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識點2篇

來源:文萃谷 9.87K

在日常的學習中,看到知識點,都是先收藏再説吧!知識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哪些知識點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識點,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物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識點2篇

物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識點1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

篇一

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1.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常量,稱為重力加速度(g)。g=9.8m/s?2;

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其大小隨着緯度的增加而增加,隨着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豎直上拋運動

處理方法:分段法(上升過程a=-g,下降過程為自由落體),整體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 v0—gt

位移公式:h=v0t—gt?2;/2

2.上升到點時間t=v0/g,上升到點所用時間與回落到拋出點所用時間相等

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知識點2

1.勻變速直線運動基本公式:s=v0t+at2;/2

2.平均速度:vt= v0+at

3.推論:

(1)v= vt/2

(2)S2—S1=S3—S2=S4—S3=……=△S=aT?2;

(3)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相等的時間內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相等的位移內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減少誤差→逐差法)

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知識點3

汽車行駛安全

1.停車距離=反應距離(車速×反應時間)+剎車距離(勻減速)

2.安全距離≥停車距離

3.剎車距離的大小取決於車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問題:抓住兩物體速度相等時滿足的臨界條件,時間及位移關係,臨界狀態(勻減速至靜止)。可用圖象法解題。

記錄自由落體運動軌跡

1.物體僅在中立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理想化模型)。在空氣中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過程中空氣阻力的影響,與物體重量無關。

2.伽利略的科學方法:觀察→提出假設→運用邏輯得出結論→通過實驗對推論進行檢驗→對假説進行修正和推廣

篇二

【一】

1、質點:

(1)沒有形狀、大小且有質量的點

(2)質點是一個理想化模型,實際並不存在

(3)一個物體是否能看成質點並不取決於這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上各部分運動情況的差異是否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體問其具體分析。

2、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它等於速度的改變量跟發生這一改變量所用時間的比值,定義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變化的方向

(3)在變速直線運動中,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則質點做加速運動;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則則質點做減速運動.

(1)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於位移s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一個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如果在一段時間t內的位移為s,則我們定義v=s/t為物體在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體在這段時間內的位移的方向。

(3)瞬時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從物理含義上看,瞬時速度指某一時刻附近極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4、勻速直線運動(A)

(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位移相等,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根據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相等,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質點的運動方向相同,質點在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二】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⑴力不能脱離物體而獨立存在。⑵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作用於物體產生的兩個作用效果。使受力物體發生形變或使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4.力的分類:

⑴按照力的性質命名:重力、彈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5、重力(A)

1.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⑵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重心: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於一點,這個點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①質量均勻分佈的有規則形狀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幾何中心上,可以在物體內,也可以在物體外。一般採用懸掛法。

3.重力的大小:G=mg

6、彈力(A)

1.彈力

⑴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⑵產生彈力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兩物體直接接觸;②兩物體的接觸處發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物體之間的正壓力一定垂直於它們的接觸面。繩對物體的拉力方向總是沿着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時應先確定受力物體。

3.彈力的大小: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彈簧彈力:F=Kx(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K為勁度係數)

4.相互接觸的物體是否存在彈力的判斷方法:如果物體間存在微小形變,不易覺察,這時可用假設法進行判定.

【三】

A.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知道外力迫使它改變之中狀態為止。

2.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特性。

3.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需要外力。

4.慣性的定義:物體的這種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5.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物體的運動並不需要力來維持。

6.慣性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不論物體處於什麼狀態,都具有慣性。

B.牛頓第二定律

1.內容: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達式:F=ma

(1)定律的表達式雖寫成F=ma,但不能認為物體所受外力大小與加速度大小成正比,與物體質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體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個力?當然如果F是某一個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該力單獨產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產生的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則加速度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這時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則加速度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這時物體做減速運動。

(3)如果合外力不變(恆定),則加速度也不變(恆定),這時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4)如果合外力為零,則加速度也為零,這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或處於靜止狀態。

C.牛頓第三定律

1.兩個物體之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我們把其中一個力叫做作用力,另一個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特點

(1)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2)具有同種性質

(3)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4)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

理必修一學習方法

1、理象記憶法:如當車起步和剎車時,人向後、前傾倒的現象,來記憶慣性概念。

2、濃縮記憶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濃縮成"三線共面、兩角相等,平面鏡成像規律可濃縮為“物象對稱、左右相反”。

3、口訣記憶法:如“物體有慣性,慣性物屬性,大小看質量,不論動與靜。”

4、比較記憶法:如慣性與慣性定律、像與影、蒸發與沸騰、壓力與壓強、串聯與並聯等,比較區別與聯繫,找出異同。

5、推導記憶法:如推導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歸類記憶法:如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叫速度,單位時間裏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密度,單位面積的壓力叫壓強等,都可以歸納為“單位……的……叫……”類。

7、顧名思義法:如根據“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稱,易記住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條件記憶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則的條件時,可根據由於在磁場中有電流,而產生力,就用左手定則;若是電力在磁場中運動,而產生電流,就用右手定則。

9、圖表記憶法:可採用小卡片、轉動紙板、列表格等方式,將知識內容分類歸納小結編成圖表記憶。

10、實踐記憶法:如製作測力計,可以幫助同學們記在彈簧的伸長與外力成正比的知識。

物理必修一學習技巧

獨立做題。

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説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物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識點2

一、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快慢

1.線速度

(1)定義:線速度的大小等於質點通過的弧長s跟通過這段弧長所用時間t的比值。

(2)公式:v=s/t

(3)意義:描述做圓周運動的物體的運動快慢。

(4)方向: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線速度方向就是圓弧上該點的切線方向。

2.角速度

(1)定義:在圓周運動中,質點所在半徑轉過的角度θ和所用時間t的比值,就是物體轉動的角速度。

(2)公式:ω=θ/t

(3)意義:描述物體繞圓心轉動的快慢。勻速圓周運動的角速度是不變的。

(4)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角速度的單位是弧度每秒,符號為rad/s。

3.週期

(1)定義: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運動一週所用的時間叫做週期。用T表示,單位是秒,符號是s。

(2)與頻率的關係:T=1/f.

4.轉速

(1)定義: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單位時間內轉過的圈數稱為轉速n.

(2)單位:轉/秒(r/s)或轉/分(r/min)。

二、描述圓周運動的物理量及其關係

1.角速度、週期、轉速之間的關係ω=2π/T=2nπ

即角速度與週期成反比,與轉速成正比。

(1)轉速n的單位為r/s.

(2)ω、T、n三個量中任意一個確定,其餘兩個也就確定。

2.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係v=rω

r一定時,v∝ω,如圓盤轉動時,圓盤上某點的ω越大則v越大

ω一定時,v∝r,如時鐘的分針轉動時,分針上各質點的ω相同,但分針上離圓心越遠的質點,r越大,v也越大

v一定時,ω∝1/r,如皮帶傳動裝置中,兩輪邊緣上各點線速度大小相等,但大輪的r較大,ω較小

3.線速度與週期的關係v=2πr/T,即當半徑r相同時,週期小的線速度大。

特別提醒:

(1)v、ω、r是瞬時對應關係,只有控制一個量不變,才能確定另外兩個量是正比還是反比關係。

(2)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大小不變,方向時刻變化,即線速度是變化的,而角速度、週期、轉速是不變的。

物理怎麼能學會

一、課前認真預習

預習是在課前,獨立地閲讀教材,自己去獲取新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課前預習未講授的新課,首先把新課的內容都要仔細地閲讀一遍,通過閲讀、分析、思考,瞭解教材的知識體系,重點、難點、範圍和要求。對於物理概念和規律則要抓住其核心,以及與其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區別與聯繫,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

對已學過的知識,如果忘了,課前預習時可及時補上,這樣,上課時就不會感到困難重重了。然後再縱觀新課的內容,找出各知識點間的聯繫,掌握知識的脈絡,繪出知識結構簡圖。同時還要閲讀有關典型的例題並嘗試解答,把解答書後習題作為閲讀效果的檢查,並從中總結出解題的一般思路和步驟。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適當閲讀相關內容的課外書籍。

二、主動提高效率的聽課

帶着預習的問題聽課,可以提高聽課的效率,能使聽課的重點更加突出。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預習時的不懂之處時,就非常主動、格外注意聽,力求當堂弄懂。同時可以對比老師的講解以檢查自己對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學習教師對疑難問題的分析過程和思維方法,也可以作進一步的質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聽完課,不僅能掌握知識的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物理公式:分子動理論、能量守恆定律

1.阿伏加德羅常數NA=6.02×1023/mol;分子直徑數量級10-10米

2.油膜法測分子直徑d=V/s {V:單分子油膜的體積(m3),S:油膜表面積(m)2}

3.分子動理論內容: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大量分子做無規則的熱運動;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1)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勢能≈0

5.熱力學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對物體做的正功(J),Q:物體吸收的熱量(J),ΔU:增加的內能(J),涉及到第一類永動機不可造出〔見第二冊P40〕}

6.熱力學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熱量由低温物體傳遞到高温物體,而不引起其它變化(熱傳導的方向性);

開氏表述: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並把它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它變化(機械能與內能轉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類永動機不可造出〔見第二冊P44〕}

7.熱力學第三定律:熱力學零度不可達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攝氏度(熱力學零度)}

注:(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温度越高越劇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誌;

(3)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但斥力減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在r0處F引=F斥且分子勢能最小;

(5)氣體膨脹,外界對氣體做負功W<0;温度升高,內能增大δu>0;吸收熱量,Q>0

(6)物體的內能是指物體所有的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對於理想氣體分子間作用力為零,分子勢能為零;

(7)r0為分子處於平衡狀態時,分子間的距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