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教案設計

來源:文萃谷 2.17W

教學目標:

《頤和園》教案設計

1、知識與技能

⑴ 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⑶ 瞭解頤和園的內容,質疑──討論:

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⑷ 找出描寫景物的句子,體會特點。

2、過程與方法:

⑴ 通過質疑──討論自主、合作的瞭解課文的內容。

⑵ 通過體會句子,學會抓住特點進行描寫。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

1、能根據過渡句,瞭解作者的遊覽路線。

2、繼續複習、運用理解句子中重點詞語的方法來理解句子。

3、學習課文中抓住景物特點介紹景色的方法介紹自己喜歡的某一景點。

  教學難點:

1、學習課文中抓住景物特點介紹景色的方法介紹自己喜歡的某一景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的美麗風景。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或者錄音。

2、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江山秀麗,大家一定去過許多地方,用一句話概括描繪自己去過的某一個景點。

2、今天,老師也帶你們一起去參觀一座聞名世界的皇家園林。頤和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曾是清朝皇帝和皇后政治活動和遊息的地方。它是世界上最廣闊的皇家園林之一,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之一。

3、板書課題。注意頤的書寫

4、播放多媒體課件或者錄音,初步感受頤和園的景點,請用簡單的語言談談你的感受。

二、 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1、這篇課文是一篇遊記,遊記一般是按一定的.遊覽路線,地點的轉移來寫的。請輕聲朗讀課文,思考:作者的遊覽路線是怎樣的?找出表示地點轉換的句子用直線劃出來,再讀一讀。

2、交流,明確。

(1)、過渡句:指名説、出示句子、齊讀、師小結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了有名的長廊,紅漆的柱子,綠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邊。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前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從萬壽山上下來,就是昆明湖。

(2)、師小結:從這裏我們知道作者先來到了著名的接着到了然後登上最後來到

(板書)長廊 → 萬壽山 → 昆明湖

(3)、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作者恰當地運用了這些連接詞,按一定的遊覽路線帶我們參觀了頤和園。我們在今後的遊記文章中也要學會運用恰當的地點轉換的過渡句。

三、 深入學習,感受體會。

1、自讀體會。哪一個景點你最感興趣,就把那部分內容多讀幾遍,邊讀邊想: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的,劃出有關詞句,並在旁邊寫批註。

2、小組討論,交流

3、彙報交流,相機點撥,指導朗讀。

(以下教學程序隨學生的具體反饋情況相機進行。)

(一)長廊

(1)學生談讀書體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

a、美:綠漆的椅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

(綠、紅:顏色美)(一眼望不到頭:長)

結合出示長廊的圖片,認識橫檻、欄杆、柱子,感受美。

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讀、評價,再指名讀。

b、長: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讀一讀,表達效果相同嗎?為什麼?

(體會採用數字的方法,寫出了長廊很長的特點)

聯繫生活實際啟發想象700多米有多長。

怎麼讀,讓人聽出長廊很長。

c、除此以外,還感受到什麼?

置身其中,你心情會怎樣,應怎麼讀?

d、自由讀,指名讀,評價,齊讀。

(二)佛香閣

重點理解: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 瓦(閃閃發光)刪出括號部分,換成如下句子:

一座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通過對比、朗讀從而體會作者抓住景物的形狀、色彩,説明佛香閣古色古香。

(三)昆明湖

a、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體會採用比喻的手法,説明昆明湖水平如鏡,綠得可愛。

b、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引導:這兒用了一個滑字,能改用劃字嗎,為什麼?

怎麼讀,才能讀好,指名讀,評價,齊讀。

(四)十七孔橋(略)

(抓住關鍵詞、句子,引導學生品味、揣摩,朗讀,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 準確表達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

五、總結歸納。

1、有感情或者配樂朗讀全文。

2、歸納寫作方法。

六、拓展延伸 。

1、以導遊的身份向遊人介紹頤和園一個景點或者寫一句廣告語。(根據學生接受狀況可以安排在其

他課時完成)

2、仿照作者的寫作方法,描寫熟悉一處的美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