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課堂的互動教學實施方案

來源:文萃谷 2.38W

當前,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這就是“師生互動”。

淺談語文課堂的互動教學實施方案

這一理念出自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師生“互動”提倡把單一接受的學習方式變為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高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自研究,動手操作,強調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即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的發揮,強調師生的相互作用。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根據這一要求,我認為,語文課堂就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寬鬆自由的探索空間。師生互動,要求教師在課堂中,由“演講者、表演者”,轉化為“引導者、管理者”,由“一言堂”變為“眾言堂”。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給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鍛鍊自己的平台。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相互討論,得到鍛鍊。通過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輪流變換爭當教學活動中的不同角色,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養和鍛鍊。那麼,具體在教學中,應該怎麼做呢?

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在課堂中,要加強師生互動,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從預習就開始互動。

一般的教學理論強調教師要精心備課,對教材要多研究,教學內容對學生課前也是保密的。這就容易出現一個問題,這常常導致學生預習的盲目性,頂多就是讀幾遍課文,解決一些字、詞而已。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教師在上課前,可設計預習作業,我在教學中,深入領會和實踐這一要求,如:讓學生在學習一篇新課文之前就瞭解本文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從而使他們的預習有意識、有目的。還可以在預習中提出幾個較為簡單的問題,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有效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課堂教學更要體現互動。

1、互動還要創設必要的情景;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得先創設情景。學生在教室創設的情景中,或體驗現實的社會生活,或體驗某個典型角色,或體驗某種社會情感。學生通過身臨其境來獲得對於課文內容的真實感受,以此激發學生內驅力,培養品味品質,豐富思想情感,提高學習效果。如:在教學《搭石》時,我以“情”為首,調用多種手段創設情景,運用朗讀形式激發學生對感情的理解,從而達到教師情,學生情,課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濃的效果。“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語文課堂中,情景的創設是學生情感的催化劑,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奠定基礎。

2、互動可適當變換角色;

過去,我們上課往往是老師在上面講,同學在下面聽,其實,課堂是屬於學生的,要讓學生動起來,學生的主動參與,對語文的教學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注意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讓他們有表現的機會,如:我在上《長城》這一課時就讓學生自己當老師,而且由誰上是臨時抽籤決定的,並要求同學們要評出最佳的“老師”,結果是抽到的同學會盡力當好“老師”,而沒抽到的同學則盡力做好“評委”。他們所準備的資料都非常充分,可以説課還沒上,他們就已經把課文研讀非常深入了。在這裏老師的作用只是在學生講完後我們做一個評價就可以了。

3、互動的前提是平等;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着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我認為,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知道,教師和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課堂中的師生互動絕不會自然產生,它有賴於建立在師生間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礎上,要實現師生的交往互動,教師首先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藹的師生關係,教師要徹底摒棄“師者為尊”的傳統意識,給學生以心理安全感,給學生充分尊重,讓尊重走進課堂。尊重每一個學生,使孩子們在一種和諧、寬和、放鬆的精神狀態下學習。

互動意味着師生都參與,意味着師生的平等對話,要求教師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因此,老師具有“教”與“學”的雙重關係,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可以成為學習的主人,並能主動地、大膽地’積極地去讀書、學習,做到師生和諧。所以,平時我在教學中始終提醒自己,我要做良師,先要做學生的益友。互動的動力是激勵。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頭戲,因此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係、教學關係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語文教學是語文活動的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互動交往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與學生應該是教學過程的平等參與者,又同為受益者。

為此,我們提出“提高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實效性實踐與研究”的研究課題,我們將通過觀察、比較、實驗探求產生課堂互動低效的根本原因,尋找解決該問題的最佳對策,力爭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建立積極、適宜、和諧的師生互動課堂環境,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達到師生共同成長的目標。

4、課堂教學要使學生個體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必須要激勵學生,強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我常常藉助語文教學的吸引力,利用情感的推動力,激發全班學生的主動性,切實做到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課堂中,我真誠的讚美、恰當的評價常常讓學生如沐春風,始終保持着旺盛的學習熱情,從而調動自己內在的學習需要,參與到課堂中來。如:在對課文內容理解方面我一向採取的是學生暢所欲言的方式上課,只要學生敢説能説就行,板書五花八門,在課堂上儘量用學生説出的詞語和句子作為板書,極大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我真誠地鼓勵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樹立起自信心,增強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精神狀態積極飽滿,在課堂中,充分參與自讀、思考、質疑、認識、練習等獨立活動,收到極好的.效果。

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語文教學需要互動,急需互動。當然,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運用教學“互動”促成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藝術。“互動”必須更深層次地體現為一種思維的“互動”,一種心靈火花的碰撞,這種“互動”不是表層的課堂氣氛的熱熱鬧鬧、學生髮言的積極踴躍,而是教師用博古通今的知識,用飽含深意的人生哲理,用高尚偉岸的人格,用富有激情的語言……去撥動學生的心絃,滋潤他們的心田,促進他們思維火花的迸發,在這樣的狀態下,即使老師講了大半節課乃至一整節課,學生並沒有發言,卻激活了他們的思維,使他們進入一種躍躍欲試的狀態,讓其在十分愉悦的氛圍中,掌握了語文知識,整體感知了課文,昇華了情感,這應該説是一種深層的“互動”。

ァ盎ザ”不單是手動、嘴動,更重要的是心動,只有心動,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相反,如果盲目追求一種表象的“互動”,學生沒有積極思維,那隻能是課堂氣氛的一種“虛假活躍”,並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做到這一點,正是《語文課程標準》人本思想的要求和體現。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合理加以運用,這樣才能促成學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每一個學生都存在着巨大的學習潛能,都有其自己的個性特長。教學工作中必須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律自強、獨立生存、獨立創業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語文教學也將更加生動、實用、有效。今後,我還將沿着這一方向不斷努力,把語文課堂的互動教學研究繼續深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