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7.39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

我從事教育將有10個年頭了,韓愈説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我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第一次接觸《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時,我便被吸引住了,可以説是看第一段文字時就被李局長的真誠與樸實吸引住了:“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李希貴”是啊,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呢,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就讓孩子多一份希望。

邊讀書,邊讓我佩服起李局長來,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未來發展着想,我想能成為李校長的學生一定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還有一點在李校長身上也深深的體現出來了,那就是“方法總比困難多”,李校長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一定遇到過,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沒有為學校、為孩子真正解決過。

他向你講述自己的童年、當學生、為人師、做校長、當局長的成長過程,講述在成長中對自己影響最深的人和事,講述自己教育實踐中的生動案例以及感悟;他向你講述自己的人生哲學、教育理想、對教育本質的認識;講自己在讀教育這本大書中不斷探索,進入比較滿意的人生境界……沒有高深的“理論”“體系”“架構”,更沒有居高臨下的姿態。理論也好,理念也好,都不是遊離於生活、教育、實踐之外,而是水乳交融於一個個生動的、具體的、感人的典型事例之中。一切都是那麼實實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想起了陶行知。作者的真誠、真摯,那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服膺教育規律的科學態度,再次深深地打動了我。《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拓出的是一條迴歸教育本源之路。“我真正的學習生活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也頓悟了人生。”——摘自《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而反思我們的教育,為了所謂的提高學生成績,我們只顧眼前的利益,把學生大量的時間用在機械重複的練習上,課堂上大量的講解擠佔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非常認真的在告訴學生真理,結果呢?老師的辛勤付出換來的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什麼時候孩子們在我們的課堂上學會獨立思考了,什麼時候孩子們能夠探尋屬於自己的答案了,我們的教育也就成功了。”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老師的任務不應該是告訴學生真理,而應該是引導學生去發現真理。

“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一直以來,我們評價學生的標準是什麼?除了成績,還是成績,就是有些學校加入了一些活動、表現、文明等等,也只不過給成績噹噹陪襯而已,最終還是成績説了算,成績好的學生就是優秀的學生,就是拔尖的學生。我們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社會的多元化,但我們卻始終以“成績”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就如同我們希望用一個模子塑造出千姿百態的產品,其結果可想而知。李希貴老師在書中説:“學會用生態的、多元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為生物的多樣性,才顯得如此生機勃勃、如此美輪美奐。”不要再用單一的學習成績去評價每個學生,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長,為孩子提供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呼吸。通過我們的學校教育,讓學生充滿自信,這是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責任。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難免會碰到一些成績不好,又不遵守紀律的學生,説實話,這些學生很讓老師頭疼,有時候像

“你還上嗎?趕快回家吧﹗”之類的氣話也會用在這些學生身上,書中有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觀念來判斷學生,不要輕易使用道德的標尺來衡量學生。在教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因為,如果你討厭你的學生,那麼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實質上就已經結束。”

李希貴老師的很多重要的管理思想對我的啟發也很大。“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讓教育從細節入手”,“管理管理,只有管沒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個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尊重他們,理解他們,甚至熱愛他們,你的管理就不會有太大的成效。”,“作為管理者,我們通常最關注的是制定各種‘規定’和嚴格貫徹這些‘規定’,卻常常忽略了應該如何把這些‘規定’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進而形成習慣。”。想想我們平時的管理,在我們的制度中多數都是“不許”、“禁止”之類的話語,對於違反規定的學生,我們也多數是對他們進行嚴格的批評與懲戒,有時甚至是不問青紅皂白,應該説我們的制度讓孩子們沒有了自由。如果我們能從細節入手,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律,把“規定”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沒有那麼多的“不許”與“禁止”,我們的校園不是更和諧嗎?

李希貴老師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經談到:我真正的學習生活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閲讀不但可以改變教師匱乏、勞累、繁瑣的人生狀態,而且閲讀積累得越多,越是給孩子們攀爬的階梯搭建得更結實,更長遠。作為一名教師,除課本、教學用書和練習冊外,更應該博覽羣書,心中沒有淵博的知識怎麼能夠在課堂上旁徵博引,引領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多讀教育理論書籍,廣泛閲讀名人著作,豐富自己的知識,歷練自己的語言,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這一世人皆知的道理,就看誰能堅持做到,做到了,就能讓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自由順暢地呼吸。

總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書,讓我從中受到了很多啟發。最後,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吧,“一本書最好的並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並不寄寓於它的音調,而在於我們心中的迴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