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生物一二章知識點歸納

來源:文萃谷 2.27W

目前的國中生物教學中,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但是對於八年級的生物學習,我們需要在課後自己做好複習和工,一二章的知識點你複習了多少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必備的生物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八年級上冊生物一二章知識點歸納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一、兩棲動物

1、常見的兩棲動物有:青蛙、牛蛙、蟾蜍、大梨、蠑螈等。

2、代表動物;青蛙

3、青蛙是由蝌蚪發育而來,蝌蚪無論外部形態,還是內部結構都像魚。

4、青蛙的幼體蝌蚪用鰓呼吸。

5、青蛙的顏色與周圍環境相似,是一種保護色。

6、青蛙柔軟而濕潤,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

7、前肢;短小,可支撐身體,後肢強大,紙間有噗,適於在陸地上跳躍,同時也可在水中游泳

8、呼吸:肺, 皮膚輔助呼吸

9、體温:變温

10、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二、爬行動物

1、常見的爬行動物有:蜥蜴、龜、蛇、鼈、鱷等。

2、代表動物:蜥蜴

3、生活環境:山坡、田野草地和灌木叢中

4、體表:身體表面乾燥,覆蓋有角質的鱗片,既有保護作用,又能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有利於適應陸地生活。

5、呼吸:肺

6、體温:變温

7、繁殖:產卵

8、蜥蜴的生殖和發育拜託了對水環境的依賴,終生生活在陸地上。

9、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徵:體表覆蓋有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第六節鳥類

一、並不是所有的鳥都能飛行,比如鴕鳥,企鵝就不會飛行。

二、家鴿適於飛行生活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

1、身體呈流線型,減小飛行時空氣的阻力。

2、家鴿的前肢變成翼,翼上生長有大型的正羽,翼是飛行器官,

3、頸較長:轉動靈活,伸縮自如,可彌補前肢的不足。

4、長骨中空,內有空氣,可以減輕體重。

5、肌肉發達:附着在胸骨上,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

6、食量大,消化能力強;直腸短,能及時排出糞便,減輕體重。

7、呼吸:用肺呼吸,氣囊輔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內進行兩次氣體交換,進行雙重呼吸。

7、體温:恆温。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體温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是變温動物。

第七節 哺乳動物

1、常見的哺乳動物有:鯨、豬、牛、羊、馬、兔、狼等。

2、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類。

3、體温:恆定 (體温恆定的動物有鳥類和哺乳類)

4、生殖方式:胎生,哺乳

5、胎生、哺乳的.好處:提高了後代的成活率

6、牙齒:有門齒、臼齒、犬齒的分化。

7、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徵: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臼齒、犬齒的分化。

  八年級生物知識要點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

1、運動系統的組成:運動系統主要是由骨、關節、肌肉組成的。

2、關節的結構

(1)關節的結構模式圖

(2)關節一般是由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三部分組成,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

(3)關節軟骨:可減少運動時兩骨之間的摩擦和緩衝運動時的震動。

(4)關節腔:內有滑液,使關節的活動更加靈活自如。

(5)關節在運動中相當於支點的作用,骨相當於槓桿的作用。

3、骨、關節、肌肉的協調配合產生運動,運動的順序為:

(1)骨骼肌收到神經傳來的刺激

(2)骨骼肌會收縮

(3)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的相應部位就產生了運動。

4、要產生運動,可見與骨連接的肌肉至少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運動。是下例中的B是正確的。

5、運動並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還需要其他系統如神經系統的調節。

6、運動所需要的能量,有賴於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

7、伸肘和屈肘動作

屈肘動作 伸肘動作

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伸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

8、雙手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處於舒張狀態,雙手有重物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處於收縮狀態,舉重都處於收縮狀態

第二節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動物的行為分類:

按行為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

例:蜘蛛織網、蜜蜂採蜜、母雞孵蛋、小鳥餵魚、幼袋鼠吃奶、鳥的遷徙。

(2)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學習行為。

例:如鸚鵡學舌,小狗算數,猴做花樣表演、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

3、動物學習行為意義: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

4、先天性行為是學習行為的基礎。

第三節動物的社會行為

1、社會行為:營羣體生活的動物,羣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羣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為。如白蟻羣體、狒狒羣體。

2、社會行為特徵:

①羣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

②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3、 通訊: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

蜜蜂跳舞—動作 黑長尾猴—聲音 螞蟻—氣味 蝶蛾類昆蟲—性外激素(氣味)。

4、常見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蜜蜂、螞蟻、猴、狒狒、象、狼、鹿等

  八年級生物基礎知識

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

常見傳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結膜炎、 蛔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 乙肝等。

第一節 傳染病及其預防

1.傳染病是由某種特殊的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間或人和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

2. 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根據致病的病原體不同,傳染病可分為細菌性傳染病、病毒性傳染病、寄生蟲傳染病等。

3. 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羣。

(1)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叫傳染源。

(2)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歷的途徑叫傳播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3)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羣叫易感人羣。

4. 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的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縮寫HIV。

5.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1)控制傳染源:如隔離、建立專門的傳染病醫院。

(2)切斷傳播途徑:如照紫外線,在教室噴灑消毒液。

(3)保護易感人羣:如接種疫苗或鍛鍊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節 免疫與計劃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膚和黏膜,它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呼吸道(氣管和支氣管)的黏膜上還有纖毛,隨着纖毛的擺動,病菌等異物能被清掃出去。

(2)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殺菌物質中的溶菌酶,能破壞許多種病菌的細胞壁,使病菌融解。分佈在血液,淋巴結,脾臟,肝臟等組織器官中分佈有吞噬細胞,可以將侵入人體的病原體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和脾臟)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

2. 第一、二道防線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禦功能;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叫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叫特異性免

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

物)。

抗原進入體內促進淋巴細胞產生抗體,一定的抗體能與一定的抗原結合,從而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或使病原體失去致病性。(抗體對抗原的反應具有特異性,一定的抗體只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猶如鑰匙與鎖的關係)。

4.免疫的功能:

(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自身穩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防禦保護)

(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

腫瘤細胞)。(免疫監視)

6. 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製品,接種於人體後,可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

7. 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過強時,進入人體內的某些食物或藥物會引起過敏反應。找出過敏原,並且儘量避免再次接觸過敏原,是預防過敏反應的主要措施。

8. 計劃免疫意義:

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各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的給兒童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