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地理第二輪的小專題複習策略

來源:文萃谷 5.52K

大學聯考地理第二輪的小專題複習策略

大學聯考地理第二輪的小專題複習策略

對於面臨大學聯考的同學們而言,在大學聯考的三輪複習中,第二輪複習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

眾所周知,複習對於鞏固知識有着重要的意義。

而就地理複習開展的實際情況來講,因複習佈置不科學,在時間分配以及方法上都存在一些誤區,導致了當前高中地理複習效率低下。

本文以氣候特徵為例,就大學聯考地理第二輪複習中存在的一些誤區進行分析,以促使同學們在知識和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

一、大學聯考地理第二輪複習中存在的誤區

1.複習範圍過多,太過追求全面。

高中地理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特點,同學們記不住知識、沒有紮實的基礎就是因為複習面過大,且沒有進行足夠的訓練。

有人認為,如果不做全面複習或不做足夠的練習,就不能提升地理能力、鞏固地理知識。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能夠大範圍地進行復習,這樣不僅加重了複習任務,更不利於集中學習某部分知識。

例如,在複習氣候特徵時,這部分知識點較多,很多同學進行復習時,往往希望能夠掌握全部的知識,希望瞭解全部的氣候類型的特徵。

2.複習難度分配不合理,簡單問題複雜化。

在一個班級中,成績自然會出現分層的情況。

教師在進行第二輪輔導的過程中如果選擇的複習難度和範圍不當或不合適,就會出現問題:如果複習難度過大,一些基礎較差、地理能力不足的同學就會感到很吃力;如果難度太小,很大一部分同學都能輕鬆完成,從而使複習不具有挑戰性,不能起到鞏固知識和鍛鍊、提升能力的作用。

氣候特徵這部分內容強調理論知識和實踐運用相結合,很多教師在進行第二輪複習的輔導時都將這部分內容定的'難度過大。

他們為了突出其重要性,在講解很簡單的知識時,往往還講解與之相關的很多其他的知識。

這樣一來,同學們就自然地認為這部分內容非常複雜、難度非常高,產生畏懼心理,在課下進行自主複習時選取大量的與之相關的輔導資料。

顯然這不利於第二輪複習作用的發揮。

3.形式單一,第二輪複習目標模糊。

傳統的複習形式主要是書面的習題練習、口頭告知複習內容等。

在實際複習中,書面的習題可能會存在數量過多、難度不當等問題,再加上課下複習因缺乏一定的監督機制和第二輪複習距離大學聯考還有一段的時間,有些同學還沒有緊張感,不會將其當作真正的複習任務來完成。

我們都知道複習的目的是幫助我們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培養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實際複習中,很多同學由於沒有對這一階段的目標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複習內容、進度、步驟什麼的,都人云亦云,沒有因人而異地制訂複習計劃,致使複習效率低下。

二、以氣候特徵為例,如何進行有效複習

我們知道,氣候包括氣温和降水兩個因素。

1.氣温。

在第二輪複習中,同學們應該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總體上的概括和細節上的集中整理,應先將瞭解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佈規律及特點、成因,並能正確區分各種氣候類型確定為複習目標。

首先,我們要清楚太陽輻射、下墊面和天氣狀況是影響氣温的主要因素,而下墊面中又包括海陸位置、洋流、地形三個方面的因素。

我們要針對這些因素的具體特點進行分析、記憶。

其次,在選擇複習難度時,要根據課程標準,圍繞教材內容和學習目標來合理選擇高中低不同難度的試題。

複習題的選擇要注重質量,並且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典型性,難易度也要按照同學們自己的實際能力來安排。

2.降水。

與第一輪複習相比,第二輪複習中不會有更加細緻的知識解釋,所以複習範圍和目標也與第一輪複習不同。

在複習過程中,我們要掌握影響降水的因素大氣環流和下墊面兩個層面的知識,清楚下墊面因素中還包括海陸位置、洋流以及地形三個方面的內容。

我們還要按照往屆大學聯考題中的考點,瞭解氣候形成的因素、氣象災害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等。

另外,大學聯考試題設計形式新穎,經常利用數據或者圖像對該部分知識進行考查。

我們要清楚,無論命制的題目形式怎麼變化,考查的落腳點都是在對氣候類型的判讀上。

因此,掌握氣候類型的判讀方法至關重要。

實際上,第二輪複習作為大學聯考各學科的關鍵環節,對於鞏固知識和提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氣候特徵的第二輪複習過程中,要清楚氣温和降水的分佈特點和具體成因,通過集中複習,掌握判斷氣候類型的方法。

此外,還要確定好複習的範圍和難度,明確複習的目標,儘量通過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積極投入到第二輪複習中去,達到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和能力的目的,最終提高大學聯考成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