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7篇

來源:文萃谷 2.13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7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吃不完的食品不封口會還潮、變質。

2、通過嘗試操作,學習幾種簡單的封口辦法,在實驗中比較發現最好的封口方法,並用標記作記錄。

3、感知科技的進步,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人手一隻已開封的食品包裝袋(如:暑片的包裝袋)保鮮袋,毛線、雙面膠、塑料夾、封口夾、五角星若干。

2、一袋已開袋的餅乾,大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1、師幼談話導入。

出示已開袋的食品,提問:

(1)食品吃不完,就這樣放着,過幾天吃感覺會怎樣呢?

(2)為什麼吃上去不香了?

2、幼兒討論交流。

請大家討論一下,可以怎麼辦讓食品吃上去還是香香的?

3、幼兒實踐交流。

師:剛才你們想了很多辦法,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去試一試。

師:你的袋口封住了嗎?,你是怎樣封住袋口的?

4、實驗比較記錄。

(1)師:小朋友剛才都試了用不同的方法封住袋口,你覺得用什麼辦法最方便,封口封得最牢?我們來做個實驗。

(2)幼兒實驗,將保鮮袋裝滿空氣後封口,看哪種方法不漏氣。

(3)進行記錄,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法下貼一個五角星。

(4)師小結:隨着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們發明的產品越來越先進,就象這個食品封口夾,夾起來很方便,而且很密封。

5、拓展生活經驗

師:生活中我們除了沒吃完的食品要封口,還有什麼時候塑料袋也要封口?可以怎樣封口?下次,我們小朋友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將塑料袋封口。

四、活動延伸

繼續探索其它為塑料袋封口的方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

2.知道雞、鴨、鳥全都會生蛋,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各種各樣的蛋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蛋

1.出示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蛋嗎?

你們還認識什麼蛋?

2.ppt課件:各種各樣的蛋

引導幼兒將動物圖片與蛋一一對應。

3.你還知道什麼動物也會生蛋?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

1.教師:這些蛋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重量、顏色來比較。

2.教師小結: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輕。有的蛋是深黃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還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帶斑點的。

三、由表及裏觀察,產生探索的興趣。

1.教師:雞蛋裏面是什麼樣的呢?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並將雞蛋打開觀察。

2.觀察:是不是每種蛋都有蛋白、蛋清呢?每種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樣嗎?

(逐一打開蛋。)

3.教師小結:每種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殼,敲碎蛋殼,裏面都有蛋黃、蛋清。

四、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有關蛋的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有關蛋的話題。如:蛋黃怎麼會變成動物寶寶的?為什麼蛋有大有小?結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來的各種方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勺子裏的哈哈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勺子裏的哈哈鏡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

2、激發幼兒對光反射的興趣,探索鏡子反光的現象。

3、感知並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現象,產生探究的慾望,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此活動必須在晴朗的天氣裏進行。

2、小鏡子、不鏽鋼勺子、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數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導入部分。

師:小朋友最喜歡玩勺子了,幾天沒玩了,想不想玩?我們一起來玩一玩鏡子吧!

二、幼兒玩鏡子。(各種平面鏡,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等材料,請幼兒自由選擇。教師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有選擇的、由易到難的與幼兒交流,,最後集體分享探究結果,並進行驗證性探究。)

教師引導一:問在座位上玩鏡子的幼兒。

1、你是怎樣玩的鏡子?

2、發現了什麼?

小結:鏡子可以找照出影子來,利用鏡子,你不轉頭就可以看見身體後面的小朋友。

教師引導二:有的小朋友在陽光下玩鏡子,我們一起問問她有什麼發現吧!

1、陽光下,你發現了什麼?

2、牆上為什麼會有光斑?(鏡子將陽光反射到牆上就產生了光斑。)

3、牆上的光斑會動嗎?

4、你是怎樣讓它動的?(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小結:在陽光下,鏡子可以在牆上產生光斑,還能讓光斑移動到想讓它到的地方。

教師引導三:有的小朋友在玩“動物追逐戰”的遊戲,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怎樣玩的!

1、你們玩的什麼遊戲?

2、怎樣讓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點兒?

3、請幼兒嘗試。

小結:“動物追逐戰”太好玩了,你的小動物跑的'快嗎?心理有什麼感覺?

三、幼兒玩“勺子裏的哈哈鏡”。

(一)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像鏡子一樣,能照出影像來?(幼兒回答)。

(二)玩“勺子裏的哈哈鏡”的遊戲,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記錄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根據幼兒的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説説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東西有什麼不同,提問,幫助幼兒有條理的探究:

1、你在勺子的什麼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麼樣子?(原來勺子裏也有個哈哈鏡)。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3、從勺子裏的哈哈鏡看到的自己與鏡子裏的一樣嗎?為什麼?

簡單小結:勺子的凹面與凸面對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兒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奧妙。

(三)我是小小攝影師。

1、帶領幼兒到室外,藉助勺子“攝影”。

2、請幼兒説説在勺子裏的哈哈鏡看見了什麼?它跟原來的物體相比,有什麼變化?

3、引導幼兒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攝”的同種物體,結果是否一樣?為什麼?

4、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舊與成像之間的關係,給幼兒留下繼續探究的空間。

四、幼兒在玩“哈哈鏡”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把不鏽鋼碗、勺子、鈴鐺皮、鏡子、杯子等“鏡子”投放科學區,供幼兒繼續探究其中的祕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意圖:

為認真貫徹落實《幼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把握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以及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我生成了以科學領域為中心的中班主題活動《有趣的圓》。本次活動選自省編教材中班下冊主題《好玩的玩具》。活動中,主要通過幼兒觀察、探索、操作、實驗等方法,找出身邊的圓和身體上的圓,瞭解“圓”對人類的作用。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去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活動目標:

1.能找出生活中圓圓的東西,並用肢體做出圓。

2.瞭解“圓”對我們人類的作用,和“圓”成為好朋友。

3.積極參與區域活動,並分享在區域中的探索。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手工區材料:紙、筆、橡皮泥等

3.益智區材料:圖片、插塑玩具等

4.奇思妙想區:綵帶、報紙、繩等

5.音樂區:音樂歌曲碟片、各種表演道具

活動重點:通過觀察讓幼兒找到身邊和身體上的“圓”。

活動難點:動手操作創造出圓圓的東西。

活動過程:

1.律動《開汽車》,進人活動室。

教師帶領幼兒跟隨音樂開汽車進入活動室。

2.播放多媒體課件,發現生活中的圓。

(1)讓幼兒觀察圖片,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教師:在我們生活中,有好多圓圓的東西,他們都是我們的朋友,身邊、身上、公園裏、馬路上等等,我們想想看,把它的名字説出來。 (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請幼兒一次性説出三種圓圓的水果。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都喜歡吃水果,下面請你一口氣説出三種圓圓的水果。 (幼兒踴躍回答)

(3)教師引導幼兒在身體上找圓,然後用肢體來表現圓。

(4)教師講解“圓”的好處,為什麼有些東西做成“圓圓的”。

3.區域活動:尋找圓、製作圓。

幼兒到各個區域活動。活動中,教師個案觀察。

(1)手工區:準備紙、筆、橡皮泥等材料,讓幼兒動手畫出、捏出、撕出大小不同的圓。

(2)益智區:準備圖片、玩具等材料,讓幼兒在圖片中找出哪些東西是“圓”的,運用玩具插出圓的.建築物等。

(3)奇思妙想區:準備繩子、綵帶、報紙等材料,讓幼兒動腦動手把這些不是圓的東西變成圓,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4)音樂區:準備和圓有關的歌曲,讓幼兒聽音樂創編出與“圓”有關的動作或者遊戲,並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4.分享區域裏的成果

教師提出問題:

(1)報紙可以怎麼變出圓?你想到了幾種方法?(幼兒自由回答)

(2)你發現圖片裏的圓一共有多少個?(幼兒自由回答)

幼兒提出問題:

(3)為什麼喝的水杯口是圓的?(幼兒討論)

(4)為什麼車輪是圓的?(幼兒討論)

教師請創編動作的幼兒帶領其他幼兒一起跳舞。

5.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本次活動重點,讓幼兒初步瞭解“圓”對我們人類的作用。針對幼兒的表現進行鼓勵和表揚。

活動延伸:給每位幼兒發一條綵帶,請幼兒用綵帶想出多種方法變出圓。

活動反思:中班幼兒正處於對任何事都好奇的階段,他們喜歡觀察、探索和挑戰,為滿足幼兒這一需求,我在活動中不斷地給幼兒拋出問題,讓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動手動腦。在整個活動中從頭到尾都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且環節銜接有序,目標明確,達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1.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幼兒的興趣。我準備了一些常見的圓圓的東西的圖片,例如鐘錶、硬幣、貓頭鷹、籃球等,讓幼兒找出哪些東西是圓的,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2.提出問題,讓幼兒思考回答。在活動中,提出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圓的,身體上有哪些是圓的,用肢體表現出圓來等。通過這樣的提問,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培養了幼兒善於思考的能力。

3.利用區域活動達到教學效果。為了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我準備了幾個區域讓幼兒輕鬆愉快的去操作、實驗,幼兒互相交流,共同成長,尋找答案。

總之,整個教學活動都是圍繞着目標展開,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還有不足之處,例如沒有關注到個別幼兒,沒有完全以幼兒為主,教師有包辦代替的地方,在今後教學中應不斷改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觀察熊貓的外形特點,瞭解熊貓的生活習性。

2、瞭解動物、獸類、野獸、熊貓的關係,學習歸類,並學習用比喻、形容詞來描述熊貓的形態。

3、知道熊貓是我國獨有的野生動物,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幻燈片-熊貓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熊貓,引發幼兒對熊貓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麼動物?

謎語:像熊比熊小,像貓比貓大,竹筍當糧食,竹林裏安家。

二、觀看幻燈片,感知像貓的外形特徵。

1.提問:你知道熊貓生活在什麼地方?熊貓長的是什麼樣子?他們喜歡吃什麼?讓幼兒和同伴自由交談。

2.教師講解熊貓生活的相應區域“四川卧龍自然保護區,知道熊貓是雜食動物。

三、感知講述熊貓的形態和生活習性。

1.講述熊貓的外形特徵。

2.提問:熊貓的頭上有什麼?身體是怎樣的?身上有什麼?熊貓的.身上和身下有什麼?

3.引導幼兒自然的表述自己的觀看感受,有序的梳理熊貓的形態。

表達自己對熊貓的喜愛,講述熊貓性情温和、憨厚、胖嘟嘟的樣子,十分逗人喜愛,以及熊貓走路、爬樹慢悠悠的姿態。

教師:你知道熊貓喜歡生活在哪些地方?它們是怎麼生活的?

四、知道熊貓是我們珍愛的國寶。

1.教師:熊貓為什麼是我們的動物寶貝?

(熊貓是我們獨有的動物,熊貓的數量很少,熊貓生出來的寶寶很小,只有150克,

媽媽每次只生1-2只,兩年後離開媽媽生活,壽命只有20-30年等。)

2.教師:熊貓被全世界人們喜愛,是我們國家珍貴的一級保護動物,我國除了在各地的動物園有熊貓展覽館外,還把它作為珍貴的禮物送給一些有好國家,你知道我們送給哪些國家的朋友觀賞嗎?

五、欣賞教師朗誦兒歌《大熊貓》,感知可愛的大熊貓形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有關雨的知識,體驗雨中樂趣。

2、傾聽雨聲,模仿雨打在不同物體上發出的聲音。

3、感知雨水與動植物的關係,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荷葉、塑料大蘑菇、小傘、塘瓷臉盆、報紙等。

2、每人一雙雨鞋、一件雨衣。

3、花、草、烏龜、青蛙、小鴨等頭飾若干。

活動重點

傾聽雨聲,模仿雨打在不同物體上發出的聲音。

活動難點

感知雨水與動植物的關係,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過程

1、看!天空中下起了小雨,咱們到雨中去玩吧! (請幼兒穿上雨鞋和雨衣一起走出活動室)

2、體驗雨中樂趣

A、引導幼兒説説雨打在手上、臉上有什麼感覺,嚐嚐雨水是什麼滋味的。

B、請幼兒看看雨是怎樣從天上落下來的,然後用相應的動作表示出來。

C、鼓勵幼兒想出各種方法(可藉助玩具材料)在雨中玩耍。

D、讓幼兒安靜地傾聽雨打在小傘、蘑菇、塘瓷臉盆、報紙、荷葉等物體上所發出的聲音,並自由模仿。

E、請幼兒分別到大型玩具和屋檐下聽一聽雨滴的聲音,看一看雨打在地上濺起的水花以及雨水流向下水道的景象。

3、初步感知雨水與動植物的關係。

A、提供花、草、烏龜、青蛙、小鴨等頭飾,讓幼兒分別扮演這些動植物,體驗雨水與動植物的關係。教師可示範扮演花姐姐,説:“我是花姐姐,渴了喝雨水(做喝雨水狀)特別舒服,花也開得更大更漂亮。”

B、請幼兒分別以自己扮演的角色口吻説出與雨水的關係。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進行簡單推理,初步理解二維座位號的意義。

2.發展空間方位能力,感受乘飛機的樂趣。

活動準備

佈置飛機場景(圖一:第一排座位靠背上貼座位號,其他每排在一個座位靠背上貼座位號,中間走廊地板上貼排號,每張小登機牌對應的座位下藏驗證號),飛機機艙圖(圖二),大登機牌l張,小登機牌l2張(座位號各不相同),飲料推車,飲料。

活動過程

一、認識登機牌

1.師:你們坐過飛機嗎?要憑什麼才能登機?

2.師:這裏有一張登機牌,我們來看看上面這些信息代表什麼意思。

二、認識機艙圖

1.師:這裏有一張飛機機艙圖,圖上的信息,你們看懂了嗎?

2.師:你能找到這張登機牌上的座位4A嗎?為什麼覺得在這裏?(根據孩子給出的答案和解釋,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數字、字母各代表什麼。)

3.師:我給你們每人買了一張機票,我們一起坐飛機去北京吧!

三、嘗試尋找座位

1.師:看看自己的座位號,你能在機艙圖上找到自己的座位嗎?

2.師:請個別能力強的幼兒找自己的座位並向大家解釋。

提示:此環節並不要求每個幼兒在機艙圖上準確找到自己的座位,而是給幼兒一些時間思考,理解同伴的想法,嘗試將自己的座位號與機艙座位建立關係。

四、參觀飛機,對號入座

1.教師帶領幼兒來到飛機模擬場景中。師(戴上綬帶):各位旅客,我是本次航班的乘務員,我帶你們參觀本次航班的飛機,你們看到了什麼?

2.師:各位旅客,歡迎乘坐本次航班!飛機還有30分鐘就要起飛,請您在登機口依次排隊,準備登機,登機時請出示登機牌,對號入座。

重點關注:幼兒尋找座位的策略,遇到什麼困難,是如何解決的。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間互動,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尋找座位。

師:各位旅客,飛機馬上就要起飛了,請儘快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繫好安全帶。

3.自我驗證並調整。師:請低頭看看椅子下邊的座位號,你坐對了嗎?

小結:恭喜各位旅客,你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幫助,都成功找到了座位。

五、體驗乘飛機

1.起飛前。師:請您保管好登機牌,下飛機後憑登機牌領取行李。飛機馬上起飛,請大家系好安全帶。

教師扮演乘務員坐在第一排,也繫好安全帶。

2.飛行中。師:飛機已經飛上天,現在很平穩,請您放下座位前邊的`小桌板,我會為大家提供飲料,請坐在座位上不要離開。喝完飲料後,可以按座位旁邊的服務按鈕,我會走到您身邊收回杯子。

3.飛機降落。師:飛機已經在北京上空,馬上就要降落,請您收起小桌板,繫好安全帶。飛機已安全降落,謝謝大家乘坐本次航班。請您依次排隊下飛機,再見!

重點關注:幼兒的文明禮貌習慣和安全教育。

活動反思

通常,幼兒園都會在中班進行有關二維位置的活動來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能力。常見的做法是藉助平面的材料來進行,如在平面的樓房上找相應的房間號。也有使用看似立體教具的,如將玩具送到對應號碼的櫥櫃裏,但在我看來,這也是平面的材料。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樣一些問題:這些途徑符合中班幼兒的思維特點和學習方式嗎?能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願望嗎?便於幼兒將經驗遷移到其他生活情境中去嗎?我認為,對於抽象思維能力尚不強的中班幼兒來説,讓他們作為活動主體,在立體的、接近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去解決對他們有意義的問題,更有利於他們感知空間方位,積累尋找二維位置的經驗。

在本次活動中,我利用一個個真實的問題情境激發幼兒不斷地思考、探究。“登機牌上的信息是什麼意思?機艙圖上,我的座位在哪兒?飛機場景中,我的座位在哪兒?”幼兒為了能玩“乘飛機”的遊戲,為了能順利登機去北京,必須思考並解決這些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我不是用灌輸的方式告訴幼兒如何理解、推理,而是利用幼兒希望解決問題的迫切心理,激發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富有個性地探究,提出可能的解釋,交流彼此的想法,最後自我檢驗,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

這個活動讓我深深認識到真實的問題情境、有效的對話合作對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數學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幼兒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感知數學是有用的。如何讓數學的集體教學也走進幼兒的生活呢?我認為創設教學情境、模擬生活是一條最基本的途徑,可以讓幼兒在身臨其境中加強感知,突破難點,激活思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