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原文翻譯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3.21W

原文:

山市原文翻譯及賞析

山市

[清代]蒲松齡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有名的八景之一,但好幾年也難得見到一次。有位名叫孫禹年的公子,同幾位志同道合朋友(在)樓上飲酒,忽然看見(奐山)山頭有一座孤零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插入青天。(大家)面面相覷,驚疑不定,心想附近並沒有這麼個禪院。沒過多久,又出現了幾十座高大的宮殿,碧綠色的琉璃瓦,飛翹的殿檐,(人們)這才明白是(出現)山市。不到一會兒,只見一座高高低低的城牆,連綿不斷有六七里長,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樓一樣的,有像廳堂一樣的,有像街巷一樣的,(一個個)清晰地出現在眼前,(多得)可以用億萬來計算。忽然,一陣大風颳起,空氣中的塵土之大,城市變得隱隱約約。接着,風停了,天空又變得晴朗起來,剛才的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直插雲霄,這座樓每層有五間,門窗全都是大開着的;每一行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透露出)那是樓那邊的天空。

一層層地指着數,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才如星星一般大了;又往上數,就昏暗得看不分明,沒法計算層次了。樓上的人往來匆匆,有靠着的,有站立的,形態各不一樣。過了一會,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慢慢地又像平常的高樓一樣了,又漸漸地像座高房子,突然間又只像拳頭那麼大,像豆粒那麼小,接着就什麼也看不見了。

又聽説有起早趕路的人,看見山上有店鋪集市(人來人往),和人世間沒有兩樣,所以又叫“鬼市”。

註釋

山市:山市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

奐山:山名。舊淄川縣有渙山,也寫作煥山。

邑:縣。這裏指清代淄川縣,今屬淄博市。

孫公子禹年:對孫禹年的尊稱。公子,舊時用來稱唿豪門貴族子弟。

然數年恆不一見:經常是多年看不見一次。然,但是。數年,許多年。恆,經常。

同人:共事的人或志同道合的友人

飲:喝酒。

青冥:青天,天空。青,形容天空的顏色。冥,形容天高遠無窮的樣子。

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念:想。

禪院:佛寺。禪,佛教用語,表示與佛教有關的事物。

無何:不久,不一會兒。

碧瓦飛甍:青色的瓦和翹起的屋檐。飛甍:兩端翹起的房嵴。甍,房嵴。

始悟:才明白。始:才,悟:明白

未幾:不久,不一會兒。與前邊的“無何”含義相同。

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牆。高垣,高牆。睥睨,又寫做“埤堄”。指女牆,即城牆上呈凹凸形的矮牆。

連亙:連綿不斷。

居然城郭:竟然變成一座城郭了。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中有樓若者:其中有的像樓。

堂若者:有的像廳堂。堂,廳堂。

坊若者:有的像牌坊。坊,街巷、店鋪。

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以:用。

莽莽然:一片迷茫的樣子。莽莽,一片迷茫。

依稀:隱隱約約。

既而:不久。

一切烏有:這個詞用來形容什麼都沒有,或者也可以用來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無幾。現指,所有的(景象)都沒有了。烏有,虛幻,不存在。烏,同“無”。

危樓:高樓。危,高。

直接:連接。

霄漢:雲霄與天河。

窗扉:窗户。

皆:都。

洞開:敞開

裁如星點:才像星星那麼小。裁,通“才”,僅僅。

黯然縹緲:黯淡下來,隱隱約約,若有若無。黯然,昏暗的樣子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又作“飄渺”。

而:然後。

往來屑屑:形容來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樣子。

或:有的人。

與:靠着。

不一狀:形態不一。

逾時:過了一會兒。

倏忽:突然。

遂:終於。

人煙市肆:人家和集市。市肆,集市。肆,店鋪。

孤:孤零零。

聳:聳立。

驚疑:驚奇,疑惑。

碧:青綠色。

同人:同業朋友。

然:但是。

數:幾。

明(出自文中“則明漸少”):光亮。

行(出自文中“又聞有早行者”):趕路(另一説行也為走的意思)

與世無別: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

孫公子禹年:對孫禹年的尊稱。

風定天清:大風停止,天空晴朗。

孤塔聳起:意思是孤零零的一座塔聳立起來。

通假字

裁如星點:裁通“才”,僅僅,只有,剛剛。

烏:烏通“無”,沒有。

詞類活用

故又名“鬼市”雲(名:叫,稱。名詞用作動詞)。

窗扉皆洞開(洞:像洞一樣,名詞作狀語)。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名詞作狀語。依次譯為:城市中有像樓台的,有像廳堂的,有像牌坊的)。

樓漸低(低:降低。形容詞作動詞)

古今異義

恆:

古義:常常,經常。

今義:持久,普通。

顧:

古義:看。

今義:注意。

念:

古義:1.思考、思慮2.惦念、懷思3.誦讀

今義:1.想念2.讀.

悟:

古義:明白。

今義:瞭解。

始:

今義:開始。

危樓:

古義:高樓。危,高聳。

今義:危險的樓。

直接:

古義:一直連接到。

今義:不經過中間的事物。

黯然:

古義:1.黑色的樣子2.暗淡無光的樣子3.神情沮喪的樣子4.和諧順利的意思。

今義:1.陰暗的樣子2.心裏不舒服,情緒低落。

層次:

古義:層數。

今義:説話、作文的次序。

睥睨:

古義:城牆上面呈凹凸形的短牆,亦稱女牆。

今義:眼睛斜着向旁邊看,形容傲慢的樣子。

居然:

古義:竟然。

今義:表示出乎意料,在自己意料之外

(原文:然數年恆不一見)連詞,但是,然而(錶轉折)。

(原文:塵氣莽莽然)助詞,……的樣子。

(原文:居然城郭矣)尾詞,副詞後綴。

數:

(原文:見宮殿數十所)量詞,幾,幾個。

(原文: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動詞,計數。(原文:然數年恆不一見)多。

(原文: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有想樓台的,有想廳堂的,有像牌坊的。

無何:

古義:不久,一會兒。

今義:沒有什麼。

以:

(原文:以億萬計)用,(形容很多)。

賞析:

縱觀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四個階段。

初生階段

這是目擊者眼中的畫面。文章還描寫了目擊者的心理變化: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的,而且跟實讀者帶到目擊者在在的地方了。

以下在寫仍是目擊者在見畫面,但讀者在感覺上發生了變化:一切都如同親見。

發展階段

先總寫一筆:“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頗有恢宏的氣象。然後分寫:“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雖然寥寥數語,卻可以誘發讀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圖》相似的畫卷來。這幅畫卷最後在風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悵然。

高潮階段

因“風定天清,一切烏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漢的危樓,在以樓的形狀看得格外清楚,連樓外天空也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距離比先前的城郭縮短了一些。更為特殊的是,樓上還有來來往往的人,或憑或立,與人有照應開頭的作用,説明奐山這個地方確實能看到這種奇異的現象。

時間的變化: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

景緻的變化:孤塔——宮殿——城郭——危樓——消失

消退階段

景象全部消失,山市景象結束。作者的最後一句話和第一句話相唿應,給山市增加了神祕感。

主題思想

《聊齋志異》以談狐説鬼的形式.揭露當時現實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惡,對科舉制度和禮教也有在批判,並以同情的筆調描繪了青年男女相愛的故事。但書中也存在着一些宣傳“忠,孝,節,義”的封建倫理觀念和迷信色彩

1、懸是作者筆鋒一轉“然數年恆不一見”,又給山市增添了一些神祕的氣氛,讀者的好奇心被強烈的激發了。

融情入景

以情襯景。作者在描寫時,是通過孫禹年及其朋友的'眼睛來描寫山市奇景的。孫禹年在與朋友飲酒時,忽然看見遠處奐山山峯上出現了隱隱約約的高聳的“孤塔”,他們不禁“相顧而疑”,因為此處根本就沒有寺院,哪來的孤塔呢?這種強烈的驚奇、迷惑的情緒,既是對離奇的山市景色一種烘托,又是感染讀者的一種媒介。作者在描述的過程中融入了這種情緒,一步步吸引讀者,去揭開山市的祕密。文中伴隨着驚異的情緒波動,層層展開描寫,使山市的每一景物,每一次變幻都給人以新奇的感覺。接着,“孤塔”旁又出現了數十在華麗的宮殿,直到此時,作者才點明瞭“始悟為山市”。孫某及其朋友由“驚疑”而“悟”。伴隨着“悟”而來的應該是輕鬆、釋然的心情,集中精神觀賞難得一見的山市奇觀。

樓上各色人的活動,細膩地點染了樓中人物的姿態和神韻。如果説,前面是以粗、虛、略的筆法勾勒了城市的概貌,寫起來氣勢飛動的話,那麼後面則是以細、實、詳的筆墨,具體描繪了山市中的一樓一景,一人一態,寫得極有情味,這樣的描寫,我們不只是看到了“山市”裏的高樓、城郭,而且似乎觸摸到了“山市”里人情風俗的氣息。同時,也使得本是無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富有實感。同時,作者在描繪景物時點到為止,給讀者留下了無限想像與玩味的空間。

動靜互變

山市景象變幻不定,作者着力捕捉山市的每一次變化,在短短的一百字中,將其描寫的生動、形象、令人拍案叫絕。

絕大多數人只能望而興歎。這篇文章是根據目擊者的敍述寫的,它歷歷如畫地再現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過程,無論是大筆勾勒或工筆描摹,都能曲盡其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