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及反思

來源:文萃谷 1.61W

《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講了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嚴謹治學、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也説明了只有通過長期、精確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公開課《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及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開課《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

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簡介人物,揭示課題

1. 生分享交流蒐集的有關竺可楨的資料。

2. 板題:第一朵杏花

3.審題、釋題

二、重温故事,整體把握

1.分組齊讀故事(第一次看杏花  第二次看杏花),其餘生認真傾聽,評價朗讀水平。

師相機指導朗讀,板書小結。

2.敍事文,六要素小結。故事到此結束了,所以末了一段是多餘的,你們認為對嗎?

師相機板書,齊讀此段。

三、合作探究、感悟文本

A探究第一部分(第1---5 自然段)

1.竺爺爺看到杏花開了,怎麼做的?想想竺爺爺是一個怎樣的人?

2.竺爺爺和孩子的對話:

過渡句,觀察對話中提示語的不同位置以及標點符號的運用。

從人物的語言中,哪個詞語可以看出竺爺爺是一個怎樣的人?還從哪些動作、神態中感受到竺爺爺是怎樣的人?

為什麼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為什麼囑咐小孩子明年留心?從中體會人物的心情以及心理活動。

3. 小組分角色朗讀此段,評價並相機指導朗讀。

B探究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

1. 過渡段

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着竺爺爺的囑託,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指名讀,突出“綠、青、皺、鼓”等關鍵詞。

‚比喻、排比的好處?

ƒ齊讀

2.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出示課件: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説的?幫它加個提示語。

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彙報。

(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ƒ小組練習分角色朗讀,根據提示語讀出語氣。

④小組展示,對比評價,朗讀指導。思考:加不加提示語,哪種寫法好?理由。

3.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

4.竺爺爺走到前院幹什麼?文中是怎樣描寫這第一朵杏花的?(“捧” 雙關)

5.竺爺爺是怎麼做的?“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記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是的`,“嚴謹踏實”“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C探究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1. 出示: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 自讀思考:“精確”什麼意思?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説説。

3. “不能……也不能……”竺爺爺是在強調“精確觀察”的重要性。誰能讀出來,指名讀,評價,朗讀指導。

4.竺爺爺能掌握氣候變化的規律,關鍵在哪裏?體現了他的什麼精神?看板書小結,完善板書。

5.再讀,加深體會。

6.再讀課題,深入思考:説説課文為什麼以“第一朵杏花”為題?

四、結合自己,談談收穫

1.我們從竺可楨的話中和取得的成就裏,獲得怎樣的啟示?

2.送名言。

 【板書設計】

第 一 朵 杏 花

囑咐留心     嚴謹踏實

哪天開花     鄭重記下     一絲不苟

精確觀察     堅持不懈

 教後反思:

《第一朵杏花》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説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課文按時間的順序先寫竺可楨問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麼時候開的,孩子答不上來。接着寫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訴竺可楨爺爺第一朵杏花開了,竺可楨爺爺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最後寫竺可楨爺爺正是通過長年累月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兩次對話是全文的主線索,雖極其簡單,卻是人物心靈的鏡子,是閲讀故事的眼睛。常言道:言為心聲。細細揣摩文中對話,有助於領會人物內心世界,透視人物所思所想,傳達人物所感所悟。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我在教學《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時,首先讓學生比較“一朵杏花”和“第一朵杏花”的不同,從而引出課題。進而瞭解文中主人公竺可楨是怎樣的人。

教學時,我把體會人物的性格及形象,作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及難點。在教學中,我利用課件出示了第一節和十五節的內容,抓住竺可楨看杏花時的句子,通過關鍵詞句,來幫助學生體會人物的形象。如“……便走進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其中的“走進”、“數了數”,還有“竺可楨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這句中的“年輕了幾十歲”、“興沖沖”、“快步”等詞語都能體會出竺可楨爺爺觀察仔細,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教學中,我還注重對文中優美語句的品讀,體會其用詞的準確、生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分角色朗讀環節,因為趕時間,沒能進行反覆的朗讀、品味,比較,進而突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的精神和態度,略感遺憾,將來希望能更加合理的調控時間,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結合教學效果,我對學生的表現非常滿意,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小組協作意識強,參與面較廣。師生互動充分,孩子們躍躍欲試。有思維的碰撞,有一定的課堂生成。但課後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感覺重點不夠突出,究其原因是,問題的設計有些瑣碎“面面俱到”。教師課堂語言還是顯得多,留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今後需在這方面多琢磨,抓重點,讓課堂思路更加清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