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來源:文萃谷 6.49K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教學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和區分物體的長短特點,並能用相應的詞語表達比較的結果。

2.能夠通過直接比較與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長短,在自主操作中探索比較長短的方法。

3.在自己動手操作中體驗比長短的樂趣。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感知和區分物體的長短特點,並能用相應的詞語表達比較的結果。

活動難點:能夠通過直接比較與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長短,在自主操作中探索比較長短的方法。

活動準備

教具:Ppt課件,扭扭棒若干,圖譜,大樹圖片。學具:雪花片、吸管、圖譜、彩色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森林比賽

師:小朋友們,歡迎來到森林比賽的現場!我是這場比賽的主持人張老師。今天,張老師邀請你們來到森林,和我一起來當裁判員!

(二)基本部分

1、第一場比賽:直接比較長短

師:歡迎來到第一場比賽:比尾巴。請小小裁判員迅速判斷,誰的尾巴長。

(1)出示兔子、小貓的尾巴

師:誰的尾巴長?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繼續出示猴子的尾巴

師:誰的尾巴長?那誰是這場比賽的冠軍?誰的尾巴最長,誰的尾巴最短?師小結:在長短差距很大的時候,我們用小眼睛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最長和最短。

2、第二場比賽:探索直接比較長短的方法

師:多虧了我們的小裁判員,第一場比賽這麼快就分出了勝負!現在,歡迎來到第二場比賽:手工大賽。森林裏的巧手媽媽們做了很多好看手工作品,請你們來看一看!

(1)扭扭棒比長短

蜘蛛媽媽們編織了很多顏色鮮豔的扭扭棒,請你們來比一比,誰的更長?教師拿出三根扭扭棒,遮住末端部分,請幼兒比長短。

教師展示末端部分,師:請你們仔細觀察,現在他們是一樣長的嗎?看來,要比較長短,

光是眼睛看到的結果,還不夠準確。有什麼辦法來比較長短呢?我請小朋友們自己來試一試。並在圖譜中,最長打√,最短打X。

(2)彩色吸管比長短

師:我的小裁判員們。長頸鹿媽媽送來了彩虹吸管,請你們用剛剛的方法來比一比,哪一根最長?哪一根最短?並告訴我答案。

(3)幼兒分享結果與比較方法。

3、第三場比賽:自然測量比長短

師:恭喜小裁判員們,我們順利到達了第三場比賽!這次可不容易,森林的小動物們,想知道我們哪一組的小裁判員最厲害。這是我們小小裁判員之間的比賽!小動物們給我們出了4個問題,讓我們來看一看。

(1)淺棕色和深棕色的木頭,他們想要比一比,誰更長?

師:現在可麻煩了,我們要怎麼測量呢?仔細思考,我們身邊有什麼可以利用的測量工具?

師:我想到了!可以用我們常常玩到的雪花片來測量!展示結果:哪個用到的雪花片更多?並在圖譜上畫√

(2)幼兒自主操作

教師講解規則,鼓勵幼兒進行小組操作。

①藍色的魚和橙色色的魚,誰更長?

②黃色的毛毛蟲和綠色的毛毛蟲,誰更長?

③綠色的葉子和紅色的葉子,誰更長?

(3)教師驗證結果

小結:我們發現,在無法使用末端對齊的方法比長短時,我們可以藉助工具來測量。

(三)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師:感謝我的小裁判員們,因為有你們,森林比賽圓滿結束啦!小動物們希望你們能夠把今天學到的本領用在生活當中,想一想,在生活中我們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拿來比一比?怎麼樣比呢?噓,把這個問題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探索一下!

六、活動延伸:家園聯繫

師:把學到的比長短的方法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

活動總結

1.情景化教學:情景貫穿始終。以森林比賽的情景貫穿了活動始終,引導幼兒扮演小小裁判員進行遊戲操作,比較能夠吸引幼兒興趣。

2.目標達成度較高:通過本次活動開展,幼兒對於長短概念掌握程度高,能夠通過眼睛直接比較、末端對齊比較、用雪花片進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長短,並用完整清晰的語言説出比較的結果。

3.環節設置層次分明,遵從了從易到難的順序。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教學反思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四個字。認識“亅”和“土”。

2、主動探究、合作學習,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羣”“顆”“堆” 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結合課文學習,學習運用語言積累和生活經驗仿編韻文。教學重難點:

理解量詞“羣”“顆”“堆” 的意思,結合生活經驗使用一些量詞並能仿編韻文。教學時間:兩課時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圖片和實物若干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激起導入,揭示課題

通過師生互比年紀、身高,提示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問題,引入課題。

二、開展競賽活動,複習生字、詞語、課文

1、小組間開火車,賽讀生字。

2、指名兩組比賽開火車,賽讀詞語。

3、課件示圖,師生齊讀課文。

三、運用插圖、實物進行對比,理解“羣”“顆”“堆”的意思和適用對象

1、“羣”

(1)看圖,比較“一羣鴨子”和“一隻小鳥”,引導學生髮現“一羣” 比“一隻” 多。

(2)出示“一羣羊”“一羣螞蟻”“一羣企鵝”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羣”表示數量多的同類事物聚在一起。

(3)拓展説話:一羣

2.“顆”

(1)觀察並比較實物:蘋果-棗、西紅柿-花生、羅漢果-蓮子、乒乓球-珠子,初步感知“顆”指較小且近似圓形的東西。

(2)自由展示並説出自己所帶的能用“一顆”表示的實物。

(3)拓展説話:一顆

3、“堆”

(1)看圖,比一比“一堆杏子”和“一個桃子”,初步感知“堆”。

(2)小組合作,在桌子上擺一擺、説一説自己帶來的可以用“堆”表示的東西。

(3)指名彙報

(4)拓展説話:一堆_______

四、複習鞏固,積累語言

1、出示課後練習“我會説”同桌討論,指名説,齊説。

2、小組協作學習:把自己帶來的東西擺一擺,説一説。

五、運用語言積累,仿編韻文

1、齊讀課文

2、觀看課件,仿編韻文。

情境一:菠蘿和梨

情境二:葡萄和桃子

情境三:馬和兔

3、小組合作,自編韻文。

4、指名彙報。

六、寫字練習

1、課件示生字,伸出食指跟隨電腦書寫筆劃。

2、仔細觀察,自主探究:怎樣把這些字寫好?

3、練寫生字,展示評議。

板書:

比一比

羊圖

螞蟻圖

企鵝圖

教後自評

《比一比》這篇課文的課題就充分説明了教材的特點,提示了學法,那就是要讓學生在比較中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羣”“顆”“堆”的意思,並能正確地使用一些量詞。這一課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兩個特點:

一、活用教材,創設語文實踐的良好氛圍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其目的就是要改變以往課程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注重多樣化的實踐性實習活動,關注並改善學生在教學中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我們掌握語言惟一的辦法就是在反覆多次的語言實踐中把它記住,語言材料多了,語言經驗就越豐富,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也就越準確。《比一比》這一課學生要理解的量詞就和生活有密切聯繫,有些量詞的使用是約定俗成的,道理不可説或不必説;有的量詞的使用則體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如“顆”多用於表示小而圓的事物。對於一年級的孩子而言,這些規律性的東西不能過早、生硬地灌進他們的耳朵,只有努力通過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説説練練中對量詞的使用有初步的感悟。

在本課設計中,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數量不一、大小不一的實物,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量詞説身邊的事物,進行“顆”“堆”“羣”的拓展説話,都是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機會。本課的設計還體現了一個創新性的語文實踐活動,那就是請學生仿編韻文。通過前一部分的教學使學生對常用量詞的適用範圍有了初步理解,然後先齊讀課文,再用課件出示菠蘿和梨、葡萄和桃子,學生練説“一個(),一個( ),——————————”,“一邊( ),——————————”。出示馬和兔,學生練説“一(),一(),——————————”。這些有目的、有層次的訓練體現了教材的開放性和彈性,滿足了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潛能,結果就有了“一個瘦,一個胖,一匹瘦馬一隻胖兔”的佳句。

二、進行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探索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引導學生理解“堆” 的適用對象時,從圖上的“一堆杏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堆”表示數量多的東西,那什麼樣的東西能用“堆”表示呢?放手讓學生在小組裏擺一擺,説一説,有些學生舉起一小袋的米説“這是一堆米”,“這麼説對嗎?”教師引發疑問,學生們就思考起這一問題來,最後由學生自己糾正,明白在一個平面上無規則地把許多東西聚在一起就可以説“堆”,當然這一概念學生不必表述出來,心有所悟就行了。之後再讓學生拓展説“一堆”,體現了學生自疑、自悟、自解的探究過程。

學生在拓展説“一羣”時説到“一羣老虎”,教師先不給予否定,而是強調“一羣老虎”,於是就有學生主動指出:老虎都是一隻一隻活動的,很少是一羣一羣的。教師再問第一位學生“應該説一()老虎”?學生輕易就答出了。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給了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機會。我們希望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他們的主動性得以發揮,不待老師講,便能主動地讀;不待老師問,便能積極思考;不待老師佈置和檢查,便能主動學習。學生如果有了主動學習的態度和獨立鑽研、探究的精神,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增強也就有了基礎與可能。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教學反思 篇3

一、設計意圖:

中班的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已經在細心觀察,他們會進行一些初步的比較分析,如:在餐後活動時間,小朋友喜歡聚在一起討論外面橫着豎着的欄杆,有的説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説明幼兒對同類事物開始作比較了,但還不會用正確的語言來表達,數學活動《比粗細》的教育目標在於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獲得感性認識,會用多種測量方法比較物體粗細,並能用語言正確表達,通過分層投放材料的操作,培養幼兒的探索意識和主動學習的興趣。

二、活動目的:

知識與技能: 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並用語言準確表達。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遊戲等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幼兒的探索慾望和主動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知物體的粗細。

難點: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粗細。

四、活動準備 :

1、圖片:粗細不同的茄子、大樹、蘿蔔。

2.粗細不同的紙棒、水彩筆、吸管、旺仔瓶等實物。

五、教學方法:

觀察法、操作法、遊戲法。

六、活動過程:

(一) 通過玩遊戲“粗寶寶、細寶寶” 引出主題,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1.教師出示兩根紙棒,引導幼兒觀察,並回答問題。

師:它們有什麼不同呢? (一個粗一個細。)

2.請幼兒將紙棒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紙盒,請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小盒子上有什麼?(有兩個洞洞。)這兩個洞洞有什麼不同呢?(一個大一個小。)你能看出哪個是粗寶寶家的房門,那個是細寶寶家的房門?

(2)介紹活動規則。

(3)幼兒動手操作,感知紙棒的粗細。

請個別幼兒在藏寶袋中拿出一個粗的和一個細的物體,並説一説你怎麼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瞭解粗細必須通過比較才能知道的。(指認)

(二) 啟發幼兒感知物品的粗細,並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所比較的物體的圖片。

2.引導幼兒觀察物體,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細。

師:出示兩根茄子,請幼兒仔細看看,這兩根茄子有

什麼不同?(一根粗,一根細。)

師:出示兩棵大樹圖片,小朋友再仔細看看,這兩棵樹有什麼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細。)

3.啟發幼兒將物品按粗細進行分類。

師:小朋友,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這些物品可以怎樣分類呢?

請個別幼兒上前來操作,其餘的幼兒觀察。

(三) 幼兒集體操作。

師:請小朋友完成數學課本中第29頁的內容,看一看圖中的物品,哪個粗,哪個細,請你把細的物品圈出來吧。

(四) 遊戲:説相反。

幼兒跟老師玩“説相反”的遊戲,加深幼兒對粗細的認識和理解。

(五) 活動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知道了通過比較能夠知道哪個物體粗,哪個物體細,物品的粗細是相對的,同類物品,不同類物品,除了粗細不同,在大小,顏色,長短等方面也有區別,小朋友一定要善於觀察,善於發現,找出它們不一樣的地方。

(六) 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在活動室裏找出粗的物品和細的物品,看誰找得又多又快。

活動反思:本次三課活動,我上的是中班數學活動《比一比》(比較粗細),活動一開始我通過遊戲“粗寶寶、細寶寶”引出主題 ,初步讓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因為,粗細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在出示兩根粗細不同的紙棒時,有的幼兒説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但幼兒還不會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物體的粗細。

在這一環節上應該多出示些粗細不同的物品為幼兒作比較,通過比較得出其結論。在操作過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幾種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筆、旺仔牛奶盒、彩筆盒等粗細不同的物品,來引導幼兒通過比較並正確表述物體的粗細,幼兒們在表述的時候大多數能明確説出物體的不同,還有部分幼兒不能準確的表述。在展示圖片上時間有點長,到了後面的環節就有些顯得時間有些倉促。

總的來説,在本次活動中,部分幼兒對粗細沒有生活經驗,在學習時,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粗細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教學反思 篇4

活動目的:

1、學會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2、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麼高,什麼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能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點:

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麼高,什麼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難點:

學習高矮排序,能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餘物體。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積木、瓶子、杯子、套娃等等。

2、演示教具:兩棵高矮不同的樹。

活動過程:

一、目測比較物體的高矮。

1、出示兩個娃娃,引導幼兒觀察。

“這是誰啊?(兩個娃娃)我把她們都放在這張平平的桌子上。看看這兩個娃娃誰比誰高?誰比誰矮?(娃娃比小娃娃高,小娃娃比娃娃矮。)”

2、再出示一箇中娃娃,引導幼兒比較。

“我還有一個娃娃,我也把她放在這張平平的桌子上,並放在這兩個娃娃的中間,這裏就有1、2、3三個娃娃。看看她比哪個娃娃高?比哪個娃娃矮?(比這個小娃娃高,比這個娃娃矮。)原來她們是比過以後才能知道高矮。”

二、幼兒和幼兒小組比高矮活動。

1、請一高一矮兩個幼兒上來比高矮。

“剛才我們的娃娃比過高矮了,那我們小朋友也來比一比吧,我先請這一組的兩個小朋友上來,你們都站在平平的地板上。看看這兩個小朋友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再請一箇中等個子的幼兒上來,三個小朋友比高矮。

“我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站在地板上,在這兩個小朋友的中間,看看她比誰高?她比誰矮?”

3、我知道還有其他組的小朋友也想來比一比,再請這組的兩個小朋友上來。同上。

三、幼兒和樹小組比高矮。

1、幼兒和樹比高矮。

“現在我請小朋友和別的東西比一比,知道是什麼嗎?(樹)我把樹放在平平的地板上,樹高還是矮啊?(不知道)要想知道樹是高還是矮是要有東西和它比的,那我請這組的一個(中個)小朋友來和這棵樹比一比。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出示小樹。“你們説是小朋友矮,那我還有一棵小樹,也把它放在平平的地上,看看現在是誰比誰高?誰比誰矮?那小朋友和兩棵樹比一比是(小朋友比樹矮,小朋友比小樹高。)”

3、我知道還有其他組的小朋友也想來和樹比一比,再請那組的一個(高個)小朋友上來。誰最高?誰最矮?(樹比小樹高,,樹比小朋友矮。)

小結:高和矮是要通過比較以後才能知道的,單一個東西不能判斷高矮。

四、按高矮排序。

1、“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很多玩具,這些玩具有高有矮,請你們在桌子上去比一比,按高矮來排排隊。”

每個小朋友使用以下幾類操作材料:

(1)按瓶子高矮排序;

(2)按套娃的高矮排序;

(3)用積木從低到高疊樓梯;

(4)按杯子高矮排序;

(5)按小棒高矮排序。

2、討論:請個別幼兒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講台來,這是什麼玩具?數數有幾個?教師指其中一個問,説説比這個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有哪些玩具?

五、户外活動

幼兒到户外尋找物體比較高矮。

“今天我們學會了怎麼樣比高矮,現在我們從矮到高排着隊,到外面找一找,有什麼東西可以比高矮。”

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三個活動環節,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比較高矮;學會運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較高、比較矮、最高、最矮等語詞,並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係;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教學反思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能夠用兩種物體進行比較。

2、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相等與不等。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教師彈音樂組織幼兒安靜入座。

2、複習5以內的數字。

基本部分:

一、教師指導幼兒觀察圖畫。

1、孩子們:圖上畫的這些生活用品你們都認識嗎?認識

2、有衣服、牙刷、杯子、

3、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數一數每種物體的數量是多少?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完之後把每種物體的數量分別寫在下面。

二、學習〉和 〈 符號

1、孩子們:請你們看一 看比一比第一副圖,是什麼和什麼在進行比較?是衣服和衣架進行比較。分別來數一數它們的數量是多少?(指導幼兒先連線,再比較)衣服有2件用2來表示,衣架有3把用3來表示,2比3小,所以2 〈3 讀 作2小於3。

主備:鄧維

復備:王媛媛

2、牙刷有2把,杯子有3個,牙刷比杯子少,杯子比牙刷多,所以就是3〉2,讀作3 大於2。

三、教師指導幼兒做練習冊。(描紅)

四、遊戲:〈排隊點名〉

請5個小朋友側身對全班同學,教師叫某個同學出列不稱其名,只説他排在第幾或倒數第幾的小朋友出列。 做對了,全班小朋友鼓掌説:某某,做對了。 板書設計:

比一比(多少)練習冊

3>2

3大於2 2

2小於3

主備:鄧維

復備:王媛媛

教學反思:

由於本課是練習,所以幼兒能比較快的掌握,只是在幼兒做作業的時候,提醒幼兒保持畫面的整潔就行了。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教學反思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幼兒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並初步學會記錄。

2、使幼兒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大小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

天枰、記錄紙、筆、大皮球和小皮球、泡沫積木、磁鐵、梨、蘋果等

幼兒每組一份材料:天枰、幼兒記錄表、筆、實物若干份(塑料蛋殼與鐵質小汽車、磁鐵與橡膠玩具、橘子與香蕉、積木與乒乓球)

活動過程:

一、瞭解天平秤的名稱及使用方法。

出示天平秤:讓幼兒觀察,並知道天平秤的原理。

二、探究新知識

1、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兩個物體的輕重)師:出示一個大皮球和一個小皮球,你知道誰輕誰重呢?

用句子"……重,……輕"和"……比……重輕"來説明物品的輕重。

你們又是怎麼標記的輕重的呢?(箭頭)

2、掂一掂,比一比:(兩個物體的輕重)

(1)教師出示1塊泡沫積木和1塊磁鐵,讓幼兒分組用各種方法比出它們的輕重。(你們都認為不能用眼睛看出來)那麼,你能想出什麼辦法比較它們的輕重呢?

(2)師:現在請一個幼兒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較泡沫積木和磁鐵的輕重。老師這還有好多東西,你們用什麼方法分出它的輕重?(端一端、提一提、掂一掂)

(3)有幼兒説,他反覆掂了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它們的輕重不是很明確,你們想一想,該怎麼辦呢?(對了,我們可以藉助秤這種工具稱一稱,現在,我們用天平這種秤稱一稱。

4、稱一稱,比一比。

(教師示範稱一稱蘋果和梨)師:誰輕誰重呢?你怎麼看出來的`?(很多同學都看出來了,放蘋果的這邊矮,説明蘋果重垂下去了,放梨的這邊高,説明梨輕翹起來了。(這邊是垂、這邊是翹)

三、幼兒分組操作活動————比較兩種物體輕重。

(1)"要想準確比較物體的輕重還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請幼兒每兩人一組從籃子裏拿兩樣東西比輕重,輪流操作。

(2)請幼兒與同伴交流操作結果。

四、活動小結:

師:小朋友們回顧一下,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比較物體的輕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法?

(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的辦法,一眼就能看出輕重的物體,我們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當看不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當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極力引導孩子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質疑,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幼兒正處在好奇又好動的年齡,課中我極力鼓勵他們多動手,多表達,多思考,引導幼兒利用生活和遊戲的實際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輕重特徵,並用相應的詞語描述。我認為本次活動的不足是活動時間較長,下次活動各環節應更緊湊。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教學反思 篇7

教學目標:

1、經歷對場景觀察的過程,體會比較長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數學。

2、聯繫生活認識長短、高矮的含義,瞭解長短、高矮是比較結果。初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學會比較的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對單獨比較誰長誰短應該沒有問題,只是完整地説不能做到,教師要加強滲透和指導。

比較方法的指導也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可能已經會數,但是卻不一定能數得準確,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掌握數數的方法,要讓學生明白一個一個地按一定順序數數,不容易遺漏、重複。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長短、高矮是比較的結果。

難點:建立比較的意識,學會比較長短、高矮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會跳繩嗎?有兩位小夥伴淘淘和蘭蘭也喜歡跳繩。瞧,他們跳得多好!(出示主題圖)

引導學生看圖:仔細觀察,淘淘手中的跳繩是什麼顏色?蘭蘭的跳繩呢?(注意引導學生完整地表述)

比一比,這兩個小朋友的繩子哪根長,哪根短?這是豆角先生給我們提出的一個問題。

板書課題:比一比

二、新知探索

1、比長短

你認為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蘭蘭的長一些,淘淘的短一些。

你是怎樣比的?(拿出準備的跳繩)誰來比給大家看。

指名上台比一比。

學生比的方法不一定準確,引導學生掌握比較的方法:比長短的時候,應該把兩根繩子的一端對齊,再比較另一端,多出一段的要長一些,少一段的要短一些。(一邊演示一邊講解)

引導:下朋友們用手指一指,書中畫的兩根拉直了的跳繩,哪端是對齊了的?(指名在實物投影儀上指一指)

引導:茄子先生還有一個要求,它要小朋友在長的那根繩子後面的方框裏畫“√”小朋友們會畫嗎?試一試。

2、比高矮。

引出第二位“老師”:白菜老師。

白菜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問題——圖中準備玩滑梯的兩個小朋友,誰高一些,誰矮一些?

引導學生用穿綠上衣的高一些,穿紅上衣的矮一些。

怎樣比較高矮?

指名兩人上台比一比。

一人站講台上,一人站講台下。能這樣比嗎?

引導:比高矮時,兩人站的位置應該是同一高度,並且雙腳放平,背伸直,最好是背靠背。

反饋練習:同桌比一比,看誰高誰矮。

引導學生繼續看圖,找一找,圖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比高矮?

兩棵樹

路燈的杆子和樹比較

桌子和凳子……

3、比輕重。

引出第三位“老師”——茄子老師。

它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問題——圖中紅果子和黃果子,哪個重一些,哪個輕一些?(出示教材中的圖片)

引導:玉米老師把這兩個水果放在什麼地方讓小朋友來觀察它們的輕重呢?

拿出天平,簡單介紹天平的結構並引導:當天平兩邊一樣高,也就是天平保持平衡時,説明什麼?

如果天平一邊高,一邊低,(拿出準備的水果放入盤中)説明什麼?

看着天平,你會想起我們玩過的什麼遊戲?

學生:蹺蹺板

對!重的一邊會下沉,輕的一邊會上翹。

拿出水果,提問:誰來説説老師手中的兩個水果哪個輕,哪個重?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回答)

要求在書上在重的果子下面的方框裏畫“√”。

三、自主練習

第5~6頁(投影)

(1)人拿出一支鉛筆,比一比誰的長,誰的短,指名交流時,注意比較的方法。用一句話説出比的結果。

(2)讀題,學生在書上畫“√”。讓學生體會直路近,彎路遠。

(3)讀題,學生在最長的後面畫“√”,最短的後面畫“○”。讓學生知道除了拉直了比一比,也可以數格子比一比。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談談你的收穫?

除了今天學的比長短、比高矮,你還會比什麼?

五、作業佈置

1.課後複習本節課的內容(比一比)。

2.完成第5~6頁4、5、6、7題。

六、板書設計

比一比

高、矮、長、短、輕、重

七、教學反思

1、例題首先強調觀察的順序性,過程中關注孩子對於比長短、高矮、輕重的語言表達,讓孩子在活動中加深感受,在感受中體驗生活。練習教學時,要重視讓孩子體驗比較的方法。

2.缺少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意識,天平抽時間還是要讓孩子感受一下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教學反思 篇8

【活動目標】

數學區——比較7以內的兩數關係

目標:

1、發現7以內前後兩數之間多1和少1的關係。

2、學會按照數量的多少排序。

3、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遊戲的玩法。

4、體驗遊戲中互相合作的快樂及獲得成功的滿足。

【活動準備】

會沉的材料、會浮的材料,裝有清水、鹽水與糖水等水盆若干,記錄表。

【指導要點】

一、1、感知7以內數量,點數操作盤中的點卡。

2、感知7以內相鄰兩數的關係,引導幼兒目測點數,比較7以內相鄰兩數多1和少1的關係。

問題:點卡上有幾個點子?比7多1的點卡是幾?比7少1的點卡是幾?

3、按數量多少排點卡或數卡。

二、介紹開設區域

1、科學區(各種各樣的杯子(一)):提供各種不同形狀、材質的杯子,引導幼兒區分各種杯子,知道名稱。瞭解各種杯子的特性,並能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2、語言區(借你一把傘):提供借你一把傘的背景圖,引導幼兒根據畫面較清楚地講述圖片內容,理解適合自己的東西不一定適合別人的道理。

提供木偶、卡片、圖書,引導幼兒説:"請把……借給我,好嗎?等句式。

3、繪畫區(繁華的街頭):繼續提供繁華街景的課件或圖片、水彩筆等繪畫材料,大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各式各樣的房屋。

4、操作區(篩花生、綠豆、米):繼續提供筷子一雙、小篩一個、小碟,花生、綠豆、米若干,讓幼兒練習用筷子夾的動作。

5、手工區(我設計的船):提供各種建構材料、泥塑及製作船材料的輔助材料,剪刀、透明膠等工具,讓幼兒初步學會用多種材料製作喜歡的船,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和創造力。

6、運動區(輪胎):繼續提供輪胎若干,探究輪胎的各種玩法。

三、幼兒遊戲、教師指導。

四、收拾材料、集中講評。

角色遊戲:飲食店

(一)理髮店娃娃家醫院遊戲總目標:

1、對遊戲活動感興趣,願意參與活動,能自願扮演各種角色進行遊戲。

2、積極參與遊戲表現各角色的行為、活動,逐步拓展遊戲主題和情節。

3、能與同伴友好協商、合作,嘗試解決遊戲中遇到的問題。

4、能遵守簡單的遊戲規則,學會在遊戲中使用禮貌用語。

飲食店一遊戲目標:

1、瞭解廚師、收銀員、顧客不同的角色特點以及他們之間簡單的對話。

2、積極參與遊戲環境的佈置,感受快樂。

遊戲準備:

1、經驗準備:與爸爸、媽媽一起到小吃店進餐,觀察瞭解小吃店的人員及環境。

2、物質準備:餐具(一次性紙盤、湯匙、叉子等),材料(餃子、麪條、扁食、等食物)小吃店PPT。

3、環境創設:收集餐具、用具佈置遊戲環境。

遊戲過程:

1、談話引入師:你們有吃過小吃嗎?(引導孩子們回憶)師:你們去過的小吃店是什麼樣子的?

師:你們吃過什麼小吃呢?我們尤溪有什麼小吃?

(引導幼兒説出清湯麪、筷子面、白粿、魚丸、粉乾等)

2、交流經驗師:小吃店裏有什麼?工作人員是怎麼工作的?

3、教師播放PPT教師過程講解一邊做動作。

4、提出規則

(1)工作人員不能隨意的走動,要負責好自己的崗位,使用文明禮貌用語。

(2)顧客要明確自己的身份。

(3)遊戲結束後要把玩具送回家。

5、幼兒自由選擇遊戲教師事先分配好角色,幼兒也可以自主選擇要扮演什麼角色,(教師要特別跟幼兒強調不能大聲喧譁和隨意走動)

6、幼兒遊戲,教師巡視指導。

7、遊戲評價

(1)讓幼兒説説自己的遊戲體驗、感受,交流"小吃店"裏遊戲開展的情況。

(2)教師針對營業員的服務表現和顧客的表現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但是對於小班來説,既要讓他們記住活動內容又要保證安全還要活動的井井有條是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始終都以語言來提示幼兒注意安全。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教學反思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情景表演,瞭解睡覺的正確睡姿,知道睡覺時不能隨便玩玩具。

2.樂意參加歌表演,能運用自己掌握的正確的健康知識指導玩具娃娃睡覺。

3.引導幼兒初步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

4.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小狗玩偶一個,任何形象的玩偶幼兒人手一個。

2.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向幼兒提出問題,引發幼兒對不健康的午睡行為的思考

(如情景表演有困難,可引導幼兒觀看教學掛圖)

提出問題,請幼兒思考:

⑴為什麼不能矇頭睡覺?

⑵睡覺的時候為什麼不能玩玩具?

⑶為什麼不能趴着睡?

二、引導幼兒閲讀幼兒用水,瞭解睡覺的正確姿勢

(1)教師:怎樣睡會發生危險,怎樣睡才能讓自己睡得更舒服呢?我們看看書上的小朋友是怎樣睡的。

(2)教師在幼兒閲讀後提問:你最喜歡哪一種睡法?今天午睡的時候你準備怎麼睡?

三、遊戲“寶寶睡覺了”

1.老師這裏有很多小寶寶要睡覺了,請小朋友選一個寶寶,帶他去你的牀上睡覺。想一想,寶寶怎麼睡才更舒服。

2.寶寶睡覺了,我們來給寶寶唱首《搖籃曲》哄寶寶睡覺吧。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中,幼兒積極性很高,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活動中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通過優美的配樂散文詩及背景圖,幼兒有一種身臨其境地感覺,通過各種感官感受到了夜晚的寧靜與恬美,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得到美的享受。

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以肯定的目光,微笑的神態、讚許的語言,鼓勵幼兒探索、表現。在理解動詞睜、停的時候,師生互動,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幼兒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理解了動詞的含義,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幼兒知識積累比較豐富,知道許多動物睡覺的習慣,因此在最後一個講述環節中,幼兒能大膽講述、表現,情緒及活動氣氛達到高潮。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教學反思 篇10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小豬的不同特徵,能對5以內數量比多少。

2、理解多與少的相對性,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參觀過農場的經驗。

2、材料準備:《小豬寶寶比一比》的flash課件、小豬圖片胸牌人手一份、音樂

活動過程:

一、説説小豬----通過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幼兒對小豬的興趣。

1、猜謎語:翹鼻子,大耳朵,胖身體,愛睡覺,樣樣東西都愛吃。

2、你為什麼猜是小豬?説説理由

小結:小豬長得胖胖的、耳朵大大的;小豬最愛睡覺了,不挑食,樣樣東西都愛吃,身體長的棒棒的。

二、比比小豬----通過觀察比較小豬的不同特徵,能對5以內數量進行比較。

1、出示課件,提問:小豬寶寶都在幹什麼?

小結:我們發現有的小豬在媽媽的背上、有的小豬在媽媽的前面、有的小豬在睡覺、還有的小豬背對着我們。

2、小豬寶寶都長得怎樣?

小結:豬媽媽有四種顏色的小豬寶寶,花豬寶寶有2只、黑豬寶寶有3只,灰豬寶寶有4只、粉豬寶寶有5只。

3、小豬比多少:哪種顏色的小豬多?哪種顏色的小豬少?請幼兒比較四種小豬的多少。

小結:通過四種小豬比多少,我們發現粉豬寶寶最多、花豬寶寶最少、黑豬寶寶比花豬寶寶多比灰豬寶寶少;在比較多與少的時候要有一個比較的對象,這樣才能正確的進行比較。

三、遊戲:找個朋友比一比----通過遊戲進一步鞏固對於5以內數量的多與少的瞭解,同時瞭解多與少是有相對性的。

1、遊戲規則:每人掛一個畫有1—5個小豬的胸牌,音樂響起,就去找朋友比多少,邊找邊説:找個朋友比一比、數量多的站起來,數量少的請蹲下。音樂停以後看看各自做得對不對。

2、進行多次以後,提問:遊戲中為什麼一會兒蹲下,一會兒站起來,和誰比多了、和誰比少了?

3、交換胸牌後再進行遊戲,鞏固多與少的相對性。

小結:多和少是和不同的對象比出來的,而不是一直不變的。

活動反思:

能引起孩子的喜愛、認同的教學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愛鮮豔、誇張的小豬作為教學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嚴謹的數學讓孩子掌握,還要有新穎有趣的環節和語言來引起孩子的注意,並讓孩子們積極的比較5以內數量的多少。第一環節的猜謎語可以去掉,直接讓孩子來觀察小豬,這樣活動會更精煉。對於多和少的相對性,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教師在讓孩子觀察小豬時,應做到兩個兩個觀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