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麪人生的困惑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22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直面人生的困惑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直麪人生的困惑讀後感

本書是郭繼承老師著作,郭老師致力於中西文化的比較研究、中華文化的推廣與傳播研究等。授課風格深入淺出、風趣幽默,常引發聽眾強烈共鳴及深刻思考。我也是被郭老師講《迄今最好的國學教育運作指南,有策略、有方法》這堂課所吸引,於是一發不可收拾,買了郭老師的書來看。

人一生在生活中、工作中都會遇到各種困惑,由於傳統文化的斷代使得現代社會的人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困擾着每一個人。郭老師在本書中給我們提供了他的剖析和解答,讓大家有更高的修為、更大的智慧和更通達的人生。

對於人生的困惑郭老師通過中國文化的信仰世界來給予我們一個個迴應。中國文化經歷了一個不斷演化和發展的過程,總的來説,經過不同流派之間的學習、碰撞、吸納,兩千年以來,中國文化基本形成了儒釋道三家互補的文化格局。儒釋道三家各有特色,恰恰又是互相支持,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信仰世界。先看儒家。儒家這個“儒”字就包含了它的使命:一個“人”字旁加上一個“需”字,合起來就是人之所需。因此,如果想把人做好,必須先讀儒家的書。儒家是我們做人的百科全書去,把做人涉及的方方面面都作了回答。比如,在人生的目的問題上,孔子告訴我們“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思是人生最重要的是弘揚道義,而不是為了穿好的衣服、吃好的東西,還有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實現道義才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在具體生活中,儒家也給予了全方位的指導。如追求個人利益的時候,孔子説見利思義,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人際關係問題上,孔子的學生子夏曾經説:四海之內皆兄弟;孟子認為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人。在社會責任的問題上,如何做官問題上,遇到各種考驗.....都有切實的解決方案。儒家講述如何做一個堂堂正正大寫的人。

道家。莊子曾經提出一個“無所待”的思想。所謂“無所待”,就是無所期待和依賴的意思。放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為什麼時時感到痛苦,就是因為“有所待”,天天生活在名韁利鎖裏,生活在紙醉金迷裏,期待更高地位更大名聲,結果自己身心疲憊,心力交瘁。道家不主張人們追求虛妄的名利,而是追求生命的真意義,擦亮內在的智慧。道家引導人們如何做“超人”。

佛家認為只有給眾生服務,給社會服務的過程中,才能去掉心靈上的自私、狹義等弱點,才能實現生命的圓滿和覺悟。佛家追求生命的終極覺悟和意義,引導人們做“超超人”。

通過以上儒釋道三家的一些簡單分析,可以發現中國文化幾乎把人的生命中遇到的所有問題都作了回答和指導。希望我們能從傳統文化中吸取力量,懂得更多的道理,自覺地把美好的道理落實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從而結合自身的實際,實實在在提升生命的智慧,改變人生的的境遇和命運。一句話,空談無益,實幹才能興邦。這是人生的良言警句。(李真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