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事蹟讀後感(精選8篇)

來源:文萃谷 5.97K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聞一多事蹟讀後感(精選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聞一多事蹟讀後感(精選8篇)

  聞一多事蹟讀後感1

再讀説和做,認識聞一多先生前期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十數年如一日,終於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後期則投身於民主運動,敢於為人民講話,面對兇殘的敵人無所畏懼,視死如歸,體現出民主戰士的大勇,成為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的楷模。

我最敬重他的一句話,就是有的人説了也不會做,有的人做了也不一定説,只要我們去做,努力去做,不一定要説,別人也會知道,就算了我們説得天花開,地天落,天下美言都用上,也沒有用的。聞先生在前期和後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對社會認識的變化。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的事蹟,表現了他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的高尚人格,讚揚了他為國家、為民族、為民主的獻身精神。

  聞一多事蹟讀後感2

今日再觀聞一多先生的《死水》,似乎又有所感悟,每一次的品讀,或許都會帶來一點小小的不同。

從《死水》中,我們似乎能夠感知詩人對黑暗現實社會的厭惡,憎恨,灰心和失望;他對舊世界,舊事物的辛辣諷刺和無情詛咒折射出他希望打破舊世界,渴望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全詩透露出詩人的感情是強烈飽滿的大義凜然,是拍案而起的義憤填膺,是嚴峻的冷酷中夾雜着火一樣的熱情。詩人先是痛斥“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寓指當時死氣沉沉,腐爛透頂的黑暗社會,進而“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再次表明這是一個毫無生機,不知人情冷暖的社會,對於這樣一個缺乏生機,缺乏人情温暖的社會,詩人毫不留戀,而是索性“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以惡制惡,以毒攻毒,讓糟粕去破壞糟粕,詩人自此充滿着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義憤和興奮。

在這樣一個污濁黑暗的社會中,即便“銅成翡翠”“鐵鏽桃花”“油織羅綺”“黴蒸雲霞”,也斷然粉飾不了滿目瘡痍的病態社會,這種以美寫惡,以美好的事物來反襯邪惡的本質,這種鮮明的對比,使醜惡更加暴露無遺,不管在“死水”中注入什麼新鮮的活力或者如何改造它,如果不從根本的體制上去加以改善,都是不可取的,都終將逃避不了泡沫破滅的美夢,即使它偶爾發出幾聲吼叫,也顯得那麼聲嘶力竭而蒼白無力。

在最後的一節中,詩人再次發出“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與第一節首尾呼應,既強調“死水”腐爛透頂,死氣沉沉,不可救藥的現狀,又表達出詩人嫉惡如仇,憤慨絕望的心情。

然而詩人在“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後分別寫道“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此語一出,擲地有聲,斬釘截鐵,猶如朝堂斷案,鎮木一響,無可置辯,也毋庸置疑,立馬宣判“死水”的罪惡死刑。詩人或用誇張描繪,或斷然否定,猶如雪上加霜,火上澆油,毫不留情地詛咒鞭撻腐敗黑暗的社會。詩人在絕望之餘而生憤激之語,寫道:“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既然這樣一溝絕望的死水無法改造,無法挽救,而且腐爛透頂,惡貫滿盈,那就不如順其自然,任其滅亡。

詩人偏激尖刻的言語,巧妙地傳達了作者對黑暗現實和反動軍閥的咬牙徹齒之恨。在“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的言外之意其實是説讓醜惡來開墾,只能是醜上加醜,惡上添惡,他只能把這個世界搞得烏煙瘴氣,暗無天日,只會加快他的滅亡步伐。從而迎來詩人期盼的富有生機,政治清明,充滿真善美的人情温暖的光明社會,讓“絕望的死水”變換成“希望的活水”。

  聞一多事蹟讀後感3

火一樣盛開的頭髮,有如杜甫晚年的“一月不梳頭”;一副老花鏡下一雙鋭利的眼睛,深黑的眼袋,一張將厚厚的貼滿下巴的鬍鬚劈開的嘴,上面還有一隻似乎很堅硬的直鼻;歷經風雨的黃臉上勾畫出這位“何妨一下樓的主人”。他便是我最崇敬的民主戰士——聞一多。

他生於1899年,那個佈滿硝煙而黑暗的年代。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他看到了祖國的黑暗,政府的腐—敗,帝國的陰謀。卻想用“望聞問切”的手段來拯救中國!理由是“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他是個瘋子,文學上的瘋子!”不少人在他動員的時候這麼想。是啊,我也不得不承認他是個“瘋子”。

但是,他卻做到了,喚醒了千千萬萬的國民站起來抗爭!而他所用的——不過一張嘴和一枝筆!

“人家説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説。”

“人家説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説。”

他熱愛文學,所以,他在早期充當的只不過是一介詩人,沒有多少人能留意。直至他詩興不在,在沒有任何“説”出來的情況下鑽研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

想參考先人的歷史來拯救中國。《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和《古典新義》不過是他“何妨一下樓”的成果。接着,他開始了更新近一步的奮鬥。

做為革命家的他,不再像以前那樣“做了再説”,而是“説了就做”。

他開始吶喊,起初聲音很小,只有昆明的青年聽的到,其後便越來越大聲,和全國父老鄉親共鳴起來,吵得帝國主義日夜不得安寧。

不管多大的危險,他都會站起來説。

1946年,7月11日。李公樸因參加了愛國民主運動,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昔日的好友在敵人在槍口下倒下了,他怒吼了,參加了那禁忌的追悼會,大罵國民黨特務!慷慨淋漓,無拘無束,把國民黨罵地狗血淋頭,怒火中燒。

最後,他倒下了,在回家的'路上被特務暗殺,光榮地犧牲在人們的心中。他的革命失敗了,不,應該是成功了!他用自己的生命點燃了所有人民的憤怒之火,讓那億萬的人民挺起胸來抗掙。

  聞一多事蹟讀後感4

《紅燭》是聞一多回顧自己多年的理想探索以及文學發展歷程而寫成的一首詩,作者將這首詩作為他同名詩集的序詩。全詩都是圍繞着“紅燭”這一意象所寫,作為本詩的中心,“紅燭”的所有特點都成為作者集中描寫的對象。

這首詩從頭到尾都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和唯美主義色彩。詩的開頭,作者引用了李商隱的著名詩句“蠟炬成灰淚始幹”,變現出詩人對於紅燭這一主題的立場和基調。他發出“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這樣的呼聲,襯托出作者滿腔的熱忱。“紅燭啊!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是誰點的或——點着靈魂?……”接連的提問,指出了矛盾和衝突所在,為什麼紅燭要為這火光而燃燒自己的身軀?在這種疑惑中,作者堅定了自己的的信念,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並堅持在這條朝着理想邁進的大道上堅定地走下去,表達出作者為了理想,另可化為灰燼也在所不惜的決心。

作者在《紅燭》中歌頌的是自我犧牲、實幹、探索、積累的優秀品質,讓讀者讀懂什麼才是真正的奉獻,“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聞一多事蹟讀後感5

每個人都很愛國,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事業奮鬥着,可是能有多少人能夠像聞一多先生那樣為了愛國,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究竟有多少。

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的方面是與眾不同的。別人是説了在做,他是做了再説。別人説了不一定做,他是做了不一定説。他卻一生創作了三樣文學上的奇葩《唐詩雜論》、《楚辭校補》以及《古典新意》。

他在民主運動中,是另一方面的人。與學者方面是截然不同的。是説道也會做到。他説到了,但是他用他的生命作為代價。在演講大會上大罵特務,説為什麼不敢明着打,而在暗地裏。問他們李先生到底犯了什麼錯,為什麼要殺死他。既然他犯錯了,為什麼不明着打,是因為他們自己感到恐懼,從而製造恐懼……演講3小時後就被暗殺了。特務們為什麼要殺死他。是因為他們害怕聞一多先生。

由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告訴我們,有再大的成績不要驕傲。為了愛國要向聞一多先生一樣,不懼恐怖勢力,讓人們站起來,是最重要的。這就是我讀《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的感想。

  聞一多事蹟讀後感6

“空談,水之泡沫;實行,金之點滴。”説一尺不如行一寸,如果説語言是枝葉,那行動便是果實了。聞一多先生便用他的一生很好地詮釋了這個道理。

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青年運動的領導人,聞一多先生“説”了: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他“做”了:在李公樸同志被害,警報迭起,凶多吉少的時候,他大罵特務,慷慨淋漓;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鬚飄飄。他終於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這是多麼崇高的品格和可貴的精神啊!

誠然,聞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但他更是行的高標。可反觀現在社會上的很多人呢?他們説是説了,可是卻遲遲不見他們行動,或者他們“雷聲大,雨點小”,説的時候有聲有色,非常動聽,可做起來畏手畏腳,停滯不前。這樣的人一開始站在語言的巔峯,到後來卻跌落到了舉止的谷底,最終只能淪為歷史舞台上的挑樑小丑。如果説了卻不能做到,索性不如不説,正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你若言而無信,叫人如何相信你呢?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説到做到,敢説敢做不應只存於聞一多等人身上,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做到言行一致,敢説敢做,把實幹的精神不斷地發揚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去!

  聞一多事蹟讀後感7

讀完《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收穫很大。作者臧克家深情回憶着“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力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臧克家先生寫此作文時已是75歲高齡,但面對這些往事,他仍然歷歷在目。

“那時候,他已經對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那是一股什麼精神的力量促使着他!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一多先生也總是頭髮零亂,他是無暇及此的。杜甫一生憂國憂民,安史之亂後顛沛流離,窮困潦倒。他親眼目睹着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因此他的詩中多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社會現實。聞一多先生是十分賞識杜甫的,他也與杜甫有着相同的經歷,在抗戰爆發前,聞一多先生曾是過着一段寧靜的書齋生活,但當他親眼目睹了下層人的苦難生活,也如杜甫般逐漸形成沉鬱頓挫的創作風格。臧克家與聞一多既是朋友又是師生,臧克家常説若沒有聞一多先生便沒有他的今天,他們倆共同有着愛國情懷,那是潛移默化的。

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聞一多先生吃的是精神的糧食,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藥方。他在最後一次演講中,慷慨淋漓地大罵特務,那是心的釋放,是代表全中華民族的反抗。勇敢、不墮落!聞一多先生忍受着飢餓的帶來的折磨,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演講》,當天就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是一位多麼有價值的學者啊!

聞一多先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是優秀的詩人!他是大勇的命烈士!

  聞一多事蹟讀後感8

讀了《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這篇課文,我深深地受聞一多先生的事蹟所感動,令我茅塞頓開、頗有感悟。

《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這篇課文是以第三視角記敍了一些關於聞一多先生生平的事蹟,講述了他一生當中的主要事略,通過字裏行間的講述,表現了聞一多先生崇高的素養品格,體現了他的修養內涵,更是高度讚揚了他的革命精神。

文章當中的那句話叫我印象深刻“人家説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説,有時候做了也不一定説”。是的,關於“説和做,古往今來我們議論得太多了。先哲告訴我們,凡成就大事者,總是説得很少,做得很好。而通過這篇文章的講述,聞一多先生就給我們很好得體現出了這句先哲名言。而真正到了要説的時候,聞一多先生不但會説,而且説得響亮,説得徹底,説得鼓舞了人心,讓人們都起了共鳴。

總體而言,我讀《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的感悟就是這些,我們應該學習聞一多先生説得少,做得好。並且到了真正該説的時候一定是説得痛快,説到徹底,並且要擁有一顆崇高的內心,兼具內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