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讀後感(15篇)

來源:文萃谷 9.52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生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學生讀後感(15篇)

中學生讀後感1

他身不由己地被賣給了一個陌生人——維泰利斯,他的身份神祕,四海為家,風餐露宿,長年與一羣動物為伍。自從這個棄兒——雷米被賣給他時,雷米時常想着逃跑,想見到他的養母,可還是被捉回來了。雷米幾次都沒有逃脱,只好認命和他過着賣藝雜耍的生活。他們曾經差點被餓死,被淹死,可僥倖讓他們逃過一劫,彷彿上帝在戲弄他們,但最終還是放了他們一馬。

這似乎是命中註定,這還並不算太危險,更危險的是他們曾經在漫天風雪的森林裏還遭到野狼的襲擊,還差一點就因為飢寒交迫而死……時間長了,那個擁有神奇身份的維泰利斯的身份漸漸暴露,他因此而被法官關進大牢裏,現在只剩下雷米一個人,雷米連自己也養不活,又怎能養活別人呢.難道真的要眼睜睜地餓死不成?然而,不論眼前的道路是多麼危險、惡劣,雷米從來都沒有放棄,他始終抱着堅定不移的信念,憑藉着堅強不屈的意志,堅持到維泰利斯出獄,他們靠着賣藝雜耍並不能掙多少錢,還時常餓得肚子咕咕叫。時間飛逝,雷米二十歲多時終於找到他的親生母親,與親人團聚,一起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現在雷米知道了一切,他一點也沒有抱怨上帝對他的不公平,他只希望擁有他理所應當得到的東西。讀了雷米的故事,我深受感動,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他不屈的精神令我讚歎,他不移的信念令我欣賞。我們應該學習雷米,學習他的精神,他的意志,他的精神使我想起劉禹錫的一句名言: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只要努力,沒有什麼做不到。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有人説:逆境創造人才,順境埋沒人才。

雷米就是一個典範,上帝讓他從小就沒有在父母的呵護下快樂成長,他在逆境中飽受挫折,但他通過努力終於尋找到生母。當他們相遇那激動人心的場面是多麼感人肺腑。結局是那麼美好,那都是雷米通過努力創造出來的,讓我們雷米的精神與意志鼓掌吧。願逆境中的人們都能想雷米一樣創造出奇蹟吧!

中學生讀後感2

《草房子》主要講述的是關於幾個孩子的成長故事。我在這部作品中看到的是一個帶着温情的故事。

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我從孩子的行動中體會到了什麼是憂傷,什麼是勇氣!

杜小康原本是村子裏家境最富有的小孩,一直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因他父親生意投資的失敗,一夜間負債累累,一下子從原來童真快樂的孩子變成憂心忡忡的“思想者”。他的肩膀上,承載了太多太多。他害怕過,無助過,憂傷過,但他從未停下步伐,而是勇敢的向前邁進。挫折、困難使他成長,使他過早地成熟,使他漸漸的領悟了人生,也讓他變得更加勇敢了。

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我從孩子的行動中體會到了什麼是樂觀,什麼是堅定!

桑桑是校長的兒子,它有着僅次於杜小康的生活條件。他陽光、活潑、快樂,是孩子們羨慕的對象。但是。如此高高在上的他,卻無情地被“病魔”纏上了。面對病魔,得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他,恐懼過,悲傷過,但最終他依然用微笑來面對,來度過最後的時光。他不想看見那些同情的目光,不想靠着他人的同情來過日子,更不想讓父母傷心、難過。然而希望的希冀依然存在——在最後關頭,桑桑和他的父親尋找到了至此病的高手,在病魔手中奪回了生命。她頑強的意志力,樂觀的精神是他“重生”的重要原因。

書中的孩子是純真的,他們像一張張白紙,雖然偶爾會勾出黑色的線條,但最終繪成的都將是一幅美好的圖畫!

還清晰記得蔣一輪和白雀唯美的愛情故事;看似蠻力無敵卻感恩的孩子細馬;善良純潔的女孩子紙月……這部作品,淋漓盡致的詮釋了孩子成長的故事。

在這部書中,我體會到了那種非親卻濃如血的感情,那陸鶴每個孩子都有的強烈的自尊心,那慈祥和藹的秦大奶奶的“固執”下所隱含的心情。

我曾想,如果我是書中之一,是否能像他們一樣,承受其身上的責任,挑起肩上的重擔?是否會退卻,會氣餒?我想,只擁有他們身上頑強的意志力,不屈不撓的精神才能在汪洋中度過難關,找尋到迷失的方向吧!才能在風雨過後見到絢爛的彩虹吧!

而現在的我們,不正缺少這種精神,這種意志嗎?那麼,就仔細閲讀這本書吧,用心去感悟。你會發現,其實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我們一樣脆弱但堅強,力量和我們一樣渺小但強大!

中學生讀後感3

《孤獨的小説家》,一本不太厚的書,卻可以讓你一直回味。一本懸疑作家寫的書,卻處處充滿着温情。這是一本追夢的書,卻不是一本夢幻的書。簡單的語言,樸實的情節都彷彿讓我們跟隨着作者一起追夢。

小説以一個單親爸爸青田耕平為視角,曾作為新人作家紅極一時,之後十年卻平淡無奇,但他仍堅持着寫作的夢想。人需要有夢想,才能築造自己的人生。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學生,他們正是敢於做夢的年齡,但可能我們教學中不經意間的舉措,會扼殺學生的夢想。所以,夢想教育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有人説:“每個人都是個體,註定生來孤獨”。我卻覺得夢想在,就是陪伴在。沒有誰會比夢想更瞭解你。身為一名教師,我們的教學就是幫助學生尋夢、追夢的過程。只有我們滿懷對教學事業的熱愛與夢想,才能讓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追夢。有人説:“夢想最終會敗給現實。”但我想告訴我的學生,夢想其實敗給的是人心。在成長的道路上,你們會遇見很多的困難,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渡過難關的唯一法則就是堅持。只有堅定自己的信念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人心不倒,夢想就不倒。

當然,追夢的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書中的一句話對我的觸動特別深,“人,就是一種只會關注他人失敗的動物。這個國家只教給孩子成功,卻對失敗不屑一顧”。也許,失敗才是孩子們夢想道路上最大的障礙。有多少孩子是因為曾經摔倒,就再也站不起來。我們當今的教育教學中缺少的也正是這種失敗教育。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教會我們的孩子如何站起來,摔倒了不要怕,堅持下去,堅定自己的信念,最黑暗、最絕望的時候,正是你離夢想最近的時候,你只需要再站起來一次。

教師,是追求自己教育夢想的人。教師,更是讓更多的人去追尋自己夢想的人。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我們堅持着自己的夢想,我們才能幫助更多的孩子築造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夢想。有夢才有未來,夢想沒了,人心也就沒了。所以,無論你現在身在何處,無論你有多少無可奈何,你的夢想,如果還沒有熄滅,就讓它永遠燃燒吧!

中學生讀後感4

《活着》講述了一個坎坷的人生經歷:地主少爺福貴年少時玩物喪志,敗光家產,過上了窮苦的生活,窮困之中他為母親尋醫,半路上卻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之後解放軍俘虜了他,回鄉後他的母親早也過世,妻子家珍一個人照顧着兒女,可女兒鳳霞已經生病成了聾啞人。之後家珍得了軟骨病幹不了重活;兒子有慶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死;鳳霞又在與二喜結婚後,生下苦根難產而死;二喜又因吊車出差錯被水泥板夾死;可憐的苦根因為日子窮苦吃不飽肚子,最終吃豆子撐死家中……難得又短暫的親情温情,被一次次撕碎,只剩下一頭老牛陪着福貴一齊回憶過去……

人為什麼而活着或是因為家庭,或是因為社會,或是因為職責。而福貴眼中,活着是為了活着。福貴一次次喪失了生活的目標,白髮人送黑髮人,他成了家庭的支柱。老年的他最終能過一點安穩幸福的日子,卻一次次喪失了親人,最終是與一頭老牛相依。活着再也沒了期望,只是單純地為活着而活着。

無論我們出生在哪裏,生在怎樣的環境,有着怎樣的條件,我們都是為活着而打拼,為活着而承擔各種職責和壓力。在睡不着的深夜裏我們也沉思過:自我為什麼活着每個人都生活都會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可能不是很大,也可能不是很小,無論大小,這個目標支撐着我們努力活下去,它是我們奮鬥的力量來源。與其説生活的目標支撐着我們活下去,不如説尋找下一個新的目標是我們活下去的目的。

生活中有的人因為一兩次失意而喪氣,自甘墮落,失去自信甚至妄想自殺。這樣的人太多太多,試圖以死來實現人生的人,並沒有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真諦。死亡是每個人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個結局,它讓我們感激生命的獲得。向死而生,讓我們擁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動,從容應對生命的不可預知,更加熱愛生命。

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簡單又明瞭。生命的性告訴我們要尊重每一個生命,珍惜活着的時光、擁有的一切。用笑代替哭,為了心中的目標,為了生活的信仰,在死亡的伴隨下努力活着。

中學生讀後感5

青銅五歲發高燒燒成了啞巴,他不能與人用語言交流,不能揹着書包上學,經歷了很多苦難。在鬧蝗災時,全家人吃不飽、穿不暖,可還要下地幹活,拼命攢錢,供葵花上學。青銅為了葵花登台演出精心製作了一串冰項鍊,並親手掛在葵花的脖子上,讓所有的人感動不已。其中使我最感動的是第四章“蘆花鞋”講述的內容。在大雪紛飛的寒冬,青銅到油麻鎮去賣蘆花鞋,為了多賣點錢以減輕家庭的負擔,他竟然把自己腳上穿的蘆花鞋也賣了,赤腳踏着積雪走回了家,而我們今天的兒童棉鞋就有發好幾雙,哪能忍受如此的痛苦,想想自己真是太幸福了。

葵花三歲喪母、七歲喪父,青銅一家雖然十分貧苦,但還是收養了葵花,青銅和葵花也成了兄妹相稱的好朋友。青銅的奶奶生病,葵花為了給出奶奶攢錢看病,小小年紀的她就外出打工——去江南採摘銀杏,雖然只掙到非常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夠給奶奶治病,但他的孝心非常讓人感動。而我平時一元兩元地花錢一點不心疼,要知道這錢可都是父母辛苦勞動的報酬,亂花錢就是對他們的勞動的不尊重。在我家父母為我付出了很多,而我很少給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知道獲得愛,真慚愧呀!這個故事深深感動着我,看到青銅和葵花在蘆葦蕩裏無憂無慮地嬉鬧、玩耍,我的心情也會跟着他們快樂起來,看到開心處能高興得笑出聲。青銅和葵花如果能永遠這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該多好啊!當看到懂事的青銅為了妹妹能唸書,而親手破滅了自己的上學願望,我的心裏也酸酸的。如果青銅和葵花的生活條件再好一點,爸爸、媽媽能讓他們同時進學校唸書,那該多幸福啊!青銅和葵花在遭遇了水災、蝗災之後蜕變得更加堅強、樂觀。可一起長大的兩個孩子,想要愉快的分離卻是那麼不容易,這痛苦讓青銅變得有些痴呆,甚至讓啞巴青銅用盡平生力氣,吐字不清地大喊出了:“葵——花!”這是青銅的“心聲”!這樣的痛苦經歷我們生活在糖水裏的孩子是無法用心體會的。

中學生讀後感6

《感動中學生精品美文》系列叢書中,我領悟到很多平時不在意或根本沒發現的人生哲學。在閲讀過程中有歡笑,有感動,有淚水,有深思,但都給我很多啟示。其中有幾篇美文我印象深刻。

原來淚是有重量的,人的淚中含有虛偽,還有個人恩怨,是輕的。而動物的淚裏卻只有真誠,它的重量比金屬還重。作者第一次看到動物的淚,是他們家老貓的淚。他們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起,可是現在老貓的壽限快要到了,它開始和他疏遠了。它在院子裏無精打采的曬太陽時,作者發現了眼角的那滴淚。因為他們一家不希望貓在他們家裏終結生命,所以老貓走了,走得無聲無息。這滴淚是最真誠的眼淚,是一種留戀生命,又感知大限到來的淚水。動物的淚是聖潔的,它們不向人類索求回報

還有一種最沉重的淚,那就是駱駝的淚,忍受生命的淚。作者他們騎着駱駝在寂寞的戈壁上走,其中有一人小聲唱起歌來,大家稍稍有些精神,這時駱駝也流下了淚水,沒有委屈,沒有怨恨。這是一種發自生命深處的淚,是最高尚的淚。在動物的淚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生命,理解生命,發現一種最真誠的感情。

不同於上一篇文章中的眼淚,在另一篇文章中顯示的是眼淚的珍貴。

在清晨,黎明女神為三滴晶瑩的水珠當裁判,看哪一顆水珠更珍貴。雨珠説,自己是大海的女兒,象徵着波濤洶湧的海洋。露珠説,自己是遼闊蒼穹的女兒,為奇花異草做美容。淚珠説,它只是來自於一位姑娘的明眸。雨珠和露珠都看不起淚珠可黎明女神選擇的是淚珠,因為淚珠是人類內心純真感情的昇華而凝結而成的。在這篇小故事中,有一個很明顯的道理:淚珠包含了豐富的感情,是由人類純真感情的因子構成的,當然遠比那些冰冷的雨珠和露珠珍貴。

除了這些還有許多許多的精美文章,我就不一一舉例了,但這些文章都是表現人性的美和精神,都是人生的哲理。

中學生讀後感7

至今,我雖讀過不少的書,但其中的一本卻讓我記憶猶新,那便是《甜橙樹》了。

曹文軒用他那普通的筆,構造了許多不普通的事物。例如:《海牛》,牛是一種温柔而有倔強的動物,它很傲慢,根本不理睬你的憤怒和抽打,它整個神態似乎向你警告:別惹我。曹文軒筆下的牛,被賦予了許多高貴的品質,不容易被馴服,温柔有靈性,充滿了野性。並把它人性化。

還有像:《遠山,有座雕像》中,寫了流籬和達兒哥之間純潔無暇的友誼,而我們在生活中建立的友誼,與他們相比,相差甚遠。

因為每個人的生活,家庭,經歷都是不同的。流籬需要關心和呵護,達兒哥給她;流籬需要快樂和友誼達兒哥也給她;流籬需要偶像和崇拜,達兒哥的形象就更高大了。也許這些,也只是他的達兒哥能給她了。

文中“我賣了那套運動衣,走,給你買裙子。”這句可以看出達兒哥是多麼的重視,關心流籬,知道她喜歡那條白裙子,便賣掉自己從不捨得穿的運動衣,去給流籬買裙子。

“沒過一會兒流籬出來了,沒有買到裙子,卻哭着”

“怎麼了?”

流籬手一指:“那兩個買裙子的罵我……”

“罵你?”

“罵‘我’小傻瓜……”她委屈的哭着。

欺負流籬?誰也不能欺負流籬!他一把拉住流籬的胳膊,走進商店,問:“是那兩個?”

流籬用手指了指在櫃枱你站着的兩個男的。

“你出去等我”

她跳了起來,只見達兒哥站在她面前,他的衣服被撕爛了,鼻孔下連着兩道血痕,那隻唯一的手上也是血斑。

“我把他們打出了血”

流籬直哭。這段中達兒哥聽見有人欺負流籬,便不顧一切的衝進去,為流籬討公道,這種急切的.心情更體現達兒哥對流籬的保護慾望與擔心,顯示自己的承諾,有責任感,而流籬對達兒哥充滿理解,尊重,體貼和關心。從一開始就顯示出來了。她並沒有對這個殘疾人感到驚訝或歧視。相反,她向他走得越來越近。

這只是一件自我們身邊極為普通的一件事情,可是曹文軒卻讓它變得更加樸實,感人深入人心。

中學生讀後感8

《我的大學》作為回憶性的自傳體小説,故事情節簡單,並且很明顯,小説的內容和結構的組織與安排亦沒有經過謹慎細緻的構思揣摩,彷彿缺乏一定的有機性和完整性,然而,正是這些看上去存在的缺陷煥發着強烈的感染力,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作者用簡潔優美的言語勾勒他的成長片段,在其中我們感到濃濃的真實和那些在灰色的環境中閃耀出的感人的光輝。

成長的過程不是像白楊一樣由時間直直地拉離地面,也不像瀑布一樣清清爽爽地徑奔幽深的潭底。如果説人的思維是草,那麼,成長就是這株草的幼芽在時間與空間裏蜿蜒招展的結晶。成長在短時期內真的不具有有機性和完整性,盡管理想是牽引成長的一條線,它存在,但不清晰,甚至遼遠而迷茫,有好多閃光的片段散落在這條線之外。只有當回首時,在得與失、喜與憂的反覆回味中,我們才會真真切切地聽到自己拔節的聲響,彷彿一條繩子自然而然地拉直。

這部書是1923年完成的,此時作者已55歲。對於一個投身革命且年過半百的人,用筆真切地再現少年時代的生活,他筆下流出的全是記憶的精華,含着倔強而又謙誠率真充滿智慧的氣度。我一遍又一遍地閲讀,心總被某種東西激盪着,思維的火花一次比一次閃亮,我不能抑制自己,我要留住這些火花——這些成長的箴言。《我的大學》——我的大學!我感到很幸運在上大學之前接觸了這部書,又在大學的實際生活裏反覆地體會其中的意味。它們對我是如此地重要,我要趕快留住它們,並把它們獻給同我一路成長的人。

高爾基在他的大學裏無情地吸吮着社會發展創造的各種財富。在病態社會裏的毒瘤完全沒有腐蝕掉他童年歲月裏的思考着。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蔚藍。

中學生讀後感9

一個沒有兒童的時代是可悲的,沒有兒童就意味着沒有童年,兒童是一個人最寶貴的時代,也是一人最寶貴的記憶。而越發成人化的兒童無疑是令人擔憂的,兒童的思維或者説其他方面越來越早熟,這點對於社會來説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我們都認為兒童應該是天真無邪的,以前我們都會有很多適合小孩玩的遊戲,如捉迷藏,丟手絹……而即使是這樣的小遊戲,我們還是玩的不亦樂乎。

當然各方有各方不同文化,總之我們小時候是那樣的。不像現在,由於信息越來越數字化,孩子們不再熱衷於這類遊戲,而是沉迷於電視網絡,遊戲或者其他的娛樂節目。而這些娛樂已經涉及到孩子的身上去了,年紀小小,穿很性感的衣服上電視台,其實也不單只是這些方面的體現,對於成人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包括性之類的東西。首先,據弗洛伊德聲稱,兒童有性能力,富有各種情結和本能的心理衝動。性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引火線。如果不對還處於性器官及其心理髮育尚未完全的兒童進行正確的引導加管教,而任其向壞處發展的話,就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犯罪。(當然,弗洛伊德是不贊成遏制人類的正常慾望的發展)我想這點也是現在青少年犯罪的比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就是以往的兒童遊戲言簡意賅地説,已成為瀕臨滅絕的物種。而當一種社會產物行將被淘汰時,它就成為了人們懷舊和研究的對象。兒童遊戲的品種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少,這也是童年的消逝的一種原因。但是有什麼方法能夠挽回呢,我想這點還是要依靠學校的等的教育幫助,學校一詞在雅典的意思是“閒暇”,這也反映了一種典型的雅典式的信仰:他們認為閒暇時,一個文明人自然會花時間思考和學習。在這裏應該要穿插兒童遊戲進去,遊戲有時候是益智的,也是必要的。而在探討童年在在現代社會衰退的問題時,我們應該知道,沒有高度發展的羞恥心,童年便不可能存在。而童年的消逝就有一下四點的表現,第一、人的讀寫能力的消失;第二、教育的消失;第三、羞恥心的消失,然後就引發了童年的消逝。

童年的消逝的事件是可以阻止的,一個沒有童年的民族是容易成為高危險民族的,沒有童年的人羣,就好像是沒有了翅膀的鳥兒,是殘廢的。

中學生讀後感10

最近我讀了一本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説,名叫《牧犬小亂子》。描寫了一隻愛搗蛋的牧場工作犬在經歷了一場大劫難後轉變為一隻盡忠職守的優良牧犬的成長過程。

它之所以叫小亂子,是因為它愛做出一些讓人們氣憤的事情,但在所有牧犬裏又數它最勇猛,強壯,機智,聰明,有一回還在豹子口下搶回了兩隻小羊羔,所以人們又捨不得趕走它。這就造就了它每每做錯事捱了打後都會離家出走的習慣,因為每次都會有人來找它,給它帶很多好吃的生肉。

一次餵食的時候,它搶了剛來的一隻狗的食物,管理員用鞭子抽它時,它還奪了鞭子並吃了剩下的食物。等管理員找來人的時候,它早已遠走高飛了。

它在外面等了好長時間,可就不見人來請它,於是它決定在晚上潛回牧場看看。可到了晚上,它在牧場裏連一個人,一條狗也沒看到,還聞到了一股默生的味道,而且混雜着血的味道。它順着血跡來到了一個它熟悉的屋子周圍,想等裏面的響聲停止後再進去。不一會兒,裏面出來了幾個大漢,他們手裏都拿着qiang。等他們走遠後,小亂子跑進屋去,終於見到了它期望已久的熟悉的人——牧場管理員。他被捆在一根柱子上,小亂子過去把綁着他的繩子咬斷後,他寫了一封信交給小亂子,讓它叼着,然後用手指指遠處的大馬路,用力在它屁股上推了一下,於是小亂子踏上了征途。

它在高速公路上跑了一夜,終於進入了城市。可街上的人們都害怕它,只有一個男孩不怕它,還上前去拍了拍它,拿下了它嘴裏的信,交給了他父母。過了一會,小亂子已經坐在警車上了。警長一直抱着它,撫摸着它,它很高興,因為它知道這樣表示讚許。

後來警方抓獲了罪犯,把就地埋掉的狗屍挖了出來,一個一個立了墓碑,其中包括小亂子的媽媽。

一個月以後,牧場恢復了生產,人們又買來了一批牧犬,但它們都還沒有工作經驗,只好什麼都靠着唯一存活下來的小亂子,而小亂子卻不再惹亂子,而是堅守在它母親生前的崗位上忠誠的守護者牧常

讀了這篇文章,我對“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一隻頑皮的狗都可以有如此大的變化,何況人呢?可有些人就是不思進取,即使有人願意為他付出生命也毫不在意,他們簡直還不如一條狗。

中學生讀後感11

學了餘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之後,開始對餘華有點產生興趣,課間同學還不停的討論着。不知誰説他的小説《活着》很有味道,太好看了。於是我抱着一絲好奇借了這本書,本着無聊便看了起來,誰知道一看就是一下午,看入了神。

《活着》是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用一天時間對其一生苦難的敍述。在近四十年裏,他經受了人間的很多苦難,面臨了與一家四代人的生離死別,他本應該死掉,可他活着,甚至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正如作者餘華自己所説的那樣:活着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貴的不死,讓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着,有着自己存在的價值,有着自己活着的意義,有着自己的不死。

起初,他吸引我的只是福貴的經歷,即小説的故事情節。然後是作者的寫作風格和特點。作者只是用了普通的敍述方法,但卻有種特殊的渲染效果,越讀越有沉重感。而這種沉重感並非故事情節本身所造成的,作者明明用最普通甚至於冰冷的語氣去描述不尋常的事情,那種沉重以至於難以自拔的感覺卻悄悄地潛入我心裏,也正因此有人描述説餘華他就象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

直到看到最後,看完了一本書,再回過頭來看看作者的簡介、別人的評語。我又有了新的感覺。我一直在想《活着》的目的何在。僅僅只是為了寫小説而寫嗎。有人説他只是為了讓人們就對此書留下深刻了印象。因為閲讀是一次心理的恐懼經歷。還有人説:實際上,這又暗示了中國文學的另外一個事實:以現實主義做口號的現實主義其實是最不敢面對現實的。比如:本質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偉大感可能恰恰源於這裏。

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確了一個內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着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餘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中學生讀後感12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講述了海倫凱勒的成長經歷。她的一生只有十九個月的光明與聲音,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人,卻用她的行動來證明了她不平凡的一生。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在親人們的關愛中,她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開始了她對夢想的追逐,她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取得了學士學位。她一生致力於殘疾人慈善事業,不斷為殘疾人創造機會,讓他們能夠受教育。她還曾經周遊世界各地演講,為殘疾人加油鼓勁。

在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後,我被海倫凱勒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文中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海倫凱勒和正常人一樣感受着生命和生活的美好,並不因為自己的眼睛看不見而自暴自棄。她很堅強地一直堅持着。我們也要像海倫凱勒一樣堅強、勇敢、樂觀地面對生活。每當我們在生活當中遇到困難時,千萬不要退縮,要學習海倫凱勒堅強勇敢的精神。她一心一意地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奮鬥着,讓我想到了自己。

我捫心自問到:我又有什麼夢想呢?我又是怎麼努力,怎麼堅持的呢?

其實,我想當一名畫家,畫出祖國的美麗,世界的美好,用畫筆記下美麗的感動瞬間,人們的快樂時光。那,是一種無比幸福的職業,是一種擁有魔力的精彩!只有身在其中,才會知道,那種感覺,是考了一百分、做出奧數難題、得到老師表揚和被父母獎勵比不上的,這是一種特殊的感覺。

而正是因為我的夢想,我的夢想如此特殊,所以我才為這個夢想不斷奮鬥。從小我就主動要學卡通畫,素描,兒童畫等,一聽到要報除了畫畫的其他班就嘟起嘴,但不報畫畫班就大鬧一通的我在畫畫方面很努力,也很感興趣。在學習時,我比畫畫更加努力,更加勤勞,這不也是因為我希望我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能上更好的學校,能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能有更好的作品啊!

我們是一個個孩子,我們也是祖國的未來,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祖國會更加美好,更加繁榮!

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我們從小時候開始努力,成就自己的夢想,成就祖國的未來!

中學生讀後感13

親愛的朋友,要哭過之後就拭去淚水吧!撐一把傘,去看盛開在風雨中的百合花……即便是凋謝的殘痕。但那凋謝的是花——不是春天!

——題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以前的我,總是認為自己是個很自強的女孩子,可是當我認識了海倫之後,我才發現自強的真正含義。自強,談何容易!

有人説,海倫是不幸的。當她就快要聽懂愛她父母的温柔話語時,當她就要説出“爸爸媽媽”時,當她就要開始自己的童年時,或許是上天不小心打了瞌睡,也或許是上天嫉妒海倫,無情的風暴在瞬間打翻了海倫剛揚起風帆的小船——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耳朵。她聽不到周圍的聲音,她無法説出心裏的想法。

也有人説,海倫是幸運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如果沒有之前的經歷,海倫或許不會因堅韌的毅力打動上帝,獲得説話的權力,一舉成為世上所有殘疾人乃至健康人的榜樣。自強不息,被海倫詮釋的淋漓盡致。

縱然命運愛捉弄人,可人就是不能反抗命運嗎?命運不是衞星,它沒有軌道,自強與不懈追求就是命運的遙控器。從都幻想着有一天可以掌控自我的命運,孰不知,自強是命運的一道門。海倫用她的自強,不懈的追求打開了屬於她的那扇門,那我們呢?

沒有人生會一帆風順,路上總有荊棘、有坎坷、有痛、有淚。海倫並不總是那般堅強,她也無助過,也痛過,也哭過。或許大多數人都認為哭是懦者是直接的表達,然並不全如此:誰能説杜甫“忽聞劍外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是懦者的表現?誰能説汪國甫憂國落淚是無能?當我讀完《海倫·凱勒自傳》之後,我對眼淚有了更深的理解。

朋友們,拭去淚後。用自強和追求詮釋我們自己的人生。這就是我讀《感動中學生精品美文》所得到的最大收穫。

中學生讀後感14

從小,我就不是個喜歡文學的男孩子,更喜歡讀史書。今年暑假,在學校的必讀書目中我讀到了《三國演義》這本小説,通過一個個精彩精妙的故事傳説,與真實的歷史人物曹操第一次在文學的世界裏親密接觸,從此便深深愛上了他,更幫助我拿到了推開文學之門的鑰匙。

儘管這部小説對曹操是貶低的,但仍阻擋不了他膽識才略散發出來的獨特氣質,尤其小説中對他優秀一面的刻畫十分成功。通讀完故事傳説,一位真實豐滿,多面立體的文學形象在不知不覺中已躍然紙上。掩卷沉思,雖然作為一名小讀者,我並不能完全理解小説裏面的深刻思想,但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原來我已經深深喜愛上了曹操這位慨而慷的大英雄啦!

我愛曹操,因為他有才華愛讀書。曹操自幼頑皮,但他十分有才華,也非常努力。這些也是幫助他成年以後,成功走上軍事道路打下江山的大前提。故事傳説裏對官渡之戰的描寫,面對十倍強大的袁紹,他毫不怯懦出奇制勝多謀善斷盡顯名將風采。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為統一北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為後來三國的“魏”奠定了基石。

我愛曹操,因為他處亂不驚深謀遠慮。在故事傳説中反對十常侍的鬥爭中,“倘機不密,必有滅族之禍”的高見,以及事件最終結局,都充分體現了他對鬥爭策略的周密思考和治世能臣的卓越才華。

我愛曹操,因為他胸懷大志有容乃大。故事傳説中張繡與曹操原本有深仇大恨,但張繡投降曹操之後,他樂不自禁不僅封為大將軍,還結為兒女親家。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曹操正是用海納百川的胸襟,吸引了各方英才爭先恐後投其門下。

讀着這本沉甸甸的文學名著,享受着羅貫中筆下曹操的故事傳説,想象着刀光劍影和英雄氣短,我時而拍手稱快,時而熱淚盈眶。就這樣,我從一個門外人不知不覺地走入了文學的世界,甚至如飢似渴,手不釋卷不曉晨昏,這就是曹操的強大魅力和文學的偉大之處吧!

中學生讀後感15

呼蘭河是一座普通的小城,只有兩條大街,街上僅有數得過來的幾家店鋪,兩家學堂,裏面住着普普通通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合起書本,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我彷彿又看見人們自娛自樂的活動,跳大神、扭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野台子戲、四月十八的娘娘廟大會;彷彿看見了河面上的白菜燈、西瓜燈在漂移;彷彿聽見笙、管、笛、簫的聲音盪漾在街道上,彷彿又想起了那性情古怪的有二伯……

我看到了當時社會上的黑暗,與人們的無知。小團圓媳婦原來是一個樂觀的十二歲姑娘,卻因為人們帶以開玩笑的態度而被滾燙的水燙死了,一個叫“磨官馮嘴子”的人,與同院的王姑娘成家,卻因大家的羨慕和嫉妒、冷嘲熱諷、在絕望中離去。

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團圓媳婦》文中小團圓媳婦實在是太可憐了。開始,胡家因為她的開朗總是無緣無故的打她,只是單純想來了下馬威罷了。更可悲的是鄰居竟支持説該打。終於她被折磨的生病了,可左鄰右舍卻還看熱鬧,提議用滾燙的熱水醫,可憐的小團圓媳婦啊!硬生生的被折磨死去。

心痛着,歎息着不由自主地對比起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身邊不免也有這樣的人,看見別人落難,不及時伸出援手,反而幸災樂禍;也有這樣的人看見別人的好而眼紅、冷嘲熱諷!是啊,這個文章中的愚蠢無知的人們與灰諧的小城在每個年代的生活中都會有,但隨着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社會漸漸步入文明年代。

我們的童年是美麗的、快樂的,像一首輕快的歌,一幅美麗的畫,我們的童年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跟《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比,蕭紅的童年雖然也有快樂,熱鬧。但是社會的落後,人們的愚昧無知迷信……作者缺少了陪伴,她是多麼寂寞、失落啊!

現在的我們幸福多了,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把握當下。作者用生動、細膩文筆向我們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的態度和情景,也同時在告知我們心懷夢想就要努力去實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