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經典讀後感7篇

來源:文萃谷 2.51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沉思錄》經典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沉思錄》經典讀後感7篇

《沉思錄》經典讀後感7篇1

《沉思錄》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是一本記錄自我與自我對話的書,也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沉思錄》的詞句不顯華美,卻詞詞打動人心,句句發人深省。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感受一:修身養性,笑對人生。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善待與你相處的每一個人,以善抑惡,修身養性,以平和寬容的心態學會理解,做到心靈的平靜和安寧,遇事坦然應對,不受干擾,勇於承擔。正所謂知足常樂,不抱怨,朝着正確的方向勇往直前,樂觀生活,笑對人生。

感受二:看清自我,常常反省。“待人寬,責己嚴”的古訓人人都明白,可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奧勒留説,“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忽略觀察我們自我的缺點和行為。在當今,以自我為中心,自我不斷膨脹的時代,這是一曲清涼劑,讓我們清醒,少埋怨社會,多想想自我為社會做了什麼。

感受三:換位思考,學會諒解。《沉思錄》強調,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聯結的,這一紐帶是神聖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何別的事物沒有聯繫,因為事物都是合作的。他還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為人不能脱離社會、脱離整體而存在。所以,作為一名會計工作者或管理人員,我們待人處事還是應當堅持以人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講教條,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相互鼓勵、相互幫忙、相互促進,學會換位思考,讓每一位成員感受到組織的温暖,自發地產生迴歸感,自然而然地增強組織的凝聚力。

總之,《沉思錄》中關於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等觀點,對我們現代人來説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靈焦灼的良藥,因為簡單所以歡樂。

《沉思錄》經典讀後感7篇2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古訓我們都知道,但是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説,“不要不情願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麼,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在《沉思錄》裏,始終貫穿着瞭解剖靈魂和對自己的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説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也許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這樣自我批評的高度,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閲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沉思錄》經典讀後感7篇3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這天讀來,該書仍有一種甜美、憂鬱和高貴結合在一齊的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的寶貴是來自作者思想的嚴肅、莊重、純正和主題的崇高,它的憂鬱是來自作者對身羈宮廷和身處亂世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則是由於作者心靈的安寧和靜溢。

作為一本哲學書、生活書、勵志書,這天讀來仍然具有現實好處。作者寬廣的胸懷及言行一致、努力踐行自己的世界觀等優秀品質,仍然值得我們後人學習。作者的“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等觀點,對我們現代人來説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靈焦灼的良藥,在這天物化的社會裏,這不失為當代人健康人生的指南,因為本真所以簡單,因為簡單所以快樂。我們要學習作者追求自身內心安寧、自我完善的精神境界,加強道德修養、人文修養。諸葛亮講:

“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我們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持續寬廣的胸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上海社保案中的領導幹部違法犯罪,我認為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他們放下了自身的修養,有的認為官位結構封頂,有的認為自己船到碼頭車到站,內心嚴重失衡,一味追求物質享受,導致鋃鐺入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當然,對書中諸如對鬥爭的放下、某種清靜無為等消極厭世思想及認為世界上存在神的封建迷信思想,我們要進行批判。總之,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有批判地學習吸收。

《沉思錄》經典讀後感7篇4

據説這是古羅馬皇帝在馬背上寫出來的一本書,我對這本書最初的印象是大學期間在好友那裏看到,她推薦了。當時天真的我看到這個書名翻了翻就放棄了,轉而到穿越都市小説海洋中了。重新拾起是過年期間閒來無事,想到董事長提倡讀一本經典,在書架上搜索居然發現了。我問書架的主人這算經典嗎,人家回答你看看封底寫的什麼。我一看推薦語説他讀了很多遍,每晚睡前都會讀幾句,再看署名是温家寶。

這本書是一段段話,各段之間關聯性不大,讀起來不存在串聯故事情節的顧慮。仔細想想,奧勒留皇帝在治國作戰的零碎時間中,記錄了自己的想法,行文倒也相符,幸運的是居然留傳下來了,我摘抄了感觸比較深的幾段話,自己的感想也在其中了。

在天亮的時候,如果你懶得起牀,要隨時做如是想:“我要起來,去做一個人的工作”。我生下來就是為了做那工作的,我來到時間就是為了做那工作的,那麼現在我就去做那工作又有什麼可猶豫的`呢?我既是為了這工作而生,那麼我應該蜷卧在被窩裏取暖嗎?被窩裏較為舒適呀,那麼你是生來就為了享樂的嗎?簡言之,我且問你,你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要有所作為?但是一些休息也是必要的呀!這我不否認,但是根據自然之道,這也要有個限制。

做事不可遲緩,言談不可雜亂,思想不可模糊,心靈不可完全傾注在本身上面,不可任其激動。

在談話中要注意所説的話,在行動中要注意所做的事,在後者中要於開始時洞察其所能引起的結果,在前者中要小心地把握含義。

向內看,善的源泉是內在的,如果你肯發掘,它便會不斷地噴湧。

《沉思錄》經典讀後感7篇5

最近,讀到曲黎敏的《生命沉思錄》,關於感悟生命的一書,感觸頗深。可以説該書是一本充滿大智慧和富有哲理之作。作者從“養生”到“養心”,實現華麗轉身。面對當下文化焦慮、社會變革,精神頹廢,價值失衡的現實。作者走筆春秋,揚湯止沸,對衣食、男女、婚姻、—、人性、生死、靈魂、宗教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全書詩情洋溢、哲思通透、禪意悠遠,行文流暢。

中國當代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周國平先生對此評價很高。他説:“靈魂進入肉體,於是有了人的生命。生命,靈魂是道,肉體是器。養生,不是調養肉體,而是調養靈魂,使之陽光明媚,照亮肉體。真正善養生者,必善採人類智慧之精華以養心,且聽曲黎敏説。”

是啊!曲黎敏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養生不如養心。她説:“醫藥只能部分地解決人肉體層面的問題,而更大的問題在於養心和養神。要想'離苦得樂',還要內心的覺悟。”

由此可見,時下流行的養生詩話:“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真的還是有些道理的。我們認為,“補”是針對虛症而言的。藥補的理由就是“有病治病,無病也可強身”。食補也是歷來醫家都極為推崇的。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説:“凡欲治療,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後乃用藥爾。”那麼,神補就是我國中醫的一大貢獻。中醫注重“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注意清靜養神,適度用神。動靜結合,節慾守神,怡情暢神。

因此,掃除種種煩惱,自我擺脱悲愁的情緒,都應屬於“神補”的範圍,嚴格地講還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內容,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歸結起來一句話;生命誠可貴,養生在養心。

《沉思錄》經典讀後感7篇6

《季羨林生命沉思錄》由數十篇千字隨筆組成,《季羨林生命沉思錄》讀後感600字。非常樸實的話語談論了人生繞不開的酸甜苦辣、進退榮辱,語言樸實無華,但從一個“看慣了人生百態,明瞭了世間春秋”的世紀老人筆下繪出,漸覺啟迪之意非同尋常。

季老先生提出了“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他從另一種意義上對人生的詮釋。儘管人人都希望有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每個人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在每個人的工作、生活、學習中都會或多或少的遺憾,我想沒有幾個人會喜歡它,但是它確確實實又是生命中的收穫,可以入心且無聲,象長了翅膀,在偌大的心靈世界裏自由飛翔。它可以是美好的回憶,也可以是痛苦的煎熬,帶給人的是對生命更多、更深刻的感悟。沒有經歷過遺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遺憾是一種感人的美,一種破碎的美,因為有它,人世間一切的真善美將更值得稱頌;因為有它,生命將更值得去回味;因為有它,就有了遠走天涯的念想。

人的一生很短暫,生命其實是人的一生中最脆弱的。在有生之年,要學會生氣勃勃地生活,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在這個世上,我們不應當太多的在乎和顧豈別人怎麼樣評別自己,只要你認為做的對,你就堅持去做。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都應當有一個自足的內心精神世界,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有自己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你雖説不能脱離這個社會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地攀援在社會建築物和他人身上。你要在自己的生命土壤中紮根,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拋下屬於自己的錨,有了它們,你的心中就擁有了一個對你來説最安全的場所,就會珍藏住你心中最珍貴的寶物,任何災禍都不能侵犯它。

《沉思錄》經典讀後感7篇7

假期前學校發了一本書,是聞名於世的《沉思錄》。因為請假提前離校,因而沒有拿到書。所以直到第一次召集日才獲此書寶。幾天來的研讀,讓我沉靜。也讓我明白了:一本書和一本好書的區別在於,好書讓你讀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通過閲讀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沉思錄》為我們淨化心靈,洗去俗塵,它更讓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對於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後才有較為深入和系統的思考。《沉思錄》,這是温總理的枕邊書,這是克林頓在《聖經》之後受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這本書來自於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