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優質教案《口哨與小狗》(通用10篇)

來源:文萃谷 1.07W

口哨,古稱嘯,是一種通過嘴內不斷流過的空氣發聲的方法。空氣流被舌頭、嘴脣、牙齒或手指控制來產生湍流來產生聲音。今天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中班音樂優質教案《口哨與小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音樂優質教案《口哨與小狗》(通用10篇)

中班音樂優質教案《口哨與小狗》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樂曲帶來的快樂情緒,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2、知道樂曲由不同結構構成,並能做出相應變化的表演。

3、喜愛音樂遊戲,感受與老師、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四幅圖片,小狗和小男孩的布偶、節奏卡。

2、能看到影像的投影板(手偶表演用)。

3、頭飾(小男孩、小女孩、小狗、小貓、蝴蝶、大象等)、大樹。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進行手偶表演。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拿出小狗布偶)。

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做遊戲,在做遊戲之前,小狗説要送給大家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來聽聽吧!”(老師隨音樂進行手偶表演)

二、初步欣賞樂曲,感知樂曲的內容和情緒特點。

師:“聽完了好聽的音樂,小朋友們,你們聽到了什麼?”(有口哨、結尾處有狗的叫聲)

師:“這首音樂給你什麼感覺?”(輕快、開心……)

三、分段進行欣賞,出示節奏卡,引導幼兒進行大膽想象與模仿。

A、師:“這是一首關於小主人和小狗出去散步的音樂,你們覺得他們的心情怎樣呢?小主人是怎樣散步的呢?小狗又是怎麼散步的呢?誰來模仿一下?”(分別進行模仿)

師:“我們跟着音樂一起散散步吧!”(播放A段音樂)

B、播放B段音樂,想象小主人和小狗散步可能遇到的情景。

師:“老師覺得他們在散步的時候撿到了一隻皮球,你們覺得他們還會遇到什麼有趣的事情呢?”(選取幼兒説的情景進行集體模仿)

C、播放C段音樂,討論小主人和小狗又遇到了什麼事情。

四、教師與幼兒隨音樂一起表演。

A、邀請一名幼兒當小狗,教師當小主人進行表演。

B、幼兒兩人一組分角色合作表演。

C、佩戴頭飾,分角色進行集體表演。

五、邊觀看《口哨與小狗》的舞蹈表演,邊進行動作模仿。

六、結束活動:

隨音樂節奏,教師當小主人,幼兒當小狗,學小狗動作離開活動室。

中班音樂優質教案《口哨與小狗》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傾聽樂曲,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2.幼兒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樂曲中出現的角色,感受樂曲輕鬆、活潑的特點。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音樂、小狗圖片、口哨與小狗動畫片、多媒體設備。

經驗準備:幼兒對吹口哨有一定的認知和體驗;欣賞過優秀的小狗動作舞蹈,能夠模仿一些小狗的姿態、動作;教師熟悉樂曲的旋律、作者、背景及表現內容。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師:“孩子們,跟着老師一起,咱們聽着音樂(第一遍音樂)做動作進活動室。”

分析:教師帶領幼兒聽《口哨與小狗》的音樂邊走邊做簡單的律動,教師引導幼兒隨着音樂樂段的變化改變動作,對幼兒進行適當的隱性提示。

師:“剛才我們聽到了一首樂曲,好聽嗎?你聽完這首樂曲有什麼感覺?鼓勵幼兒大膽説出自己的感覺。(高興、歡快)小朋友們説得真好!這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樂曲。剛才你們在樂曲快結束的時候聽到誰在叫?對了,是小狗,它和誰在一起?我們再來聽一聽。”

2.完整欣賞樂曲(第二遍音樂)

(1)請幼兒完整欣賞音樂。在傾聽的同時,教師隨音樂做一些簡單的聲勢動作,動作根據音樂樂段的變化而變化,給幼兒隱性的提示。

(2)請幼兒回答問題:小狗和誰在一起?小主人和小狗發生了什麼事?去做什麼?(這首樂曲説的是小主人帶着他心愛的小狗出去散步時發生的有趣的事)

3.分段欣賞樂曲

(l)引導幼兒聽樂曲第一段的A段(不播放前奏)

師:“剛才你們説到口哨聲,是這一段嗎?猜猜這一段樂曲中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請小朋友模仿小主人高興的時候是怎樣走路的。”(幼兒模仿時音樂音量減弱)

師:(總結)“這段樂曲表現的是小主人拉着他心愛的小狗正在林蔭璐上散步。”

(2)引導幼兒聽樂曲第一段的B段(重點樂段)

師:“接下來又發生什麼事了?”教師引導幼兒仔細傾聽下一段音樂。

師:“這段音樂表現的是誰?小狗想做什麼?”鼓勵幼兒根據生活中的已有經驗大膽聯想、發現、表現。

師:“剛才有一段不一樣的音樂,你聽出來了嗎?(師提出音樂中的關鍵點)我們再來聽一聽。”教師重點提出急板部分的音樂,請幼兒傾聽。

師:“這段音樂有什麼不一樣?音樂為什麼越來越快?發生了什麼事,小狗為什麼那麼着急?”教師引導幼兒聯想,體會出小狗想玩卻不能去的焦急心情。

(3)引導幼兒聽樂曲第二段的A段(非重點樂段)

師:“小狗想去玩,可是小主人不願意讓小狗離開他,還是帶着它往前走。”

(4)引導幼兒聽樂曲第二段的B段(重點樂段)

師:“他們到哪兒了?發生了什麼事?”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聯想。(小主人也遇到了小夥伴,帶着小狗一起玩起來)“我們聽聽是不是這樣?他們會玩什麼?怎樣玩?請小朋友模仿一下小主人的動作。”

“小狗會怎樣玩?除了音樂,老師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圖片,我們來看一看,圖片上的小狗是怎麼玩的?”教師播放圖片,帶領幼兒逐張欣賞圖片,引導幼兒感受小狗的可愛,並通過欣賞圖片直觀地理解小狗的各種動作,鼓勵幼兒逐一模仿一下。

(5)引導幼兒聽樂曲第三段

師:“玩了那麼長時間,小主人和小狗都很盡興,他們該做什麼了?”(回家)

師:“接下來我們聽這一段,請小朋友們注意:小主人是怎樣招呼小狗的?小主人吹了口哨,小狗做了什麼?(叫)我們來學一學。”

(6)完整表現樂曲

師:“剛才我們分段把樂曲聽了一遍,下面請小朋友跟着音樂一起來學一學樂曲星的小主人和小狗吧。”幼兒分組模仿小主人和小狗。

(7)給樂曲起名字

師:“剛才我們説了這麼多樂曲裏發生的事,小朋友們也模仿了小主人和小狗,可我們還不知道這首樂曲的名字呢,我們來給它起個名字吧?”

師:“剛才小朋友們説得真好,給樂曲起的名字都很好聽。這首樂曲的作者自己也給樂曲取了一個名字,叫《口哨與小狗》。這首樂曲的作者是美國的作曲家普萊亞,他分別用輕快的三連音和口哨的聲音表現小狗主人歡快、高興的心情,又用低音樂器演奏出雄壯有力的旋律來表現小狗的活動。”

4.活動結束

師;“魏老師這裏還有一個有趣的動畫片,裏面也表現了一個小主人和他的小狗散步時的情景,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幼兒觀看動畫片。

師:“下次我們還模仿動畫片裏小主人和小狗的動作,我們一定玩得更高興。”幼兒伴隨音樂離開活動室,活動自然結束。

中班音樂優質教案《口哨與小狗》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集體舞“口哨與小狗”,學習用右腳起步,有節奏地跟着音樂踢、踏步和走。

2、知道手套在動作轉換及交換同伴時對方位的提示作用,以兒歌幫助記憶動作,感受音樂A、B、A樂段,並用動作表達。

3、能體現出小紳士散步、跳舞時愉悦的心情,表現神氣活潑的樣子。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隻白色的手套。

2、在場地上畫好一個大圓圈。

3、一張畫有小紳士的圖片、一頂紳士帽和一隻小狗玩具。

活動建議:

1、導入活動:介紹集體舞的名稱“口哨與小狗”(出示小紳士的圖片和小狗)指導幼兒觀察小紳士的圖片,並用動作表現神氣樣子。

2、教師用兒歌引導幼兒完整聽一遍音樂。

兒歌:我是頑皮的小紳士,

廣場散步和跳舞,

路邊的小狗我逗一逗,(汪汪!)

我差點怎麼樣呢?

3、教師示範基本動作“踢、踏步和走”。

(1)重點學習踢的動作:指導幼兒屈膝,身體重心在左腿上,踢時腳要擦地。

(2)用“戴手套的右手”提示幼兒哪是右腳,開始時以右腳起步做動作。

4、組織幼兒分內外圈站好,跟着A段的音樂學習基本動作:踢、踏步和走的動作。

5、教師示範B段音樂交換舞伴的動作:“轉一圈,面對面,行禮。”

幼兒學習用“戴手套的右手”辨別左右,交換位置找下一個朋友跳舞。

6、按音樂的A、B、A段把前面動作連起來做一次。然後提問:小紳士跳舞時碰到誰?(小狗)

7、啟發幼兒自編音樂結束部分的動作。

(1)小紳士是怎樣逗小狗?怎樣跑?

(2)狗來了,小紳士怎樣蹲下?

8、聽音樂把小紳士散步、跳舞、逗小狗的動作連起來完整跳一次。

9、小結。指導幼兒講出手套的作用。

中班音樂優質教案《口哨與小狗》 篇4

教材分析:

《口哨與小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音樂中的動物》中欣賞《口哨與小狗》。

《口哨與小狗》又譯為《吹口哨的少年與小狗》,是美國作曲家普萊亞(1870—1943)於1905年創作的一首通俗管絃樂小曲,是美國科學幻想廣播劇《布克的奇遇》的插曲。樂曲描繪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愛心的小狗在林蔭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調輕鬆、活潑,音樂形象逼真、可愛。

樂曲為單三部曲式,2∕4拍,樂曲有一個短小的引子,之後,口哨以主奏“樂器”的身份加入,其他高音樂曲為之襯托。由於這裏運用了許多附點音符和三連音,音樂顯得十分活潑而富於彈跳性,生動而形象地表現了小主人輕鬆、愉快的心情,經過一段過門後,進入樂曲的B段。這時,口哨停止,主旋律轉給其他樂曲演奏。因此,在音色上與A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它描繪了小狗跟隨小主人在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愛動作,同時,也描繪了街頭喧鬧的景象。再經過一段過門,A段再現。樂曲的結尾處出現小主人對小狗發出的兩聲招呼式的哨聲,小狗立刻朝小主人歡叫着跑去這部作品,主要是讓學生理解作品中歡快活潑的情緒,培養學生健康向上、樂觀的生活態度。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小狗和小主人頭飾、對學生進行評價的用具

課前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製作相關的頭飾和用具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感受三連音節奏型,能夠聽辯出主題旋律並用動作表現出來。

過程與方法目標:完整聆聽音樂作品,能夠聽辨主題旋律並用動作表現出來,能夠感受歌曲節奏、體驗歌曲藝術內涵,完成“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好習慣。

(重點):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學生能夠提升探究與思考的能力。

(難點):用動作表現音樂,並從聽覺上感受三連音。(學情分析):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課前我們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分析。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雖然沒接觸過三連音和後十六分休止符的節奏型,但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節奏感知能力,而且他們活潑好動,模仿力強,對音樂有着比較濃厚的興趣,並且有着強烈的表演慾,本節課充分利用了這些特點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法、學法):在教法上運用了講授法,情境法,提問法,討論法,欣賞法,比較法,實踐法,創造法等教學手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使學生能夠對學習音樂產生濃厚興趣。

在學法上,教師主要引導學生進行聆聽、體驗、參與、實踐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吹着口哨走進教室.

2.師生相互問好。

問:剛才老師走進教室的時候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誰能模仿一下吹口哨?生:口哨

3.師:小朋友,今天老師想介紹一首和口哨有關的樂曲給你們聽聽,聽一下樂曲中都有誰?

4.播放樂曲《口哨與小狗》,學生可用手輕輕打拍。(師生律動)問:誰聽出來了?你聽到了什麼?生:小狗、小鳥5.小狗叫聲部分:

(1)師:聽到了小狗的叫聲,那小狗叫了幾聲呢?(3聲)誰來模仿一下?誰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節奏把小狗的叫聲拍出來,然後配上狗叫聲。

(3)總結:其實,我們人的身體就是一件樂器。那麼,吹口哨這種形式大家喜歡嗎?它就是用嘴巴吹出來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練習的,對嗎?我們這裏如果有喜歡吹口哨的同學好好訓練一下,説不定將來會成為世界級的口哨大王呢!(4)揭題:《口哨與小狗》

師:你們剛才聽的這首曲子就是美國作曲家普萊亞專門為口哨譜曲的,名字就叫《口哨與小狗》。

【設計意圖】:通過初步聆聽音樂作品,感受樂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同時,對吹口哨這種表現形式產生興趣,從而順理成章揭示課題。

二、初聽樂曲。

1.小遊戲。

師:老師請小朋友一起來做個遊戲,願意嗎?請聽好遊戲的規則:

(1)當聽到樂曲中的口哨聲出現的時候,請同學們隨着音樂拍起手來;沒有口哨時,請同學們隨着音樂腳走起來2.播放樂曲,學生隨音樂律動。

(1)師:剛才同學們拍了幾次手呀?(2次)分別是哪兩次?(第1和第3)那同學們走了幾次呢?(1次)是第幾次?(第2次)(2)師:這就説明這首樂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較相似的,對嗎?

(3)師:你們聽了兩遍音樂之後,心情怎麼樣?(開心)你們都想到了什麼?()你們喜歡小動物嗎?誰家養小狗?平時愛護它嗎?我們應該把它當成自己的好朋友。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的形式,趣味性的讓學生聽辨出樂曲的結構段落,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理解音樂、感受音樂,並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審美情感。

三、分段聆聽。

1.第一樂段:

(1)師:這首樂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複了兩次,老師用2個三角形表示,中間是用一個口哨吹的長音連接起來的。我們用手勢來表示一下,看你們能否聽出來。 △ △

(2)聆聽樂曲,學生用手勢來表示重複樂句。

要求:請你們特別關注一下中間的長音,手勢要表達清楚。

2.第二樂段:

師:第二段和第一段在情緒上有什麼不同呢?生:聲音要稍微低一點,沒有第一段響亮

3.第三樂段:

(1)師:第三段主旋律與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師選擇與第一樂段一樣的圖形,好嗎?

(2)師:接下去,是誰呀?(生:小鳥、小狗)小鳥的叫聲可用什麼樣的圖形或線條表示?

△小鳥——小狗● ● ●

【設計意圖】:通過對音樂深層地聆聽,使學生能更清楚的瞭解樂曲的結構。圖譜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審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樂的審美能力。

四、音樂律動

1.師:這三段音樂,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為什麼?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師:那第二段呢?(生:低沉)為什麼?(生:沒有口哨聲)

3.設計動作。

師:清脆、明亮的音樂可以設計怎樣的.動作?低沉一點的又能設計怎樣的動作?

4.聽音樂做動作。

要求:第一樂段——女同學舉起雙手踏步第二樂段——男同學錘着手蹲下來踏步第三樂段——女同學舉起雙手踏步

小鳥——飛翔小狗——節奏結束句——定型動作【設計意圖】:通過音樂律動,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之中,並進一步加深對樂曲的理解。而且通過這個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

五、教師總結。

1.師:今天同學們表現真棒,聰明極了!而且老師還發現大家都很喜歡小動物,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和小動物成為好朋友,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好嗎?

2.師生再見。

中班音樂優質教案《口哨與小狗》 篇5

活動準備

小狗樹林的圖片

樂曲《小狗與口哨》

圖譜一張、小狗錄音

活動目標

鼓勵幼兒創編不同的小狗動作,並嘗試合着音樂大膽表現。

學習用身體動作合拍的表現樂曲的節奏。

欣賞樂曲,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歡樂情緒。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瞧!今天,有位小客人來到我們班,一起和它打個招呼錄音:狗寶寶,你們好,我是小狗旺旺,我也有一個小主人,我的小主人可好了,他經常帶我去小樹林散步,一邊走一邊還會吹着好聽的口哨呢?

完整欣賞樂曲。

二、分段欣賞

提問:好聽嗎?你再樂曲裏聽到什麼聲音了?你會吹口哨嗎?一起來學一學,小狗散步的時候可高興了,瞧!它一邊走一邊還留下了小腳印呢?

欣賞第一段請幼兒按着圖譜學一學小狗走路(注意按音樂的節奏踏步走)請幼兒按不同的要求:

①不放音樂,看圖走,和老師一起走。

②集體聽音樂,一起看圖走。

③幼兒自己聽音樂律動。④請幼兒有感情,高興的學小狗走路。

欣賞第二段師:小狗來到了樹林會幹什麼呢?

幼兒學習按節奏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現音樂(吃骨頭、搖耳朵、打滾、點頭……)先一種動作,然後加深難度兩種動作,表現音樂節奏。

欣賞第三段。

太陽下山了,我們一起回家吧!

請幼兒自己聽音樂,按音樂的節奏踏步回家。

三、完整表現

狗寶寶,音樂好聽嗎?這首音樂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口哨與小狗》,我們再來聽一遍。

(1)再次完整欣賞音樂。

(2)請幼兒跟着音樂,完整的表現小狗和小主人散步的情節。

中班音樂優質教案《口哨與小狗》 篇6

設計思路:

綱要中明確指出藝術活動要培養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在即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在設計課程時儘量貼近幼兒生活。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樂曲帶來的快樂情緒,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2、通過欣賞,引導幼兒聽辨音樂的結構--五個樂段,能用肢體動作或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

3、創編音樂遊戲,感受同伴間合作表演的快樂。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教學準備:

1、樂曲碟片一張。

2、五張故事圖片。

3、小狗頭飾若干。

4、皮球若干。

教學過程:

1、欣賞音樂,感受樂曲帶來的快樂情緒,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1) 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曲子,請大家認真傾聽音樂。播放音樂。

(2)教師 提問:"這首曲子好聽嗎?你聽了以後心情怎樣?"(3) 提問:"在這首曲子裏你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2、出示故事圖片,故事導入:

師:老師給這首曲子編了一個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1) 圖片一:今天的天氣真好呀!一個叫天天的小男孩吹着口哨和他心愛的小狗一起去樹林裏散步。

(2) 圖片二:他們來到一片草地上,小狗看見有幾隻其他的小狗正在玩。小狗就向天天請求到:"我也想去玩一會兒,行嗎?"天天同意了小狗的請求,在一旁休息。

(3) 圖片三:小狗玩了一會兒,累了!於是又和天天繼續散步。

(4) 圖片四:這時候來了一羣小朋友,他們對天天説:"你的小狗好可愛呀!我們可以和你的小狗一起散步嗎?"天天説"好哇!"於是,小狗神氣地走在前面,小朋友們跟在後面,大家一起散步。

(5) 圖片五:天漸漸黑了!小朋友們都回家了!天天和小狗也要回家了!他們又一起吹着口哨,開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到了家門口,咦?小狗去哪了?天天吹起口哨呼喚小狗,小狗馬上從一旁躥到天天面前"汪汪!汪!"地叫起來,好像在説:"我在這呢!"於是,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注:圖片一、三、五完全相同)

3、引導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看圖,感受進行曲音樂的特點,感受迴旋曲式的風格。

(1)師:我們結合圖片一來聽一聽A段的音樂。(播放第A段音樂及出示圖片一)提問:"你能聽出他們在散步嗎?散步的速度怎樣?請你來學一學,請幼兒到前面模仿,幫助幼兒加深對第一段音樂的印象。

(2)請幼兒結合圖片二聽一聽B段音樂,(播放B段音樂及圖片二)提問:B段音樂你聽到後有什麼感覺?是歡快還是低沉?我們怎麼表現這段音樂?請幾名幼兒分別扮演小狗和小狗的夥伴在快樂的玩耍,(讓幼兒聽B段音樂進行表演,體會小狗和夥伴玩耍時快樂的心情)..

(3)師:我們結合圖片三來聽一聽下段音樂。(播放第三段音樂及出示圖片三)提出問題:這段音樂和A段音樂一樣,圖片也基本相同,都是輕鬆快樂的心情,教師解釋一下這樣的曲式就是迴旋曲式的特點,樂曲中有反覆的地方。

(4)結合圖片四聽一聽C段音樂,教師進行講解,因為有朋友的加入,隊伍增大了所以音樂相比之下也最雄壯有力,幼兒表現這段時要精神飽滿,雄壯有力。

(5)出示圖片五,及音樂最後一段,傾聽音樂又變回了輕快的節奏,教師告訴幼兒天黑了小狗要回家了,小狗玩累了和主人輕鬆的向家走,引導幼兒進行表演,當聽到三聲狗叫時,扮演小狗的小朋友快樂的和主人抱在了一起,感受小狗和主人之間的真摯感情。

引導幼兒聽出樂段一、三、五是基本相同的(都是天天吹着口哨,帶着小狗在散步),在此基礎上再區分樂段二(小狗在玩皮球)、四段(最雄壯有力,大家集體散步)。引導幼兒感受迴旋曲式的特點:"象這樣:A-B-A-C-A樂段的風格的樂曲就是迴旋曲式。"

4、創編音樂遊戲,感受合作遊戲帶來的快樂。

(1)師:我們一起來表演這個故事,好不好?我們應該怎樣表演呢?首先要分派角色,一個扮演主人奧嘟嘟,一個扮演小狗。

(2)與幼兒一起討論第一、三、五段和二、四段分別怎樣表演。

(3)播放音樂,集體表演:兩人為一組,一人扮演奧嘟嘟,一人扮演小狗戴上小狗頭飾。樂段一、三、五樂段時兩人手拉手圍成圈在線上踏步走。樂段二,"奧嘟嘟"坐在線上等待,"小狗"去取一個球,玩在身上滾球的動作。樂段四,大家集體踏步向圈內走,以一個樂句為變化,第一三樂句向圈內踏步走,第二四樂句向後踏步走。

(4)角色互換,遊戲再來一次。

5、結束:"原來口哨也能吹出這麼好聽的音樂,還這麼管用。孩子們,牽上你的小狗,我們一起去操場上散步吧!"播放音樂幼兒手拉手踏步走出教室。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了,總的來説,效果不錯,活動的目標都達到了,解決了重難點,也讓幼兒瞭解了音樂所表達的內容,理解了樂曲的曲式結構。幼兒也都能參與到教學情境中來。但細細想來,自己覺得還是有很多細節的地方處理地不夠妥善。環節的銜接也存在很多缺陷,還有在對幼兒情緒的掌控方面還不夠自如,這些都需要在日後的教學活動中慢慢改進。

中班音樂優質教案《口哨與小狗》 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音樂旋律,體驗樂曲幽默和輕快的特點。

2、初步會根據B段音樂,想象用形象的動作來表現"逗狗"情境。

3、知道狗和人類的親密關係,體驗扮演角色、合作遊戲帶來的快樂。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已欣賞狗和人類和諧相處的圖片。

2、物質準備:圖譜、指揮棒一根、音樂《口哨與小狗》

活動過程:

(一)提出傾聽要求,直接引入。

指導語:我給大家帶來一首非常好聽的樂曲,請小朋友聽一聽,在音樂裏聽到了什麼聲音?

提問:音樂裏有什麼聲音?

(二)結合圖譜及遊戲形式,引導幼兒欣賞音樂旋律。

1、在邊聽邊展示圖譜中,完整欣賞音樂。

指導語:《口哨與小狗》説的是小主人洋洋,喜歡邊吹口哨,邊和小狗散步,散步的時候他會和小狗玩好多有趣的遊戲,玩累了,一起回家的故事。故事就藏在音樂中,我們再聽一聽。

提問:第一幅圖講的是?那第三幅呢?

2、重點欣賞B段音樂,在傾聽與猜想中,嘗試表現"逗狗"的遊戲情節。

(1)猜想:洋洋怎樣逗小狗呢?

(2)幼兒分別以小主人、小狗角色參與"逗狗"遊戲,表現B段音樂。

(三)以兩兩合作形式,開展合作性遊戲"口哨和小狗",體會音樂幽默和輕快的特點。

指導語:有的想當小狗、有的想當主人,這樣吧,兩兩合作,找一個夥伴商量。

活動反思:

(一)該作品是美國作曲家普萊亞(1870—1943)創作的一首通俗管絃樂小曲,樂曲描繪了小主人邊吹口哨邊與心愛的小狗在林蔭道上漫步的情景。

考慮到孩子剛入學,對學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音樂課雖然孩子還比較喜歡,但是一味的唱歌,或者安靜的聆聽,孩子根本沒辦法堅持。特別是欣賞課,孩子沒有長時間的訓練,形成不了好的聆聽習慣,更別提以後的聽賞了。所以我特地花了一課時的時間,帶孩子圍繞《口哨與小狗》來認真的聆聽。

首先,我請小朋友完整地聆聽一遍《口哨與小狗》,提示:這裏面有小狗的叫聲,聽到後請舉手。孩子興趣很濃,聽完後紛紛表示音樂特別有意思,裏面還有口哨的聲音。接着我請學生邊聽邊想,你覺得口哨與小狗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再給這段樂曲編個小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果然很好,把作曲家的意圖真是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然後我再請學生當一當小狗和吹口哨的主人,來個散步,教室裏氣氛熱烈,孩子也在音樂中盡情的表演了起來。最後,我再請孩子們邊聽音樂邊把你想象的故事簡單的畫出來。

就這樣,一節枯燥的管絃樂欣賞就變成了動與靜的結合,姐妹藝術的融合。孩子也感受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使他們愛聽,樂聽,以致形成良好的聆聽習慣。

(二)不久前,幼兒園組織了一次教師課堂教學比武活動,雖然這樣的活動每年都會舉辦,而每次也都會讓我煩惱、忙碌好一陣子。但也正是這樣的活動,每一次總能帶給我教學上新的思考、新的啟發,所以,教學比武,真是讓我歡喜讓我憂啊。不過,這次的比武,我在心態上就有了很大的調整,我不再太在乎活動的效果,能不能得獎等,而真正地從本身的專業提升來考慮和準備比賽了。

心態不一樣了,首先在對執教領域和教材的選擇上,出發點就不一樣了。應該説,我本身在語言領域的教學上是有一定優勢和經驗的,如果選擇語言領域的教學內容,我是比較有把握的。但這次我不想再重複自我了。我想試着挑戰一下自己,從自己並不擅長但卻很有興趣嘗試的領域入手來設計活動。其實,我一直對音樂活動,尤其是奧爾夫音樂活動很有興趣,再看到身邊很多同事,在音樂教學方面都有了很多收穫和建樹,就特別羨慕,也一直很想在音樂教學方面進行一些嘗試和鍛鍊。所以,我就打算利用這次的機會,放下包袱,嘗試走進自己並不擅長的音樂教學。就算失敗也無所謂,只要嘗試了、努力了,就是對自己的一次鍛鍊和提升。

領域定下來了,接下來就是要尋找合適的音樂素材了。由於之前在這方面鑽研比較少,所以音樂素材的積累也不多,幸虧組裏的同事很熱心,向我推薦了很多優秀的音樂素材。於是,在反覆地傾聽和尋找中,發現了這首《口哨與小狗》,輕快的曲調,清晰的段落,讓我一聽就很喜歡,很想把它推薦給孩子們欣賞。但作為一首優秀的管絃樂作品,如何讓還處於低齡期的孩子欣賞它、感受它、理解它,併產生情感共鳴呢?我覺得光靠教師的表述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能加入一定的故事情節,就能幫助幼兒更好地來理解音樂。而且這首樂曲本身就是很富有情節性的,a段的輕鬆愉快,b段的緊張慌亂,給出了一條清晰地故事線索。所以我就以主人帶着小狗出去散步,路上發生了什麼有趣的故事呢?來貫穿整個活動,讓幼兒在猜測、想象、表達、表演的過程中充分地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真正感受到音樂活動帶來的樂趣。

領域定了、素材定了、大致的想法和框架也定了,接下來就要好好考慮具體的環節、教學的策略了。我選擇的管絃樂《口哨與小狗》,又譯《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國作曲家普萊亞(1870-1943)於19XX年創作的一首通俗管絃樂小曲。它描繪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愛的小狗在林蔭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調輕鬆、活潑、形象逼真、可愛。特別適合幼兒欣賞和表演。整首樂曲的結構為abaca,但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一個活動中,要讓他們理解abaca的曲式結構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掐掉了後面ca的部分,只節選了前面aba的樂曲部分,這樣可以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樂曲的曲式結構,也可以使幼兒更充分地感受前三段音樂所描述的內容和表現的情感色彩

在具體的欣賞環節中,我採取了“講故事導入——聽故事欣賞——聽故事表演音樂”的教學模式。先請幼兒完整欣賞音樂,感受音樂講了個什麼故事,有沒有找到什麼有趣的聲音,從而讓幼兒發現樂曲中最有特點的元素——口哨。接着再分段欣賞的過程中,讓幼兒感受音樂中的小狗和主人碰到了誰?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最後再完整欣賞時,請幼兒扮演音樂中的角色進行表演。

在分段欣賞這一環節中,我採取了有節奏地拍手、小手走一走、小腳踏一踏等方式,讓幼兒充分感受a段的音樂節奏。再通過大膽想象、創造性地表演,讓幼兒多方位地理解b段音樂的特點。為了讓幼兒更清晰地瞭解樂曲的節奏和結構特點,我還精心設計了相應的圖譜,可以讓幼兒清晰直觀地感受音樂主旋律的節奏和aba的曲式結構。

一切準備就緒,終於輪到我上課了,因為本身保着學習的態度,沒什麼心理包袱,課前的準備也很充分,所以活動時,我特別輕鬆,孩子們的表現也很配合,一切都很順利,孩子們在聽聽、玩玩、演演中,感受了音樂的美,收穫了音樂帶來的快樂。

活動結束了,總的來説,效果不錯,活動的目標都達到了,解決了重難點,也讓幼兒瞭解了音樂所表達的內容,理解了樂曲的曲式結構。幼兒也都能參與到教學情境中來。但細細想來,自己覺得還是有很多細節的地方處理地不夠妥善。環節的銜接也存在很多缺陷,還有在對幼兒情緒的掌控方面還不夠自如,這些都需要在日後的教學活動中慢慢改進。

不管怎麼説,我很慶幸,這次我能大膽地挑戰自己並不擅長的領域,這讓我有幸能意識到自己在進行音樂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後要在哪些地方進行加強和鍛鍊,這比得多少獎都更珍貴。

中班音樂優質教案《口哨與小狗》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樂曲《口哨與小狗》,體會樂曲的情緒——歡快活潑,並能用語言、動作等表達對歌曲的感受。

2、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逐步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好習慣。

3、能夠使用打擊樂器配以簡單的節奏通過師生、生生合作的方式為樂曲伴奏。

教學重點:

體會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教學難點:

打擊樂器伴奏。

教學方法手段:

啟發談話法、敍述法、樂曲節奏圖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歌表演《勇敢的鄂倫春》進教室就位。

2、師生問好歌。

二、欣賞樂曲

(一)激趣導入 師:通過同學們精彩的歌表演我能看得出你們非常喜歡《勇敢的鄂倫春》這首歌曲,那我相信你們也一定會喜歡今天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的新朋友。先請同學們仔細聽一聽、猜一猜我請來的新朋友都有誰?

(二)初聽全曲 教師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邊聽邊思考、想象樂曲內容。

1、師:樂曲最後是什麼聲音啊?(口哨聲和小狗叫) 2、師: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口哨是誰吹的呢?説明樂曲裏都有誰?(小狗、口哨聲、小孩子)這個吹口哨的小孩子誰能來形容一下他是怎樣的人?(自信、活潑、快樂、得意、高興)你能模仿一下這樣的人嗎?3、師: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這首樂曲的名字的確就叫做《口哨與小狗》(課件出示課題),它是由美國作曲家普萊亞在1905年創作的,描寫的就是一個小男孩帶着它心愛的小狗散步的情景。

(三)分段體驗

1、A段主題旋律欣賞。反覆聆聽A段旋律,引導學生學一學小男孩帶着小狗遛彎的情景。

2、完整播放樂曲,表現並哼唱歌曲A段主題旋律,引導學生分角色扮演小主人、小狗走在林蔭小道上。

3、B、C段欣賞,引導學生想象小主人和小狗還去了哪裏?發生了什麼事情?

4、分角色自由表演B、C段。

三、拓展表現

1、教師用手偶表演音樂故事,使學生直觀理解樂曲結構。

2、學生邊聽邊拍手拍腿體驗2/4拍樂曲特點,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樂曲結構圖譜。通過圖譜分析展示樂曲段落、樂句;並使用反覆記號表示重複的旋律;標註打擊樂器。

3、打擊樂器伴奏。教師指揮學生使用不同的打擊樂器,按照圖譜合作為樂曲伴奏。

4、播放《口哨與小狗》舞蹈視頻,觀看藝術家們的舞蹈表演,體驗口哨藝術的表演形式。

5、學生分角色即興表演集體舞。

四、情感滲透

1、欣賞可愛小狗的圖片。

2、學生討論,教師小結 師:小狗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它們帶給了我們許多的快樂、歡笑,希望大家都能夠愛護它們,如果你家裏有小狗,小主人們可別忘了常帶它散散步吧!

3、師生再見歌!

中班音樂優質教案《口哨與小狗》 篇9

教學內容

聽《口哨與小狗》。

唱《一對好朋友》。

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用歡快的情緒、自然的發聲演唱歌曲《一對好朋友》。並能背唱歌詞。

2、能夠專注地聆聽音樂,並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學分析

《一對好朋友》是一首採用民間音調改編的歌曲,一段體結構。歌曲的旋律活潑、節奏緊湊,描述了兩個孩子一塊兒放鴨、放牛,一塊兒唱着歌兒高高興興回家時的愉快情景,表現了孩子們之間真摯樸實的友誼。

《口哨與小狗》是美國作曲家普萊亞創作的一首通俗管絃樂小曲,曲調輕鬆、活潑,形象逼真、可愛。

教學重點

要求學生正確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附點音符和倚音的正確演唱。

教學過程

一、聽聽想想——感受音樂

吹一吹:

請會吹口哨的學生吹幾聲,讓大家欣賞,激起學生欣賞的興趣。

聽一聽:

要求大家安靜地聆聽《口哨與小狗》全曲。

想一想: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談談自己對音樂作品的內心感受,應該用怎樣的心情表現自己的心情?

説一説:

音樂中還出現了什麼聲音?出現了幾次小狗的叫聲?可以用什麼樣圖形表示小狗的叫聲,還可以要求大家用嗓音模仿小狗的叫聲叫聲,並説説小狗叫聲的節奏特點是什麼?

走一走:

要求學生隨着音樂表現主人與小狗散步的情景,要求腳步與音樂節奏相吻合。

二、唱唱跳跳——享受音樂

學唱新歌《一對好朋友》

教師導語: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對好朋友,他們是誰呀?請小朋友們認真聆聽歌曲《一對好朋友》,然後告訴老師。

第一次完整地聆聽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並説一説在歌曲中有沒有聽到動物的叫聲。

第二次聆聽歌曲,聽完後要求大家模仿歌曲裏鴨子和小牛的叫聲,要求節奏和歌曲節奏相吻合。

第三次聆聽歌曲,要求學生在歌曲中出現襯詞“哩嘍嘍”時,輕聲跟唱。

跟老師按歌曲節奏朗讀歌詞。

反覆聆聽歌曲,要求學生小聲跟唱。

跟着伴奏音樂演唱歌曲。

請個別學生演唱歌曲。

中班音樂優質教案《口哨與小狗》 篇10

一、教學理念:

《音樂課程標準》倡導在聽覺中發現音樂素材,突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及“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感受音樂、分析音樂,從而學會理解音樂,提高音樂審美。

本課教學設計從音樂本體出發,抓住音樂“行進”風格和“口哨”要素,引導學生從音樂內容出發,在活動中體驗樂曲的風格,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

《口哨與小狗》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十二生肖》主題2中的樂曲欣賞課。

《口哨與小狗》又譯為《吹口哨的少年與小狗》,是美國科學幻想廣播劇《布克的奇遇》的插曲。這首樂曲是美國作曲家普萊亞(1870—1943)於1905年創作的一首進行曲風格十分明顯的通俗管絃樂小曲,全曲始終是四二拍節奏,為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構。樂曲描繪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愛心的小狗在林蔭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調輕鬆、活潑,音樂形象逼真、可愛。

三、學情分析: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課前我們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分析。三年級的學生雖然是初步接觸三連音和後十六分休止符的節奏型,但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節奏感知能力,而且他們活潑好動,模仿力強,對音樂有着比較濃厚的興趣,並且有着強烈的表演慾,本節課充分利用了這些特點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教法與學法:

在教法上運用了講授法,情境法,提問法,欣賞法,比較法,實踐法等教學手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使學生能夠對學習音樂產生濃厚興趣。

在學法上,教師主要引導學生進行聆聽、體驗、參與、實踐等。

五、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認真聆聽音樂,感受樂曲的情緒,能夠聽辯出主題旋律並用動作表現出來,掌握三連音節奏型。

過程與方法:完整聆聽音樂作品,讓學生從音樂中初步感受不同樂段旋律的區別,並能嘗試劃分三段體曲式,感受歌曲節奏、體驗歌曲藝術內涵,完成“體驗”、“模仿”“實踐”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樂曲《口哨與小狗》的學習,能夠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好習慣,培養學生健康向上、樂觀的生活態度。

六、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學會認真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節奏與情緒,並能聽辨主題旋律。

難點:能通過分析認識樂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為樂曲伴奏,提高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並從聽覺上感受三連音節奏型。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前遊戲

師:同學們,很高興又和大家來到了快樂的音樂課堂,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進行一次聽力大考驗,請同學們認真聆聽,你從音樂中都聽到了哪些樂器的聲音?比比看誰聽的又多又準。

(播放民樂合奏曲《金蛇狂舞》)

2.揭開課題

師:(播放課件:樂器圖片)同學們知道的樂器種類真不少,樂器分很多種,每一種樂器都有它們獨特的聲音特點,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也都帶着一件樂器,只是有的人擅長,有的人不擅長而已。你們知道是什麼樂器嗎?想不想知道?

師: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樂曲,你能聽出來這個神祕的樂器是什麼嗎?

生:吹口哨

師:吹口哨這種形式大家喜歡嗎?它就是用嘴巴吹出來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需要大家刻苦練習的。你們剛才聽的這首曲子就是我們今天要欣賞的樂曲,它是由美國作曲家普萊亞專門為口哨譜曲的,是一首管絃樂曲,名字叫《口哨與小狗》。(板書)

【設計意圖】:

通過聽樂曲猜樂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認真聆聽的好習慣,同時對吹口哨這種表現形式產生興趣,從而順理成章揭示課題。

(二)新授:

1.初聽樂曲

師:你聽到了什麼聲音?你能模仿出來嗎?

生:小狗的叫聲和吹口哨的聲音(抽生模仿)。 2.復聽樂曲

師:接下來,老師請同學們一起來做個遊戲,願意嗎?請聽好遊戲的規則:

當聽到樂曲中口哨聲出現的時候,請同學們隨着音樂拍手;沒有口哨時,請同學們隨着音樂原地踏步走起來。(播放樂曲,學生隨音樂律動。)

師:吹口哨的段落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剛才同學們拍了幾次手呀?(2次)分別是哪兩次?(樂曲的開始和結尾處)那同學們走了幾次呢?(1次)是第幾次?(中間第2次)

師:這就説明這首樂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較相似的。

師:你們聽了兩遍音樂之後,心情怎麼樣?(開心……)你們都想到了什麼?(……)你們喜歡小動物嗎?誰家養小狗?平時愛護它嗎?我們應該把它當成自己的好朋友。

【設計意圖】:

通過遊戲的形式,趣味性的讓學生聽辨出樂曲的結構段落,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理解音樂、感受音樂,並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審美情感。

3.分段聆聽。

(1)第一樂段:

師:我們通過遊戲已經感受到這首樂曲共有3個樂段,我們先來聽一聽第一樂段。(播放第一樂段音樂)

師: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複了兩次,老師用2個三角形表示,中間是用一個口哨吹的長音連接起來的。我們用手勢來表示一下,看你們能否聽出來。

△ —— △(板書)

聆聽樂曲,學生用手勢來表示重複樂句。

要求:請你們特別關注一下中間的長音,手勢要表達清楚。

師:這個重複出現的樂句就是樂曲的主題樂句,既然這一句在樂曲中這麼重要,你們願意跟我一起來學一學嗎?(課件出示主題樂句)

學生運用“lu”、“汪”來模唱小主人的口哨聲和小狗的聲音

第二樂段:

師:對比一下第二段和第一段在情緒上有什麼不同呢?

生:第二樂聲音稍微低一點,沒有第一段響亮……

師:我們可以用波浪線來表示~~(板書)

第三樂段:

師:第三段主旋律與第一段是相似,都有口哨聲,音色清脆、明亮,我們可以選擇與第一樂段一樣的圖形三角形表示。接下去,是誰呀?(生:小鳥、小狗)用什麼樣的圖形或線條表示?

△ 小 鳥—— 小 狗 ● ● ● (板書)

師:這首樂曲段落之間的關係如果我們用字母標記的話,你認為應該是A-B-A′,還是A-B-C呢?(根據對樂曲的分析説出樂曲的結構形式——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構)

【設計意圖】:

通過對音樂深層地聆聽,使學生能更清楚的瞭解樂曲的結構。圖譜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審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樂的審美能力。

4.樂器伴奏

師:這麼輕快、活潑的樂曲,想不想也參與進來體會一下快樂的情緒? 課桌抽屜里老師已經準備好了兩種打擊樂器,請同學們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吧。(教師指導學生進入旋律)

課件出示節奏型:

雙響筒: X X | X X ||(第一樂段和第三樂段) 三角鐵: X||(第二樂段)

【設計意圖】:

通過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之中,並進一步加深對樂曲的理解。而且通過這個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

(三)教師總結: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欣賞了一首關於口哨的樂曲,大家感覺開心嗎?你們的表現真棒,聰明極了!而且老師還發現大家都很喜歡小動物,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和小動物成為好朋友,做一個有愛心的人,今天的課到這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板書設計:

《口哨與小狗》

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第三樂段(再現) △ — △ ~~~~ △ 小鳥— 小狗 ●

曲式結構: A B A′

八、教學評價

1.過程性評價

教師結合學生在課堂表現及時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在聆聽音樂時加入自己的音樂感覺隨音樂進行律動,把自己的情緒體會帶入音樂活動之中,音樂結束安靜坐好,教師的評價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之中。

2.結果性評價

根據學生對教師提問的回答、聽音樂指圖譜、口哨音樂的聽辨,這幾個活動中瞭解學生對樂曲曲式結構、情緒、內容及“口哨”音樂特點的把握情況。

九、核心素養具體落實説明

(一)從音樂本體出發,圍繞音樂要素“行進”“口哨”設計教學活動,進而圍繞“行進”風格,“口哨”內容,展開課堂教學。

在進行曲風格的前提下,樂曲還有一個重要而明顯的音樂要素“口哨”,三個樂段圍繞有無“口哨”元素展開,有兩個樂段出現了“口哨”,一個樂段沒有“口哨”,學生直觀明確的感受到三個樂段的特點。兩條主線穿插進行,逐層深入引導學生完整理解整首樂曲的風格、情緒、內容、曲式結構。

(二)重視音樂實踐,學生在參與中感受音樂,保證學生學習興趣 在風格統一的前提下,師生一起進行了哼唱主題旋律、律動體驗、樂器伴奏三個音樂實踐活動。學生在有趣的音樂實踐中,多次聆聽樂曲。每一次的聆聽都由淺入深的設計不同的問題或活動,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感受了音樂“行進”風格,體驗了音樂“口哨”的特點,從而瞭解樂曲的結構(細到每一個樂句,節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