,綠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鏡子。(“平得像一面鏡子”是比喻,説明湖面沒有風、很靜。)

B、岸邊有幾棵垂柳,垂柳外邊是一望無垠的稻田,幾隻有窄有長的小漁船浮在湖面上。(“垂柳、一望無垠的稻田、浮”説明很靜。)

C、漁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煙。(“悠然”是自由自在的樣子,説明漁人的心裏很靜很美。)

D、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把鸕鶿比作列隊的士兵,説明鸕鶿威武精神;“在等待命令”説明鸕鶿還沒有行動,還很靜。 )

3)小結: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寫出了小湖的平靜和美麗?(湖面、漁人、鸕鶿)

4)朗讀指導。

怎樣讀出靜、讀出美, 自由練讀。 指名讀, 評價。 齊讀。

5)指導背誦:這麼美的文字我們怎麼把它記住呢?根據你的經驗給同學們出出好主意?

 8、作業 :背出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1、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2—7自然段,(2、抓住重點詞語“一抹”、“恢復”,(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5、感受漁民捕魚的樂趣。

2、教學過程

(1)複習:指名背誦第一自然段

(2)説説聽了以後總的感覺是什麼?

(3)導入 新課,

(4)學習課文2—5自然段。

a、“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鸕鶿在等待什麼命令?請同學們讀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b、交流:

1)鸕鶿在等待什麼命令?(“一抹”)

2)“一抹”是什麼意思呢?

3)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可用哪些詞語來把“一抹”代替?

3、為什麼用“一抹”而不用這些詞語?這是第一個研究問題。請四人小組討論:為什麼一定要用“一抹”,好在哪裏?

4、交流:看看你研究出了多少?教師隨機點撥,得出好在“一抹”寫出了漁人對鸕鶿的關愛、漁人動作優美、鸕鶿訓練有素、漁人發現魚兒多多……

5、練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指名讀——齊讀)

6、剛才我們通過研究為什麼一定要用“一抹”,研究出了漁人對鸕鶿的關愛、漁人動作優美、鸕鶿訓練有素、漁人發現魚兒多多。接着請同學們研究第二個問題:漁人這輕輕“一抹”抹出了什麼?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2—5自然段,然後分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7、交流:抹出了鸕鶿下水、粼粼波紋、魚兒多多、漁人忙碌、心情愉悦、獎賞鸕鶿。

8、指導練讀2—5自然段。

9、交流:把你認為讀得最好或最喜愛讀的語句讀給大家聽——齊讀。

10、漁人利用鸕鶿捕魚結束了,漁人載着滿滿一倉魚,蕩起槳,划着小船回去了。這時候湖面又怎麼了?請同學們讀讀課文6、7自然段,哪些景物與前文既有聯繫又有區別?邊讀邊劃出有關的語句。

11、交流:

1)天色:

2)湖面(理解“恢復”)

3)漁人

4)鸕鶿

12、練讀6、7自然段,體會文章的照應美。

13、小結:漁人在這樣景色優美的小湖上捕魚,捕魚前悠然自得,捕魚時既忙又樂,捕魚後滿載而歸,這些都寫出了漁家捕魚的樂趣——漁家樂。這就是文章的寫作目的。

14、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背誦第一自然段。

2、熟讀全文。

3、完成書面作業 。

教學過程

1、齊讀全文。

2、總結全文。

3、背誦第一自然段。

4、默寫第一自然段。

5、指導用“恢復”造句。

6、完成其他作業 。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學習目標】

1、會讀“餐、丟”等13個生字,會寫“問、間”等6個字。

2、聯繫生活,朗讀人物對話,體會人物的不同心情。

3、懂得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應該真誠地去幫助他。

4、有樂於幫助他人的願望。

【課前準備】

課文朗讀錄音磁帶,生字卡片。

一、談話引入

在你的身邊,有許多小夥伴,你們常在一起學習玩耍。有位叫瑪莎的小朋友,她也有幾個小夥伴,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們一起來學一篇新課文《小夥伴》。(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初識生字,瞭解課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餘學生仔細聽:是不是讀準了字音?

3、檢查自學生字:

⑴ 出示生字卡,檢查讀音。(重點讀準“餐”“糟”“粗”等平舌音;“概”念 gài,不念 kǎi)

⑵ 同桌互相抽讀生字。

⑶ 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⑷ 分組練習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4、播放朗讀錄音,聽完後説一説:

⑴ 瑪莎有幾個小夥伴?他們都是誰?(勾畫出維加、安娜、安東的名字)

⑵ 瑪莎在春遊那天遇到了什麼麻煩?(引入課文)

 三、朗讀課文,明白小夥伴之間應當怎樣互相幫助

1、瑪莎裝麪包和礦泉水的揹包丟了,她的心情會怎麼樣?讀瑪莎的話,體會她難過的心情。

2、瑪莎的三個小夥伴都來關心她。學生自己讀一讀第2~8自然段,然後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

⑴ 你覺得維加、安娜、安東三個人誰做得最好?為什麼?

⑵ 安東這樣做的時候,他的心裏會想些什麼?

⑶ 如果你是瑪莎,你希望得到他們三個人中誰的幫助?為什麼?

3、隨着學生髮表的意見,相機指導朗讀和理解:

讀其他小夥伴説的話應該怎麼讀?讀安東的.做法時應該怎麼讀?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邊讀邊配上動作。

四、分組活動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演一演。通過想象,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表演。如:安東把自己的麪包分了一大半給瑪莎,瑪莎會對安東説些什麼?表演時加進自己想象的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內容:第1、2頁

二、教學目的:經歷分蘋果的實際操作,學習用豎式計算的方法,與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繫起來,明白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

三、教學重點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

四、教學難點:豎式中商的位置。

五、教學關鍵:理解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六、課 型:新授課。

七、教學方法:講授、實際操作

八、教具準備:學具材料

九、教學時間:一課時

十、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同學們,這裏有20個蘋果(板書20個蘋果),每盤放5個(板書),可以放幾個?

學生在自己本上做練習。集體交流。不論什麼算式,只要學生能把計算過程説合理就行。

(二)新授

(1)學習用豎式計算。

針對20÷5=4講解。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解答。就是豎式。有幾個蘋果?寫20,除號就用一個新的符號來表示,在外面寫5,教師板書。説説豎式的含義。如何來計算呢?幾和5相乘得20。四五二十,4寫在什麼地方呢?4就是我們要求的得數。到這兒不算完,還得檢查一下對不對。如果每盤放5個,放了4盤,共需要幾個蘋果?怎麼算?四五二十,寫上20,20-20=0。等於0説明什麼?20個蘋果,每盤放5個,正好放4盤。看20÷5=4 複習每部分的名稱。看豎式知道每部分名稱。

(2)試一試

集體做第一個式子。假設有8個蘋果,平均每盤放4個,可以放幾盤?學生一邊説,教師一邊寫。8除以4等於2,如果每盤放4個,放了2盤,需要幾個蘋果?二四得八。最後等於0。

(三)練一練

(1)做試一試的第二個式子。找學生上黑板做。簡單説説計算過程。再練習剩下的兩個式子。做完了再出幾個題練練。

(2)延伸

如果20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有時間的同學可以想一想,算一算。留作思考題,課後做做。

(四)總結

20÷5=4還可以表示成豎式,用豎式來計算。除法都可以表示成豎式,用豎式來計算。

(五)課堂練習:用豎式計算

24÷6 42÷7 64÷8 72÷9

(六)作業:p1試一試

板書: 分蘋果

20÷5=4

豎式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設計思路】

本文是一篇科學説明文,但所説明的對象是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文章內容並不深奧。授課過程中,可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計思考題指導學生自讀。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解決閲讀中的疑難問題。最後設置自由問答環節,給喜歡鑽研的同學一個空間,由興趣引領他們在科學的道路上前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詞語,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鱗片、脊椎、兩棲”等詞的讀音、字形、詞義;弄清“繁衍、相安無事”的詞義。

⑵收集有關克隆的科學知識。

2、能力目標:

⑴整體感知文意,通過篩選信息,概括內容要點,逐步提高閲讀科普文的能力。

⑵能夠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並理解這樣安排的好處。

⑶揣摩本文運用的説明方法,探究作者説明的技巧。

3、情感目標:

體會學習科學家們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態度和精神,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全面看待科學技術的發展,實現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的統一。

【教學重點】

1、瞭解有關克隆的知識和克隆研究的動態。

2、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把握本文所運用的説明方法。

3、揣摩語言,體會説明文的科學性。

【教學難點】

1、理清“克隆鯽魚出世前後”的説明順序,理解這樣安排的原因。

2、對文章結尾一段話的理解。

【教學方法】

自讀和點撥相結合。

【教具準備】

幻燈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篩選重要信息,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説明順序、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的條理性、科學性。揣摩語言,體會科學家們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科學態度。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20xx年11月份,我國多家媒體曾轉載國外媒體報道的一條驚人消息:一羣受邪教組織操縱的科學狂人,正在美國內華達州大漠深處進行着一項克隆人的祕密實驗。他們根據英國科學家創造世界第一隻克隆羊“多利”的同樣原理,從一個當年2月份夭折的10個月大的美國女嬰身上提取細胞製造克隆人。(選自20xx.11《文匯報》)消息披露後,克隆技術及其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今天,讓我們走進《奇妙的克隆世界》,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這一問題。(板書文題)

設計(二):

《西遊記》裏的孫悟空有一個絕招令人拍案叫絕:他與妖魔作戰一旦吃緊,便從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羣小猴來參加戰鬥。這當然是神話,但是今天的科學卻能實現類似的“奇蹟”,這就是“奇妙的克隆”。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廣大?還是聽聽遺傳學家的解釋吧。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設計思考題指導學生自讀。

多媒體顯示:

1、給下列加黑字注音:

囊胚胎蟾蜍脊椎兩棲

2、解釋下列詞語,並用詞造句。

繁衍

相安無事

3、克隆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4、“克隆鯽魚出世前後”和“克隆綿羊‘多利’”分別為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克隆羊的誕生為什麼在全世界引起“轟動”?

5、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克隆技術造福於人類?

學生快速閲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計時閲讀,然後小組組長代表本組發言進行全班交流。教師作總結髮言,以歷時最短、概括較準確的小組為優勝組。

明確:

1、nánɡ pēi tāi chán chú jǐ zhuī qī

2、繁衍(yǎn):逐漸增多或增廣。

相安無事:相處沒有衝突。

3、克隆是無性繁殖的新興生物技術。

4、“克隆鯽魚出世前後”勾勒了克隆技術的發展脈絡,為我們介紹了中外科學家所進行的克隆實驗及實驗進展情況,突出了中國科學家在克隆實驗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貢獻。

“克隆綿羊‘多利’”較為詳細地描述了“多利”的誕生過程,並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義和巨大反響。

克隆羊的誕生在世界引起了轟動,主要原因是它標誌克隆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和重大突破,

“這個結果證明:動物體中執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態的所謂高度分化的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也就是説,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也具有全能性。”這一突破意味着它既可以造福於人類,也可能危害於人類。

5、課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寫克隆技術造福於人類。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第三,克隆對於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

三、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分析本文所運用的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的條理性和科學性

學生精讀課文,教師設計思考題,指導學生閲讀。

多媒體顯示:

1、文章四個部分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能調換順序嗎?

2、文章第一部分為了説明“克隆是什麼”,作者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

3、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鯽魚出世前後”採用了什麼樣的説明順序?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4、第三部分“克隆綿羊多利”介紹多利的誕生過程,採用了什麼樣的説明順序?

學生思考,自主作答,如有不妥之處,另選幾位同學作補充或糾正。

明確:

1、文章先寫克隆的含義,接着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後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邏輯順序説明事理,逐層深入,步步推進。

2、作者為了説明“克隆是什麼”,運用了三種説明方法:舉例子、作解釋和引用。舉例子,列舉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説明,把艱深的科學知識説得簡明易懂。作解釋:對克隆一詞進行溯源並作出解釋。引用:引入《西遊記》中孫悟空拔一根猴毛變出一大羣猴子的故事,生動説明“克隆”是怎麼一回事。

3、文章第二部分採用了時間順序。小標題“克隆鯽魚出世前後”顯示這一部分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的,這樣便於勾勒克隆技術發展的脈絡。

4、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綿羊‘多利’”是按時間順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標誌性詞語可供分析,如“‘多利’綿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先給……與此同時……手術完成後……然後……到去年七月……‘換核卵’一步一步發展的結果,因此是‘克隆羊’”。

教師對學生交流的情況作評價,對不當之處應予以糾正。

教師提示:關於第二部分的説明順序,應考慮如下一些內容:第一節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從中國的“克隆試驗”寫到外國的“克隆試驗”,一條是寫“克隆試驗”從魚類、兩棲類再到哺乳類。以此來看,關於“時間順序”的判斷是不準確的。

那麼,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呢?第一條線索突出反映了我國科學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貢獻。第二條線索體現了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求索探究的過程,體現了科學家們的追求精神,同時也為下文寫“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提供了科學基礎,做好行文的鋪墊。

四、揣摩語言,體會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科學態度

同學們,在科學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遊靠的是淵博的科學知識,精湛的科學技術、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科學精神。請從課文中找出能表現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態度與精神的句子,仔細體會。

生1:“用鯽魚囊胚期的細胞進行人工培養,經過385天59代連續傳代培養後,用直徑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顯微鏡下從培養細胞中吸出細胞核。”

生2:“在189個這種換核卵細胞中,只有兩個孵化出了魚苗,而最終只有一條幼魚渡過難關,經過80多天培養後長成8釐米長的鯽魚。”

生3:“經幾百次灰、黑、白這樣的操作以後,白色小鼠終於生下了三隻小灰鼠。”

生4:“經過247次失敗之後,他們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隻名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綿羊。”

……

選兩位同學談體會。

五、學生自由問答、質疑、釋疑

學生爭論的焦點在於文章最後一段。文章寫道:“有關‘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科技越發展,對社會的滲透越廣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許多有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

這段話該如何理解呢?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1、科學是一把雙刃劍,既可造福人類,也可殃及人類,而且科學造福人類和殃及人類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長,如核的發現和利用;

2、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從自然界逼近了人類本身,越來越深刻地觸及人類的倫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類心靈,如克隆人問題;

3、科學發展也會引發人類道德倫理觀的變革和更新。如何確立並完善現代社會倫理道德價值觀,使之既能導正科學技術的發展,又能適應科技的進步,理性而德性運用科學之劍,使之為人類造福,這將是現代社會必須探討和麪對的問題。

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課後查找資料,完善自己的觀點看法。

六、佈置作業

1、課後閲讀有關克隆的文章或上網查詢相關資料,並進行整理。

2、請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此的看法,可以編述故事,也可以發表議論,500字左右。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自學“自讀提示”。二人小組,彼此談談對本文作者還有哪些瞭解。

  二、閲讀課文,邊讀邊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注在課文中字的上面。

奇蹟( ) 濟( )南 倫敦( )

暖和( ) 着( )落 慈( )善

髻兒( ) 看( )護 鑲( )上

肌膚( ) 露( )出 狹( )窄

寬敞( ) 水藻( ) 貯( )蓄

澄( )清 地毯( )

 三、根據下面的結構的示意表,劃分文章結構,並把每部分的要點,概括地寫在文旁的空白處。

3.小雪點染後的山色

①山鬆上的雪——樹尖上的白雪——像日本看護婦

②山尖上的雪——給藍天鑲上銀邊

③山坡上的雪——穿上帶水紋的花衣

山腰上的雪被陽光斜射——好像害了羞

④小村莊房頂上的雪——小水墨畫

4.貯滿水藻的水

①冒着點熱氣

②水藻更綠

③與晴空輝映像塊藍水晶

五、二人小組討論文後練習·

六、二人小組朗讀全文。

七、背誦第3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