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公開課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2.3W

一、背景介紹

風箏公開課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的內容是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風箏》。小組合作學習是基於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它能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的那種單一化、模式化、教條化、靜態化的弊端,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且主動全面的發展。在教學中可促進學生高水平的思維和學習活動,而且當學生看到同伴的成功,也會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在學習中,學習者之間的交流、爭議、意見綜合等有助於學習者建構起新的、更深層的理解;在學習者交流過程中,他們的想法、解決問題的思路都被明確化、外顯化,因而學習者可以更好地對自己的理解和思維過程進行監控;在學習者為解決問題面進行的交流中要達成對問題的共同理解,建立完整的認識體系。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在重點問題我解決和思維拓展環節,採取了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問題的設置,給學生鋪設好的階梯,為合作學習創造基本的條件。在合作的過程中,組與組之間分工合作,組內成員也各有分工,以此來提高學習的效率。通過合作可使學生自主解決本節重點難點問題,在小組彙報成果之後,各組可取長補短,互相補充,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同時,本課中合作學習與有效的探究性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性更強,思考問題也更加深入。

二、教材分析

魯迅先生的《風箏》,是回憶兄弟之間的一件往事的一篇散文。寫了他童年時,因為風箏與弟弟發生了一次無法補過的誤解和衝突,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筆觸細膩,情感悽婉,適合於用聲情並茂的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本文所體現出來的親情帶有很深的時代烙印,要通過社會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嚴厲的自責精神充塞在字裏行間,這更是文章的動人之處。

三、教學理念

我這節課的設計是圍繞如何促進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展開的。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領會文章內容。

2.學習本文傳神的動作和心理描寫。

3.理清課文思路,理解文章主題思想。

(二)過程與方法: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準確理解在特定社會背景下兄弟間的情感。

2.學習作者自我反醒的可貴品格。

3.理解作品中對封建教育思想的批判。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難點:通過作者心理變化的描寫,理解作品中對封建的教育思想的批判性。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打開記憶的相冊,童年無數美好的回憶浮現我們腦海,其中“風箏”就像報春的使者,首先衝開我們記憶的閘門。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一詩中曾有“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詩句,可見“風箏”在孩子的心中是倍受歡迎的玩具。可在文學家魯迅的眼裏,它卻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不但不愛它,而且嫌惡它,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風箏》這篇課文來了解一下這個故事。

(二)初步感知

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並注意思考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提示問題:1.這篇文章回憶的是什麼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2.讀課文以後,你有哪些感受?

(三)合作討論

可以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

1.“風箏浮動”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呢?(聯繫上下文回答)

2.“精神的虐殺的一幕”具體指什麼?你如何看待這種行為?從中你能看出其它什麼社會意義來?

3.是什麼使“我”的想法發生了改變?“我”為什麼心情沉重?從中你能看出魯迅先生什麼樣的精神品質?”?

4.末段的語句如何理解?為什麼説“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説“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

讓學生展開想象,先在小組討論,人人蔘與,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然後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學習成果。學生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不必面面俱到。

(四)思維拓展

課文中説“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許多遊戲,玩過不少玩具吧?你有過和文中這個故事類似的經歷嗎?選一個你最難忘的説給同學聽。

(五)遷移訓練

當你正常的遊戲或愛好,被父母或老師阻止時,你會怎樣做?你會對父母或老師説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寫一段能夠打動你的父母或老師的話語,讓他們改變對這些事的看法。

(六)小結

本文敍寫了一件在小兄弟的心裏中已忘卻的兒時鎖事,在“我”醒悟到這件事是對小兄弟心靈、精神的殘酷虐殺後,強烈的愧疚使“我”的心一直很沉重。這既體現了對兄弟的摯愛,也表現了“我”善於反省和自責,嚴於自我解剖的精神。

(七)作業:把遷移訓練形成文字,整理成一篇隨筆。

(八)最後在《童年》的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師生齊唱)

教學反思

在教完《風箏》這節課之後,我的同行和學校領導對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細緻的評價和研討,使我受益匪淺。在廣泛傾聽評價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我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認真的反思,對新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一、成功之處。

1.教學目標基本實現。對於魯迅的文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由淺入深地學習,基本讓學生理解了文章的主題,並瞭解了本文在描寫方法上的技巧。

2.本節我主要採用讓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不但組內成員分工明確,而且組與組之間也分工協作,取長補短,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使學生在45分鐘的時間裏學到了更多知識,並且增強了團體合作意識,學會高效率地學習。

3.學生學習積極性高。雖然文章內容和學生現實生活相隔的年代久遠,但都是發生在孩童時代的故事,所以學生願意接受。通過正確引導,學生也能意識到,作品中所批判的封建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存在,這就激發他們聯繫自身實際來理解課文,有話可説,有理可講,對於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二、不足之處。

1.部分環節流於形式,沒有落到實處。合作過程中也有的同學沒有完全參與進來。

2.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還不夠,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待提高。

3.學生自主學習的開放性不夠,教師引導較多。

4.教學經驗不足,課堂上和學生的溝通不夠充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