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通用15篇)

來源:文萃谷 2.61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教案(通用15篇)

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傾聽,操作,使幼兒知道蚯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2、通過活動使幼兒懂得要保護蚯蚓。

3、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及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六隻盆:盆裏有泥和蚯蚓

2、每人一隻小盆子,一雙筷子;

3、每組一盆水,抹布;

4、蚯蚓示範圖,錄音,圖書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徵

1、觀察泥土,尋找蚯蚓。

盆子裏的泥土是怎麼樣的?(泥土上面有一個個小洞洞)這是怎麼回事呢?泥裏藏着什麼呢?我們一起把它找出來。

2、觀察蚯蚓的外形特徵。

(1)蚯蚓長得怎麼樣的呢?它與其它動物不一樣在哪裏?

(2)幼兒觀察蚯蚓“走路”時的動作,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時一伸一縮的現象。

小結:蚯蚓的身體圓又長,象細細的管子,而且身體滑滑的,軟軟的,有許多節組成。它與其它動物不一樣,它沒有眼睛,鼻子,耳朵,身體下面也沒有腳,它是靠身體一伸一縮向前蠕動的,有些時候還會把身體捲起來。

二、瞭解蚯蚓的生活習性

1、小實驗:將蚯蚓放入水中,觀察蚯蚓會怎麼樣?

2、出示放在同一容器中的乾濕兩種泥,讓幼兒觀察,泥有什麼不一樣呢?(一邊幹一邊濕)

3、找一找蚯蚓在什麼地方呢?想一想蚯蚓為什麼在這個地方呢?

小結:蚯蚓喜歡在潮濕的泥土中生活。

三、瞭解蚯蚓與人類的關係

1、蚯蚓生活在泥裏吃什麼呢?(幼兒自由討論,並自己在教室裏尋找圖書,圖片等答案。)

2、蚯蚓有什麼作用?

小結:蚯蚓吃的是泥裏腐爛的東西,有時鑽出泥土吃地面上腐爛的樹葉,它在泥裏生活,使土壤變得鬆散,莊稼,植物就長得好了,它的糞便還可以作肥料,蚯蚓還可以做中藥,它也是家禽,家畜,魚最喜歡吃的.飼料。

3、蚯蚓的本領真大,但是有一些地方蚯蚓不多,所以我們人類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蚯蚓養起來,然後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為人類服務。

四、延伸活動:

1、和幼兒一起到田野裏去找蚯蚓。

2、自然角中飼養蚯蚓,讓幼兒觀察蚯蚓鬆土的現象。

3、做蚯蚓再生的實驗,讓幼兒瞭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領。

大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感知並描述勺子的反射現象,產生探究的慾望。

2、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體驗發現的樂趣。

3、萌發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不鏽鋼勺子(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幼兒記錄用紙、筆;鏡子若干;教師記錄紙(大張)

活動過程:

一、比較鏡子和勺子。

1、引導幼兒觀察勺子與鏡子。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鏡子和勺子,請你仔細的觀察一下,你有什麼發現?

2、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

3、引導幼兒用摸、看的方法發現勺子與鏡子成像的不同之處。師:為什麼鏡子和勺子照出來的人不一樣呢?幼兒大膽猜測,講述。教師可引導:我們一起來摸摸看,再仔細的看一看勺子是什麼樣的!鏡子呢?幼兒再次交流。

4、教師小結:鏡子的面是平的,而勺子一面是凹進去的(豐富凹面),一面是凸出來的(豐富凸面)那凸出來的那一面叫什麼呢?用勺子玩“照鏡子”的遊戲,感知並描述勺子的`反射現象。

(1)引導幼兒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來照照自己,有什麼發現?記錄在紙上。師:現在就用勺子來玩一個照鏡子的遊戲,看看用凹面照,人是什麼樣子的,用凸面呢?用勺柄呢?然後把你的發現記錄在紙上。(提醒幼兒多照幾次)

(2)幼兒交流觀察記錄的結果。

(3)教師小結:用勺子凹面照出來的人,頭在下面,身體在上面;用凸面照出來的人,頭在上面,身體在下面;用勺柄照出來的人又細又長。

二、遷移經驗:凹面鏡與凸面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1、引導幼兒聯繫生活經驗,講講凹面鏡與凸面鏡在生活中的運用。師:今天我們發現了勺子裏也有個哈哈鏡,其實凹面鏡與凸面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處呢!你在哪裏看到過它們?

2、幼兒交流。

3、教師補充。

凸面鏡:老花鏡、望遠鏡、顯微鏡、放大鏡、幻燈機、照相機鏡頭、汽車(摩托車)後視鏡、路況反射鏡(交叉路口及山路轉彎處設的凸面鏡)、商店牆角頂端裝設的監視鏡。

凹面鏡:近視鏡、散熱鏡、手電筒,探照燈,自行車尾燈,汽車燈、手電筒、車前燈。

大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對旋轉現象感興趣,能積極主動探索使物體旋轉的方法並記錄探索結果。

2.知道一切物體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轉起來,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大膽説出自己對旋轉的理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

探索使物體旋轉的方法並記錄探索結果。

活動難點:

能讓所有的材料都轉起來,知道一切物體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轉起來。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

材料一:各種線形、長條形物品:毛線、布條、樹枝等。

材料二:各種平面的物品:紙片、毛巾等。

材料三:各種立體物品:積木,珠子、盒子、瓶子等。

2.記錄紙每位幼兒一張,記錄筆、大風車一個、小風車每位幼兒一個。

3.操作區域和集體活動區域分開。

活動過程:

一、感知發現

1.導入

教師和小朋友每人手裏拿一個風車,和小朋友邊唱邊走進活動室:“大風車吱呀吱溜溜地轉,這裏的風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還有一羣快樂的小夥伴!” “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的風車轉轉轉節目就要開始了,風車你們玩過嗎?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玩風車。(幼兒玩風車)

2.探討:“你是怎麼讓風車轉起來的?”

教師:我們不用這些方法的時候,風車會轉嗎?

教師:對啦,是我們用嘴巴吹,用手撥打,或者利用風吹,風車才會轉起來。

教師:你還見到過哪些東西是可以轉動的呢?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東西是怎麼轉起來的嗎?

3.教師小結:小朋友觀察真仔細,風車是靠風吹轉起來的;而旋轉木馬和摩天輪是用電的,叔叔按的開關就是電的開關;自行車的輪子是騎車的人用腳蹬才會轉,原來啊,這些東西轉起來都要外界給它力才能轉起來。

二、嘗試探索。

師:老師這裏還有很多材料想請你們去找找看,有哪些東西是可以轉的?老師這裏有記錄紙,你們看。(教師講解記錄紙的用法:記錄紙都是用圖案符號表示的,不是用文字表示,各種物品用圖形表示; “猜”是一個娃娃頭像一個問號表示;“嘗試”是用小手錶示)

1.幼兒先猜測每種物品是否能轉動,在“猜”的一欄中記錄。

2.幼兒動手實驗,看到底能不能轉動,並在嘗試一欄中進行記錄。

3.幼兒介紹自己的發現,問:你在玩什麼?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樣讓它轉動的?

4.教師小結:立體的物品容易轉動起來,線狀和平面的物品不容易轉動。

三、再次探索

師:剛才我們讓立體的東西轉動起來了,現在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們想辦法,能不能讓那些剛才沒有轉動的東西轉動起來呢?你覺得什麼辦法能讓那些物品轉起來呢?把你的想法畫在第三欄裏。

1.幼兒再次嘗試,(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材料進行輔助),並把自己的探索結果記錄下來,

2.集中交流、演示自己的發現:説説你的辦法。

師:請小朋友來講一講,你是怎麼讓你的那些物品轉起來的,有的小朋友還沒有找到方法,我們教教他們吧!(教師根據剛才的指導與觀察,請幾個幼兒講述並演示自己的方法。)

四、實踐歸納

1.請小朋友去嘗試剛才沒有嘗試的物品,你可以試試剛才大家介紹的辦法,也可以想想其它辦法。

2.教師重點引導幼兒進一步嘗試使物體旋轉的多種辦法。

3.交流歸納。

五、拓展體驗

1.生活中,你還見過什麼會旋轉?

2.試試你的身體會旋轉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讓幼兒在猜測——探索——再猜測——再探索的過程中完成了對物體旋轉現象的一個初步的瞭解,他們在自己的努力下知道了:任何物體只要有外力的作用,都可以旋轉起來的科學道理。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對周圍的'科學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探索活動產生了積極的態度,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孩子在講述自己的動手操作過程,就是對剛才活動中自己的探索、操作而產生的零散的經驗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形成一個系統的認知和正確概念,孩子對這樣的認知的掌握比教師的講解和灌輸的效果要強很多,是孩子把剛才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固有的認知的一個過程;同時也可以讓自己的個人經驗轉化成大家共有的集體經驗,使得活動重點多次突出,難點再次被突破。活動目標得到了很好的實現,孩子也是在愉悦的情緒中進行了主動探索的活動過程,認知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與發展。

小百科:在平面內,把一個圖形繞一個定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

大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認識、瞭解牙齒的名稱,正確對待換牙現象。

2、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學習保護牙齒的方法。

3、發展幼兒嘴巴動作的靈活性。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牙齒模型 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牙齒

1、小朋友,平時我們是用什麼來吃食物的呀?為什麼我們是用嘴巴吃食物呀?請你們張開嘴巴,互相看看旁邊小朋友的牙齒,説説牙齒是怎樣的?(請幼兒先互相觀察,自己先説説牙齒是怎樣的)

2、(教師出示牙齒模型)小朋友,看這是什麼?(牙齒模型)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牙齒都是什麼樣的?(牙齒有上下兩部分,上下兩部分是一樣的)

①認識門牙:我們來看最前面的這些牙齒,它們是扁扁的,這些叫做門牙。扁扁的門牙可以切斷食物。

②認識尖牙:旁邊的這些牙齒更尖一些,尖尖的這些牙齒叫做尖牙,尖尖的牙齒可以撕拉食物。

③認識磨牙:裏面這些方方的牙齒力量最大,可以壓碎食物,叫做磨牙。

二、丁丁的故事

一)丁丁擔心啥

1、有一個小朋友叫丁丁一天早上他的牙齒搖動了。他的牙齒怎麼會搖動了呢?我們來聽聽故事,聽完故事我們就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了!

2、播放課件前半部分(開頭至“、、、、、、就用手輕輕地碰碰牙齒”)

3、提問:丁丁的牙齒搖動了,他以為牙齒怎麼樣了?(爛掉了)丁丁為什麼以外牙齒爛掉了?丁丁為啥不敢大聲説話、不敢張大嘴吃飯,還用手捂住嘴巴?

二)丁丁換牙了

1、丁丁的'牙齒真的爛掉了嗎?讓我們來繼續聽故事吧!

2、播放課件後半部分(從“這時,老師看見了、、、、、、”至結束)

3、老師為什麼讓丁丁別害怕?

4、新的牙齒是怎樣長出來的?要讓新牙不長得歪歪扭扭,應該怎麼辦?(請班上一些已經換牙的幼兒出來,引導幼兒正確對待換牙現象 ,記住一些注意事項,使牙齒能長得漂亮)

三)乳牙與恆牙

1、教師以乳牙的口吻講述《老朋友和新朋友》

2、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牙齒和老師的牙齒:告訴幼兒老師和爸爸、媽媽是大人了,現在的牙齒就是恆牙,恆牙一般有28——32顆。而小朋友還沒換牙的都是乳牙,乳牙有20顆。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恆牙要來替換乳牙?恆牙長出來的時候,乳牙會怎麼樣?(搖動、脱落)

3、恆牙會永遠和我們在一起,幫助我們吃東西。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

小百科:一般而言,牙齒呈白色(正常人略帶微黃色),質地堅硬。牙齒的各種形狀適用於多種用途,包括撕裂、磨碎食物。

大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明白“苔蘚”這一名稱和主要外形特徵,瞭解苔蘚的生長環境。

2、樂意主動採摘苔蘚,感受樂趣。

3、豐富相應詞語,如葫蘆蘚、地錢、牆蘚等。

活動準備:教師事先找好有苔蘚的花圃、田間路邊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苔蘚實物樣品、引出課題。提問:

——誰見過這些綠綠的`小東西?它們會長在哪裏呢?

——今日我們要去找找苔蘚,能夠採摘。

二、幼兒尋找採摘苔蘚,過程中和幼兒一齊觀察其生長環境的特點,誘發幼兒(幼兒食品)有意記憶。

三、交流經驗

——你找到了苔蘚了嗎?它長在哪兒?什麼樣貌的?象什麼?(讓幼兒邊觀察邊討論。)

——請你找一找苔蘚的根、莖、葉。誰也有根、莖、葉?

四、幼兒再次尋找採摘,並讓幼兒摘點野花、野草,為回教室讓幼兒用它與苔蘚合作學習插花。

五、梳理經驗:

1、苔蘚它多生長在潮濕、肥肥的土地裏,在住宅、田園和路旁容易找到。因為是潮濕環境,所以人們走路要細心。

2、苔蘚雖小也有根、莖、葉,是植物一種。(讓幼兒討論苔蘚與水和陽光的關係。)

活動提議:

可結合相應的季節和天氣組織幼兒採摘苔蘚(地錢),並烹飪、品嚐苔蘚植物(地錢),讓幼兒瞭解其特殊的用處。

活動延伸:

1、科學區中設置“下水石”、“上水石”、“沒水石”,觀察哪塊石頭能長出苔蘚。(“上水石”總堅持着潮濕的狀態,所以適合苔蘚植物生長。)

2、在自然角種植苔蘚。

大班科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秋天的樹,知道幾種常見樹的名稱,感受樹與季節發生着同步的變化。

2.學習用簡單的圖示記錄自己發現的樹的不同特徵,感受樹的多樣性。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掛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幼兒觀察桂花樹、橘子樹、玉蘭樹、梧桐樹。

1.提問:你認識這些樹?能説出它們的名字嗎?説説這事一些什麼樣的樹?它們的葉子各是什麼樣的?(如桂花樹枝頭墜滿小小的桂花;橘子樹屆滿了果實,玉蘭樹長着綠綠的葉子,梧桐樹樹葉變黃了等)

2.秋天到了,你發現這些樹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從樹的開花、結果、落葉這一明顯的變化角度來進行描述)

3.你還知道關於這些樹的特別的祕密嗎?(引導幼兒説出這些樹有先長葉再開花、先開花再長葉之分)

二、幼兒觀察《小朋友的'書 秋天多美好》第16-17頁的畫面。

1.提問:這些樹你認識嗎?你能説出它們的名字嗎?你是用什麼辦法認識它的?

2.這些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三、幼兒進入樹林,在尋找認識樹的過程中,鞏固對各種樹的名稱和特徵的認識。

1.教師出示幾種樹葉,問:"這些樹葉分別是從哪棵樹上落下來的?你能將這些樹葉送回到樹媽媽的身邊嗎?找到後站在這棵樹媽媽旁邊。"

2.幼兒説出判斷的理由:你是怎麼知道這片樹葉就是這顆樹媽媽的寶寶呢?(引導幼兒從樹葉的形狀等特徵來判斷、推理)

3.觀察樹媽媽:這顆樹媽媽長什麼樣?(引導幼兒按整體外觀、樹幹、樹枝、樹冠、樹葉的順序觀察)

4.給樹媽媽製作名稱標牌你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説出樹媽媽的名字。老師在小卡片上寫名稱,並掛到樹上。

5.遊戲"摸摸ⅹⅹ跑回來",鞏固對樹的認識。

幼兒聚集在教師身邊,教師説出一種樹的名稱,讓幼兒跑去找,找到桂花樹後摸摸樹幹跑回來,看哪個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歡的樹葉帶回幼兒園。

並説説喜歡的理由教師收集幼兒對樹感興趣的問題,指導幼兒將有關樹的問題用圖畫的形式畫出來,張貼在主題牆上。

五、繪畫:我眼中的樹。

1.幼兒繪畫。

2.分享交流,感受樹的多樣性。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我結合主題和幼兒一起到户外觀察各種各樣的樹,我們一起從教室出發,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氣息,孩子們對這次親臨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公園,我們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羅漢松,看到了柏樹,看到了梅樹……在幼兒的作品中,他們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種各樣的樹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王伊諾小朋友一個內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樹畫成了一個俏姑娘,有着長長的辮子,隨着風在左右擺動,因為在她眼裏柳樹姑娘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儀的桃樹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紅的,黃的,紫的……因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歡的。

小百科:樹木是木本植物的總稱,有喬木、灌木和木質藤本之分,樹木主要是種子植物,蕨類植物中只有樹蕨為樹木,中國約有8000種樹木。分為榕樹;楊樹;柳樹;柏樹等。

大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瞭解幾種常見小動物的耳朵,激發幼兒對探索耳朵的興趣。

2、在觀察過程中培養幼兒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ppt課件:動物的耳朵

活動過程

一、猜猜它是誰

1、出示小兔的圖片,猜猜是誰來了?

(1)請小朋友看看小兔子的耳朵長在什麼地方?

(小兔的長長的半圓形的耳朵是長在頭頂上的。)

(2)還有誰明白哪些小動物的耳朵也是長在頭頂上的?

2、課件演示:出示大象

你們看這是誰?

看看大象的耳朵長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樣的?

(大象的耳朵長在頭的兩邊,大大的像扇子)

小朋友想想還有什麼動物,它的耳朵也是長在頭的'兩邊的?

3、出示正面的小熊,看此刻誰來了?

看看小熊的耳朵和大象小兔的耳朵有什麼不一樣?

小熊的耳朵是什麼形狀的,長在哪裏?

(小熊的耳朵是半圓形的,長在頭角上)

還有哪些小動物的耳朵也是長在頭角上的?

小結:原先小動物的耳朵它們除開形狀不一樣,長的地方也有不一樣,

可是它們有十分敏鋭的聽覺。

二、探索其它動物的耳朵

1、看!雞媽媽帶着小雞也來了,

小雞有沒有耳朵?它的耳朵長在哪裏呢?

(幼兒討論)

小結:原先小雞是有耳朵的,小雞是沒有外耳,僅有內耳,但它們同樣都能夠聽到聲音。

2、還有什麼小動物和小雞一樣,僅有內耳,沒有外耳?

三、觀看動畫片:讓我們一齊玩

1、這天,還有一些小動物要來一齊玩呢?我們一齊來看看是誰?

幼兒觀看動畫片,提示:重點看動物的耳朵。

2、又來了哪些動物?

有小豬,小老鼠,有猴子,還有老虎。

3、説説這些動物的耳朵長在什麼地方?

4、它們都玩了什麼遊戲?

引導幼兒討論:哪些遊戲能夠玩?哪些遊戲不能夠玩?

四、動手製作:搞笑的耳朵

用橡皮泥捏動物

提醒:你想做什麼小動物的耳朵?它的耳朵長在什麼位置?形狀又是怎樣的?

大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激發探索光的興趣。

2.感知光透過各種物品後顏色和形狀的變化。

3.能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並嘗試用符號記錄。

活動準備

手電筒幼兒每人一個,並學會使用;各種顏色的布、皺紋紙以及各種玩具;“我的新發現”記錄圖、彩色筆、標誌符號;一段舞台燈光視頻、一段節奏強烈的音樂

活動實錄與分析

一、導入活動:出示電筒,激發幼兒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手電筒發出了什麼顏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後,光顏色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準備了什麼材料(各種顏色的布、紙。)

2.討論: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3.小實驗: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手電筒前面放上紅色的布,光就變成紅色;手電筒蒙上紫色皺紋紙,光就變成了紫色了……)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光變出了各種各樣的顏色。

5.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我的發現”圖表上。

分析:教師讓幼兒在用手電筒和布、紙玩的過程中,自己去觀察、比較、發現。儘管幼兒觀察到的變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透過他們個體經驗的整合,以及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完善,使探索的結果全面而細緻。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後,光形狀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還帶來了什麼(是各種各樣的玩具)

2.討論:玩具、手電筒一齊玩一玩,光還會有什麼變化呢

3.實驗:用玩具和手電筒玩玩,看看光還會有什麼變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電筒一齊玩,光變出了好多小湯圓;光變出了一朵花,手電筒動花也會動……)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不僅僅顏色會變,形狀也會變。

5.幼兒展示自己的新發現,並在“我的發現”圖表上記錄新發現。

分析:在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教師在幼兒猜測一實驗一再猜測一再實驗的矛盾衝突中,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培養幼兒有步驟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觀看舞台燈光視頻,製作彩色燈,師幼表演。

幼兒邀請客人老師當燈光師,自己當小演員,一齊表演。

五、活動結束,幼兒快樂地離開大廳。

活動延伸

教師、幼兒、家長一齊尋找資源,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其他的材料後,光還會發生什麼奇妙的變化。

活動反思

剛開始進行“彩光變變變”活動時,我和幼兒都遇到了不少問題。應對這些問題,我們共同實踐、共同研究、共同學習,將活動不斷深入下去。

最初,教師一廂情願地投放了手電筒、顏色鮮豔的皺紋紙,並預設幼兒會喜歡的活動過程,可結果讓人失望,幼兒的興趣只持續了十分鐘,是什麼原因呢我把遇到的.問題請教聽課的老師,期望透過羣眾的智慧給我一些啟示。教師們推薦我不妨先觀察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再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深層次地挖掘。於是我潛下心來觀察思考,發現幼兒對“光”發生變化這一現象是很感興趣的,但是因為我投放的材料太單一,幼兒很快發現了規律,才造成了活動的停滯。於是,我物色了超多能讓手電筒光改變的材料,如糖紙、各色布、透明紙、水果泡沫網、雪花片等……親自試驗,試驗結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不僅僅顏色變得鮮豔漂亮,形狀也發生了變化。這些新發現使幼兒在新一輪的活動中感到妙趣橫生、其樂無窮。

事實證明,追隨幼兒興趣,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選取有價值、有好處的點進行活動,這樣更有利於幼兒透過自己的發現主動構建相關的知識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9

活動名稱:氣球船

活動目標:

1、 激發幼兒對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主動探究的願望,並從中體驗快樂。

2、 通過觀察、實驗等活動,讓幼兒感受氣球裏的空氣往外排出時會產生反作用力,探索吸管的不同與氣球速度的關係。

3、 學習做氣球船,提高幼兒用透明膠固定氣球和吸管的能力。

活動準備:小河,吹好的氣球一個,氣球若干,剪刀,透明膠和吸管,毛巾。

活動過程:

1、 小實驗“氣球船”。

——小朋友們看一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氣球)

——這些氣球有什麼不一樣嗎?

——今天老師想用這些氣球小實驗,看看他們在水裏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2、 討論幼兒觀察的現象,教師總結。

——小朋友剛剛看到了什麼?

——小朋友説的真棒,這些氣球在水裏,像小船一樣能行駛,真好玩!老師給這些能行駛的氣球起個好聽的名字叫氣球船好嗎?

3、幼兒嘗試做氣球船,教師給與引導和支持。

——李老師做得氣球船好不好玩你們想不想做個氣球船在水裏玩一玩呢?通過剛剛小朋友們的觀察誰能告訴氣球船是怎樣做的?

——教師邊示範邊講解氣球船的製作方法。

——老師今天為你們準備了氣球、吸管、透明膠、剪刀和毛巾。現在請小朋友上桌做一個漂亮的氣球船放到小河裏試一試。

——教師個別指導幼兒用膠帶和放到水中引導幼兒觀察速度不同。

——剛才老師做的氣球船時小朋友發現了氣球船有吸管排氣才能在水上行駛,現在小朋友仔細觀察水池中你做的氣球船和別人的氣球船有什麼不同。(氣球船的'速度為什麼不一樣呢?)

——小朋友説的真好,吸管粗的跑得快,細的跑得慢。

——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説為什麼氣球插上吸管排氣時就能在水中行駛呢?

——老師帶來了一段錄像,我們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4、 放錄像,師幼共同尋找“氣球船”的原理。

——剛才我們看了錄像了,誰告訴我你看到火箭是怎樣升空的?

——是靠向後排出氣體才向前運動的。

——小朋友現在想一想我們的氣球船為什麼能在水裏行駛呢?

——老師告訴你們,這兩種現象是一個道理叫“動量守恆”。

5、小結:師幼共同嘗試做氣球火箭。

——嫦娥一號運載火箭起飛了,他的起飛和小朋友做得氣球船是一個原理,那小朋友現在想不想讓你的氣球船也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呢?我們試一試好不好?

——請小朋友到水裏拿出你剛才做的氣球船給他吹滿氣,捏住先不發射這次我們來個飛行比賽大家一起發射。

——幼兒吹氣球

——預備齊——發射。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温州第四幼兒園:金笛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於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一、瞭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麼?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麼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後,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麼字?怎麼變了?

三、説一説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幹什麼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瞭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裏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裏發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裏了?有什麼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麼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大班科學教案10

過程:

一、激趣導題

1、引導幼兒將自己搜索到的關於眼鏡的信息進行介紹。(隱型眼鏡、老光鏡、滑雪眼鏡、太陽眼鏡等),介紹其名稱、作用、什麼人戴等。

2、教師歸納小結:眼鏡的品種很多的,有各種特殊作用的……

二、體驗感知

1、今天我們開個眼鏡展覽會,與眼鏡來個親密接觸。要求思考:

(1)戴上眼鏡和不戴眼鏡有什麼不同?

(2)你戴的是什麼眼鏡?

2、幼兒嘗試戴各種不同的眼鏡,感知它們的不同。

3、交流分享:你戴了什麼眼鏡?有什麼感覺?

4、分組討論:戴眼鏡到底是好還是不好?説出各自的理由。

5、教師小結:戴眼鏡有好也有壞,好的'可以幫助人們保護眼鏡,給生活起裝飾作用。不好:吃熱的、跑步、運動時很不方便的,所以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眼睛。

三、遊戲分享

1、剛剛我們動了很多腦筋,現在我們做個頭腦風暴的遊戲。

2、運用多媒體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根據提示進行猜猜遊戲

大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發現磁鐵的特性,激發幼兒對磁鐵的興趣。

2、在操作活動中瞭解磁鐵的特性,幫助幼兒形成主動探究的意識。

3、在實際的主動探究活動中幼兒感受探究的快樂,學會交流實驗結果,通過記錄合作學習簡單評價並在評價中體驗成功的愉快。

4、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5、初步瞭解磁鐵的小常識

重點難點:

在遊戲中幼兒主動發現磁鐵的特性,在操作實驗中積極探索磁鐵的祕密。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自制釣魚竿 魚鈎(別針) 有磁鐵的小魚若干條狀或馬蹄形磁鐵每人一個 森林背景圖片 黑貓警長圖片 有磁鐵的小貓和老鼠圖片各兩張 磁性黑板兩塊。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瞭解有關磁鐵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的相關知識。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發現磁鐵

1、遊戲:小貓釣魚,老師扮演貓媽媽,幼兒當小貓,跟媽媽一起去釣魚。

2、討論:為什麼有些頑皮的小魚總是釣不上來呢?你們看看釣上來的小魚,你發現了什麼?

這條魚和你釣到的魚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小貓都釣到了魚,媽媽卻釣不到魚?

3、小結:只有身上有磁鐵的魚才能被釣上來,因為磁鐵能吸住別針做的鐵魚鈎。

4、表揚幼兒的.發現,肯定幼兒的觀察。

5、請幼兒把釣到的魚放在磁性黑板上的草地背景圖片上,進一步感受磁鐵的特性。磁鐵做的小魚能吸在黑板上不會掉下來。

二、基本部分:認識磁鐵

1、老師:磁鐵能吸住鐵做的別針,能吸住黑板,還能吸住那些東西呢?

出示各種不同材質的實驗操作材料,介紹給幼兒。

2、老師:請幼兒拿出磁鐵,觀察磁鐵的外形,顏色,擺弄磁鐵,感受磁鐵的特點。

簡單介紹有關磁鐵的科學知識。

3、老師提供每組一份相同的操作材料,請幼兒動手操作,試一試那些東西可以被磁鐵吸起來。

4、請幼兒分組交流實驗操作結果,並做好實驗記錄,推選出小組代表在全體幼兒面前介紹本組的實驗結果。

5、老師巡迴瞭解幼兒的實驗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實驗,及時肯定幼兒的探索發現。6.請小組推薦的幼兒代表在集體面前宣佈自己的實驗結果,學會評價自己和同伴的實驗結果。

6、小結:磁鐵的本領真大,只要是鐵做的東西都能被磁鐵吸住。

7、老師引導幼兒瞭解磁鐵在人們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通過提問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説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鐵。

8、小結:磁鐵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比如塑料文具盒上的蓋子,門吸,媽媽的錢包上的磁鐵釦 活動室裏的黑板上的磁扣都用到了磁鐵的本領。

老師啟發幼兒在生活中繼續積極觀察瞭解磁鐵的運用,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發展部分:探究磁鐵

1、科學遊戲:小貓抓老鼠

老師扮演的貓媽媽接到了黑貓警長的求助電話,森林裏出現了一隻很狡猾的老鼠,小貓警長怎麼抓也抓不住,小貓們,你們能幫幫它們嗎?

2.老師演示分別用磁鐵的相同兩極做成的小貓和老鼠圖片,由於磁鐵相同兩級相互排斥,所以小貓無法抓住老鼠。

3.請個別幼兒上來,探索怎樣才能抓住老鼠。

4.老師啟發幼兒運用磁鐵的祕密,抓住老鼠。

5.幼兒發現將小貓身上的磁鐵換一個方向就能抓住老鼠,是因為兩塊磁鐵的不同兩極就能相互吸引。

6.請全班幼兒一起動手操作,感受抓住老鼠的快樂,發現磁鐵兩極的祕密,體驗科學的神奇。

7.認識磁鐵的兩極:

讓幼兒觀看磁鐵,拿磁鐵兩人一組,相互吸一吸,看看有什麼新發現。幼兒進行新的探索。老師提問:相互吸一吸後,發現了什麼?有什麼感覺?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小結:

磁鐵有兩個極,在磁鐵的兩端有字母表示。N表示北極,S表示南極。當兩塊磁鐵相同的兩級相遇時,是相互排斥的;兩塊磁鐵不同的兩級相遇時,是可以吸住的,再次讓幼兒試驗,老師也同時操作。

啟發幼兒和老師一起創編兒歌:相同兩極扭扭頭,不同兩極牽牽手。幼兒邊兩人一組操作遊戲邊念兒歌。

四、結束部分:

1、老師:小貓咪們,今天玩得開心嗎?今天我們跟磁鐵玩了很多遊戲,現在小磁鐵玩累了,要休息了。

2、你們肚子餓了嗎?那我們就把自己釣到的魚帶回家,媽媽給你們做鮮美的魚湯喝,好嗎?

3.老師帶領幼兒離開活動場地,取下黑板上的小魚,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1、啟發幼兒進一步瞭解磁鐵的特性,比如磁鐵的磁力具有穿透性,可以透過物體吸住鐵做的東西。

2、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探索瞭解磁鐵的不同部位磁力是不同的,一塊磁鐵的兩極的磁力最強。

3、在家園聯繫欄中,鼓勵幼兒和家長進一步瞭解磁鐵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比如磁性玩具,磁懸浮列車,磁性水杯,廣泛認識到磁鐵的特性為人類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中 ,我和孩子們一起體驗了磁鐵的神奇,通過幼兒感興趣的釣魚,玩磁鐵,抓老鼠,完全讓幼兒感受到了做一隻能幹的小貓是多麼棒!在活動進行之中,我始終以幼兒在前,讓孩子們在一系列的遊戲,小實驗,探索發現活動中,主動傾聽;獨立思考;分享合作;大膽表達。他們發現了磁鐵的本領,感受了磁鐵的神奇力量,探索了磁鐵的祕密。孩子們覺得,科學不再是枯燥嚴肅的説教,變成了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經驗。在與老師的交流,與同伴的合作,與集體互動的表現中,充分發揮了幼兒學習,探究,觀察,發現的主動性,也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積極性。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始終情緒高漲,圍繞活動主題主動學習,與老師互相配合,動靜交替,很好的完成了活動的三個目標,讓孩子們學習科學有了一個快樂的開始。

大班科學教案12

時間:30Min

一、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認識白豆和眉豆的特徵。

2.明白白豆和眉豆都是種子,體驗自我種豆豆的樂趣,引導幼兒觀察豆豆的生長狀況。

二、活動準備:

1.白豆、眉豆各四十顆。

2.兩袋泥土,塑料小鏟子四個。

3.塑料型的牛奶瓶四十個。

三、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1.談話導入法

師:(手上拿着一隻只剩四分之一的洗手液問小朋友),小朋友,請看一看我手上的洗手液。

幼:用了很多了(只剩一些)。

師:洗手液之前是滿滿的,只用了一個星期就剩一點點了,請小朋友告訴我,你們洗手時,用多少洗手液的?

幼1:我劑一點點。

幼2:我一按就按到底的。

幼3:我用一小塊。

師:此刻教師告訴小朋友,吸收也不要用太多,太多了反而洗不乾淨,小朋友劑洗手液時,只要劑一顆白豆大小就行了。

幼:白豆是什麼?(白豆有多大啊?)

師:此刻教師給小朋友認識一下白豆,看一看白都有多大,他長得怎樣的。

基本部分:(教師給每位小朋友發一個用紙折成的小兜,把一顆白豆和一顆眉豆,放進小兜裏,教育幼兒雙手放好,不能拿小豆豆)

師:小朋友,你們要照顧好這兩顆豆豆,不要把他們弄不見了,等一下會有更好玩的。

師:此刻教師發給小朋友兩顆豆豆,請問哪位小朋友明白哪一顆是白豆。(白豆放左邊,眉豆放右邊)

幼1:(用手拿着一顆豆)這一顆。

幼2:是這一顆。

師:請小朋友用手拿起你左邊的那顆豆豆放在左手的手心裏,它就是白豆了。你們能説一説他的樣貌嗎?

幼:圓圓的,白白的,小小的。

師:很好,白豆是圓圓的,他好像一滴水珠一樣大小。小朋友們明白白都能夠做什麼?

幼:煲湯、煲粥、煮菜。

師:小朋友很聰明,其實我們喝的豆漿就是從白豆裏榨出來的。

師:此刻我們認識了白豆,明白他長得胖胖的,白白的,能夠榨豆漿。你們想想再認識另一顆小豆豆啊?

幼:想。(是不是旁邊的那一顆啊?)

師:請小朋友把白豆放進小兜裏。

師:小朋友,你們有看到一顆皮膚也是白白的,還有一條彎彎的眉毛的豆豆嗎?

幼:看到了。

師:那是白豆的好朋友,他的名字叫眉豆,眉毛的眉。小朋友看一看,白豆和眉豆有什麼不一樣?

幼1:眉豆有一條眉毛。

幼2:眉豆比白豆白。

幼3:眉豆比較長。

師:小朋友很聰明,眉豆和白豆是不一樣的`,眉豆有一條彎彎的眉毛,他的皮膚是牛奶的顏色,身體比較長。

師:小朋友還記得白都能夠幹什麼嗎?

幼:煲湯、榨豆漿。

師:那麼,你們只都沒都能夠做什麼嗎?

幼:煲湯、榨豆漿。

師:小朋友要注意了,眉豆能夠用來煮八寶粥,但不能夠榨豆漿,他榨豆漿就不好喝了。

幼:我喝八寶粥的時候就見到眉豆了。

四、結束部分:

(牛奶瓶上寫着幼兒的學號,教師引導幼兒把白豆和眉豆種在自我的牛奶瓶裏)

師:小朋友,白豆和眉豆都能吃,因為她們是種子,如果我們把她們中在泥土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啊

幼:會發芽。

師:對了,此刻是春天,把豆豆種在泥土會發芽,之後會長高,最終就會長出很多很多的豆豆,我們一齊把它種在牛奶瓶裏好嗎?

幼:好。

師:小朋友,你們能夠把你喜歡的豆豆種在泥土裏,也能夠兩顆豆豆都種在牛奶瓶裏,但要注意,你要把白豆、眉豆的標籤插上去。

五、活動延伸:

指導幼兒觀察豆豆的生長狀況,每一天觀察一次,並畫出豆豆一個星期的變化。

大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通過對不同顏色的分辨去區分不同的星球;以及相對太陽從近到遠排列的位置。

2.能大膽、主見的表達出自己喜歡哪個星球,想去哪個星球玩。

3.孩子們動手用粉筆將飛船和想去旅行的星球連線。

4.培養幼兒的對宇宙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初步瞭解宇宙的小常識。

重點難點

1.幼兒認識“地球”在宇宙是一顆星球的概念。

2.幼兒能記住行星的名字,哪個星離太陽最近。

活動準備

1.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月球的圖片,以顏色區分為主。

2.一隻紙製的飛船模型玩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

1、讓小朋友知道自己生活在“地球”上的一概念,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星球,有比地球大的,也有比地球小的。看圖上不同顏色來辨別星球並叫出名字。

2、帶出一架小飛船,讓小朋友“乘飛船”想好準備要去旅行的星球。

二、基本環節

通過探索活動,引導讓幼兒學會運用辨別顏色的方法來分析物體特點。

1、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表達出看到的每個星球的顏色、相對地球大小、基本特點。

2、一起談論各“星球”相對太陽排列順序;哪顆星離太陽最近,地球位於哪裏?

三、結束環節

乘“小飛船”去星球旅行(給幼兒粉筆將飛船與想去的星球連線)

1、 老師引導幼兒回顧一開始説的:“讓小朋友‘乘飛船’想好準備要去旅行的星球”這個問題,讓幼兒自由發揮並動手參與課堂活動。

2、 提問幼兒回答想和誰一起去。

教師小結:宇宙是很浩瀚的,充滿奧祕。一下子讓小朋友瞭解是很抽象的,像太陽、地球、月球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看得見的東西,但又無法“拿出來”給小朋友看,希望通過課堂遊戲互動將此類物體由抽象轉化成一個概念,令小朋友有一個好的初步認識。

四、活動延伸

告訴小朋友,宇宙很大,有好多星星,就像我們今天上課所説的內容,但是像地球那樣能有美麗的花,漂亮的蝴蝶,高高的樹木,涓涓的溪水卻只有“地球”。從現在開始就要愛護一花一樹,珍惜每一滴水,拒絕使用“白色垃圾”等等來環保地球。

教學反思

1、反思備課:大班幼兒的年齡段處於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自我表達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個性特徵、思想有了較明顯的表現,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活動內容和教學理論對大班的幼兒起到一個啟蒙引導,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將這個“啟蒙”既簡單明瞭又向良性發展。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將抽象的事物轉成概念,讓班上的.幼兒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並能以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得到幼兒的接納,也讓幼兒有了情感發揮的自由空間。

(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畢竟教學活動的內容都是一些“看得見,卻拿不上來”的物體。二維空間的教材,可能給幼兒思維發展帶來一定限制。還需要在教育內容及其發展線索上改進。

(3)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定會存在個別的幼兒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清楚的理解,比如教師表示贊同時伸出手與幼兒擊掌,幼兒反應不過來。這時教師要在活動參與內容上多進行解釋和示範。用鼓勵方式多與該幼兒互動。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整個主題活動語言連貫,主要引導幼兒自主參與,在玩樂中學習知識;在互動中是讓幼兒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蒙發對宇宙的興趣,更加完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

4、如果重新上這節課:在教材上把圖片換成玩具實體,並懸空按天體位置來擺放。多維空間的實物教學會讓幼兒更感興趣、更加容易接受。

小百科:廣義的宇宙定義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狹義的宇宙定義是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和物質。“宇宙航行”的“宇宙”定義就是狹義的“宇宙”的定義,宇宙航行意思就是在大氣層以外的空間航行。

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認識四季,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徵。

2、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

3、培養幼兒具有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四季,掌握四季基本特徵。

難點:合作完成“選服裝活動”,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幻燈片、多媒體、服裝卡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熱愛大自然嗎?最喜歡哪一個季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季,去認識四季,和它們做好朋友,好嗎?

二、新授

1、認識春天

(1)出示春天幻燈圖片;

(2)老師重點引導孩子們觀察圖中的大樹、小草、小河及人們穿着的特點;

(3)交流春天的特點;

(4)説一説以前學過的`有關春天的歌曲或兒歌,找生表演。

2、用以上方法認識夏天、秋天和冬天。

三、合作完成"選衣服"活動。

要求:小組合作為圖片中不同季節的小朋友選擇合適的衣服。

四、拓展

回家與父母合作完成一幅自已喜歡的季節的圖片。

五、延伸

建議幼兒多與父母到大自然當中去體會四季的美。

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手機的構造和功能,感受手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能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與客人老師進行交流,並能運用簡單的圖案進行記錄。

3、積極參與遊戲,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收集有關手機的信息,觀察家長的收集,收集手機模型。

2、手機店:擺放各款玩具手機。

3、幼兒人手一份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一、參觀手機店,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教師: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周老師剛開了一個店,開了一個什麼店呢,先不告訴你們,現在跟着周老師一起去參觀一下吧,好不好啊?(播放音樂,參觀手機店)

二、瞭解手機的構造。

1、教師:剛剛參觀了周老師的手機店,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手機,請小朋友説一説你看到的.手機是什麼樣的?

2、(出示翻蓋手機和直板手機)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這兩款手機一樣嗎?哪裏不一樣?原來有蓋子的叫翻蓋手機,打電話時需要打開蓋子的。沒有蓋子的叫直板手機,打電話時不需要打開蓋子。

3、(出示滑蓋手機)教師:看,這款手機好奇怪啊,沒有蓋子,但是能往上推,你們知道這種手機叫什麼名字嗎?原來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滑蓋手機。

4、教師:工人叔叔真聰明,設計出了翻蓋手機、直板手機、滑蓋手機等這麼多不同款式的手機,真了不起。

5、(投影儀出示手機實物)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手機上面都有些什麼啊?手機上面有屏幕,下面有鍵盤,鍵盤上有數字,這些事數字鍵,還有是表示功能的,是功能鍵。

6、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手機裏還藏着祕密呢!(拆開手機)原來手機裏還藏着電板和SIM卡呢,手機要有了電板和SIM卡才能使用。

三、瞭解手機的功能。

教師:你們在家裏玩過爸爸媽媽的手機嗎?他們的手機有什麼本領呢?(打電話、發短信、玩遊戲、拍照…)手機有很多的本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試一試手機到底有哪些本領。你們想先試一試手機的什麼本領呢?(打電話)(請一個小朋友打電話給爸爸媽媽,跟爸爸媽媽聊一聊)剛剛小朋友打了一個電話給媽媽,我們知道了手機有打電話的功能。(接着試一試拍照、錄音等功能)

四、學當小記者。

1、教師:手機又很多的本領,今天請你來當一回小記者,去採訪一下客人老師的手機有什麼本領?

2、教師:這裏有一張調查表,上面有很多圖片,你們認識嗎?(介紹各種圖片代表的意思:信封圖片表示可以發短信,鐘的圖片表示時間,話筒圖片表示可以錄音,照相機圖片表示可以拍照)如果你採訪的客人老師的手機有這種本領,就在圖下打√,沒有就空着,如果客人老師的手機還有新本領,就請你用你看得懂的圖畫畫在下面空格里。

3、幼兒找一位客人老師進行採訪並記錄。

五、集中討論交流。

1、教師:現在請小記者到前面來介紹一下,你採訪的客人老師的手機有哪些本領。(幼兒介紹)

2、教師:通過採訪,我們知道手機一般都有拍照、發短信、聽音樂、攝像等本領,手機的作用可真大,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手機還有更多的新本領等着我們去發明呢,相信我們小朋友肯定能做一個小發明家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