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必讀名著閲讀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2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必讀名著閲讀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九年級必讀名著閲讀讀後感

九年級必讀名著閲讀讀後感1

經典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對大多數人來説,學習力變差,讀書越來越少,是常態。讀書有好處,能讀下去的人並不多。我學習的體會如下:

一、有用書,無用書。

樊登談到:有人認為應該讀有用之書,有人認為應該讀無用之書。

我覺得都對,但我個人喜歡讀無用之書。

有用之書,工作生活需要,現學現用,立竿見影。但本性不喜歡,用過也是個忘啊。

無用之書,單憑興趣。其實成年人學習和讀書,憑毅力沒啥大用,要堅持,只能靠興趣。有興趣,就會自動讀很多書。

二、什麼樣的書是一本好書;

樊登總結:TIPS。 T工具+ I新理念+ P實用性+S科學性+趣味性,這點我以前沒有思考過,覺得挺有道理。五點有其一,就是本不錯的書,五點有其三,就是好書。

三、如何找到一本好書?

樊登的説的方法,我經常用,所見略同。

一看出版社,二看作者背景,非常實用。

企業管理類的書:我肯定會先找機械工業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

國學經典:肯定先找中華書局和上海古藉出版社;

書法類的書:我肯定先找上海書畫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榮寶齋出版等;

文學類的太多:人民文學出版社、廣西師範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大的,有聲望的出版社,出版的爛書很少,而中國專出爛書的出版社太多。

作者背景也是同理,好作者寫出爛書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一個一流的作家不是從三流作家熬成的,一流的作家,即使在不成熟期的作品,也有其個人獨特的風格。

四、記憶力與理解力:

人的年齡增長,記憶力會減退,而理解能力增強。

發現自己會背的詩詞與文章,90%都是在25歲之前背下來的,所以讀書宜早,越早讀越多的書,記憶的樣本會越多,終身受益。40歲後讀書,記憶的高峯早過,長項是理解和融會貫通,宜多宜雜宜速戰速決。

讀書記不住非常正常,如果讀書目的是為了記住某些觀點,一定是比較痛苦的。讀書是解惑,對一件事情搞不懂,還有興趣想搞懂,就去書裏找答案,一般找到的答案是不會忘的,找的答案和問題多了,很多書裏的內容自然就記住了。

五、集中某一類的書,短時間大量的閲讀,是個學習的方法。

讀書的興趣會轉移,某一類書,讀到某個階段,會讀不下去。

這時如果有新的興趣,找一個新的學習點,再集中某一類書,短時間大量的閲讀,會很快從一個外行變成內行,這個讀書的方法好用,近十年來,我反覆應用,收穫頗大。新的學習點讀煩了,停下來,然後再轉回原來感興趣的學習點,再找書讀,相互有很大促進作用。

九年級必讀名著閲讀讀後感2

這本《時間之書》講的是有關時間的書,它以二十四氣節為主線,書寫了有關時間的諸多故事,在書中我們可以品味着五千年的農耕文明,更驚歎千百年來先人們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一首關於氣節的兒歌,小時候對氣節的最初印象就從這裏得知,所以對氣節一直沒有什麼感觸。直到看到了餘世存老師的《時間之書》,在他的文章裏,看到了時間的紋理,突然,對“二十四氣節”又有了新的感觸。在餘老師的書裏,一年就像一生,一生就像一天。古人講,大道為自然。最自然的,乃是踩着時間的鼓點,做一個合乎時間的人。也就是明陽先生所説的“學者信得良知過,不為氣所亂,便常做個羲皇以上人”。

初讀此書,我們可以瞭解到24節氣各個不同特點,各節氣的物候,它們對農耕的影響,以及從哪些自然現象可以辨別不同節氣……深層閲讀,會理解節氣背後的許多故事,理解天人關係,更好地提升自己在人生百年中的地位。在霜降時期,秋天就要結束了,人們都在此時伐木,因而發現了樹的年輪,年輪不僅説明樹木本身的年齡,還能説明每年的降水量和温度變化,並且還能記錄森林大火,早期霜凍以及從周圍環境中吸取的化學成分,更可以告訴我們以前發生過的事情,及有關未來的事情,人們從這些大自然中得到教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果律,所以,通過大自然的啟示,人們需要反身修德,積賢德而移風善俗,正如那句古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在《時間之書》裏,“二十四節氣”只是科普,比之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自然的領悟,以及,人的傳統與現在,詩詞考據,文化傳承,所以《時間之書》,是以二十四節氣作為出發點,一部真正關於時間的百科全書,至少,他貼近中國人心靈的一部關於時間的書。餘老師本人,被稱為“當代中國最富有思想衝擊力、最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知識分子氣質的'思想者之一”。我最早知道他,應該是某個編輯的書裏,他提到了餘世存的《大民小國》。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現代人超越了時間,也失去了時間感。古人有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還有百年大計,有千年憂患。但現代人沒有這種感覺。時間感喪失,生物鐘就會紊亂,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就會出問題。最直觀的,很多人身體不調,上火發炎,臉上長痘痘等,這就是喪失時間感的結果。時間感對現代人的意義不僅僅是健康方面,更是人生幸福和意義方面的。

人的存在是有時間性的,海德格爾在《存在於時間》中説,其實何嘗不是如此,生有時,死有時,一生是一天,一天也是一年。時間是個玄妙的概念,它不僅僅是時間概念。讀了餘世存老師的《時間之書》,至少,我們要尊重和誠實對待時間。

九年級必讀名著閲讀讀後感3

平凡,這個詞十分抽象,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這浩瀚無窮的世界,我們人類是多麼的微不足道。無論是悲與歡、窮與富、強與弱,對於這歷史的長河不過是些平凡的小事罷了。我素來對平凡都是這樣認為的。可讀了《平凡的世界》後我改變了這樣的看法。

這本書是矛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是悲劇?是喜劇?還是正劇?都有一點點。這裏面省略了華麗的描寫,省略了驚天動地的情節,省略了驚險離奇的故事,講述的無非是一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故事的主人公孫少平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從上學時候吃黑麪饅頭到他長大成人後成了一名攬工漢,依然很艱苦。可是哥哥的工廠又倒閉了,全家好幾口人的生活壓力全壓在他一個人的身上。開始他承受不了,可後來他堅持住了,還總結出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讀到這裏我不禁為他留下了眼淚。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思索了起來,孫少平留給後人的態度是什麼?是一種對苦難的崇高感和自豪感,是對生活的熱愛與美好。妹妹寫信給他説:她後悔為什麼自己是農村人,而孫少平卻回信給她説“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脱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我不僅把我受的苦和孫少平所受過的苦相比較。我的苦無非是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多,晚睡會兒;或做完作業,家長不讓玩電腦;或是家長多報了幾個補習班,沒時間玩就哭天喊地,捶胸頓足。孫少平呢?他每天都在危險的煤窯中掙着微薄的工資,而就這點杯水車薪的錢,卻是全家一個月的費用。兩者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啊!現在我們過得錦衣玉食的生活,簡直是蜜罐裏泡大的,但還不滿足。我經常在超市裏看到有的小朋友因得不到滿足,而在商店裏號啕大哭;有些小朋友很自然地把魚頭夾給媽媽吃,認為這是她的最愛;還有些小朋友更是過分,竟然打罵養育他的家長,還建立什麼反家長聯盟,對抗家長。而孫少平呢?他頓頓喝野菜稀飯吃黑麪饃,卻用少得可憐的糧食為奶奶做白饃。當少平用自己唯一的錢給患有多年的眼疾、半身癱瘓在牀的奶奶買了一瓶止痛藥和兩瓶眼藥水後,奶奶的眼角滑出了兩顆淚珠,我的眼淚也止不住流下來,我們和孫少平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啊!

或許,在物質上,我們比孫少平富有,但在精神上,我們卻比他貧窮。茫茫天地,芸芸眾生,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世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