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教學設計思想?

來源:文萃谷 9K

很多人提到教學設計就頭疼,從開始的教學設計思想就不知道該怎麼做好?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教學設計思想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到你。更多內容請瀏覽本站應屆畢業生網。

如何做教學設計思想?

  教學設計思想定義:

教學設計思想是注重學生的經歷與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試驗過程,關注學生試驗分析、討論、交流、質疑等等應該是新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真摸索的;而“學數學,用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意識和理念要讓學生有明確的體驗和深刻的理解.

  教學設計思想編寫要求:

一、綜合來説。1、取消數量、文字量的要求。2、不求規範求創新。3、不求形式求實用。4、重在看教學效果。

二、教案編寫要因人而異,動態管理。新教師,任教新學科的教師及其他教學能力不強的教師要備祥案,要指定專門的骨幹教師跟蹤輔導;對能力較強的教師可備稍簡教案,還可以將課備在書上,備在老教案上,教導部門應加強隨堂聽課。最後各校要鼓勵教師教案創新,寫出有個性特點的教案。要編寫個性化教案,就要鼓勵教師博採眾長,發揮自己優勢,要研究教學個性,獨樹一幟,,自成一家。這樣,教學研究才有生命力,教師的發展才有前途。

三、目前教案編寫在“惜時增效、減負增效”大目標下如何體現“動、樂、愛、創”這一教學特點呢?1、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任何一次教育改革,無不以教育觀念的變革為先導,教育每前進一步,無不依賴教育觀念的突破。備課的改革也是一樣,教師思想上觀念上必須有所突破與創新,沒有教師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裝轉變,就不會有整個備課內容方法上的突破。部分教師在課改當中教案沒有創新,還未能跳出“導入——講授——鞏固——作業——小結”的思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舊模式,與其説是方法技巧的落後,不如説是教育思想陳腐,教學觀念落後。因此,可以説觀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重要。

  教學設計思想例文:

(一)

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動物單元《尋訪小動物》一課,以尋訪作為話題,鼓勵孩子們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去尋訪、去親近,去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教學重點在於儘可能地提出尋訪活動中可能碰到的問題,和儘可能地啟發指導孩子們動腦筋,相出自己觀察、調查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毫無疑問,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孩子們首先的希望是走出教室,到真實的環境地中去探究,去發現,且迫切希望他們自己的“觀察研究活動”得到肯定,得到鼓勵,得到指導,得到幫助,對於和小動物們的相處,孩子們是有經驗的,且在我們的校園裏隨處可見,孩子們在平時經常看到三五成羣的湊在一起玩過小動物,但他們的活動是無意的,不隨意性十分明顯,僅僅停留在“玩”的層面上,對“怎樣去觀察”這樣的問題,缺泛必要的思考。

《尋訪小動物》一課用三個活動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的。“附近能觀察到哪些小動物”這個話題着重於幫助孩子們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周圍小動的經驗和認識,發現自己平時與小動物玩的過程中碰到的'問題,第二個活動“想想觀察和調查方法”在第1個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啟發孩子們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這也對孩子們實地觀察,調查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回憶、想象的過程中隱含了對“觀察、調查活動注意事項”的適當思考。

基於以上這樣的認識,我在設計《尋訪小動物》一課時,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通過實地觀察探究,在“看”的基礎上,有目的尋訪,有意識開展自己活動,體現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這一基本理念,以學生自主為核心,以一個個連續有結構的活動為主線,體現一個動態的過程,促進學生在實地尋訪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有關小動物的直接認識,對“新”的尋訪活動過程產生深刻的體會。

(二)

《z c s》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第7課。本課包括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三個聲母z、c、s,每個聲母配有一幅圖畫,以激發興趣,引入本課要學的三個字母的讀音;第二部分是拼音練習,包括z、c、s與韻母組成的音節、zi、ci、si三個整體認讀音節。第四部分是讀詞語認字,配有圖畫;第五部分是一首兒歌,也配有圖畫。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根據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規律和學習需要,漢語拼音教學要儘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喚起他們學習拼音的興趣,努力創設一個充滿生命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輕鬆愉快地學拼音。為此,本節課我力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當評委,畫面中的角色誰最能幹。在學生當評委的過程中自然地完成了“zcs”的教學。在教學整認讀音節時,通過“戴帽子”遊戲、多形式地朗讀等方式,學生輕鬆地掌握了其四聲。學生寓學於玩,學習興趣大大增加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習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在學習兒歌時,啟發學生學會質疑探究,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朗讀中嘗試自己去發現問題;在記生字這一環節,採用自由學習、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等組織形式,學生在這種氛圍下,人人都有説話的機會,人人都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了訓練的效果。

(三)

從不同層次目標看,識字教學形成結構。即學生通過各種感觀識記生字的音形義;再憑藉已有的能力將生字的音形義歸類,形成同語素的詞羣,如“迎上去烏龜”“能幹、能手、能人、能夠”;以至形成“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等句子的應用結構。

縱觀整個流程圖,師生的雙向活動始終圍繞着教學目標有序展開;教師展開目標,指導學法;巡視瞭解,個別輔導;分析學情,作出判斷;安排學習,全面檢測。學生則認定目標,明確學法;全體參與,自我達標;交流成果,取長補短;鞏固成果,當堂反饋。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從設計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小蝌蚪找媽媽》中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學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即感知、理解、記憶、運用規律),同時能激發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