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夜白居易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來源:文萃谷 2.69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夜白居易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夜白居易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唐代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譯文

清明節夜晚時,清風習習,月夜朦朧,用碧玉做成的欄杆和用紅色的磚砌成的牆是刺史的府宅。

獨自步行在迴旋的走廊中唱歌,遠遠的聽到絃聲,默默的欣賞花。

註釋

清明夜:清明節的夜晚。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

砌(qì):台階。

獨:獨自。

迴廊:迴旋的走廊。

遙:遙遠,遠遠。

看花:賞花。

賞析

第一句,描寫出詩人所處的環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朧的,美好的月色使詩人迷醉於清明之夜,對環境的交待襯托出了詩人對美景的愛惜,也表現了詩人的閒適之情。

第二句,在微風拂過的月色朦朧的清明之夜,詩人處在碧玉欄杆和紅磚牆下的府邸裏。詩人用“碧和紅”字顯示了自己愉悦的內心,在夜晚所望之處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細琢的建築,喜笑開顏,好不爽朗。

第三句則寫了詩人獨自踱步在迴旋的走廊中歌唱。詩人處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頭,開懷歌唱,在迴廊裏唱着歌抒發着內心愉悦的情懷。

第四句,交待出詩人思緒飄向了遠方,恰又聽到了遠方的管絃之聲,於是詩人安靜下來認真傾聽着絃聲,自是不休閒。從另一方面,“遙聽”和“暗看”卻也寫出了詩人對現實的關注。

整首詩妙在未寫清明之夜的清冷,卻有它的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別有韻味,此詩取材,構思都別具一格;此詩也展現了詩人留戀美景,深恐春天將去的微妙心理,但無一字直抒胸懷,而詩人惜春之意無疑自顯。

創作背景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習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比男人玩的更開心。

鑑賞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遊玩的習俗。

在古代,踏青又稱“尋春”、“春禊”,晉代已盛。清明時節也是人們春遊的大好時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後,盡情地親近自然,到郊外踏青遊玩,這是清明節俗的另一項重要活動。目前普遍認為,這一項清明節俗是繼承了形成於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節傳統。上巳節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擇偶。

但這首詩妙在未寫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不禁讓人要笑問:“可是愁嫁?”

對白居易一向頗有好感,雖然當初《琵琶行》《長恨歌》曾經讓我背得痛不欲生,但是長大以後細細回味,其名句卻處處可用得,選他這首,是因為意境的清朗,和顏色對比的鮮明卻不刺眼,詩人在夜裏聽樂看花,怡然自得,但繞着迴廊行而復歇,卻含蓄點出了此閒適後的詩人的真正心意。

題岳陽樓

唐代 白居易

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

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譯文

岳陽城下的江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獨上高樓倚靠着欄杆眺望。

春天,草木的綠色與遠處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與湖水中的紅波交相輝映,紅波近處,似乎就是國都長安。

岸邊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樹上哭得悽慘,天上的大雁要從這浩渺無邊的湖上橫空飛過還有許多困難。

這個地方風景壯闊美麗,只可畫成畫障,掛在貴富人家的廳堂裏供他們欣賞。

註釋

岳陽樓:岳陽城西門樓。唐開元年間,中書令張説為嶽州刺史,常與文士登此樓賦詩,自此著名。

漫漫:大水無邊無際的樣子。

危樓:高樓。 憑:倚、靠。

夢澤:即雲夢澤,古代面積極大,包括長江南北大小湖泊無數,江北為雲,江南為夢。到唐代,一般稱岳陽南邊的青草湖為雲夢。

圖障:畫幅,畫幛。唐人喜畫山水為屏障,張掛在廳堂上。

華堂:華麗的廳堂。 張:張掛。

賞析

前四句中有三句都是寫洞庭湖的浩渺無邊。首句“漫漫”一詞將洞庭湖的浩渺寫得生動形象,三、四兩句對洞庭湖的廣闊作了進一步的描繪。詩人眺望夕陽映照下的洞庭湖景色,不由想起了國都長安,這裏暗用了晉明帝(司馬紹)“日遠長安近”的典故。“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一句,用“猿啼”、“雁渡”抒發詩人的漂泊流離之感,與上文“近長安”相呼應。詩的最後兩句説洞庭湖風景壯闊優美,可以畫成圖畫,讓那些貴人們欣賞,這樣貴人們也許可以體會到猿啼雁飛、流民逐客行旅的奔波之苦,含蓄地流露出羈旅漂泊之感和對貴人們的怨憤。

詩為登樓抒懷之作。描繪登樓所見之景,抒寫對京都的思念和行旅艱難的感慨。律詩中二聯,常為一聯寫景,一聯抒情。此詩突破常格,兩聯皆融合情景,境界深遠。“春岸”兩句,更融現景與想象於一體,為人稱道。

這首詩的特點是寓情於景,在描繪優美動人的景色的同時,也通過“獨”、“苦”、“難”、“唯堪”等字,向讀者展示了自己的內心獨白。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春天,四十八歲的白居易終於結束了四個年頭貶謫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的生涯,赴任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他乘船沿長江逆流而上,途經嶽州(今湖南嶽陽)時,登上洞庭湖畔的岳陽樓,眺望那煙波浩渺、優美如畫的無邊春景,寫下了《題岳陽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