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的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2.53W

  【教學目標】

竹影的教學設計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藴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2、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景物的變化並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通過查閲資料,瞭解作者、作品。

2、學生通過多種閲讀方式,熟悉文章內容,掌握字詞,品味文章語言

3、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進行思考,樹立生活中處處有美,但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的觀點。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1、瞭解一些中國畫的常識,領會國畫的內在美,增強民族自豪感。

2、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學習方法導航】

1、本文可通過學生自主地讀、説、悟,教師恰當地引導、調控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合作交流學習中師生共同體會童稚的活動中藴含的藝術和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觀,讓學生覺得語文課不僅有語言的文學美,而且有畫面的藝術美,覺得上語文課既是知識的獲得過程,又是一種美的享受過程。

3、本文充滿了童趣,可通過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進行思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

  【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2、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藴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3、體會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特點。

  【教具學具準備】

中國山水、人物畫和西洋風景、人物畫各一幅。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童年唱着快樂的歌兒離我們遠去了,那一段段往事常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一幅幅美妙的畫面。童年時我們常和兒時的夥伴玩各種有趣的遊戲,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編花環留心一下,你是否想到這也是在進行着一種藝術上的創造呢?

今天,讓我們一塊來欣賞豐子愷先生為我們描繪的一幅充滿童真童趣的中國畫──《竹影》。

二、整體感知

學生先輕聲朗讀課文,再思考:課文題為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然後概括課文內容。

明確:

本文敍述了在一個有月亮的夜晚,我們幾個少年在水泥地上做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及爸爸給我們講畫畫的知識,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關於作者:

豐子愷(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自幼愛好美術,跟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21年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回國後,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多以兒童為畫面的主人公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豐子愷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等。這些作品除一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敍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表現濃厚的生活情趣。

2、關於文中生、難字詞的音、義:

(這部分內容讓學生通過自讀,查找工具書,小組內相互討論補充、訂正等方式得出滿意答案。)

⑴ 讀音:

愜(qiè)意 水門汀(tīng) 蘸(zhàn)

口頭禪(chán) 參(cēn)差(cī)不齊

⑵ 詞義:

愜意:滿意;稱心;舒服。

包羅:包括(指大範圍)。

參差不齊:長短、高低、大小不齊;又引申為有差別、不一致。

3、品味賞析,體驗童趣:

(這部分內容先讓學生閲讀課文,然後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朗讀,師生共同評議。)

⑴ 課文寫我和小夥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為什麼? 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明確:如:

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裏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

⑵ 本文中除了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什麼樣的中心?

明確: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⑶ 教師可當堂出示同一題材的兩種畫,理解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這句話的意思,瞭解中國畫跟西洋畫的不同。

明確:所謂符號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內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關鍵是內容,而不在於形式。這個比喻形象地説明了兩種審美體系兩種繪畫形式的不同。

每個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響到本民族生活的各個方面。藝術是文化的鮮明的載體。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希臘羅馬一脈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當大的差異,表現在哲學、宗教、藝術、科學等多個領域。中國畫重寫意,與我們民族傳統的審美觀有很大的關係,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畫重寫實,也和西方文化重實驗相關。

4、課堂小結啟示:

(這部分內容由多個學生談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而有的收穫啟示,然後老師歸納補充,得出滿意的答案。)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説: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不僅要善於發現美,而且更要善於創造美 。這樣,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擁有了自己的藝術人生。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遊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 ?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穫嗎?

四、鞏固提高,拓展延伸

1、朱光潛先生説:模仿只是創造的始基;沒有做到這步功夫和做到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創造。凡是藝術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現在讓我們假設一個人,這個人已經完成了模仿階段,現在他要真正的去創作,比如説他站在一叢竹前,現在要你來告訴他怎麼畫,你會説些什麼?每人説一句話!

明確:

要畫出竹的美的姿態,活的神氣。

要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

要注意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

2、課外蒐集有關畫竹的名家或關於竹的名句,名篇:

關於竹的詩文:

《於潛僧綠筠軒》

(宋)蘇軾

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

題畫詩

鄭板橋

衙齋卧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題竹石畫》

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池上竹下作》

白居易

穿籬繞舍碧逶迤,

十畝閒居半是池。

食飽窗間新睡後,

腳輕林下獨行時。

水能性淡為吾友,

竹解心虛即我師。

何必悠悠人世上,

勞心費目覓親知。

《文與可谷偃竹記》

蘇軾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蝮蛇。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板書設計】

竹影

豐子愷(畫家、散文家)

晚飯後,我和弟弟到屋後的院子乘涼。

內容:在遊戲中爸爸引導我們走進藝術殿堂。

夜深人散,我欣賞竹畫,心底升起對中國畫的由衷愛意。

中心: 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