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賞析

來源:文萃谷 6.09K
《孤雁》賞析1

《孤雁 》

《孤雁》賞析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羣。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譯文翻譯

一隻離羣孤雁,不想飲水,不肯進食,只是低飛哀叫,思念追尋它的同伴。

雁羣消失在雲海之間,誰來憐惜着天際孤雁?

放眼望盡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鳴響震山谷,好像聽到同伴的聲音。

野鴉不解孤雁心情,只顧自己鳴噪不停。

註釋解釋

①飲啄:鳥類飲水啄食。

②萬重雲:指天高路遠,雲海瀰漫。

③望盡:望盡天際。

④意緒:心緒,念頭。

⑤鳴噪:野鴉啼叫。自:自己。一作“亦”。

創作背景

《孤雁》 這首詠物詩作於大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間。由於四川政局混亂,杜甫帶着家人離開成都,乘船沿長江 出川,滯留夔州。詩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處境艱難,心中充滿失意之感和哀傷之情。

  詩文賞析

首聯“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羣”喚出“孤雁”,“不飲啄”。寫得孤雁有品骨。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單是想念,而且還拼命追尋,是一隻情感熱烈而執着的“孤雁”。“不飲啄”體現出孤雁的執着,不達目的絕不放棄的決心。寄寓詩人當時渴望與親人朋友團聚的心情。

頷聯“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境界忽然開闊。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僅是“一片影”,它與雁羣相失在“萬重雲”間,此時此際顯得惶急、焦慮和迷茫。“一片”、“萬重”對比,構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形象地寫出了路遠雁孤、同伴難尋的悽苦之情。這一聯以“誰憐”二字設問詩人與雁,“物我交融”,渾然一體了。詩人所思念的不單是兄弟,還包括他的親密的朋友。經歷了安史之亂,在那動盪不安的年月裏,詩人流落他鄉,親朋離散,天各一方,可他無時不渴望骨肉團聚,無日不夢想知友重逢,這孤零零的雁兒,寄寓了詩人自己的影子。

頸聯“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聯緊承上聯,從心理方面刻畫孤雁的鮮明個性。“似”、“如”二字表現了未見而似見,未聞而猶聞的幻覺。頸聯通過對孤雁飛着叫着尋找同伴的描寫,將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現得淋漓盡致。它被思念纏繞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飛鳴。它望盡天際,不停地望,彷彿那失去的雁羣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喚聲聲,不停地喚,似乎那侶伴的鳴聲老在它耳畔響。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飛,不停地呼喚了。這兩句血淚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絕。從中體現出詩人流離失所,生活困苦,又沒有親人和朋友可以依靠的狀態。“猶”和“更”道出了詩人心中的沉重的悲哀與傷痛。

尾聯“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用了陪襯的筆法,表達了詩人的愛憎感情。用野鴉的無憂無慮、熱鬧非常來反襯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聯進一步表現了孤雁渴望團聚的哀愁與奮力尋找的堅持不懈。孤雁念羣之情那麼迫切,它那麼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懂的,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無意緒”是孤雁對着野鴉時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與知己親朋相見,卻面對着一些俗客庸夫時厭惡無聊的心緒。

這是一篇念羣之雁的讚歌,它表現的情感是濃摯的,悲中有壯的。孤雁那樣孤單、困苦,同時卻還要不斷地呼號、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熾烈地燃燒,它甚至連吃喝都可拋棄,更不顧處境的安危;雖然命薄但是心高,寧願飛翔在萬重雲裏,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詩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藝術技巧而論,全篇詠物傳神,是大匠運斤,自然渾成,全無斧鑿之痕。中間兩聯有情有景,一氣呵成,而且景中有聲有色,甚至還有光和影,能給讀者以“立體感”。

全詩以孤雁象徵自己。詩寫的是孤雁,無一字涉及詩人自己。但通過這只不飲不啄、穿飛哀鳴、思尋夥伴的失羣的孤雁間接暗示了詩人在戰亂中隻身顛沛流離、懷念親朋的情懷。

《孤雁》賞析2

孤雁兒

李清照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藤牀紙帳①朝眠起,説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②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③。

注:①藤牀紙帳:據明高濂《遵生八箋》記載,藤製,上有倚圈靠背,後有活動撐腳,便於調節高低。紙帳,亦名梅花紙帳。據宋林洪《山家清供》雲,其上作大方形帳頂,四周用細白布製成帳罩,中置布單、楮衾、菊枕、蒲褥。②吹簫人去:化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簫史的故事,見《列仙傳》。

(1)這首詞中梅花的形象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4分)

(2)這首詞采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最少指出兩種並作具體分析。(4分)

答案:

14、(1)《孤雁兒》明為詠梅,暗為悼亡,寄託了詞人自己的淒冷孤苦之情,對於朝廷南遷後不久不幸病故的愛侶趙明誠的深摯感情和悽楚哀思。

(2)《孤雁兒》①以哀景襯哀情,突出了環境的淒冷與心境之痛苦。②伴我情懷如水一句,用比喻手法,把悲苦之情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③襯托,以雨催淚,以雨襯淚,寫感情的變化。④用典,兩處用典,點明懷念丈夫的主旨,表達了深重的哀思。(或答借景抒情等均可給分)

【譯文】

初春的早晨在藤牀紙帳這樣清雅的環境中醒來,卻有一種説不盡的傷感與思念。此時室內唯有時斷時續的香煙以及香煙滅了的玉爐相伴,我的情緒如水一樣淒涼孤寂。《梅花三弄》的笛曲吹開了枝頭的梅花,春天雖然來臨了,卻引起了我無限的幽恨。

門外細雨瀟瀟下個不停,門內伊人枯坐,淚下千行。明誠既逝,人去樓空,縱有梅花好景,又有誰與自己倚闌同賞呢?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間天上,四處茫茫,沒有一人可供寄贈。

【賞析】

這首詞明為詠梅,暗為悼亡,寄託了詞人對於朝廷南遷後不久不幸病故的愛侶趙明誠的深摯感情和悽楚哀思。全詞以景襯情,將環境描寫與心理刻畫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孤寂悽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詞調原名《御街行》,後變格為《孤雁亡》,專寫離別悼亡等悲傷之情。詞人取後者,蓋以自況。

藤牀紙帳朝眠起,説不盡,無佳思。開門見山,傾訴寡居之苦。藤牀,乃今之藤躺椅。據明高濂《遵生八箋》記載,藤製,上有倚圈靠背,後有活動撐腳,便於調節高低。紙帳,亦名梅花紙帳。據宋林洪《山家清供》雲,其上作大方形帳頂,四周用細白布製成帳罩,中置布單、楮衾、菊枕、蒲褥。在宋人詞作中,這種陳設大都表現淒涼慵怠情景。朱敦儒《念奴嬌》雲:照我藤牀涼似水。意境相似,寫一榻橫陳,日高方起,心情孤寂無聊沉香斷續玉爐寒,使人想起詞銷金獸 。然而着一寒字 ,更突出了環境的淒冷與心境之痛苦。

此時室內唯有時斷時續的香煙以及香煙滅了的玉爐相伴。伴我情懷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遊春意。以漢代橫吹曲中的《梅花落》照應詠梅的命題,讓人聯想到園中的梅花,好象一聲笛曲,催綻萬樹梅花,帶來春天的消息。然梅心驚破一語更奇,不僅説明詞人在語言的運用上有所發展,而且顯示出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剎那的波瀾,然而意思很含蓄。聞笛懷人,因梅思春,在她詞中是不止一次用過。這是一歇拍,詞從這一句開始自然地過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寫自己的淒冷孤苦,下片則着重寫對愛侶趙明成的思念。

下闋正面抒寫悼亡之情,詞境由晴而雨,跌宕之中意脈相續 。小風 句,將外境與內境融為一體。

門外細雨瀟瀟,下個不停;門內伊人枯坐,淚下千行。以雨催淚,以雨襯淚,寫感情的變化,層次鮮明,步步開掘,愈寫愈深刻;但為什麼無佳思 ,為什麼情懷如水和淚下千行,卻沒有言明。直至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才點明懷念丈夫的主旨。吹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簫史的典故,見《列仙傳》。這裏的吹簫人是説簫史,比擬趙明誠。明誠既逝,人去樓空,縱有梅花好景,又有誰與她倚闌同賞呢?詞人回想當年循城遠覽,踏雪尋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愴然感傷。

結尾三句化用陸凱贈梅與范曄的故事,表達了深重的哀思。陸凱當年思念遠在長安的友人范曄,曾折下梅花賦詩以贈。可是詞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間天上,四處茫茫,沒有一人可供寄贈。其中人間天上一語,寫盡了尋覓苦;沒個人堪寄,寫盡了悵然若失之傷。全詞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卻繚繞不絕。

這首詞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詠梅悼亡,渾然一體;口語入詞,以俗寫雅。

《孤雁》賞析3

【原詩】: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羣。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註釋】:

①飲啄:鳥類飲水啄食。

②萬重雲:指天高路遠,雲海瀰漫。

③“望盡”二句:望盡天際,彷彿看見了失去的同伴;哀喚聲聲,似乎同伴的叫鳴在耳邊響。

④意緒:心緒,念頭。

⑤自:一作“亦”。

【朗讀節奏劃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羣。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寫作背景】:

《孤雁》 這首詠物詩作於大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間。由於四川政局混亂,杜甫帶着家人離開成都,乘船沿長江 出川,滯留夔州。詩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處境艱難,心中充滿失意之感和哀傷之情。這首《孤雁》詩, 表達的就是亂離漂泊中失羣人的痛苦心情。

【翻譯】:

一隻離羣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個勁地飛着叫着,思念和追尋着它的夥伴。

又有誰來憐惜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羣相失在雲海瀰漫間,

它望盡天涯,彷彿夥伴們就在眼前;它哀鳴聲聲,好像聽到了同類的呼喚,

然而野鴉們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顧在那裏紛紛鼓譟不休。

【簡析】:

杜甫的詠物詩《孤雁》寫於杜甫居住在夔州時。它是一首孤雁念羣之歌,體物曲盡其妙,同時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內容十分絕妙。

《孤雁》賞析4

孤雁

崔塗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解釋】

一行行大雁飛回塞外不見了,你這失羣的一隻要飛到哪裏?暮雨中呼喚夥伴,見到寒冷的塘水想下去休息卻又遲疑。偷偷掠過低浮的渚雲,與關塞的冷月相伴。未必會遇到弓箭的`射擊,但獨自飛行畢竟害怕。

幾陣齊飛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只有你這孤雁,不知獨自飛向何方。暮雨中,你悲悽地呼喚丟失的夥伴,你想棲息,卻又遲疑畏懼不下寒塘。渚上低暗,你孤獨地穿越過了雲層;只有關山的冷月,伴隨你孤苦淒涼。雖然你未必會遭暗算,把生命葬喪,只是失羣孤飛,畢竟叫人疑懼恐慌。

【解釋】

歸塞:回到塞上。

爾:這裏指孤雁。

渚:水中小洲。

【賞析】

詩人詠雁自喻,以孤雁的孤獨來襯托自已。一個“孤”字就是全篇“詩眼”,將全詩的神韻、意境凝聚在一起,渾然天成。全詩描寫傳神,刻畫形象,意境悽婉,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

這首詩題名《孤雁》,全篇皆實賦孤雁,“詩眼”就是一個“孤”字。一個“孤”字將全詩的神韻、意境凝聚在一起,渾然天成。

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寫出“離羣”這個背景。所以詩人一開頭便説:“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作者本是江南人,一生中常在巴、蜀、湘、鄂、秦、隴一帶作客,多天涯羈旅之思。此刻想是站在驛樓上,極目遠望:只見天穹之下,幾行鴻雁,展翅飛行,向北而去。漸漸地,羣雁不見了,只留下一隻孤雁,在低空盤旋。我們從“歸塞”二字,可以看出雁羣是在向北,且又是在春天;因為只有在春分以後,鴻雁才飛回塞外。這兩句中,尤應注意一個“行”字,一個“獨”字。有了“行”與“獨”作對比,孤雁就突現出來了。“念爾”二字,隱藴詩人同情之心。古人作詩,往往託物寓志,講究寄興深微。“念爾”句寫得很妙,筆未到而氣已吞,隱隱地讓一個“孤”字映照通體,統攝全局。“獨何之”,則可見出詩人這時正羈留客地,借孤雁以寫離愁。

頷聯“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是全篇的警策。第三句是説失羣的原因,第四句是説失羣之後倉皇的表現,既寫出當時的自然環境,也刻畫出孤雁的神情狀態。時間是在晚上,地點是在寒塘。暮雨蒼茫,一隻孤雁在空中嘹嘹嚦嚦,呼尋夥伴。那聲音是夠淒厲的了。它經不住風雨的侵凌,再要前進,已感無力,面前恰有一個蘆葉蕭蕭的池塘,想下來棲息,卻又影單心怯,幾度盤旋。那種欲下未下的舉動,遲疑畏懼的心理,寫得細膩入微。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悽的情感熔鑄在孤雁身上了,從而構成一個統一的藝術整體,讀來如此逼真動人。誠如近人俞陛雲所説:“如莊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猶詠鴛鴦之‘暫分煙島猶回首,只渡寒塘亦並飛’,替鴛鴦着想,皆妙入毫顛也。”(《詩境淺説》)頸聯“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隨”,是承頷聯而來,寫孤雁穿雲隨月,振翅奮飛,然而仍是隻影無依,淒涼寂寞。“渚雲低”是説烏雲逼近洲渚,對孤雁來説,便構成了一個壓抑的、恐怖的氛圍,孤雁就在那樣慘澹的昏暗中飛行。這是多麼令人擔憂呵!這時作者是在注視並期望着孤雁穿過烏雲,脱離險境。“關月”,指關塞上的月亮,這一句寫想象中孤雁的行程,雖非目力所及,然而“望盡似猶見”,傾注了對孤雁自始至終的關心。這兩句中特別要注意一個 “低”字,一個“冷”字。月冷雲低,襯托着形單影隻,就突出了行程的艱險,心境的淒涼;而這都是緊緊地扣着一個“孤”字。唯其孤,才感到雲低的可怕;唯其只有冷月相隨,才顯得孤單淒涼。

詩篇的最後兩句,寫了詩人的良好願望和矛盾心情。“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是説孤雁未必會遭暗箭,但孤飛總使人易生疑懼。從語氣上看,象是安慰之詞──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實際上卻是更加耽心了。因為前面所寫的怕下寒塘、驚呼失侶,都是驚魂未定的表現,直到此處才點明驚魂未定的原因。一句話,是寫孤雁心有餘悸,怕逢矰繳。詩直到最後一句“孤飛自可疑”,才正面拈出“孤”字,“詩眼”至此顯豁通明。詩人飄泊異鄉,世路峻險,此詩以孤雁自喻,表現了他孤悽憂慮的羈旅之情。

《孤雁》賞析5

【詩句】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出處】唐.崔塗《孤雁》

【意思】一行行大雁向塞北飛去,為什麼只留下你自己? 暮雨蒼茫之中,孤雁呼叫失羣的夥伴欲向寒塘投宿,而幾度遲徊。通過對孤雁的描寫,寄託了客子的孤獨心情。

【提示】瀟瀟暮雨中,失羣的孤雁呼尋夥伴而沒有迴應; 見到寒塘中自身的影子,誤以為是征途中的旅伴,正要盤旋 而下,竟發現是幻影,故而又遲疑不前了。詩句以孤雁自 喻,寄寓着濃重的淒涼、孤寂之感,“遲”字下得尤妙。

【全詩】

《孤雁》

[唐].崔塗.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註釋】

①二句意謂幾行雁羣已全部回到塞上,你想獨自飛往何處?爾:你,指孤雁。之:往。②二句意謂在暮雨中驚呼同伴感到自己已失羣,見到寒塘想下去棲息卻又遲疑不敢下。③二句寫孤雁行程,意謂暗暗飛度渚上很低的浮雲,只有冷月相隨着飛度關山。渚(zhu):水中小洲。④二句意謂雖然未必遭到短箭的傷害,但孤單飛行總是可疑懼的。矰(zeng):射鳥的短箭。繳(zhuo):系在箭上的生絲繩。

【鑑賞】

這首詩吟詠孤雁,寄託了詩人自己飄泊異鄉、孤悽憂慮的羈旅之情。

詩歌的首聯敍寫孤雁的北飛以及詩人的關注之情。“獨”字寫出這隻孤雁的形單影隻,而“何之”則流露出這隻孤雁前程的茫遠。“歸塞”一詞表明此時正是春天時刻。首聯即扣題,突出的是一個孤字。

頷頸兩聯着重刻畫了孤雁在失羣后的淒涼,孤雁的離羣本已悽切哀人,那一路上尋呼夥伴的哀哀鳴叫聲,更讓人不忍卒聽,此刻恰又是薄暮時分,偏偏又遇上風雨的侵凌,這真是命途多舛,禍不單行。詩人通過“暮雨”、“寒塘”的描寫,給這隻孤雁營造了一個悽苦的背景,而那淒厲的啼叫聲,更給這個畫面增添了一層悲傷的氣氛。而“欲下遲”則是這一聯中的點睛之筆,是緣情體物的佳句。在第三聯,詩人進而想象這隻孤雁接下去飛行的艱難悽苦。洲渚上空雲暗天低,孤雁隻身飛行,伴隨它的只有邊關一彎時隱時現的冷月,“渚雲低”與“關月冷”的描寫,使得雁之形單影隻的羈愁旅苦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詩的最後兩句,抒寫詩人的心境,望着這隻可憐的孤雁,詩人心中只有默默的祈盼,這一程飛去,也許未必會遇上獵人的飛箭,但是獨飛的孤雁自己心中總難免疑慮驚悸叢生。全詩形象傳神地寫出了孤雁的“孤”和種種特徵,還通過移情、擬人、暗示等手法,表現了詩人自己孤寂憂愁的羈旅情懷。

【鑑賞】

題名 《孤雁》,一個“孤”字,全詩神韻、意境凝聚天成。

首聯繪出孤雁之 “離羣” 背景。可以想象,詩人佇立驛樓,縱目遠望,但見幾行歸雁,奮翅北飛,漸漸地,雁行消失,只留下孤雁一隻,低空盤旋。詩人不禁發問,你將飛到哪兒去呢?借孤雁以泄離愁。

頷聯兩句堪稱全詩特寫鏡頭,集中刻畫那隻失羣之孤雁。暮雨瀟瀟,一隻失羣孤雁盤旋空中,呼尋夥伴,聲音極為淒涼。鳥瞰雨幕籠罩下的池塘,因影單心怯,故欲下而終不敢下。孤蹤自怯、遲疑畏懼之神態,躍然紙上。而這又正是詩人客愁他鄉、孤寂無依的自畫像,如莊子之以身化蝶,入情入理。

頸聯兩句寫孤雁穿雲隨月,振翅奮飛,然而仍是孤影無伴,淒涼寂寞。烏雲翻墨,直壓小洲,氣氛恐怖,孤雁獨飛其中,該是多麼令人揪心啊! 遙想前程,惟一彎冷月相隨。句中 “低”、“冷” 二字尤應細品,月冷雲低襯托雁之形單影孤,突出其行程艱難,亦流露出詩人前程渺茫之傷感。

尾聯抒發詩人對孤雁也是對自己的良好願望和矛盾心情。孤飛雖不一定喪生,但失羣畢竟可以疑懼。語氣上看無疑是寬慰之詞,但擔心之情更為強烈。末句“孤飛自可疑”點題,孤雁心有餘悸,怕逢箭矢。詩人飄泊宦遊他鄉,孤悽憂慮之情畢現。

全詩緊扣一 “孤” 字次第展開,字字珠璣,而無一處閒筆。讀完全詩,仍覺餘味無窮。雖基調失之哀怨低沉,但仍不失為一首抒寫晚唐哀音的時代佳作。

【集評】 元·方回:“老杜雲:‘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此雲:‘暮雨相呼疾,寒塘欲下遲。’亦有味,而不及老杜之萬鈞力也。為江湖孤客者,當以此尾句觀之。”(《瀛奎律髓》卷二十七)

【作者小傳】

崔塗,生卒年不詳。字禮山,睦州桐廬(今屬浙江)人。光啟四年(888)登進士第。一生羈旅各地,遊歷巴蜀、吳楚、河南、秦隴等地。事蹟散見《新唐書·藝文志四》、《唐詩紀事》卷六一、《唐才子傳》卷九。其詩多離愁羈怨之作,擅長律體,善於借景抒情,意味俱遠。

《孤雁》賞析6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註釋】

1、之:往。

2、失:失羣。

3、渚:水中的小洲。

【韻義】

幾陣齊飛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

只有你這孤雁,不知獨自飛向何方。

暮雨中,你悲悽地呼喚丟失的夥伴,

你想棲息,卻又遲疑畏懼不下寒塘。

渚上低暗,你孤獨地穿越過了雲層;

只有關山的冷月,伴隨你孤苦淒涼。

雖然你未必會遭暗算,把生命葬喪,

只是失羣孤飛,畢竟叫人疑懼恐慌。

 【評析】

這是一首詠孤雁的詩,作者藉此以喻自己孤棲憂慮的羈旅之情。一聯寫同伴歸盡,唯爾獨去,寫“離羣”切題。二聯寫孤雁神態,先寫失羣原因,再寫失羣后的倉皇。三聯寫失羣之苦楚。儘管振羽奮飛,仍然是隻影無依,淒涼寂寞。四聯寫疑慮受箭喪生,表達詩人的良好願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為此詩“字字珠璣,沒有一處是閒筆;而且餘音裊裊,令人回味無窮,可稱五律詩中的上品。”

自秦攻伐韓魏楚以來,好似一頭出籠猛虎般勢不可擋,但是秦國的鐵騎才剛踏入中原沒多久,就遭遇了百年來最大的一次慘敗,這場戰役就是閼與之戰。氣勢如虹的秦國是如何敗在趙國手上的呢?這場閼與之戰是怎麼打的呢?

公元前269年,秦昭王以趙國不履行交換城邑的協議為由派胡陽率軍攻打趙國要地閼與。趙王召諸將問詢閼與是否能救,廉頗、樂乘等認為路遠道險,難以救援,但是趙奢卻認為,兩軍相逢勇者勝。

於是趙王命趙奢前往救援。趙奢是趙國名將,指揮作戰的能力非常強。趙奢率軍出邯鄲城30裏邊駐地紮營,按兵不動了。秦軍本來派出一部駐紮在武安以鉗制趙奢的援軍,看見趙軍不動了,就開始了陣前的各種鼓動、挑釁。

趙奢見秦軍士氣旺盛,並沒有冒進也沒有害怕,處事十分冷靜。為了隱蔽作戰意圖,趙軍堅壁不進,任憑秦軍怎麼揚武耀威也不為所動。而私下裏,趙奢則命人增設營壘,做出積極防禦,似乎很害怕的假象。

秦軍自然不會被趙軍做出來的樣子所迷惑,所以派了間諜去探聽虛實,卻被趙奢發現了。於是趙奢將計就計,任由其活動,以麻痺秦軍。秦將胡陽得到間諜來報,很高興,認為閼與已是囊腫之物,便放鬆了對趙奢的戒備。

就這樣趙奢停留了28天,乘秦軍被麻痺,偃旗息鼓之際,率軍突襲至閼與築壘列陣。秦軍本來就久攻閼與,難以拿下,這個時候又聽説趙軍的援軍到了,倉促應戰。趙奢採取佔據高地,嚴陣以待的策略,秦軍久攻無果,趙奢就開始反擊,居高臨下,猛擊秦軍。同時閼與的守軍也配合攻擊秦軍,最後秦軍不敵,死傷過半,大敗而歸,閼與的圍困之局就此得解。

秦軍對陣韓魏楚雖然勢如破竹,但也是因為韓魏楚實力不濟的原因,但是趙國不一樣,趙國有名將廉頗、趙奢等,在對外戰事上還有一爭之地,所以秦國才敗在了趙國手上,但是後來隨着廉頗、趙奢等一代名將的離開,趙國的實力也開始轉衰了。

《孤雁》賞析7

楚江空晚。悵離羣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卻下寒塘,正沙淨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

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註釋】①張炎(1248-1319)南宋詞人。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前半生在貴族家庭中度過。宋亡以後,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遊燕趙謀官,失意南歸,落拓而終。②長門:漢武帝時,陳皇后被打入長門冷宮。

1.孔行素《至正直記》載:張炎嘗賦孤雁詞,有云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人皆稱之曰張孤雁。其中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一句該怎麼理解?(分)

2.這首詞整體上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該句是説雁羣飛行能排成一字或人,而孤雁單飛排不成字,故説寫不成書信,只能成一點,帶回一點相思。

2.詞作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詞人身世飄零之感與家國之痛。全詞緊扣一孤字展開描寫,烘托渲染,以物喻人,將詠物與抒情合而為一,通過對孤雁的描繪,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感盡藴含在對孤雁這一形象的描繪中。

註釋

⑴楚:泛指南方。

⑵恍(huǎng)然:失意貌。

②自顧影:對自己的孤獨表示憐異之意。

⑶自顧影:顧影自憐,對自己的孤單表示憐惜。

⑷下寒塘:崔塗《孤雁》詩: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⑸寫不成書:雁飛行時行列整齊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筆畫中的一點,故云。這裏還暗用了蘇武雁足傳書的故事。

⑹因循:遲延。

⑺殘氈擁雪:用蘇武事。蘇武被匈奴強留,氈毛合雪而吞食,倖免於死。這裏喻指困於元統治下有氣節的南宋人物。

⑻荏苒(rěn rǎn):展轉不斷。

⑼謾:漫,徒然的意思。長門:漢宮名,漢武帝時,陳皇后被打入長門冷宮。這裏用長門宮的寂寞冷落來形容孤雁的淒涼哀怨。

⑽錦箏:箏的美稱。古箏有十二或十三絃,斜列如雁行,稱雁箏,其聲悽清哀怨,故又稱哀箏。《晉書桓伊傳》撫哀箏而歌怨詩。

⑾驀地:忽然。

⑿玉關:玉門關,這裏泛指北方。

譯文

在空闊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驚散後,自己已脱離雁羣萬里之遠。顧影自憐,想到飛下寒塘,只見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淨,江水平闊伸向遙遠天邊。孤單一隻的我無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點。還生怕這樣徘徊遷延會耽誤北地吞氈嚼雪的故人,傳達他們眷念故園的心願。

有誰會可憐我長途飛行的艱難?讓我想起深夜孤居長門宮的皇后,錦箏彈着心中無限的幽怨。料想自己的伴侶還棲宿在蘆花中,他們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會轉程從舊路飛回北邊。我彷彿聽到他們在暮雨中聲聲呼喚,只怕在邊塞突然相見。這樣當雙燕歸來後棲息於畫簾半卷的房檐,我也不會羞慚。

賞析:

《解連環孤雁》是宋末詞人張炎在南宋滅亡後創作的的詠物詞。此詞描寫了一隻離羣失侶的孤雁獨自在江野彷徨的悽苦情景,抒發了作者自己羈旅漂泊的愁怨,委婉地流露出故人之思和亡國之痛。全詞將詠物、抒懷、敍事緊密結合,構思巧妙,體物細膩,委婉纏綿,情意雋永。

這首詞詠孤雁,實則借孤雁寄託作者宋亡後的傷感,也反映了宋遺民普遍生活體驗及感觸,具有典型意義。上闋前三句寫孤雁失羣;接着寫失羣后的孤獨。寫不成書兩句,是寫雁羣飛行,排成一字或人,孤雁單飛排不成字,故説寫不成書信,只能成一點,帶回一點相思。從而巧妙地表達出前朝對遺民的思念。下闋承前,歎息北去的南宋宮室艱難險惡的處境。而孤雁只能在夜雨中哀鳴,若是能在玉門關重新見到離失的伴侶,該是何等的驚喜!全詞多處用典,堪稱詠雁佳句。

楚江空晚。悵離羣萬里,恍然驚散。以困頓惆悵的情懷起筆 ,伴孤雁一起飛來。用孤雁寫自身。楚江,指湖南地方。衡陽有回雁峯 ,又雁多經瀟湘。瀟湘、衡陽皆楚地。孤字 ,點出只雁離羣萬里。這三句寫出了孤雁之遭際,使人意識到了作者心緒之悽慘。南宋末年,國勢垂危,生於此時的詞人,對於時局自己深感無能為力 ,不勝憂憤,只好借物抒懷。以寄託一腔幽怨。

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淨草枯,水平天遠。顧影,表示有深自珍惜。在驚魂未定之際,目光所到之處,只是枯草平沙,一片寂寥。來亦孤單,去也孤單,只好徘徊顧影,使人進一步體味它的孤獨。寫不成書,古人常以雁為傳書使者。羣雁飛行,常成一字排開,但這隻孤雁卻只能單飛,所以説只寄得、相思一點。激起人們多少相思之苦與家國之苦,已無從分辨。

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這是為雁立傳,可以看到作者思想輪廓。表面上是説孤雁誤了寄書,和蘇武託雁寄書的心事。殘氈擁雪,用蘇武武卧齧雪 ,與旃(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事表達心聲。

因離羣萬里,因而誰憐旅愁荏苒。荏苒表達遷延的意思。有誰憐念這與日俱增的孤獨的旅愁呢?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説長門夜悄與錦箏彈怨。典出漢武帝陳皇后罷退長門宮故事。這裏提出長門燈暗的宮廷,謾字,極度渲染孤雁的哀怨。這裏講長門的夜哭,錦箏的清怨,表達作者的思旅的心緒。

想念遠方伴侶 ,是不是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夥伴們春天到來之前,應該回北方去了。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隨即是個飄渺的幸福的設想。玉關春雨,北地黃昏,卻是將怎樣和旅伴們重見呢?怕字含意深微。 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長期的期待與渴望,一旦相見期近,反怕春期之驟至。雖能相見也無愧於寄身畫棟珠簾雙雙紫燕了。

張炎詞善於詠物。從詠物詞的整個方法、風格和寄意來説,一首詠孤雁的《解連環》更有代表性。張炎因此詠孤雁詞人稱張孤雁。在詠物的方法上,這首《解連環》最為出色。通過對孤雁的描繪,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感盡藴含在對孤雁這一形象的描繪中。

《孤雁》賞析8

宋*李清照《孤雁兒*世人作梅詩》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牀紙帳朝眠起。説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譯註】

吹簫的人兒已經離去,華美的樓房空空蕩蕩,那令人斷腸的悲痛,同誰一起來承受呢?

【説明】

這首詞寫於李清照丈夫趙明誠去世之後。全詞以“梅”為線索:相思之情,被梅笛挑起,被梅心驚動;又因折梅無人共賞,無人堪寄而陷入無可排釋的綿綿長恨之中。寄託了詞人對於朝廷南遷後不久不幸病故的愛侶趙明誠的深摯感情和悽楚哀思。

【賞析】

這是一首悼亡詞,與一般悼亡詞(悼念妻子)所不同的是,本詞借詠梅表達對亡夫的悼念。李清照與趙明誠志同道合,感情甚篤。只可惜靖康之變後不久,趙明誠不幸病故,李清照獨自飄落江南,生活十分悽苦。詞的上片寫就是這種生活下的無聊意緒。“伴我情懷如水”句,把自己悲涼的心境比喻成具體可感的冰涼之水,可見心境之淒涼。“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遊春意”幾句,以笛曲《梅花落》照應詠梅的主題。聞笛懷人,因梅思春,詞從這幾句開始自然地過渡到下片。更多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三句,以雨催淚,以雨襯淚,寫自己感情的變化。“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兩句,點明悼亡的主旨,是對以上無聊而又悲苦心情的作答。“吹簫人”,即秦穆公時善吹簫的蕭史,秦穆公之女弄玉很喜歡他,與之結為夫婦。婚後,蕭史日日教弄玉吹簫,幾年後,二人隨鳳凰飛昇而去。詞人借用這個典故,既有對當日美好生活的追憶,又暗喻斯人已逝,生活悲慘不已。這兩句是説,愛人已逝,人去樓空,無人與我相依相隨,怎不令人肝腸寸斷呢?這時她想到折一枝梅花寄給丈夫,“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只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哪裏可以看到愛人的身影,她無人可寄贈。“人間天上”;寫盡了尋覓之苦;“沒個人堪寄”,寫盡了悵然若失之傷,表達了無人可寄贈的悲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