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上的數學題文章

來源:文萃谷 1.95W

最近幾年,一部以理工科宅男和科學家為主角的美劇《生活大爆炸》大為流行,把人們對“宅男科學家”神祕生活的好奇心推到新高峯。在許多人看來,在大學裏做研究這些人,好像都是些不懂人情世故、與一般人沒有共同語言的怪人。也許是大夥兒的好奇心給了院線勇氣,終於引進了早幾年前就在海外上映的舊片《牛津謀殺案》。

銀幕上的數學題文章

《牛津謀殺案》發生在牛津大學——世界上第二古老的大學校園裏,劇情不只是推理和懸疑,而是借用了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和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邏輯哲學論》被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而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也是數理邏輯和數學哲學方面的重要定理。用電影裏的話説,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給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結論:除了數學之外,沒有什麼描繪世界的方式能夠反映完全的事實,因此才有了被人廣為引用的第七命題:“不可言説之處,應保持沉默”。而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更是通過證明任何有意義的數學理論都必然依賴於不可證明的假設,質疑了數學描述事實的能力。——這麼一段話下來,讀者都要暈頭轉向了,電影院裏的觀眾更是早被兩棍子打蒙。敢情看部電影還要先補數學課?

不過,好在電影的敍事非常流暢,深入淺出。雖然故事是基於兩個深奧的數學定理,但劇情卻也跌宕起伏,引人入勝。這充分體現了編劇的能力:不僅能説個好故事,還顯擺了一把自己的數學修為。這,也許是這部影片最大的看點和特色了。

還是來説説看起來高深的劇情吧。《牛津謀殺案》以維特根斯坦的第七命題開場,暗暗扣住觀眾心絃。從密碼破譯員伊格爾頓夫人的死開始,每一樁死亡事件都帶上了一個神祕的數字。相信維特根斯坦、但沒有聽説過哥德爾的男主角馬丁,認定連環殺手要通過數字序列告訴自己一個大祕密;但更為老辣、氣場也更強大的老教授塞爾登卻告訴馬丁,世界上還有一個哥德爾定理,能夠證明馬丁從數學出發的思考注定徒勞無功,即使他能夠做出合理的'解釋,但殺手的真正動機永遠是個謎。

如果觀眾能看出這部學院題材電影的反智主義傾向,我想他們可以考慮業餘研究一下哲學。影片最後,馬丁跳出了數字遊戲的圈子,轉而思考死者與生者的關係,一切謎團才漸次解開。原來在牛津這樣的科學聖殿中,也確實有維特根斯坦不可言説的真實,而哥德爾的定理為最後的謀殺提供了一個科學的不在場證明。殺手的動機是什麼?用片子裏警察的話來説,“你永遠也不知道,為了孩子,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這是數學和哲學無法描述的人性。所以,不管你是對數學感興趣,還是想挑戰一下自己的智商,或者僅僅想看一部懸疑推理片,都可以嘗試一下《牛津謀殺案》,畢竟,它是這個領域不可多得的代表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