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物重點難點複習彙總

來源:文萃谷 2.77W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之生物特徵

國中生物重點難點複習彙總

【—七年級生物上冊之生物特徵】,被子植物的習性、形態和大小差別很大,從極微小的青浮草到巨大的喬木桉樹。

大多數直立生長,但也有纏繞、匍匐或靠其他植物的機械支持而生長的。多含葉綠素,自己製造養料,但也有腐生和寄生的。有幾個科的植物是肉食的,如豬籠草科(Drosera)植物以昆蟲和其他小動物為食物。許多是木本的(喬木和灌木),但多為草本,草本被子植物比木本具有更進化的特徵。多異花傳粉,少數自花傳粉。花粉粒到達柱頭後即萌發併產生花粉管,通過花柱向下進入子房腔。花粉管前端有管核和生殖細胞。隨着花粉管的發育,生殖細胞分裂成兩個雄配子。花粉管一般通珠孔進入胚珠。花粉管進入雌配子體後,頂端破裂,兩個雄配子釋出,進入雌配子體的細胞質內。其中一個雄配子鑽入卵細胞內,與之融合而受精。受精後產生的合子常發育成胚。另一個雄配子同雌配子體的其他兩個核(極核)結合(或同兩極核預先融合成的一個核相結合)形成胚乳核,胚乳核產生胚乳,用以貯藏養料。兩個雄配子均參加融合過程,這稱為雙受精作用,為被子植物所獨有。

總結:受精作用可由風當傳媒,大部分則是由昆蟲或其他動物傳導,使得顯花植物能廣為散佈。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之維生素需求量

【—七年級生物上冊之維生素需求量】,維生素又名維他命,通俗來講,即維持生命的物質,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須的一類有機物質,也是保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質。

每天的需求量

正常成人每天的維生素A最低需要量約為3500國際單位(0.3微克維生素A或0.332微克乙酰維生素A相當於1個國際單位),兒童約為2000~2500國際單位,不能攝入過多。近年來有關研究表明,它還有抗癌作用。動物肝中含維生素A特別多,其次是奶油和雞蛋等。

婦女需要0.8毫克。即80克鰻魚65克雞肝,75克胡蘿蔔,125克皺葉甘藍或200克金槍魚。

功效:增強免疫系統,幫助細胞再生,保護細胞免受能夠引起多種疾病的自由基的侵害。它能使呼吸道、口腔、胃和腸道等器官的黏膜不受損害,維生素A還可明目。

總結:維生素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3大物質不同,在天然食物中僅佔極少比例,但又為人體所必需。維生素均以維生素原(維生素前體)的形式存在於食物中。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昆蟲的生殖與發育

【—八年級生物上冊:昆蟲的生殖與發育】昆蟲的生殖與發育要求同學們認真學習,下面是老師對此知識點的總結。

昆蟲的生殖與發育

⑴完全變態發育,要經過四個時期: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幼蟲和成蟲時期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明顯的差異。如蚊、蠅、蜜蜂等。

⒉蝗蟲的生殖與發育

⑴不完全變態發育,要經歷三個發育時期:受精卵→幼蟲→成蟲。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非常相似,生活習性也幾乎一致。如蟋蟀、蟑螂、螻蛄等。

⒊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特點:有性生殖、體內受精,變態發育。

八年級生物試題之細胞色素

【—八年級之細胞色素】,一類以鐵卟啉(或血紅素)作為輔基的電子傳遞蛋白,廣泛參與動、植物,酵母以及好氧菌、厭氧光合菌等的氧化還原反應。

下表是幾種生物與人的細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蛋白質分子的基本單位)的差異比較:

生物名稱 黑猩猩 獼猴 狗 雞 響尾蛇 金槍魚 小麥 酵母菌

氨基酸差別(個) 0 1 11 13 14 21 35 44

(1)從上表可判斷出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生物是 ,與人類親緣關係最遠的動物是 。

(2)寫出表中六種動物在進化歷程中的地位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 。

(3)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物分類的依據越來越科學、可靠和全面,確定以上六種動物相似程度的分類依據來源於( )。

A.形態學 B.解剖學 C.細胞學 D.分子生物學

(4)表中生物都具有細胞色素c的事實能夠説明。

總結:在這些物質中氧是細胞色素氧化酶的底物,其他都是它的抑制劑。氰化物的劇烈毒性就是由於它對細胞色素氧化酶的強烈抑制從而阻斷了生物體的呼吸作用。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之魚的'進化

【—八年級生物上冊之魚的進化】,魚類是最低等的,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也最早。我們對現生魚類都較熟悉,但對地質史上的早期魚類、以及它們如何進化為現生魚類,就比較生疏了。

最早的軟骨魚類出現於泥盆紀早期(距今3億8千萬年前),裂口鯊常被視為最原始代表之一,並很可能是所有鯊類的祖先。它是一種近於1米來長的鯊類,有一個典型的鯊類體型——紡錘形,眼大,靠近吻端。兩個背鰭,第一背鰭前有一粗壯的背刺。胸鰭特別大,腹鰭小。尾鰭外形上、下葉對稱,內部構造上脊柱卻一直伸到尾鰭上葉的末端,故仍為歪形尾。偶鰭基部寬,末端尖,為原始類型的鰭。牙齒“筆架”形,中央的齒尖高,兩側的低(圖15)。從裂口鯊這種近似軟骨魚類中心基幹出發,進化出後期的各種鯊類,包括典型的鯊類和身體扁平的鰩類。這些鯊類從中生代到現在一直生活在海洋中,既沒有特別昌盛過,但也沒有被淘汰。

硬骨魚類是最進步的魚類,也是現今世界上水域中的“主人”。一般認為,硬骨魚類是從棘魚進化來的。棘魚是早期有頜魚類,早志留世(距今4億年前)便已出現,一直延續到二疊紀(距今2億5千萬年前)。這是一種小型魚類,曾被認為與盾皮魚類有關,與軟骨魚類有關,近年來通過對新材料的研究,才確定它與硬骨魚類有關。

硬骨魚類分兩大支,一支叫輻鰭魚類,一支叫肉鰭魚類。前者最早出現於距今約3億8千萬年前的泥盆紀中期,經過軟骨硬鱗類(部分軟骨、斜方鱗、明顯歪尾)、全骨魚類(部分軟骨、斜方鱗、輕歪尾)和真骨魚類(硬骨、圓鱗、正尾)三個進化階段而至現代魚類。肉鰭魚類包括總鰭魚和肺魚,而總鰭魚又分空棘魚類和扇鰭魚類。拉蒂邁魚是空棘魚類的唯一的現生代表,而扇鰭魚類則全為化石種類。後者曾被認為是陸生四足動物的祖先,但近年被我國學者所否定。肺魚類從泥盆紀(3億6千萬年前)開始出現,直到現在還有澳洲肺魚、非洲肺魚和南美肺魚為代表。顧名思義,肺魚是可用肺呼吸的,這可是陸生脊椎動物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其它一些特徵,肺魚曾被認為可能是陸生四足動物的祖先。後來這“祖先”地位被“具有內鼻孔”的扇鰭魚所取代。 20世紀80年代,隨着扇鰭魚類內鼻孔的被否定,扇鰭魚類祖先説動搖了。於是有關學者又回到肺魚中去尋找陸生四足動物的祖先了。

總結:現知最早的魚類化石,發現於距今約5億年前的寒武紀晚期地層中,但只是一些零散的鱗片,未能給我們一個有關魚類身態的輪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