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谷《菊》閲讀答案附翻譯賞析

來源:文萃谷 5.72K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閲讀答案,閲讀答案具有開放性,不是唯一的,我們要敢於辨證揚棄,吸取精華,棄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一份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閲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鄭谷《菊》閲讀答案附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鄭谷《菊》閲讀答案附翻譯賞析

鄭谷《菊》閲讀答案附翻譯賞析1

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 由來不羨瓦松高。

[註釋]①瓦松:一種寄生在高大建築物瓦檐處的植物,能開花吐葉,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沒有什麼用處。

⑴.這首詩用露濕秋香滿池岸來描寫菊花在秋天早晨開放的景象,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發揮想象,把該詩句所呈現的景象描繪出來。

⑵.結合全詩,對由來不羨瓦松高一句進行簡要賞析。

【答案】

(1)沾滿晨露的叢叢秀菊濕潤晶瑩,含露綻放,散發出縷縷幽香,飄滿了水池岸邊。(想 象合理,描寫形象,能再現詩句所描寫的畫面即可計分,否則酌情扣分)

(2)示例l:詩人採用對比手法,將菊花與瓦松作比,突出表現了菊花雖生長在低窪之處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了人們的品質。

示例2:詩人採用擬人的手法,將菊花人格化,用不羨更形象地表現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榮利的品質。

閲讀練習二:

⑴這首詩歌中濕、滿用得很好,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3分)

⑵結合具體詩句談談你對本詩主旨的理解。(4分)

試題答案:

⑴ 濕字描寫菊花花瓣綴滿露珠,濕潤晶瑩、明豔可愛的神態。滿字形象貼切,表現出菊花幽幽清香。 一濕一滿寫出了菊花高潔的神韻風采。(分析濕滿各1分,總寫菊花特點1分。 )

⑵ 前兩句從不同的人對菊的不同態度,初步點出菊的高潔,後兩句以對比手法寫池岸邊的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窪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全詩以菊花喻人,賦予菊花以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高潔氣質和高尚品格。(結合詩句分析2分,高潔品質的概括2分。)

譯文:

公子王孫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並論,

重陽節人們採擷枝枝菊花插戴於鬢上。

秋晨菊花飽含露水濕潤晶瑩,縷縷幽香飄滿池岸,

但它從不羨慕雖踞高位卻毫無用處的瓦松。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作者詠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離開菊,從菊的貌不驚人,寫到人們愛菊,進而寫菊花的高尚品格,點出他詠菊的主旨。很明顯,這首詠菊詩是詩人託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種象徵手法。

鄭谷《菊》閲讀答案附翻譯賞析2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註釋]①瓦松:一種寄生在高大建築物瓦檐處的植物,能開花吐葉,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沒有什麼用處。

⑴.這首詩用“露濕秋香滿池岸”來描寫在早晨開放的景象,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發揮想象,把該詩句所呈現的景象描繪出來。

⑵.結合全詩,對“由來不羨瓦松高”一句進行簡要賞析。

【答案】

(1)沾滿晨露的叢叢秀菊濕潤晶瑩,含露綻放,散發出縷縷幽香,飄滿了水池岸邊。(想象合理,描寫形象,能再現詩句所描寫的面即可計分,否則酌情扣分)

(2)示例l:詩人採用對比手法,將菊花與瓦松作比,突出表現了菊花雖生長在低窪之處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了人們的品質。

示例2:詩人採用擬人的手法,將菊花人格化,用“不羨”更形象地表現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榮利的品質。

二:

⑴這首詩歌中“濕”、“滿”用得很好,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3分)

⑵結合具體詩句談談你對本詩主旨的理解。(4分)

試題答案:

⑴ “濕”字描寫菊花花瓣綴滿露珠,濕潤晶瑩、明豔可愛的神態。“滿”字形象貼切,表現出菊花幽幽清香。一“濕”一“滿”寫出了菊花高潔的神韻風采。(分析“濕”“滿”各1分,總寫菊花特點1分。 )

⑵前兩句從不同的人對菊的不同態度,初步點出菊的高潔,後兩句以對比手法寫池岸邊的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窪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全詩以菊花喻人,賦予菊花以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高潔氣質和高尚品格。(結合詩句分析2分,“高潔”品質的概括2分。)

(1)詩中的'菊花是怎樣的一個形象。

(2)本詩用了什麼手法來展現這一形象的,試結合第四句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

(1)不求高位、不慕名利的高士形象。

(2)主要用了對比、擬人手法。作者以池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意在説明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窪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而瓦松雖踞高位,實際上“在人無用,在物無成”。在這裏,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賦予它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思想品質。“由來”與“不羨”相應,更加重了語氣,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氣節。

譯文:

公子王孫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並論,人們採擷枝枝菊花插戴於鬢上。

秋晨菊花飽含露水濕潤晶瑩,縷縷幽香飄滿池岸,但它從不羨慕雖踞高位卻毫無用處的瓦松。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作者詠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離開菊,從菊的貌不驚人,寫到人們愛菊,進而寫菊花的高尚品格,點出他詠菊的主旨。很明顯,這首詠菊詩是詩人託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種象徵手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