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8.16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加法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加法教學設計

加法教學設計1

課題

課型

新課

課時

第六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項目的調查和了解,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2、讓學生通過計算有關項目的合計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併產生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3、通過此次教學,使學生能積極關注家庭收入情況,體貼父母工作的艱辛,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精神。

重點

難點

支出和收入在計算時採取的方法

課前準備

讓學生提前收集:上月的電話繳費單,水電燃氣三個月的繳費數據

師生教學互動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

學生活動

一、導入

二、新授

三、延伸

四、總結

1、拿出你家上個月的電話繳費單,看看每個月的電話費包含哪幾個部分。

1、上月餘額、本月消費、本月餘額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你能寫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係式嗎?

本月消費有很多,你怎樣算本月消費的合計數。

計算一下是不是存在這樣的關係呢?

上月餘額—本月消費=本月餘額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話費,那麼又有什麼樣的數量關係呢,我們一起來幫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個月的水電氣消費的數據填在書上,然後自己算一下合計數,看看誰家的哪項費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較高者:

再與你家庭的收入情況結合起來考慮,哪些同學的家庭儲蓄額最多,支出較多的同學考慮一下能不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呢?通過這次的記帳你有什麼樣的體會?

3、統計一下自己上週的收入、支出和結餘情況。

你的收入是從哪兒來?你的支出合理嗎?必要嗎?

你結餘多少?你準備怎樣處置你結餘的錢?

4、我們應當如何合理安排收入與支出?

回去收集你家一週內生活費用的支出情況,並用計算器算出合計數。並對家庭支出的各種數據作出相應的判斷,給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初步學會理財。

選擇適當的機會組織交流,特別要組織學生經歷活動的過程,關注活動經驗的積累及活動中的體驗。

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整理家庭收入與支出情況,已具備了初步料理家務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財技巧,相信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我們也一定能治理好國家,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小組交流,分組彙報

小組交流一下誰家的電話費最多,各自的餘額又是多少呢?

學生獨立完成後,再分組交流、比較

自由討論發言

小組交流後,自我總結

後記

加法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筆算和口算.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其計算法則是教學重點.

(二)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計算,是學習的難點.

學習新課

(一)複習準備

1.下面各數不改變大小,變成三位小數.

8.9 0.4 2 13.4600

2.填空.

3.375千克=( )克 7.81千克=( )克

4.075千克=( )克 3.4千克=( )克

3.口算.

0.4+0.3 2.5-1.4 1.28+1.21 4.6-3.2

8.75-3.74 4.5+5.5 456+344 125-25

問:最後兩道口算題是整數加、減法,誰能説説整數加、減法的意義是什麼?計算法則是什麼?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是什麼?

2.引入.

我們今天學習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及計算法則.(板書: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例1.

少先隊採集中草藥,第一小隊採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隊採集了4.075千克.兩個小隊共採集了多少千克?

在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提問:應該怎樣計算?為什麼用加法計算?

引導學生説出要把兩個小隊的千克數合併成一個數.

板書:3.935+4.075

教師説明,我們學過整數加法的意義是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小數加法的意義和整數加法的意義一樣,也是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

提問:豎式怎樣寫?(學生可能會説出小數點對齊)

為什麼要小數點對齊?

引導學生把以千克作單位的小數改寫成以克作單位的整數,3.735千克是3735克,4.075千克是4075克.

整數加法怎樣計算?(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加起.)

為什麼要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呢?(相同的計數單位的數才能相加.)

板書:

那麼小數加法也要相同的計數單位的數才能相加,怎樣才能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呢?

引導學生説出,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板書:

啟發學生想,得數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為什麼能去掉?

在學生明確7.810末尾的“0”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去掉後,再告訴學生以後計算遇到小數末尾得0“時”要去掉.

反饋:完成120頁“做一做”.

訂正時説説怎樣計算的.

啟發學生想: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在議論的基礎上,明確: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數位對齊,小數加法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的數位對齊.

不同的地方,整數加法是從個位加起,小數加法是從低位加起.

2.學習例2.

少先隊採集中藥.兩個小隊共採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隊採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隊採集了多少千克?

引導學生把例2與例1對比,説明已知什麼,求什麼.(已知兩個小隊採集的和,及第一小隊採集的千克數,求第二小隊採集的千克數.)

啟發學生説出這道題用什麼方法計算?(用減法計算)減法是一種什麼樣的運算?(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説明小數減法的意義和整數減法的意義相同.

怎樣計算?

引導學生先把千克數改寫成克數計算.

學生算出:

如果用小數怎樣計算?

學生獨立算出,並説出算理.

教師結合整數的計算説明,被減數千分位上沒有數,可以添“0”再減,也可以不把“0”寫出來,計算時把那位看作“0”.

提問: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在計算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啟發學生明確,都是把相同的數位對齊,小數減法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的數位對齊.從末位減起.

反饋:完成122頁“做一做”,提示驗算方法.

訂正時要説明計算法則及驗算方法.

3.統一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引導學生填空.(投影)

計算小數加、減法,先( )(也就是 ),再按照( )法則進行計算,最後( ).

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 ).

閲讀課本法則.

(三)鞏固反饋(投影)

1 8.35+4.65 21.37-8.37

(突出得數末尾有0,怎麼處理.)

2 16.74+5.238 3.4-0.56

(突出位數不同,怎樣對位.)

3 6.42-4.2 8.3+10.17

(位數不同,數字特殊,易按整數湊整法計算而忽略了法則,要及時糾正.)

4.10-4.8 25-4.37

(突出難點,從整數裏減去一個小數.)

5.指出錯誤並改正過來.

(四)作業

練習二十六,第1~3題.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只是計算數的範圍比以前擴大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在算理上也與整數的一致,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本節課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利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小數點對齊的道理,以及正確處理得數中小數末尾的0的問題.

本節課的新課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解小數加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從整數加法的意義引出小數加法的意義也是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從整數加法的計算法則是相同數位的數對齊,從個位加起,引出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也是如此,就是小數點對齊.讓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在與整數加法與小數加法的對比中,進一步明確整數加法是從個位加起,小數加法是從末位加起,以防止混淆.

加法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下冊P28-29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比較、分析、歸納、合作交流等學習過程,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3、在數學活動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發現並概括出運算規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鼓勵猜想

1、出示圖片牛頓與“萬有引力”

2、引入“牛頓因為一隻蘋果掉下來打到他的頭上,大膽猜想,是不是所有物體都往下掉呢?通過進一步的觀察、思考,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我們在平時也要學會觀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習以為常的問題,並努力從中探索規律。

二、合作交流,探索猜想

(一)故事激趣,初次猜想

1、朝三暮四

猴媽媽給小猴們分配桃子,“早上給你們每人3個,晚上每人4個桃。”小猴們很不樂意,“太少了,太少了!”吵着要媽媽多分一些。猴媽媽説:“好的,早上給你們每人4個,晚上每人3個。”小猴們拍手歡呼。聽了這個故事,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我們能用數學的眼光説點什麼嗎?

2、初步感知,大膽猜想

出示:3+4=4+3

師:仔細觀察這兩個加法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得出: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適時板書)

(二)廣泛舉例,驗證猜想。

師:這裏是3和4的位置交換了,和沒變。僅憑一個例子就得出“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的結論,似乎草率了一點。我們不妨把這個結論當作一個猜想(教師隨即將生1的結論加上“?”)

師:既然是猜想,想不想知道猜的對不對?

生:想。

師:我們還得舉例驗證。

1、舉例要求:

(1)任意兩個數,求出他們的和;

(2)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求出兩個數的和:

(3)比較兩次的結果,判斷式子是否相等。

2、學生彙報,師板書。

3、小結:根據自己的等式,再次觀察比較,發現: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一猜想是對的。(同時將“?”改成“。”)

4、揭題:大家發現的這個規律叫什麼呢?

學生交流後,師板書。

5、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1)觀察自己仿寫的式子,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然後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示。

(學生可能使用文字,圖形,符號等方式)

(2)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a+b=b+a

6、追問:加法交換律中,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

7、原來,猴媽媽就是巧妙地運用了加法交換律中的“變”與“不變”,輕鬆的解決了分桃的問題,其實同學們在以往的學習中也不知不覺的運用過?(加法計算“驗算”的時候)

(3)出示教材56頁的例題情境圖。

解決:跳繩的有多少人?

28+17=45(人)17+28=45(人)

(三)規律延伸,猜想拓展。

1、根據反思,拓展規律。

師:同學們真棒,從個別例子中形成猜想,並舉例驗證,獲得了加法交換律。但有時,從已有的結論中通過適當的變換、聯想,同樣可以形成新的猜想,進而形成新的結論。那麼“在加法中,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那麼,其它三種運算中呢?

生可能會説出以下幾個想法?

“猜想二:減法中,交換兩個數的位置差不變?”“猜想三:乘法中,交換兩個數的位置積不變?“"猜想四:除法中,交換兩個數的位置商不變?”

“猜想五:幾個加數時,變換加數的位置和也不變?“

2、舉例探究,驗證猜想。

師:現在同學們又有了不少新的猜想。這些是與眾不同的、全新的猜想!如果猜想成立,它將加大我們對“加法交換律”的認識。那這猜想對嗎?又該如何去驗證呢?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個,用合適的方法試着進行驗證。

3、彙報交流,驗證猜想。

師:哪些同學選擇了“猜想二”又是怎樣驗證的?請生彙報,觀察、總結

小結:a、驗證的結果是減法中,交換兩個數的位置差會變,猜想不成立:b、只要能舉一個反倒,就能驗證猜想肯定不成立。

(2)驗證猜想三。

師:哪些同學選擇了“猜想三”,又是怎樣驗證的?學牛彙報,觀察、小結:乘法中,交換兩個數的位置積不變?驗證結果是積不變,猜想成立。這就是我們將來要學習的乘法交換律。用字母表示這樣的規律。簡潔交換律:axb=bXa。

(3)驗證猜想四

師:哪些同掌選擇了“猜想四”,又是怎樣做的?

學生彙報,觀察、小結:驗證結果是“除法中,交換兩個數的位置商會變。”猜想不成立。

加法教學設計4

課題

小數加法和減法

課型

新課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逛超市”,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

2、通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探求科學、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師生教學互動過程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創設情境:超市購物

出示幾件物品的標價

鋼筆、筆記本、講義夾、記號筆、書包、鉛筆盒、美工刀………

2、根據自己的需要挑其中兩件商品然後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根據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並嘗試計算

二、新授

1、你會用豎式計算嗎?先把豎式寫下來,列舉部分同學的豎式你們覺得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要求學生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讓學生試着計算一下還是剛才的幾位同學上去板演。逐個點評,糾正計算中的一些問題。

2、小結加法的計算法則。

3、同桌的兩人比較一下,誰用的錢多些?多多少用什麼方法去求?先列式並列出豎式你會計算嗎?要注意些什麼?試着計算出來,並投影一些同學的計算。逐個點評,表揚做得較好的同學。

4、小結減法的計算法則。

5、歸納小結

比較整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相同點和比整數加減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數位對齊,都要從低位算起;

計算小數加減法需要把小數點對齊後再算,最後在得數裏還要對齊小數點並點上小數點。

組織學生再進行交流。

提醒:和或差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要去掉0把結果化簡。

根據同桌實際情況列出算式,並嘗試計算

三、練習

四、總結

五、課堂作業

六、延伸

1、你們同桌兩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計算結果。

2、你買的兩樣東西價錢一樣嗎?哪種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寫出來。

3、誰最會花錢,花了多少?誰用得最少?他們倆相差多少元?

4、每個同學如果都有10元錢,售貨員還應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

讓學生先説計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麼?

6、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

先找出錯在哪裏,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

7、做49頁試一試題目

讓學生觀察與例2中的計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啟發學生利用例2的計算經驗先獨立完成這裏的計算,再小組內交流。

8、完成49頁”練一練”的第1題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什麼?有哪些收穫?你認為自己學得怎麼樣?

練習八第2題

談話:同學們還可以根據例1提供的信息,再解決一些用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同桌交流

幾位學生上去板演,集體訂正。

學生練習,集體訂正。

先獨立完成,再小組內交流。

加法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注重學生的實際需要、尊重學生的思維進程。

做到:問題由學生提出、分析、解決;

概念由學生歸納、概括、提煉;

規律由學生探索、發現、揭示。從而達到“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知識、數學技能”的有機統一。圍繞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從創設問題情境,學生提問導入,探究應用中教師精問、巧問,生成追問等方面來體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教學設想】

小數加減法的教學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獲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以下三點:

第一,緊密聯繫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藉助學生熟悉的超市購物設置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與興趣。讓學生從超市購物入手,自由選取物品以激發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入小數加減法,使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解決問題的活動,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在鞏固提高環節設置買教室裝飾物的問題情境。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基本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學生更能體會出學習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意義,感受數學的價值。第二,教師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索

由於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由學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教師不給學生任何提示,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是,使學生逐漸形成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教學時充分利用超市購物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各種素材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空間。首先根據購物單尋找信息,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最後解決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是學生提出的,所以學生想方設法解決問題的動力也就更大。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繫,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並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小數加減法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教學內容】

48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八第1~3題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繫。

【教學準備】

在黑板上的板書、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情境導入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體育比賽嗎? 生答

師:其實在比賽過程中也有許多關於數學的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

[課件播放20xx年雅典奧運會中女子10米跳台雙人決賽第一輪錄像]

師: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生答。

師:不錯,那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答

師:求“中國隊比意大利隊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該用什麼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生答

師板書:-=

師:計算這道題用我們以前所學習的知識能解決嗎?怎樣擺豎式?請大家小組討論一下。

二、循序漸進,探究新知

(課件繼續播放第二輪比賽畫面)師:你又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答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答

生成問題:1:第二輪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 2:第一輪和第二輪中國隊一共獲得多少分? 3:第一輪和第二輪意大利隊一共獲得多少分?

4:第二輪比賽完成後,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真多,這些問題的解答方法一樣嗎?豎式該怎樣寫?請同學們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問題和同桌討論討論,看看該怎樣解答。

生彙報:

生1:我算的是“第二輪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用減法計算,列式: -=

生2:我算的是“第一輪和第二輪中國隊一共獲得多少分?”用加法計算,列式: +=

+

生3:我算的是“第一輪和第二輪意大利隊一共獲得多少分?”,用加法計算,列式: += +

生4:我算的是“第二輪比賽完成後,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要用兩隊的成績相減……

情景導入二:

(1)師:這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和小數打交道,同學們對小數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想一想,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經常能夠用到小數?

(2)師: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經常能夠用到小數,哪些同學有過購物經驗?

師:非常好,大家都有買東西的經驗。在購物過程中,我們不但會遇到小數,還會遇到小數的計算。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板書)

師:希望大家開動腦筋,大膽猜想,看誰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發現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方法,並説明其中的道理。

二、新授鋪墊

1、小黑板出示:筆記本3元4角 講義夾4元7角5分 一本筆記本和一個講義夾共多少錢?

2、根據生回答板書:8元1角5分

3、提問你是怎樣算到的?

4、把這三個數據化成用“元”作單位分別是多少?(板書:元 元 元)

5、根據這三個數據,你可以得出哪些數學算式?

板書:+=(元)=(元)=(元)

6、這些算式,你能發現他們有什麼特點嗎?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呢?它與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有沒有相同之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三、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列豎式計算的方法

你能用列豎式的方法得到+=嗎?

學生嘗試在自備本上列豎式。兩名學生板演。

你是怎樣列的?在列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兩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然後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分別相加。(板書:小數點對齊 相同數位上的數分別相加)

2、探索減法列豎式計算的方法

師:剛才通過自己探索,知道了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小數點對齊再蒜,那麼怎樣計算小數減法呢?請同學們試着列列這道題,看看怎樣列結果才能等於。

學生嘗試列豎式。一名學生板演。

你是如何列的?有沒有不同的列法?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3、化簡的探索

=這道直接請學生起來説怎樣列,老師板演。

提問:列豎式計算的結果是,我們算的對嗎?為什麼?

那你覺得在橫式上寫哪個比較簡便?

小結:所以有時我們計算的結果能化簡的要化簡。

4、比較

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習的內容:小數加法和減法,你現在能説説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麼相同點嗎?

引導學生歸納: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都要把相同的數位對齊,然後把相同計數單位的數分別相加減,都要從低位算起。

四、鞏固練習

1、48頁練一練第1題

運用剛才學的,四大組進行比賽,看哪一大組做的又對又快。四人板演。

全體校對。2、48頁練一練第2題

看誰的眼睛亮,找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小黑板出示)

你們覺得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些什麼?

小結:計算小數加減法時,需要把小數點對齊再算,最後在得數裏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能化簡的要化簡。

3、練習八1-3題

4、歸納總結

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什麼相同點?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麼?

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一樣,都有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分別相加減,都要從低位算起。計算小數加減法時,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最後在得數裏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加法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書第24、2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加法交換率的含義。

2使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能看圖列出兩個不同的加法算式。

3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學習態度,正確熟練的口算5以內的加法。

4、利用各種遊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仔細觀察、動手操作,理解加法交換率的含義。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問題。

教學方法:談話法、觀察操作法

教具準備: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秋天到了,秋娃娃伴着徐徐的涼風向我們走來。他想和小朋友門一起做5的拍手遊戲,好麼?

拍手遊戲:師:秋娃娃拍一,你拍幾?

生:我拍四。(師生一起拍)

師:秋娃娃拍二,你拍幾?

生:我拍三。(師生一起拍)……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遊戲玩完了,秋娃娃玩的可高興了,現在她想帶大家到果園裏去走一走、看一看,你們願意麼?

(1)、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從這幅圖上你都看到了什麼?

生:左邊2棵果樹,右邊有3棵果樹。

師: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生:一共有幾棵果樹?

師:你會計算麼?

生1:2+3=5(説原因)

生2: 3+2=5(説原因)

師:説一説,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比較兩個算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初步體會加法交換率。)

生1:這兩個算式都是加法。

生2:他們的加號兩邊都是2和3,等號後面都是5。

生3:他們加號兩邊的數的位置交換了。

師總結:看來交換加號兩邊數的位置他們的得數不變。

利用操作,加深理解

看到同學們這麼聰明,秋娃娃可真高興,它決定送給你們一份獎品。瞧(電腦出示第二幅圖)

師:秋娃娃送給她傢什麼獎品?你能説給你的同桌聽麼?(同桌互相交流)

生:左邊有1個蘋果,右邊有2個蘋果。

師:看了這幅圖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一共有幾個蘋果。(學生獨立列式,集體訂正)

1+2=3

2+1=3

師:説一説這兩個算式又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比較兩個算式的異同,再次體會加法交換率。)

學生操作

看到小朋友們這麼聰明,果園裏的小動物可不服氣了,説:“如果你能回答出我的問題那才叫本事呢!”同學們你們有信心麼?

擺一擺:左邊擺一朵花,右邊擺三朵花。(學生獨立完成)

看着自己擺的圖片和同桌互相説算式。集體訂正。

1+3=4

3+1=4

二、 、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同學麼順利的解決了小動物的第一個題目,這會兒,小兔子急了,他也想給大家出個題目,瞧:(電腦出示圖)

師:從這幅圖上你都看到什麼了?

生:有小兔子。

生:還有蘿蔔。

師:那麼看了這幅圖你能列出那些加法算式呢?

生1:4+1=5(上面有4只小兔子,下面有1只小兔子。)

生2:1+4=5

生3:1+2=3(上面有1個蘿蔔,下面有2個蘿蔔。)

生4:2+1=3

師:同學們真棒!能夠看着一幅圖列出這麼都得加法算式。我要給你們一點掌聲。可是小動物門的題還沒完呢!

師:從這幅圖上你又看到了什麼?

生:蘿蔔和盤子

師:你能列出什麼算式?

生1:0+5=5

生2:5+0=5

師:為什麼用0呢?

生:因為左邊的盤子裏一個蘿蔔也沒有。

四、運用遊戲、鞏固新知

1、手指遊戲

小朋友們剛才憑着自己的智慧勇敢的闖過了小動物門的重重關卡,咱們的朋友秋娃娃見了可真高興!他向邀請小朋友和它一起做手指遊戲。

師:快、快、快、準備好,我們來做手指操。

手指頭動、手指頭動,5可以分成1和幾?

生:5可以分成1和4,1+4=5、4+1=5。

師:再把小手動一動、5可以分成2和幾?

生:5可以分成2和3,2+3=5、3+2=5。……

師:小手、小手伸出來,我們一起做運動,

我出1,你出幾?

生:你出1,我出4,1+4=5、4+1=5

師:手指頭動,再來動,我伸0,你伸幾?

生:你伸0,我伸5,0+5=5、5+0=5。……

(師生互對、同桌互對)

師:看了同學們玩得這麼高興,林子裏的小鳥也想來參加,瞧:(電腦出示圖)

師:算一算一共有幾隻小鳥?

生1:3+2=5(樹下有3只鳥,樹上有2只鳥。)

生2:2+3=5

生3:1+4=5(有1只大鳥,有4 只小鳥。)

生4:4+1=5

2、摘果子游戲

時間過得真快,秋娃娃要回家了。可是他想請同學們幫她一個忙,幫他把林子裏的果子摘下來,你們願意麼?看來同學們都是樂於助人的好孩子。可是這可不是一般的果子,你必須要回答出樹爺爺的一個問題,這個果子才能送給你,你們有信心麼?(出示一棵掛滿蘋果的蘋果樹,每一個蘋果上又一個題)

4+1= 2+3= 0+4= 1+3= 5+0=

2>( ) ( )<5 2+( )=5 ( )+4=4

1+4= 3+2= 0+5= 2+2= 3+1=

三、 課堂小結

1、學生自評

剛才通過同學們的努力我麼完成了這麼多地題,而且還幫秋娃娃把果園裏的果子也摘下來了,那麼慶同學們相依相你這節課的表現,如果你覺得自己近填表現的特別好,就給自己的5顆星,如果你覺得今天表現的還行,就給自己的4顆星,如果你覺得自己今天表現得不夠好,應該繼續努力,就給自己得3顆星。請同學們拿出彩色筆為自己把表示成功的星星圖上顏色。

2、 教師總結板書設計:

秋天的果園

2+3=5

3+2=5

1+2=3 4+1=5 1+3=4

2+1=3 1+4=5 3+1=4

0+5=5

5+0=5

加法教學設計7

教材簡析:教學從得數是6、7的加法開始由過去的一圖一式過渡到一圖兩式,重視學生對加法含義的認識及內在聯繫的體會。教材安排了兩組算式作為例題,其餘一些得數是6或7的加法,都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合作等方法去探索,學會計算,以及促進學生學習數學,並感受方法與過程。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進一步理解加法含義的基礎上,掌握計算和是6、7的加法的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通過一幅圖列兩道加法算式的學習,體會兩道算式之間的聯繫。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直觀圖讓學生初步認識加法問題的數量關係,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由“一圖”列出“兩式”,並能正確、合理的計算出“兩式”結果。

教學難點:根據一副圖寫兩個算式。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主題圖,黃圓片4個,紅圓片2個,2個郵箱貼圖,7個辣椒圖片。 學生:黃圓片4個,紅圓片5個。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奠定基礎

我們已經學習了6.7的合成,下面我們來開開小火車。

師:出示卡片6(生:依次説出6的合成);出示卡片7(生:依次説出7的合成)。

同學們可真棒,今天我們就在學習了6.7的合成的基礎上,一起來學習《得數是6、7的加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複習舊知,為新知打下基礎,簡潔明瞭。]

二、運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創設情境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裏,陽光小隊的隊員又出發了,你們瞧!(教師出示主題圖)。

[設計意圖:從植樹這個生活情境入手,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1.他們在幹什麼呀?(植樹)觀察一下,你看到了什麼?

(原來有5個小朋友去植樹,又來了1個小朋友。)

2.師:你觀察的可真仔細。根據這個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3.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我們用什麼方法來計算?(加法)

[設計意圖: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複習看圖説3句話,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便於以下的教學。]

(二)學習5+1和1+5

1、師:好,你怎麼列式回答的?(5+1=6)

這裏的5表示什麼意思?(原來有5個小朋友);1表示什麼意思?(後來來的一個);那6呢?(一共有6個小朋友)。

師:我們知道了每個數字的意思,那誰能合起來説説這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來的5個小朋友和後來的1個小朋友合起來就是6個小朋友。)

[設計意圖:先引導學生説説每個數的意思,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這個算式的意思。]

師:哦,你是這樣想的呀,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圖,你會算5+1=6嗎?(注意:加法與合成有關)

(5和1可以合成6。)

師,你們可真會算。5個小朋友和1個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可以列成算式5+1=6,

師:那麼,根據這幅圖,我們還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嗎?(1+5=6)

那這個式子表示什麼意思啊?(後來的一個小朋友和原來的5個小朋友合起來是6個小朋友。)你又是怎樣算的呢?(1和5可以合成6。)

師:誰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5+1=6,想到1+5=6.

3.師:這個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聰明!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即可以用原來5個小朋友加上後來的1個小朋友,也可以用後來的1個小朋友加上原來5個小朋友,結果都是6個小朋友。所以呀5+1=6和1+5=6是一對好朋友,它們只是“=”前的兩個數左右位置交換了,以後我們看到1+5=6,馬上就能想到5+1=6。

[設計意圖:學生第一次接觸一圖二式,從觀察角度的不同,瞭解列出不同算式的原因,再初步認識算式所表達的不同意思,及計算方法。本題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一圖二式,瞭解列出兩個算式的角度,算式的意義,計算方法和相互聯繫。]

4.練習:(想想做做第一題)

下面又到了動手擺一擺的時候了,請小朋友們拿出準備好的小圓片,跟着老師一起擺一擺。師先左邊擺4個黃色,再右邊擺2個紅色。

生跟着擺圓片。

提問:看着自己擺的小圓片,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考考大家呀?

生:一共擺了多少個圓片?

師:很好,求一共有幾個圓片,怎樣列式呢?同桌互相討論一下,説説你的算式。(4+2=6)

師:你的列式表示什麼意思啊?

(左邊的4個黃圓片和右邊的2個紅圓片合起來一共是6個圓片。)

師:哦---你們同意嗎?(生:同意)還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嗎?

(2+4=6)

師:你的列式又表示什麼意思啊?

(右邊的2個紅圓片和左邊的4個黃圓片合起來一共是6個圓片。)

師:你真是個善於思考的孩子!那麼不看圖,我們看到 4+2=6,能馬上想到2+4=6嗎?

生:能,因為它們是好朋友。

師:你們説的真好啊!給自己鼓勵一下吧!

生:棒!棒!我真棒!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擺一擺,親身經歷,既鞏固了得數是6的加法,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本題主要目標是鞏固看圖説兩個加法算式,並會説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因此要學生多説。]

(三)學習3+4和4+3

1、師:(擺出小辣椒圖片)你們看。誰來拉?

生:小辣椒。

師;誰會看圖説三句話?(左邊有3個綠圓片,右邊有4個紅圓片,一共有幾個圓片?)

2、師:同桌説一説,根據信息求“一共有幾朵花?”能列出幾個算式?先學生自己説一説,再提問。

生:3+4=7 (師:你是怎麼算的?)3和4可以合成7;

生:4+3=7 (師:你是怎麼想的?)看到了3+4=7就想到了4+3=7。

[設計意圖:學生第一次接觸得數是7的加法,課本選用了可愛的小辣椒,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説出三句話,觀察一下哪些學生會説了,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因為有了得數是6的加法為基礎,讓學生獨立寫出2道算式,並説出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本題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獨立列出2道算式,並説明是根據什麼計算的。]

3、學生實際操作

看了一個式子就想到了它的好朋友,你真靈活!下面啊,老師要看看小朋友是不是都很靈活哦。拿出小圓片,聽好老師的指示,自己擺一擺。先左邊擺2個黃圓片,再右邊擺5個紅圓片。

生跟着指示擺圓片。

師:看圖同桌互相説説,“求一共有幾個圓片”怎樣列式。並請同桌的兩個同學來説一説(2+5=7 5+2=7)。

恩,你們同桌説的真好,和他們一樣的把小手舉起來(全班舉手)。我們班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全答對了。

4、小結:現在我們看到一幅圖,就能寫出2道加法算式了。

[設計意圖:此題讓學生跟着我的提示擺,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而且在練習過程中,我可以説是完全放手了,做到了教學過程的由引到放。本題的目標是讓學生徹底感受到一圖二式的數學思想。]

三、鞏固應用,運用新知

1 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題

師:這道題沒有圖了,怎樣能很快的算出這些題的答案?(引導學生用合成及好朋友來思考)

6+1=7(6和1可以合成7) 1+6=7(看見6+1=7就想到1+6=7) 3+3=6(3和3可以合成6,注意它沒有好朋友)。

[設計意圖:從圖上升到沒有圖,是一個過度。本題要鞏固學生的認知,牢記計算小朋友算得真準,現在呀有個小動物要向我們求救了,瞧,小青蛙要回家,可他不知道哪個水池才是自己的家,你能用剛才學到的方法幫幫小青蛙嗎?

師:你最喜歡哪隻小青蛙?(生:2+5的小青蛙)那我們就先一起幫這隻小青蛙找一找回家的路。(師示範連線)

學生獨立連線,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有序從一個方向連線。再交流彙報。

[設計意圖:課上到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已經不大集中了,用可愛的小青蛙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幫助青蛙回家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愛心,促進教學效率。]

3找規律——“想想做做”第4題

(1)出示第一組算式

讓學生觀察討論,猜測出小規律。

(加號前面的數不變,加號後面的數慢慢變大,得數也慢慢變大。)

(2)學生獨立完成,驗證猜想。

(3)運用規律,獨立完成剩下的兩組算式。交流彙報。

4小遊戲

師:郵遞員叔叔想請小朋友幫忙分信,把不同的信放到相應的郵箱裏,誰來做做小郵遞員?(“信”就是加法算式)

請小朋友上講台貼算式,我再將算式有序的排好(一個算式,一個好朋友的形式)。

小結: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其實呀,“6的郵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數是6的,“7的郵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數是7的。請同學們齊讀這些算式,看看這些算式是按照什麼順序排的?(一個算式,一個好朋友的形式)這樣有序的記憶,我們就不會有遺漏的了。 [設計意圖:書上“想想做做”的5,6兩題,要達成的目標是使學生通過有序記憶,記住得數是6.7的加法算式,而我設計這個小遊戲,不僅能夠很好的達到此目的,還能激起學生愉悦的心情,在快樂中學數學。]

四、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得數是6、7的加法》,你知道了哪些小本領呀?

五、板書設計

得數是6、7的加法

6

7

1+5=6 5+1=6 1+6=7 6+1=7

2+4=6 4+2=6 2+5=7 5+2=7

3+3=6 3+4=7 4+3=7

0+6=6 6+0=60+7=7 7+0=7

加法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得數是8的加法與8減幾(教材第54頁例題和“試一試”,完成第54-55頁“想想做做”)

課時

第八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8的加法與8減幾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8的加減法。

2、讓學生知道看一幅圖能寫出四個算式,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相互聯繫,培養初步的比較、聯想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與現實問題間的聯繫,更加喜歡學習數學。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8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

根據圖意寫出四個有聯繫的算式。

教學環節

一、複習

口算,開火車。(口算卡片出示)

二、探究理解

1、教學例題。

(1)出示主題畫,讓學生觀察:圖畫上畫了什麼?有幾個?

(2)引導學生説完整話:有5個小朋友在游泳,有3個在岸邊,一共有8個小朋友。

(3)先帶領全班小朋友説,再找小朋友説,最後讓小朋友互相説。

(4)要想知道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在游泳,應該用什麼方法計算呢?為什麼?

看到這個算式,你馬上想起來哪個算式了呢?

齊讀算式。

(6)我們剛才是求一共有幾個小朋友的,如果老師反過來,知道了總共有8個小朋友,在水中游泳的有5個,求在岸邊的有幾個,應該用什麼方法計算呢?為什麼?

把算式説給旁邊的小朋友聽。

板書:8-3=5

如果知道了總共有8個小朋友,在岸邊的有3個,求在水中游泳的有幾個,你會求嗎?

把算式説給旁邊的小朋友聽。

板書:8-5=3

(7)仔細觀察四個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教學“試一試”。

(1)媒體出示圖畫。讓學生説一説,這幅圖畫告訴了我們什麼?你能看着圖畫列一道加法算式嗎?

(2)看到這個加法算式,你能馬上想起來另一個加法算式嗎?

(3)如果知道了總數,你能列一道減法算式嗎?

(4)看到這個減法算式,你能馬上想起來另一個減法算式嗎?

(5)齊讀四道算式。

三、組織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1)仔細觀察圖畫,圖中告訴了我們什麼?

(2)如果讓我們列兩道加法算式,你會嗎?

先説給旁邊的小朋友聽,在把算式寫在書上。

(3)如果讓我們列兩道減法算式,你會嗎?

先説給旁邊的小朋友聽,在把算式寫在書上。

(4)齊讀四道算式。

2、完成第2題。

(1)教師在黑板上貼出數字。

(2)讓學生想一想,哪兩張卡片上的數相加等於8?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

(3)説給全班的小朋友聽。

3、完成第3題。

(1)課件出示確目,學生在書上直接寫出得數。

(2)彙報交流,集體訂正。

4、完成第5題。

(1)問:圖中告訴了我們什麼?問我們什麼?誰能完整地説一遍?

(2)求走了幾隻是求總數還是求一部分?用什麼方法計算?為什麼?

(3)在書上填寫。

四、總結全課

説説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

加法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算理。

2、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2、繼續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總結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算理。

教學難點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具學具準備

數字卡片、小棒、例題小棒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12-7= 20+4= 35-3=

2、學生完成口算練習後,師生根據第四組的口算,回顧兩位數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強調口算兩位數減一位數時先用個位數減個位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設疑導入:

引入:剛才同學們回顧了位數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你們能不能按照剛才的口算方法做一做這道題呢?教師出示例題。

(板書:36-8=)

操作探疑:

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每位同學拿出兩捆小棒表示3個十,再拿出6根小棒,表示6個一,在課桌上擺好。

從這些小棒中要去掉8根小棒,想一想應該怎麼辦呢?同學們自己動手試一試。同桌同學可以互相議一議,説説你是怎麼擺的?怎麼想的?在學生操作的同時,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解疑明理:

指名説説學生的操作過程,然後依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進行演示。教師引導學生有序回答。

先擺兩捆小棒和6根小棒。單根小棒不夠8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開,變成10根。

打開的10根小棒和原來的6根小棒合起來就是16根單根小棒。從16根單根小棒中減去8根,還剩8根,和剩下的一捆小棒合起來就是28根小棒,所以,36減8應該得28。

歸納算法:

引導學生對照黑板上的操作過程議一議:算式中的36應該先怎麼辦?再幹什麼?

引導學生明確:個位上的6不夠減時,要從十位上拿出1個十,也就是10個一,與個位上的6合起來,然後用16減去8得8,再把8和剩下的2個十加起來。

學生回答計算過程,教師把板書補充完整。

師生回顧學習過程,強化口算方法。

2、反饋練習。(投影出示,師生共同完成)

3、看教科書:並完成“做一做”第2題。

(三)全課小結

小結時啟發學生找出今天學習的兩位數減一位數與以前學的不同之處,教師點明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

板書設計:

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

例2、

一共有36個足球,我們班借了8個足球,還多少個?

怎樣列式,為什麼這樣列?

36-8=28 36-8=28

16-8=8 10-8=2

20+8=28 26+2=28

加法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國標蘇教版數學教科書第7冊第56—58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過程方法目標: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教學過程:

一、觀察主題圖,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氣候漸漸轉涼了,學校組織了一些户外活動。看,同學們正在緊張訓練呢!(出示情境圖)

提問:從這張圖片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請學生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些加法問題。

二、教學加法交換律。

1、列式計算,完成等式。

(1)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指名學生口頭列式,教師相機板書。

(3)用等號連接。

2、觀察發現。説説兩道算式中發現的規律。

3、舉例驗證。

4、得出結論。

5、教師小結。

6、初步練習:

(1)填空: 96+35=35+□ 204+□=57+204

□+27=□+ 68 147+□=a+□

(2)357+218 用加法驗算

三、學習加法結合律。

1、獨立完成第三個問題,列式計算,得出等式。

2、補充算式,計算得到等式。

課件出示: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後填上符號)

4、觀察發現。

出示要求:

(1)仔細觀察這三組等式的左邊和右邊,你能找到哪些什麼相同點?

(2)你還能找到什麼不同點?

(3)從中你發現三個數相加,有什麼規律呢?並試着舉例驗證你的猜想。

(學生觀察思考後在小組內討論完成,嘗試敍説規律)

5、全班交流。

讓學生自由説説發現的規律再自主舉例,教師板書有關算式。

6、概括規律。

7、小結。

8、填空練習:(45+36)+64=45+(□+□) 560+(140+70)=(560+□)+□

18+(24+□)=(18+□)+32 (18+□)+b=18+(a+□)

四、鞏固練習。

1、下面各題中分別運用了什麼運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2、請做的快的同學介紹介紹經驗,從而發現可以選擇算括號里加起來等於整百數的那道算式,那樣比較簡便。

3、選擇結果是100的兩個數。

五、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六、課堂作業。

基礎:

1、補充習題

2、拓展題

加法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在教科書第107頁。這一課時是在學習了“9加幾”和“8、7、6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例題呈現的是灰兔、白兔在遊戲的情景,讓學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一共有多少隻兔”的問題。解決方法有:(1)點出兔子的總只數;(2)按方位計數(左邊8只,右邊7只)後,算出總只數;(3)按顏色分類計數(白兔10只,灰兔5只)後,算出總只數。與之前的內容相比,難度有所增加,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據需要學生自己收集。

設計理念:

學生學習了9、8、7、6加幾的計算,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就列式計算而言,一點都不難。但是在觀察的有序性和全面性方面,學生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不管是在探索新知的環節,還是在練習鞏固的環節,我都利用課件直觀演示來引導學生進行有序且全面的觀察。

考慮到國小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本課的設計,試圖用活潑可愛的小動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儘量做到先讓善於發言的學生説想法,教師再結合學生説的演示給所有學生看,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義,在理解算法的基礎上,再學會用語言表述想法。在練習過程中,基礎的練習,為了避免枯燥的書寫,採用選一選的形式。在拓展練習中,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收集信息,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最後設計的猴子園,是想讓學生感受當條件不足的時候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我想這樣才能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初步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數學思考:使學生會選擇不同的信息解決同一個問題。

3.解決問題:能根據信息提出不同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體驗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4.情感與態度:體驗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促使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問題,並能夠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用學過的8、7、6加幾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選擇不同的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能選擇正確的信息解決問題。

教學關鍵:

培養學生自己觀察,分析圖意,並試着探索運用多種解題方法來解決問題。

課前準備:

1.課件。

2.每四人小組各一張白紙,一支記號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1.創設情境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好多客人,還有一些“小客人”也要來看看你們,你們歡迎他們嗎?

課件出示:

左邊右邊

5只小白兔和3只小灰兔5只小白兔和2只小灰兔

2.解讀信息

你們看到了什麼呀?能用數學的話説一説嗎?

同桌互説,指名反饋,最後要求學生把看到的連起來説一説。

3.確定問題,分析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小朋友們真會觀察。我們要招待好它們呀,就要知道一共有幾隻兔子。出示問題:一共有幾隻兔子?(一起讀一讀問題)怎麼用算式表示呢?請小朋友們先想一想,然後把想到的算式寫在本子上,等同桌也寫好之後,互相説一説你的算式表示什麼。

(1)獨立書寫在紙上,然後同桌交流。

(2)指名反饋。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a.按方位的:8+7=15;

師:為什麼用加法計算啊?你是怎麼想的?

生:我看到了左邊8只兔子,右邊7只兔子。把他們合起來就有15只兔子。

師:想法和他一樣的舉手。誰也想來説一説呢?

第一個學生説時,教師課件演示圈出左邊的兔子和右邊的兔子。第二個學生説時,師板書:左邊(8只)右邊(7只)。

師:明白了的小朋友一起説一説,為什麼用加法計算。

b.按顏色的:10+5=15

師:你是怎麼想的呢?

生:有10只白兔,有5只灰兔,合起來是15只。

師:想法和他一樣的舉手。誰也想來説一説呢?

第一個學生説時,教師課件演示讓白兔排成一隊灰兔也排成一隊。第二個學生説時,師板書:白兔(10只)灰兔(5只)。

最後請説對的小朋友領着大家説一説。

4.小結。

A.嘗試讓學生總結

誰能把兩種想法連起來都説一説啊?

B.師小結

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在解決“一共有幾隻兔子”的時候,就能用兩種方法解決。你們可以按照位置,把左邊的8只和右邊的7只合起來,又可以按照顏色把白色的10只和灰色的5只合起來。如果他們還有大小,還可以按照大小來合計呢。剛才誰把兩種方法都寫出來了呀?請舉手。你們真了不起。為獎勵你們為我解決了這個問題,我想請你們去遊動物園,你們願意嗎?

二.鞏固深化

1.選一選

出示動物園門口停車場的圖,課件演示:停着8輛車子(其中大巴4輛,小轎車4輛),又開來了4輛車(2輛大巴,2輛小轎車)。

師:我們首先到達的時動物園門口的停車場。你們看到了什麼呀?仔細看,接着又怎麼樣了?你們想到了什麼數學問題啊?(出示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你能想到哪些算式呢?請你輕聲地説一説你想到的算式。

出示選項:

(1)8-4=4(輛)(2)8+4=12(輛)(3)6+6=12(輛)

師:有一個小朋友想出了三種方法呢,可他不確定到底哪些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你們能不能幫他選一選啊?(生看算式)用手勢表示,選1就伸出1個手指頭,選2就伸出2個手指頭,選擇3就伸出3個手指頭。

學生思考後,用手勢選擇,指名反饋。

2.動物園的“鹿園”

師:你們真棒。好,現在我要帶你們去動物園來,你們看我們要去看誰了啊?(課件顯示鹿園)但在進入鹿園之前,我還有一個要求。能答應我的要求我才讓你們進去。仔細聽,進入鹿園之後,要求四個人小組用數學的話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板書:説)想到了什麼數學問題(板書:想)最後把能解決問題的所有算式都寫在紙上(板書:寫)。聽明白了嗎?

主要場景:11只長頸鹿,有5只站在樹旁,有6只在跑。

還有:12只鳥(紅色5只,黃色7只),樹上有8只,其中大鳥2只,小鳥6只;天空有4只,其中大鳥1只,小鳥3只。

(1)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提出一個數學問題,然後列式計算,把能解決同一個問題的多種算式都寫在白紙上。

(2)小組活動。

(3)選取學生的白紙反饋。讓組長説一説,這些算式表示什麼,解決了什麼數學問題。

A.反饋11-6=5(只)

師:你能説説表示什麼嗎?同意的舉手。你們厲害,這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我們以後才要學習呢。

B.師:那要解決一共有幾隻鹿的問題呢?能用什麼算式表示呢?能馬上説出算式嗎?

師板書:6+5=11(只)5+6=11(只)

C.反饋8+4=12(只)、5+7=12(只)

師:老師還發現有個小組寫出了這兩條算式,誰知道他們解決了什麼問題啊?有哪個組寫的和他們一樣的嗎?來説一説你們要解決什麼問題啊?

生説,教師出示問題。

師:你們真厲害,同樣的問題,又可以用兩種方法解決。看完鹿園,你們還想繼續去看嗎?那我們繼續走吧。

3.動物園的“猴子園”

這是什麼地方啊?你們看到了什麼啊?

師:(出示問題)一共有幾隻猴子?(三隻)真的嗎?請你睜大眼睛瞧仔細了哦!播放動畫,怎麼用算式來表示呢。

集體交流,得出結論。

師:看來有些時候我們想到的問題不一定都能解決。

三.課堂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解決了這麼多像一共有幾隻兔子,一共有幾隻鳥這樣的問題,而且都用了兩種方法。你們都用到了什麼知識啊?(數學知識,加法計算。)對,這節課我們就是學習用加法解決問題。(出示課題:用加法解決問題)看來學習數學很重要,因為它能幫我們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

反思:

在設計和執教這一課的過程當中,我認為做到以下幾點是非常關鍵的。

一、在情境中自主獲取信息

本節課創設了生動活潑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觀察、發現、收集數學信息。由於學生觀察的角度不同,會得出不同的信息。因此在交流信息時,通過自由説、同桌互説,以及全班交流,促使學生進行全面有序的觀察,使多數學生在情境中收集到解決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的數學信息,

二、在體驗中自主發現策略

一年級的學生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大多數學都在我們提出問題之前直接説出問題的結果了。為了讓學生體驗用數學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習例題時,我指出要想好好招待這些小客人就一定要知道一共有幾隻兔子這個問題,並引導學生用算式來解決問題。在基礎練習中,開始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看到的情況自己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發現的信息進行分析,從中篩選提煉有用的信息。在拓展練習中,才真正放手,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我真切地體會到教師在課堂上掌握好扶放程度的重要性。

三、在交流中重視培養習慣

讓一年級的學生呈現解決問題的結果是很容易的,但要讓他們把想法表述出來還是比較難的,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讓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先樹立好榜樣,光有一個人會説還遠遠不夠,在説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其他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傾聽之後還要及時模仿,這不僅讓學生清楚地瞭解每種方法,並能在表述算法的過程中體會不同算式説表示的不同意義。這一切,教師的引導性評價很重要,要使會説的學生獲得被欣賞的愉悦心理體驗,使會聽的學生感受到會傾聽的好處,使會説的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結合多位老師的點評,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覺得這課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不能走出情境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最大的遺憾

如果説這節課的情境創設是成功的,那麼走出情境解決實際問題就是失敗的。我上課之前是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最終我還是沒有想出解決的辦法。我想,如果我在整節課中,多獎勵學生一些花朵,然後讓這些花朵,分別貼在黑板的兩側,如左側7朵,右側4朵,其中黃花是6朵,紅花是5朵。在最後的總結之後,讓學生幫我計算一共獎出了多少朵花,是不是算走出了情境,解決實際問題了呢?

二、練習題的設計和反饋處理有待改進

在“停車場”的那道題,有人會問為什麼車子都用紅色的,我的考慮是這樣的:按方位和顏色來計算已經在例題裏出現過了,所以這道題,我就不再按顏色來分,而是按車子的種類分。關於8-4=4(輛)這個選項,我自己也有疑惑,因為學生基本上可以馬上排除它,我一直在想:如果把第一個選項改成12-4=8(輛)或者是12-6=6(輛)會更好一點?因為之前學生在學習一圖四式之後,就養成了看到一條算式想到其他三條算式,在探尋“一共有幾隻兔子”這個問題時,學生確實寫出了15-7=8(只)和15-8=7(只)等算式,而且有些小朋友在和同桌交流的過程當中還很自豪地説自己不僅想到了加法還想到了減法,不過在反饋時,那些學生也沒有提出減法的算式。所以我想,是該把減法放在探究新知環節中評價,還是在這個基礎練習裏,就可以利用12-4=12(輛)或12-6=6(輛)這兩條算式做到加法和減法的比較呢?

在“猴子園”裏,我意圖是讓學生體會當條件不足時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但如何讓學生明白我的意圖呢?我選擇了放手讓學生説,我以為他們會猜,最後再由我總結:“樹上到底有幾隻猴子,我也不知道,那麼我們都不知道這樹後面有幾隻猴子,那這個問題能解決嗎?”可是我的學生似乎很自信,有的認為就是1只,有的認為就是2只,有的認為就是3只,造成這樣的結果可能有兩個原因:其一,也許他們確實在猜,但是不會表達;其二,也許是我的語言誤導了他們,因為我説:“一共有多少隻猴子呢?誰能最快用算式表示出來?”所以他們無論如何都要想出一條算式來。

加法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教學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過程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教學加法交換律。

1、一年一度的學校運動會又即將舉行了,學校的同學們都在做充分的準備。從這張圖片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幾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請學生回答。

①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參加活動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繩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④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其中的這兩個問題:

在黑板上張貼:參加跳繩的有多少人?

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們能馬上口頭列式並口算出結果嗎?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45(人)追問:還有其他的方法來解決嗎?在學生回答後,教師完成板書:1728=45(人)

為什麼這兩個算式的結果一樣?

4、你們能用一個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嗎?教師繼續板書:2817=1728

這是一個等式,仔細地觀察一下這個等式,你們有什麼發現?在等號的兩邊,什麼地方相同?什麼地方不同?(同桌交流並彙報)

5、你們能夠自己模仿寫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算式,並追問:這樣的算式能寫幾個?

6、我們再仔細的觀察這幾個算式,從中你們發現什麼規律?(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符號或文字來表示你們的發現嗎?

教師巡視,並作相應的輔導,板書學生回答的一些符號表示的算式。並追問:你這樣表示,每個符號分別表示什麼?

7、同學們都自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你們的發現,那你們想不想把這些算式都統一呢?國際上一般用字母來表示這些規律,假如我們用a來表示第一個加數,用b來表示第二個加數,那這些算式能夠怎樣來表示呢?板書:ab=ba。

8、教師小結知識點: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則運算中包含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我們把這些規律叫做運算律。板書:運算律。教師指着板書指出:我們剛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學生齊讀一遍。

9、其實加法交換律我們早就會用了,想想看,什麼時候我們用過?(在驗算加法時用的就是加法交換律)

二、學習加法結合律。

1、剛才通過解決第一題,我們得到了加法交換律,現在我們再來研究第二個問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們有沒有新的發現?

2、你們會自己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回答,教師有意識的板書:

(2817)23=68(人)

28(1723)

(2823)17

28(2317)

(2317)28

23(1728)

交流不同的算法。

下面,我們就來針對這兩個算式開展研究:(2817)23 28(1723)

(為了看得清楚,我們給2817添上括號)

4、觀察或計算一下,這兩個算式有什麼關係呢?(參與運算的數相同,運算結果一樣;運算順序不同)你們能用什麼符號連接?教師板書:

(2817)23=28(1723)

5、出示:下面的Ο裏能填上等號嗎?口算或計算一下。

(4525)13Ο45(2513)

(3618)22Ο36(1822)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6、看着黑板上的板書,你們從中有了什麼新的發現?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先交流一下。學生小組交流後大堂再交流。

7、這樣的描述太長又難記,你們從第一個運算律中能得到啟發,用簡便的方法來表示你們的發現嗎?自己嘗試寫一下。

板書:(ab)c=a(bc)

a、b、c各代表什麼?(ab)c表示什麼?a(bc)表示什麼?

教師揭示: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第二個運算律——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以遊戲的形式進行,女生代表交換律,男生代表結合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出示小黑板)説説是怎麼想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第1行。

4、插入“朝三暮四”的故事,來聽個“朝三暮四”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裏養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隻猴子四隻桃子。幾年後,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於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説:“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隻桃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隻桃子,不知道你們同意不同意?”猴子們聽了,都認為早上怎麼少了一個?於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象非常不願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這情形,連忙改口説:“那麼我早上給你們四隻,晚上再給你們三隻,這樣該可以了吧?”猴子們聽了,以為早上桃子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的在地上翻滾起來。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有哪些想法?

讓學生通過故事得出:猴子很愚蠢,因為總量不變,只是老人採用了加法交換律。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男生做第一行,女生做第二行。表揚女生快,知道為什麼嗎?

使學生初步感受應用加法運算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6、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師:你能很快地找出哪兩片樹葉上的數的和是100嗎?

學生在書上連線,同桌相互校對。

師:看來,在計算過程中,要有一雙敏鋭的眼睛,看到數字就能很快地判斷出能不能湊成整百數。

五、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教學反思:這節課主要教學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從創設的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自由地提問,可以培養學生

的發散性思維,並培養學生

的問題意思。同時也符合新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理念。在教學中主要通過讓學生觀察幾組算式,從中總結出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學生能較快的體會出這兩種加法的運算律,但在總結、交流加法的結合律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教師應適當的進行指導和幫助。同時要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記憶加法的運算律,提高學生掌握能力。學生的記憶方法過於單調,教師應在開發學生思維上多下功夫。幾個層次的練習,內容豐富,提供了具有價值的學習內容,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學學習中,從驗算中明白了其理論依據,從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藴涵的運算律,既體會到了數學的樂趣,又複習鞏固了全課的內容。在練習“想想做做”第1題第4小題時,注意讓學生説清應用的運算律,這樣才能為以後教學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作好鋪墊。很可惜,我引導得不是最合適,學生自己發現的不多。整節課,由於新授部分花時較多,顯得稍有拖沓,導致了有些練習來不及處理。

加法教學設計13

一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感覺和自已的小夥伴一起學習,創設一種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學生對於美也有感覺,有他們自己獨特的想法,他們很了不起,老師要多創設情境,引導他們去發現。可見課堂氣氛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情緒,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猶為重要。

二、趣味遊戲,讓學生輕鬆愉快地自學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易集中也易分散。我以遊戲的方式進行教學,符合學生的需求及年齡特點。

讓學生具有很好的評價能力,同時能看出大部分學生能發自內心地欣賞他人,但由於在課堂有寬鬆的氛圍,學生誰想説就説,在學生個人展示的過程,每個學生都很想表現自己,樹立學習自信心。

小組合作讀這一環節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又可讓學生體驗到把數學學習應用到生活的樂趣。

小組同學在合作的過程中,能當好小老師及監督員的角色,公正地為小組成員判斷其做題是否準確。遊戲的方式進行教學,符合學生的需求及年齡特點。訂正,形成生生互動的學習局面。

三、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提問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蒐集材料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參與的樂趣,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大海的美麗、富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課堂上交流,讓學生體會自己動手動腦獲得成功後的快樂,並給學生提供説話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學生在問大海問題時,説得精彩紛呈,興趣盎然。這製造了課堂的熱源效應,打通了課堂的壁壘,將學習活動立體化,我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學生的知識面不寬,對任何事物都有有很強的求知慾,同樣他們對大海充滿好奇,想揭開大海神祕的面紗,在向大海提問中,學生提出了各式各樣的問題。

四、 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教育不只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法習慣。問一問,你是怎樣學會的。既鞏固基礎,又初步放手讓學生自學。

不足: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走進學生中間,瞭解到學生自己各自喜歡的學習方式都很有特色,發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同學對於知識早就會了,可在做的過程中,卻沒有做對,個別同學好的習慣還未正確形成。

加法教學設計14

教材簡析:

加法結合律這部分內容是在加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繼加法交換律之後的加法第二個運算定律,學好加法結合律,對於加法的簡便運算,提高計算速度和準確程度很有幫助。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結合律,並應用結合律使計算簡便。

2。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概括能力以及思維靈活性。

3。對學生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加法結合律。

教學難點:加法結合律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導入課題:口算下面兩題50+70+30 240+105+95

説説你是怎樣算的,針對先算70+30和105+95提出質疑:這樣算對嗎?有什麼依據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加法結合律。板書課題:加法結合律

2、明確目標:出示學習目標,齊讀一次。

3、效果預期:關於加法計算,我們已經有了那麼多的經驗,這些經驗能幫助我們很好的認識加法結合律。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認識加法結合律

1、任務呈現:

(1)、出示例2主題圖,學生説圖上的信息並提問,學生對提出的題進行解答,師引導學生研究問題“這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請學生自己嘗試列式,並想想為什麼這樣列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回答,教師有意識地板書,並説出自己的想法。

(88+104)+96=288(千米) 88+(104+96) 88+104+96 104+96+88

再針對這兩個算式開展研究:(88+104)+96 88+(104+96)

(2)、猜一猜:這兩個式子相等嗎?怎樣證明?

觀察思考:比較兩個算式,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通過這兩個式子,你作什麼猜想?怎樣證明你的想法?

2、自主學習

小組合作探究,按照任務要求認真完成。

3、展示交流

説説你有什麼猜想?怎樣證明你的想法?

學生自己歸納出“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和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任務二、能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

1、任務呈現:你會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嗎?

2、自主學習:獨立完成。

3、展示交流:展示學生的各種表示方法,重點介紹圖形表示法和字母表示法。

任務三、會運用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1、任務呈現:你會用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嗎?

出示題組,請學生獨立完成。

A、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1)32+93+68 (2)154+46+79+121

B、你能在( )裏填上合適的數嗎?

96+35=35+(45+36)+64=45+( + )

560+(140+70)=( + )+

2、自主學習:獨立完成。

3、展示交流。

三、檢測導結

1、出示檢測題,要求8分鐘內獨立完成。

①、你能在橫線上填出合適的數嗎?

(45+36)+64=45+(36+□)

(72+20)+□=72+(20+8)

560+(140+70)=(560+□)+□

②、你能把得數相同的算式連一連嗎?

⑴ 72+16 A、( 75+25)+48

⑵ 45+(88+12) B、 16+72

⑶ 75+(48+25) C、(45+88)+12

2、出示正確答案,同桌互相檢查,指出其中的錯誤並改正。

3、反思總結:你有什麼新的收穫?有什麼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嗎?

讓學生回顧今天所學的內容,並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四、板書設計:

加法結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88+104)+96 = 88+(104+96)

(a+b)+c=a+(b+c)

加法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56~58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找到實際問題的不同解法之間的共同特點,初步感受運算規律,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構知識。

3、使學生在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中,學會觀察思考—舉例驗證—得出結論這一科學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教學難點:

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想聽嗎?

生:想。

師:聽完故事後,你有什麼想法?

生:我覺得猴子很笨。

師:為什麼?

生:一天總數都是7個。

師:同學們非常聰明,這是一個成語故事,叫“朝三暮四”。大家能夠用學過的加法知識識破了養猴人的伎倆。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加法的數學問題。有信心學好這節課嗎?

生:有。

二、親歷過程,探索規律

1、探索加法交換律,滲透學習方法。

(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1+2+3+……+9=?)

師:這道題,你能很快算出得數嗎?

生:能!我是先把1和9相加,得到10;再把2和8相加,得到10;同樣,3+7、4+6的和也都是10;這樣就一共有四個10,再加上5,就算出了和是45。

師:這位同學算得可真快!他的算法中到底藏着什麼祕密武器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加法中的運算規律。(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體育活動嗎?

生:喜歡!

師:這是我們班同學們體育活動的情況,看,你從中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1:正在跳繩的男生有28人,女生有17人。

生2:還有23個女生在踢毽子。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生1: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參加活動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生3:跳繩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共多少人?

生4: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師:同學們真是有心的孩子,提出了這麼多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如果要求跳繩的有多少人?該怎樣列式?

生:28+17(師將算式板書在黑板上。)

師:還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嗎?

生:還可以用17+28。(師也板書算式。)

師:口算一下,28+17等於多少?

生:等於45。

師:17+28又等於多少?

生:還是45。

師:這兩個算式結果怎樣?

生:結果相等。

師:可以用什麼符號把這兩個式子連接起來?

生:結果相等可以用等於號連接。

師:對,用等於號,表示兩邊的結果相等。(板書:=)

師:請同學們先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板書:觀察)

師:能不能把你的發現跟同桌交流一下?

師:交流得很好,肯定有了重要的發現!能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嗎?

生1:我發現28+17與17+28這兩個算式中,加數的位置相反,可是結果是相等的。

生2:我也發現了,加數的位置交換了,但和沒有改變。

師:同們學發現“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可剛才你們只是通過對一個例子的觀察得出這樣的猜想。(板書:猜想)

師:這個猜想正確嗎?我們必須通過一些例子來驗證才知道。(板書驗證)

師:你們還能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來嗎?

生:能!(師板書例子)

師:同學們舉出的例子可真多呀,這樣的例子舉得完嗎?

生:舉不完。(師在學生的舉例後畫上省略號。)

師:觀察我們剛才所舉的例子,每組的兩個算式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

生1:加數的位置不同。

生2:也可以説是交換了加數的位置。

師:又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呢?

生1:兩個加數都相同。

生2:還有和也相同!

師:通過這麼多例子的驗證,證實了我們的猜想怎麼樣?

生:正確!

師:(故作疑惑,拖長聲音)那會不會出現兩個數相加時,交換加數的位置,和發生變化的情況呢?你們能舉出這樣的例子來嗎?

師:舉不出來吧。其實不光是你們舉不出來,老師為了想這樣的例子,可是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舉不出來;我又發動全校的數學老師去想,結果是,仍然舉不出來。

師:下面就請我們的小記者去採訪一下聽課的老師,請聽課老師幫忙舉一個這樣的例子。

師:採訪完了嗎?哪個記者報導一下?

師:這樣,從正反兩方面,更加證明了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

師:現在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了?(板書:結論)

生1:兩個數相加時,加數的位置變了,但和不變。

生2:在一個加法算式中,如果把兩個加數的順序變換,和還同原來一樣。

生3:兩個數的和不會因為加數位置的改變而發生任何變化。

師:同學們的發現是加法運算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根據這個規律的特點,你想給它取個什麼名字?叫什麼律?

生: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

師:剛才大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了加法交換律,其實,還可以用更特別的形式來表示,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表示嗎?

生回答。

師:你們的表示形式真豐富,也非常有創意,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如何表示呢?

生:a+b=b+a

師:其實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就已經應用過了加法交換律,你們還記得嗎?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