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廣東大學聯考地理綜合題一輪複習攻略

來源:文萃谷 1.35W

要想在大學聯考地理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就必須複習好地理綜合題。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廣東大學聯考地理綜合題一輪複習攻略,希望大家喜歡。

2018廣東大學聯考地理綜合題一輪複習攻略

  廣東大學聯考地理綜合題一輪複習攻略

描述地形特徵答題技巧:

1. 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以。。為主

2. 地勢起伏狀況;海拔

3.(多種地形條件下)主要地形分佈

4.(剖面圖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徵

5. 主要的地質災害等

影響氣温的因素答題技巧: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温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温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温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濕;寒流:降温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温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温低);綠地氣温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温室效應等

影響降水的因素答題技巧: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濕;寒流:降温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大學聯考地理看圖題做題技巧

1.比例尺:也叫縮尺、圖上距離公式略

(1)比例尺的大小:在同樣的圖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圖上所表示的實際範圍越小,但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確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則表示的範圍越大,內容越簡單,精確度越低。

(2)比例尺的縮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數。例如將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後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變大。比例尺縮小:用原比例尺×縮小到的倍數。例如將1/50000的比例尺縮小1/4,即比例尺縮小到3/4,縮小後的比例尺應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縮小。

(3)縮放後圖幅面積的變化:比例尺放大後的圖幅面積=放大到的倍數之平方,如將比例尺放大到原圖的2倍,則放大後圖幅面積是原來的4倍。比例尺縮小後的圖幅面積=縮小到的倍數之平方,如將比例尺縮小到原圖的1/3,則圖幅面積為原圖的1/9。

(4)垂直比例尺 水平比例尺

(5)同一幅圖上不同方向的比例尺相同。

2.地圖上的方向

(1)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判讀: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

(2)在有指向標的圖上判讀:指向標指示北方。

(3)在沒有任何標記的圖上判讀: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3.等高線圖的判讀:等高線圖的高度註記為“海拔高度”(即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我國的`海拔是高出黃海海平面的距離)。

(1)等高線原理

①同線等高;

②同一幅圖上相鄰的等高線高差相等;

③所有的等高線最終閉合。

(2)判讀規律:

①數值大小: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廣闊平坦——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對高度小於100米,等高線稀疏,彎折部分較和緩——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於100米,等高線密集,河谷轉折呈V字形——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十分密集,而頂部明顯稀疏——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緩。如果幾條不同高度的等高線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③形狀特徵: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盆地或窪地;兩個山頂中間的低地,形似馬鞍——為鞍部地形。如果沒有數值註記,可根據示坡線來判斷:(示坡線——為垂直於等高線的短線)

④等高線彎曲時,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處——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處——表示山谷。

(2)地形剖面圖繪製方法:地形剖面圖是由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轉繪而成的,能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畫法:從等高線圖上的剖面線與每條等高線相交的各點,分別向下引垂線,按下圖的垂直標尺將各點轉繪到相應的高度位置上,然後連成平滑的曲線,即得到該剖面線上的地形剖面圖。

  大學聯考地理雪線複習講義

1.雪線的含義

雪線實際上為一個地帶。在高寒地區,由於氣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於融雪量,因而形成終年積雪區。雪線既是終年積雪區的下界,也是固體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發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線,故又將雪線稱為固體降水的零平衡線。雪線是控制冰川發育和分佈的重要界線,只有雪線以上的地區,才會形成多年積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圍視線以內有一半以上被積雪覆蓋且終年不化,這個高度就稱為雪線高度。

2.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

氣温:雪線高度與氣温成正比,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

降水:雪線高度與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則雪線高度高;降水量大,則雪線高度低。如副熱帶地區降水少,雪線最高,為5000—6400米;赤道地區降水多,雪線高度一般為4400—4900米。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背風坡降水少,雪線高。如喜馬拉雅山南坡雪線為4600米,北坡雪線則高達5800米。

地貌:地形對雪線高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陽坡氣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陰坡則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積雪,陡坡雪線較高,緩坡則相反。

氣候:氣候變化直接影響雪線高度,氣候變暖則雪線上升,氣候變冷則雪線下降。

注意:具體到某一山區,主要看氣候(包含了氣温、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氣候”)與地貌兩方面對其影響的強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