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數在5以內的加法》一年級數學教案

來源:文萃谷 6.13K

  教學內容:

《得數在5以內的加法》一年級數學教案

一年級上冊第40-4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聯繫具體情境寫出加法算式的過程,初步認識加法的含義;認識加號,會讀、寫加法算式;能根據具體情境填寫加法算式。

2、使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數在5以內的加法計算方法,並能夠正確地計算。

3、發展學生初步的觀察、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理解加法的含義,並學會5以內的加法。

  教學過程:

一、 複習鋪墊,遷移導入。

師:可愛的小動物們帶着一羣數學娃娃來和我們捉迷藏了,瞧!你能猜出它們後面藏的是哪一個數字嗎?(多媒體出示5以內的分成與合成)

二、 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一)、學習主題圖。

1、師:(出示主題圖)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

2、交流結果,師小結:原來有3人澆花,又來了2人,一共有5人。

3、理解加法的含義。

(1)、原來有3個人,又來了2人,一共有5人。象這樣把3人和2人合起來就可以用加法計算。寫成算式:3+2(板書3+2)

(2)、認識加號。(板書加號)

(3)、那3+2等於多少呢?(板書:=5)你是怎麼知道的?

4、理解算法。

5、讀算式。

6、説算式表示的意思。

7、指導寫算式。

8、小結:像這樣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來計算。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得數在5以內的`加法。(板書:加法)

(二)、學習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的畫面。提問: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2、讓學生説圖意。

3、把1個小朋友和2個小朋友合起來是幾個小朋友呢?那麼1加2等於幾呢?你怎麼算出來的?

4、讀算式並説説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三、綜合運用,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依次説圖意、填算式,再交流每道算式各表示什麼意思。選擇其中的兩道,説説是怎樣算出得數的。

2、“想想做做”第2題。

根據第1小題,弄清題目要求,讓學生先畫圓再填得數。

3、“想想做做”第3題。

獨立計算,説説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4、課間活動:唱《找朋友》這首歌。

5、學生根據手中的算式卡片和數字卡片玩“找朋友” 遊戲。

6、“想想做做”第4題。(故事)

畫外音:一天兔媽媽對小兔説:“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要自已學着做一些事情”。小兔開心地答應了,它興高采烈的來到了野外。(出示小兔採蘑菇的圖)讓學生依次説出每幅圖的意思,並在圖的下面填算式、算得數。體會三道算式之間的聯繫,滲透思想教育。

7、“想想做做”第5題。

遊戲:送信。先讓學生連一連,再讓學生説一説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説出每道算式的得數。

8、延伸:看圖你能寫出幾道加法算式。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得開心嗎?你學到了什麼?

  課後反思:

本節課經過具體的課堂實踐,我反思如下:

1、目標定位全面合理。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並感知了加法的意義,經歷了把兩部分合在一起抽象為加法運算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時候該用加法計算,為什麼要用加法,逐步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2、材料選擇簡單、有效。

我是本着“關注常態課堂,開展有效教學”的原則來合理選擇教學材料的。①以簡單的5道題(5以內的分與合)複習導入,為下面計算5以內的加法作鋪墊。②不改變教材意圖。書本例題和“試一試”貼近學生生活,通過課件演示、老師引導、語言的交流表達等活動,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③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將書本的練習改編成故事和遊戲的形式,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整個練習設計如行雲流水,活潑而不凌亂,讓所學的知識在“用”中得到了有效的反饋,師生配合默契、自然、流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鼓勵學生合作交流。

在學生個體獨立探索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或班級裏,充分展現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相互討論分析,揭示知識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在合作交流中,學生學會相互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了合作意識,提高了自我表現的能力以及聽、説、交往的能力。

4、存在的不足。

在“送信”這個環節中,由於學生年齡小,用尺還不夠熟練。因此,學生在連線的時候,浪費了一些時間,導致課外延伸的不是很到位。

因此,設想是美好的,現實總是有點不盡人意。課後我覺得可以刪除讓學生連線這個環節,直接用遊戲的形式緊緊圍繞本節課的核心目標展開教學,這樣更能體現課堂教學的紮實、有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