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鸚鵡原文賞析

來源:文萃谷 1.88W
詠鸚鵡原文賞析1

原文:

詠鸚鵡原文賞析

罩向金籠好羽儀,分明喉舌似君稀。

不須一向隨人語,須信人心有是非。

詩詞賞析:

釋教祈求眾生都能完成無上正覺,僧徒不但自身避惡從善,而且勸人棄惡就善。一些僧人還寫有勸戒詩。這種詩因為旨在勸戒,所以語言一般比較通俗淺顯,且常借某種事物以為緣起,極盡殷殷勸戒之意。定渚寫的《詠鸚鵡》就是這樣的詩。

此詩有兩層意思:一是警告人不要人云亦云,“隨人語”,搬弄是非,而應該明白並相信,“人心有是非”,各人都會有自己的判斷。這是站在世俗立場對世人的勸戒。另一層是站在釋教的立場,佛門的角度,要僧徒、佛眾跳出世人的是非圈,把定自性,捐棄世俗的語言,不讓它沾污自性的清淨。為了説清這個道理並讓人接受,作者選取鸚鵡這一富有特徵的形象加以描摹、刻劃、渲染,使道理藴含在形象之中,為人所自然領悟。

此詩的前兩句是對鸚鵡形象的描摹。鸚鵡罩在美麗的飾金的籠裏,有着一身漂亮的羽衣和儀容,容易引起人的好感。它還有喉舌,可把各種事情説得天花亂墜,叫人非聽非信不可。“羽儀”也好,“喉舌”也罷,全都是它迷人的手段。針對這情況,後兩句提出勸戒,強調隨人語的禍害。話是對鸚鵡説的,實際上是在對人説的。

此詩用的是託物寓意的`方法,既形象生動,易為人所理解,又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詠鸚鵡原文賞析2

原文:

鸚鵡殊姿致,鸞皇得比肩。常尋金殿裏,每話玉階前。

賈誼才方達,揚雄老未遷。能言既有地,何惜為聞天。

詩詞賞析:

胡皓這一首有名的五律,其妙處在於,詩人以雄勁的筆觸,描寫同二相以下羣官樂遊園宴的藝術概括。他通過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營,以及把寫景、敍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裏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詠鸚鵡原文賞析3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

落羽辭金殿,孤鳴吒繡衣。

能言終見棄,還向隴西飛。

古詩簡介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作者以鸚鵡自比,通過鸚鵡的遭遇,抒發自己的憤懣情懷。

翻譯/譯文

落羽的鳳凰不如雞,離開了金鑾殿,只好扇動錦衣孤寂哀鳴。

槍打出頭鳥,誰叫你那麼喜歡提意見?那麼會説話?那麼會作詩?讓笨嘴鳥兒妒忌,現如今只好飛回隴西的故林了。

註釋

⑴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詩題一作《敕放歸山,留別陸髓御不遇,詠鸚鵡》。金門,漢代宮門名,又名金馬門;侍御,侍御史.官名,唐為御史台成員。王侍御、陸侍御,名字不詳;鸚鵡,鳥名。種類甚多,羽毛色彩美麗。舌肉質而柔軟,經反覆訓練,能模仿人舀的聲音。

⑵落羽,羽毛脱落。金殿,金鑾殿。唐宮殿名。

⑶繡衣,御的代稱。《漢書》:"王賀為武帝繡衣御史。"

⑷隴西,古地區名。菠指隴山以西地區。約當今甘肅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一帶。張華《禽經注》:鸚鵡,出隴西,能言鳥也。李白祖籍也在隴西。西:一作山。

賞析/鑑賞

這鸚鵡不是一般的鸚鵡,而是從金殿裏來的,金殿裏的鸚鵡為什麼來到此地?因為這鸚鵡有兩大問題,一是敗羽了,二是能言。正因為這樣,所以只能孤鳴在野,而且歎息自己失去了錦繡衣裝。因為能言而見棄,所以只能獨自飛向隴西。其實這是詩人以鸚鵡自比,寫鸚鵡的遭遇,其實就是抒發自己的情懷,李白不就是那敗羽而多言的鸚鵡嗎?

李白在京城長安時,一度頗得唐玄宗的賞識,供奉翰林,掌管機密詔命的起草。但是,他的浪漫性格和正義主張,終於使他遭受到權臣貴族們的排擠。他在長安僅僅三年。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被變相地放逐出京,也就是他自己所説的"勃賜歸山"。這首詩就作於他離開長安之前,即"初出金門"時,去尋訪王侍御史,不遇,看到他壁上鹼的鸚鵡,便借詠畫,抒寫自己遭受讒言,而被迫離開京城的苦悶和怨憤心情。

四旬詩既是詠畫中鸚鵡,又是寫詩人自己。前兩句説,鸚鵡羽毛脱落,離開了金殿,獨自依託在侍御家的牆壁上哀鳴,實際上是在寫自己遭受挫折,從翰林院失意歸來,形單影隻,前來向侍御史傾訴衷腸。後兩句説,鸚鵡能模仿人説話,終究要被遺棄,最後還得飛向隴西出生之地,實際上也是在説,冉己敢於陳述意見,終究見棄於唐明皇,只好回到自己的故鄉去了。題畫與言情,兩相齧合,取譬精巧,可見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詩人用鸚鵡的能言喻指自己的才華,既然自己不為朝廷所用,那就只有迴歸故里了。古時隴西盛產鸚鵡,而隴西正是李白郡望所在,因而詩人對鸚鵡有同病相憐之感。詩中以"隴西"與"金殿"對舉,其失落之感尤為強烈。而這隻鸚鵡不是一般的鸚鵡,是從金殿裏來的,金殿裏的鸚鵡來到此地的原因:一是敗羽,二是能言。正因為這樣,所以只能孤鳴在野,而且歎息自己失去了錦繡衣裝。因為"能言"而"終見棄",所以只能獨自飛向隴西,其實這是詩人以鸚鵡自比,寫鸚鵡的遭遇,其實就是抒發自己的情懷,自己就是那隻敗羽而多言的鸚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