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月陂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2.51W

原文:

遊月陂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遊月陂

宋代:程顥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雲影閒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譯文: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在月陂岸堤上東西南北來回行走,北面擁有高聳入雲的百尺高台。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一切事物已隨秋天節氣而發生變化,顯出蕭條的跡象,暫且趁着水邊傍晚的涼意,暢飲幾杯。

水心雲影閒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水中雲影悠閒自相映照,林下泉水聲從寂靜中傳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世事繁雜何必計較太多?只要遇到好的時節,便和朋友相約,再來遊玩一番。

註釋:

月陂(bēi)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月陂:水泊名。因形如月,故名月陂,遺址在今洛陽洛水之南。四徘徊:謂東西南北來回行走。中天:天中,空中。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zūn)聊為晚涼開。

萬物:統指字宙問的一切事物。秋氣:秋日蕭條、肅殺之氣。樽:酒杯。

水心雲影閒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水心:水中。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無端:謂人世間的事很繁雜,沒有頭緒。何足計:哪裏值得計較。約:邀請。重陪:再次伴隨。

賞析:

這是一首紀遊詩,也是一首理趣詩,首聯寫遊月陂堤,中間二聯從秋色和秋聲方面表現主觀上的閒靜與自然界的幽靜合二而一,尾聯寫詩人的感觸。這首詩寫寫“靜觀自得”,作者把秋色、秋聲、秋氣、秋水描繪得形象動人,意境恬靜清新,聲韻和諧,對仗工整。

從首聯可以看出,在一個天高氣爽、月明如水的秋天夜晚,詩人登上月陂堤岸,東走西遊,悠然四顧。江面茫茫,月色溶溶,向北望去,看到那百尺高台,宛若天往。“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此時登上月阪堤,也是心與物會,景與情融,自然湧出頷聯兩句“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秋氣蕭瑟,“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脱”,萬物自然改顏,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程顥對秋氣,似乎並不如歐陽修那樣“噫嘻悲哉”他依然是“閒來無事不從容”,那麼悠然自得的'“一樽聊為晚涼開”,斟上一杯美酒,沖沖涼意,樂在其中。三、四兩句對仗工整而簡練,“改”“開”二字有聲有色。

頸聯“水心雲影閒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即中的“閒”、“靜”二字進一步寫自己心境的從容自得。移情於物,明明是自己心境“靜”、“閒”,彷彿大自然界的萬物也是“閒”、“靜”的。藍天白雲倒映於綠水碧波之中,是因為“閒”,淙淙的泉流之響,是因為樹木的幽靜。“泉聲靜自來”可直譯為“泉聲自靜來”,是“鳥鳴山更幽”的逆向思維。觀水面閒雲之影、聽林下流泉之聲,這對程顥來講當然是愜意的,不同於俗人為名利奔走,因事務而纏身。

末聯抒發自己的人生哲理:“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他認為人世間有些事,説不上有什麼來由。繁雜而無頭緒,不值得去認真計較。人生待開懷時且開懷,只要逢上佳節,約上幾位知交,重遊月陂堤,相陪舉杯痛飲,就會感到無窮的樂趣。

此詩聲韻和諧,對仗工整。在程顥的筆下,月陂堤內外,林含情,水有意,泉有聲,物體志。顯然是作者追求超凡入聖、清靜自如的理想境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