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詠懷八十二首》的教案

來源:文萃谷 1.71W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教案(新人教選修)

有關《詠懷八十二首》的教案

一、教學重點、難點:

阮籍詩小結:

⑴阮籍的詠懷詩體現了正始文學最基本的特點,即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鋭的人生悲哀。過去還從未有人把人生描述的如此孤獨、悲涼。他的詩重在寫心,從自己的心理感受揭露封建社會壓迫人性、人權的本質。是另一種形式的憤世疾俗之情的發泄

⑵阮籍的詠懷詩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政治抒情詩的先河,它擺脱了對樂府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理引入詩中,同時與一系列的藝術形象相結合,表現手法多用象徵寓意,形成曲折幽隱的風格特點,使詩歌的內涵更為深厚。可以説,中國的詩歌到了阮籍的詠懷詩,明顯變得厚重了。

⑶阮籍的詠懷詩首創了我國五言古體抒情組詩的體例。

二、正始文學

正始是魏廢帝曹芳的年號(240-249),但習慣上所説的“正始文學”,還包括正始以後直到西晉立國(265)這一段時期的文學創作。這一時期的政治現實卻極其嚴酷。從司馬懿用政變手段誅殺曹爽而實際控制政權開始,到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續執政,十多年間,醖釀着一場朝代更替的鉅變。他們大量殺戮異己分子,造成極為恐怖的政治氣氛。“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許多著名文人死在這一場殘酷的權力鬥爭中。

另一方面,司馬氏集團為了掩飾自己的行為,併為奪取政權制造輿論,又竭力提倡儒家禮法,造成嚴重的.道德虛位現象。以清醒和理智的思維,面對恐怖和虛偽的現實,知識階層的精神痛苦,也就顯得尤其尖鋭、深刻。 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學發生了重大變化。正式文人面對嚴酷的現實,很自然的發展了建安文學中表現“憂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發了個人在外部力量強大壓迫下的悲哀。

由於周圍環境危機四伏,動輒得咎,也由於哲學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很少直接針對政治現狀發表意見,而是避開現實,以哲學的眼光,從廣延的時間和空間範圍來觀察事物,討論問題。也可以説,他們把從現實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廣為對整個人類社會生活和歷史的思考。這就是正始文學呈現出濃厚的哲理色彩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鋭的人生悲哀,構成了正始文學最基本的特點。

正始時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謂“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他們主要成就在哲學方面。後者又稱“竹林七賢”,指阮籍、嵇康、阮咸、山濤、向秀、王戎、劉伶七人。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學成就最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