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統計》教學分析

來源:文萃谷 4.98K

第一學段在每一冊教材裏都安排了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

國小數學《統計》教學分析

用分、排、數等方法整理信息,獲得數據。簡單的表格。象形統計圖。

用分類、符號記錄等方法收集、整理隨機事件中的信息。簡單的統計表。

平均數是常用的統計量,本單元教學平均數,包括平均數的意義和算法。教學平均數的目的不限於怎樣求平均數,更在於用平均數進行比較,用平均數描述、分析一組數據的狀況和特徵。全單元編寫了一道例題、一次想想做做、一個練習和一次實踐活動。編寫了兩篇你知道嗎,分別是: 聯繫平均數的實際應用介紹了演唱比賽時是怎樣計算平均分的,結合實踐活動講述了心臟跳動和血液流動的知識。

為什麼求平均數?平均數表示什麼意思?怎樣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求出的平均數説明了什麼?這些都是例題要解決的問題,也是例題的編寫線索。

例題首先創設一個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4名男生和5名女生進行套圈比賽,每人套中的個數表示在條形統計圖上,要比較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由於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不等,所以比男、女生套中的總個數顯然不合理。又由於女生中有2人套的成績很好,另3人套的比男生少,所以很難對應着進行比較。在學生產生認知衝突的時候,教材提示學生: 分別求出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雖然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都是新概念,但由於學生有平均分為基礎,又在現實情境之中,他們大都能夠接受。怎樣計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教材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可以在條形統計圖上移多補少,使每人套中的個數同樣多;也可以把各人套中的個數合起來平均分。無論哪種方法,都能清楚地體現了平均數的意義4名男生套中的'總數不變的前提下,重新分配,讓各人套中的個數都相同。學生在探索計算平均數的方法的過程中,領會了平均數的意義。求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個後,繼續求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個,這時男生套得準一些就很清楚了。在這道例題裏,學生學到了計算平均數的方法,體會到平均數能反映一組數據的狀況,體會到平均數作為一種統計量的作用。

教學這道例題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問題情境要濃,認知衝突要強烈。充分利用套圈這個學生喜歡的遊戲和比較男、女生誰套得準這個學生喜歡的問題,迅速形成欲求不能、欲罷不甘的矛盾狀態,在原有的方法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心理氛圍中進入分別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這個新課題的學習中去。

第二,讓學生在求平均數的過程中體會平均數的意義。當提出分別求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後,不要急於討論或講解平均每人套中個數的含義,因為還不具備理解平均數意義的條件。要先讓他們去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無論他們採用哪種方法(在圖上移多補少或先加後除計算),都能體會到是原來各人套中個數不同變成各人套中個數相同,而且幾個人套中的總個數沒有變,這就是平均數的意義。這個意義不是講給學生聽的,是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的。所以,教學平均數意義的理想時機是求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以後,教學的方法是學生講方法、悟體會。

第三,在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並比較了男生套得準還是女生套得准以後,要組織學生説説平均數有什麼用,既鞏固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又體會平均數在統計中的作用。

想想做做第1題先移動筆筒裏的鉛筆,看看平均每個筆筒有多少枝鉛筆,是讓學生再一次體會平均數的意義,還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求出來嗎?是讓學生鞏固計算平均數的方法。第3題是判斷題。160釐米是籃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不是每一名隊員的身高,籃球隊裏會有身高低於160釐米的隊員,也肯定有身高超過160釐米的隊員。在教學第4題時,要引導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 哪幾天賣出蘋果的數量低於(高於)平均數?哪幾天賣出橘子的數量低於(高於)平均數?這些問題能引導學生利用平均數分析各個數據在整體裏的位置。

練習九不以計算平均數為重點,而是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引導學生用求得的平均數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推理、描述,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應用。第3題先找到哪位同學捐的本數最多,再計算平均每位同學捐的本數。這兩個問題聯繫起來,就能知道平均數一定比最大的那個數小,比最小的那個數大。這就是平均數的範圍,也是估計平均數的常用方法。第4題也有這樣的設計意圖,能為第6題的估計作鋪墊。

《運動與身體變化》是專題型實踐活動。在提出問題欄目裏,從運動會使身上出汗、脈搏加快、呼吸加速等方面,選擇脈搏加快作為研究的專題。實驗討論欄目引導學生應用統計的方法進行研究。教材幫助學生設計了研究方案,讓學生調查、處理數據,並利用統計量進行分析、比較,從而得出結論,回答專題裏的問題。引申反思欄目除了走訪體育老師,還要學生自行設計研究運動引起呼吸變化這個問題。這次實踐活動,能使學生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有更深的感受,能使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