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唯分數論會考改革任重道遠

來源:文萃谷 2.73W

會考招生政策是每年會考結束後大家熱議的話題,因為它是考生進入高中的關鍵,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8年會考招生政策,希望能幫到你。

打破唯分數論會考改革任重道遠

  打破唯分數論會考改革任重道遠

推進會考改革的出發點和目標,就是要讓所有學生接受高質量、全面的義務教育,並享有公平的升學機會。這次《指導意見》所設計的國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就是力圖在學、考、招結合上下工夫,希望通過考試評價改革,引導所有學校重視對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

教育部20日召開新聞發佈會,披露會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具體細節。根據教育部日前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要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簡稱會考改革)。這次改革的目標是逐步建立一個“國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招生錄取模式,重在改變目前高中招生將部分學科成績簡單相加作為錄取唯一依據的做法,克服唯分數論。(相關報道見A6版)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唯分數論,具體表現為:有的義務教育學校,存在“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問題。簡單説就是會考、大學聯考要考(計入總分)的科目,學校就將其作為重點學科高度重視,而不考(或不計入總分)的科目,就將其視為“副科”邊緣化。與升學無關的美育、勞動教育、體育,都被一些學校和家庭漠視。本來按照國家義務教育課程要求,“開齊開足”所有課程,是學校的本分,可是,這在一些學校卻是很難完成的任務,音體美課被擠佔是常事。

推進會考改革的出發點和目標,就是要讓所有學生接受高質量、全面的義務教育,並享有公平的升學機會。這次《指導意見》所設計的國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就是力圖在學、考、招結合上下工夫,希望通過考試評價改革,引導所有學校重視對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而落實會考改革措施、真正破除唯分數論,還任重道遠。

根據《指導意見》,國中學業水平考試有兩大特點,一是全科開考,即國家所有要求學習的課程都進行考試;二是統一要求科目(語數外、體育)與學生自選科目結合。對於全科開考,輿論擔心這會進一步增加學生的負擔,其實全科開考的重要意義,是對所有課程學習進行合格評價,要求學生學習達到國家義務教育要求。在全科開考基礎上,再有納入會考錄取的統一科目考試要求,和學生自主選擇的科目,由於“一考兩用”,因而並不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不能把基本學習要求當負擔。

在全科開考情況下,所有學校必定會開齊所有課程。由於學生可自主選擇會考計分科目,不像以前所有學生限定考同樣的科目,通過學生的自主選擇,“倒逼”學校重視所有課程的教學。當然,能否有“倒逼”的實效,最終取決於學校辦學理念的轉變,如果學校仍以功利的態度敷衍非會考科目的學業水平考試,或限定學生的會考科目選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相對而言,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如何在會考錄取中發揮作用,這對打破唯分數論更為重要,這也是在進一步推進會考改革時必須深入解決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方法有二。

一是推廣我國部分地方會考的做法,這也是這次《指導意見》所倡導的,即在會考中把綜合素質評價摺合為分數納入會考錄取,這可引導學校、學生、家長在一定程度上關注綜合素質評價。但如何做到客觀、寫實、具有個性,將直接影響到綜合素質評價的作用發揮。做到這些需要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同時實行學校的現代治理。學校自主辦學可培養更具個性的學生;實行現代治理,會讓綜合素質評價透明、公正,具有公信力。總體看來,目前各地會考中綜合素質評價分值並不高,且大多數學生都是差不多的等級,因此,綜合素質評價受關注的程度遠不及其他會考科目。

二是推進部分高中學校的自主招生改革。尤其在取消藝術、體育競賽會考加分之後,要讓學生在學科學習之外,重視綜合素質發展,需要加大高中學校的自主招生改革力度。這次《指導意見》也提到,要進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給予有條件的學校一定數量的自主招生名額。這方面改革推進的深入程度,將直接影響綜合素質評價推進的深度。

從長遠看,我國基礎教育要全面消除“唯分數論”,扭轉“考什麼就教什麼,教什麼就學什麼”的應試局面,還需要按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所提到的“推進考試招生相對分離”深入推進中大學聯考制度改革,這就需要落實學校的自主招生權,最終實現中學自主、多元辦學。

  會考改革不唯分數唯“全面” 倒逼中學開全科

教育部將會考改革分解為五大“重頭戲”,即:推行國中學業水平考試、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招生錄取辦法、進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加強考試招生管理。其中,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備受關注。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和分析,是培育學生良好品行、發展個性特長的重要手段。根據義務教育的性質、學生年齡特點,結合教育教學實際,細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的評價內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學生的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注重考查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養成和突出表現。

揚州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張天若表示,以往不少國中教學像高中一樣,一門心思向分數看齊,會考新方案破除“唯分數論”,是個很好的導向。南京市弘光中學校長周易宏認為,會考新方案引導學生髮展多方面的興趣,過去有些學校不重視音樂、體育、美術,如果這些科目進入會考方案,就會促使學校開足開齊藝術科目。而在南京市第一中學校長尤小平看來,新會考方案對接新大學聯考方案,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注重其全面發展。

“江蘇細則”還要等等

“江蘇會考改革具體方案,要等接到教育部正式文件,學習消化後再研究確定怎麼做。”省教育廳基教處處長馬斌透露,我省南通等地已先期探索會考改革,一些做法跟國家會考改革新方案較接近。

國中畢業考試和升學考試“兩考合一”是國家新會考方案亮點之一,這點我省南京、南通、揚州等地已執行多年。教育部會考改革意見指出,將體育科目納入錄取計分科目,科學確定考試分值或等級要求,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南京會考早就將體育計入總分,從剛公佈的2017年會考體育方案看,今後分值變化可能也不大,但滿分標準會循序漸進靠近國家標準,學生想拿滿分必須每天鍛鍊。

從本世紀初實施新課程開始,南通對會考改革進行持續探索:2002年—2005年,部分升學考試科目變為學業水平考試(會考)科目;2006年—2008年,思想品德與歷史合卷考試、物理與化學合卷考試;2009年至今,增加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並與會考成績一併作為招生錄取的依據。2010年12月,“南通市會考改革——探索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被納入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

南通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處長張華介紹,南通會考改革總結起來就是“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南通第一中學校長顧志剛表示,南通會考的'考試模式、錄取方式等都有待完善。

教育部此次會考改革提出大幅減少、嚴格控制加分項目,取消體育、藝術等競賽類加分項目,相關特長和表現等計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要求各省組織對本地區加分項目和分值進行清理和規範,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項目,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地方實際保留的加分項目,要嚴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資格審核公示制度。南京市教育界有關人士分析,這項變化對南京考生影響不大,因為南京早就沒有競賽加分。

  倒逼中學開全學科

“過去部分學校以分數為導向,計入總分的課程一週本該開4個課時,實際卻開了9個課時,而綜合實踐、信息技術等課程卻沒開設。”南師附中新城國中校長韓暉認為,新會考會倒逼學校重視國家課程方案的所有科目。綜合素質評價,也會引導學校和家長,從重視課堂教學結果轉向教學過程和結果並重。這體現教育公平,學生的能力、特長本來就各有差異,課程的均衡,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不同位置。

國家課程方案所設定的科目均列入學業水平考試範圍,但並不要求將所有科目都納入錄取計分科目。具體哪些課程進入計分範圍?周易宏認為,在學生全面發展和不增加學生負擔之間,方案也需要尋找平衡點。受訪的大多數老師坦言,任何科目,只要納入升學計分,都會成為學生的課業負擔,只是學生的選擇面有可能擴大,學生將可以自主選擇除語文、數學、外語、體育之外的其他錄取計分科目,從而規避自己的薄弱科目。在每門課合格的前提下,可給學生適當的選擇權,發展學生優勢特長。

會考科目調整,將涉及教師隊伍的安排。大學聯考改革後,由於物理、化學組合競爭激烈,選擇物理、生物組合人較多,化學老師在全省都呈飽和狀態。會考是個“指揮棒”,對課程設置、教師隊伍結構等都會造成很大影響。

綜合素質評價做起來難

受訪校長、家長和專家對會考改革方案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綜合素質評價好是好,但操作起來難度也不小。”尤小平説,雖然南京已開始推行綜合素質評價,但只是一種參考,畢竟綜合素質的“高”和“低”不太好量化。目前比較實際的操作是“不合格”不予錄取,在合格的情況下,還是分數更具有可比性。

家長們對綜合素質評價也存有疑慮。一位不願具名的家長表示,如果會考錄取就按統一科目加自選科目的總分進行排序錄取,那就沒有綜合素質評價什麼事,進而也會令學校、學生和家長不再關注,如此綜合素質評價很可能在一些學校變成“走過場”。

揚州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張天若指出,我省各地國中發展差別很大,生源、師資、辦學條件等都不均衡。如果綜合素質評價強調“同步走”,對那些弱校和農村學校來説未必公平,還是應從實際出發,允許各市在推進“時間表”上有一定彈性。

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政府管理學院顧海教授説,“從長遠看,我國基礎教育,要全面消除‘唯分數論’,扭轉‘考什麼就教什麼,教什麼就學什麼’的應試局面,還需要按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所提的‘考試招生相對分離’深入推進中大學聯考制度改革,落實學校的自主招生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