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翻譯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1.68W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賞析1

翻譯節選: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月光照耀着春江,隨着波浪閃耀千萬裏,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繞着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賞析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着春江,隨着波浪閃耀千萬裏,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着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着流水。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着離人的梳粧枱。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此二句寫月光之清澈無邊,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昨天夜裏夢見花落閒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着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裏,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着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賞析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着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着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沙、扁舟、高樓、鏡台、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賞析2

春江花月夜

朝代:唐代

作者: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粧鏡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翻譯: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着春江,隨着波浪閃耀千萬裏,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着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着流水。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着離人的梳粧枱。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裏夢見花落閒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着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裏,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着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賞析1:

《春江花月夜》,題目共五個字,代表五種事物。全詩便扣緊這五個字來寫,但又有重點,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圍繞着月作陪襯。詩從月生開始,繼而寫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後就月下的思婦反覆抒寫,最後以月落收結。有主有從,主從巧妙地配合着,構成完整的詩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藝術境界。

這首詩對景物的描寫,採取多變的角度,敷以斑斕的色彩,很能引人入勝。同是月光,就有初生於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覺的月光,有粧鏡台上的月光,有搗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麼富於變化!詩中景物的色彩雖然統一在皎潔光亮上,但是因為襯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雲、青楓、玉户、閒潭、落花、海霧、江樹,也在統一之中出現了變化,取得班斕多彩的效果。

詩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江畫卷,同時寄寓着遊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苦。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詞清語麗,韻調優美,膾炙人口。

全詩以月為中心,春、江、花、夜作為月的陪襯,主客巧妙地配合,敷以斑瀾的色澤,構成一幅如夢如幻般的空明純美的詩境。全詩由皎潔的月光,鋪寫到海潮、芳甸、花林、白雲、青楓、玉户、閒潭、落花、海霧、江樹、良辰美景又與人生的短暫與愁苦構成對應,抒發了詩人淡淡的'感傷和幽幽探索的心境。

一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詩歌史上的地位,聞一多稱“這是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孤篇壓全唐”。

賞析2:

以“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論唐詩諸家源流》)的張若虛,千百年來正如他的名字一樣若隱若現的在唐詩的星河中閃爍着別具一格的光芒,他僅存的兩首詩歌之一《春江花月夜》以真摯的離情、睿智的哲理、優美的語言、幽雅的韻律、神韻的境界使讀者折腰,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技壓羣芳,豐富的藝術生命力和感染力流傳千古。《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詩篇題目的春、江、花、月、夜五個詩歌意象,它們之間的脣齒相依的關係有機地構成了一個魅力的藝術境界。

這首詩歌以月為線索,以春、江、花、月、夜為明珠的鏈式結構,是很明顯的。更何況清代的徐增在《而庵説唐詩》中早已闡述:“起用出生法,將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結用歸消法,又將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詩如連環鎖子骨,節節相生,綿綿不斷,使讀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無處尋其端緒。”春江花月夜“五個字,各各照顧有情。”由此可見,月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月在一夜之間:升起--高懸--西斜--落下。這藴含的人生哲理是不言自明的。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了九韻。庚韻--霰韻--真韻--紙韻--尤韻--灰韻--文韻--麻韻--遇韻。前呼後應地切合詩情的起伏讓五種詩歌的意象絲絲入扣,和諧地構建詩歌的意境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其實就是一首迴環往復的《愛情小夜曲》。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這美麗的畫卷一打開: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意象闊朗明麗、清新出塵、神祕朦朧、氣勢宏偉。一輪明月從春江上冉冉升起,不禁讓人遐想聯翩,一個“生”字賦予明月與潮水生命的活力。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詩人的丹青妙手輕輕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巧妙地接引出“春江花月夜”的題面。月光精緻地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般的銀輝色,巧妙地創造了一個神話般幽美恬靜境界。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清明的宇宙,人生的哲理。即:永恆--短暫,時空無限,生命有限,詩人的心靈與自然有了一種神性的交流。充分體現了中國詩人所特有的“宇宙意識”.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張若虛別開生面的翻陳出新,輕巧的把詩歌的基調定在“哀而不傷”的境界。宇宙永恆,江月常在,人代代相傳。自然地由景到人,藴含深意。又巧引出下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之情。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白雲、青楓浦等託物寓情,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哀傷,可謂是一種相思兩地離愁,迴環往復,詩情盪漾,曲折有致。詩人以飄泊無定的愁心來想象“扁舟子”而思家念妻,意藴探廣,情韻悠揚。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粧鏡台。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這幾句詩很巧,詩人沒寫自己的思念而寫想象中的愛之人如何思念自己,對思婦的憐愛和歉疚溢於言表,這種深情是多麼感人,多麼投入,多麼執着,既肯定了生存價值也體現了生命意志。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家,是最令人情思搖曳的嚮往與歸宿,以春、江、花、月、夜點染烘托,想象中的實境中藴含着夢境,這樣的時空疊合、虛實相間、婉轉悱惻的寫法真的是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詩人羨慕月夜回家的遊子,想象中温暖的家園,詩歌以寫景結束,景中含情。“落月搖情滿江樹”一句作結筆,可以説既是寫月落亦是説同情。讓詩情、畫意、哲理三者共同塑造出一個空靈邈遠的魅力意境。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詩中詩,畫中畫的上品之作,有機地將詩情、畫意、哲理融會於一爐,使所有的意象,物象,情態連為一體。詩人依次有序地描繪月光籠罩的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雲、青楓、閨樓、鏡台、江樹等富有詩意的景象,宛如一幅淡雅淋漓的水墨長軸畫卷,月亮是軸心,是神魂。並且,按照時間先後來佈局謀篇、安排詩歌的結構的:明月初升(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到中天(皎皎空中孤月輪)--月亮西移(可憐樓上月徘徊)--月落西山(斜月沉沉藏海霧)。

我國傳統美學中,對情的強調是一貫的。如《毛詩序》中説:“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對於詩歌而言,情感是詩歌的本質,張若虛的深情也是《春》詩的魅力之所在。他筆下的月是情愛的意象,是一種表達情與愛的最佳寄寓和祝願,是對人類精神的不懈追求。月亮本是古代詩詞中司空見慣的主題,但作者寫來卻別有風味,體現了詩人對生命意義的切身感悟和對“天人合一”這一哲學思想的深刻認識。可見,這首詩歌在思想與藝術上是超然的,它把“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有機地融入了詩情畫意之中,圍繞春、江、花、月,夜五個詩歌意象逐層鋪展,清麗而幽美,柔婉而酣暢,寬泛而輕淡,真切而纏綿,就好似三月的雨絲緩緩地沁人心扉,瀰漫着“潤物細無聲”的藝術魅力,把大自然之景與詩人感悟之情渾然於一體,從而創造了一個哲思睿智、恬淡豁達、寥廓悠遠、虛靜深邃的藝術境界。

賞析3:

該詩的題目就開門見山的給出“春”“江”“花”“月”“夜”五種物象組合成的畫面。且這五種物象組合在一起非常和諧自然,沒有帶一點凡塵,無任何雕飾。如果能身臨其境會感覺這是一幅動靜結合的畫面,“花”“月”都是靜景,而只有江是動景,因而《春江花月夜》這題給人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生動的畫面。該題首先給人以誘發和開拓了審美想象空間。

詩人在詩的開頭寫到“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豔豔水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婉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散;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的景色,也即是詩人先從春江月夜的寧靜美景入筆。這幾句詩歌與題《春江花月夜》相呼應。詩中“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則與題中的“春江”與“月夜”相照應,而“江流婉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散。”中的“花林”則與題中的“花”相照應。前四句詩作者不僅入了題,還寫出了在月色中,煙波浩渺而透明的春江與海水連成一體,伴隨着海潮的上漲,月亮也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線徐徐升起的壯觀場面,月光靜靜地瀉在海面與江面,隨着海浪蕩起水波,水波着成同心圓一圈圈的盪漾開去,水波和月光結合則江面於海面是波光粼粼。因此詩人寫出月光下春江的遠景,展示出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而後一句“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則寫出了天與地的空曠與遼闊,而且還寫出了月亮的完美完美無瑕與夜晚的寧靜和諧的自然風光。作者寫景的詩句一塵不染,超凡脱俗,彷彿把人帶入了夢幻般的仙境。詩句營造出了無限的意境。

詩人在感受這美景的同時,詩人也不乏對人生和宇宙進行思考一番。因此,詩人因景生情,發出了這樣的感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長江送流水。”詩人用設問的形式來表達他時間和宇宙的思考。詩人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與長時間觀察、體悟、總結後,詩人發出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詩人面對光陰如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則表現出一種迷茫,還帶有一絲感傷。我的體會是詩人想到“春江”“花林”“皎皎明月”的美景,再聯想到隨着光陰流逝自己會慢慢變老,總有那麼一天再也無法見到人士如此之美景。

這首《春江花月夜》前面的詩句寫景與後面詩句抒情相結合,從而使整首詩呈現出一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意境美。詩人由寫美景到經過自己的思考,聯想到是空的無限,生命的無限,最後再想到個體的生命是有限的,通過這樣對比,詩人的詩句使我體會到人生苦短,一個人與整個人類的歷史和整個宇宙相比人顯得是那麼渺小,是那麼的微不足道。詩人由寫景升化到抒情,寫人生哲理,則使詩的意境更加深遠,耐人尋味,給讀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間,使讀者也隨着詩人一起思考人生。

最後,詩人從“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開始,轉而敍寫人間遊子思婦的離愁別緒,明淨的詩中,融入了一層淡淡的憂傷。這種優美而來的傷,隨月光和江水流淌於心上,徐緩迷人。當全詩以“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收束時,仍有一種令人回味不盡的綿邈韻味。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賞析3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粧鏡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着春江,隨着波浪閃耀千萬裏,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着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着流水。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着離人的梳粧枱。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此二句寫月光之清澈無邊,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昨天夜裏夢見花落閒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着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裏,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着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賞析

整篇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

詩人入手擒題,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裏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裏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像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彷彿使人進入了一個純淨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繫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祕。[7] 在此處卻別開生面,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麼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着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9]

“白雲”四句總寫在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託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盪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説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雲遊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着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粧鏡台上、玉户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着她。這裏“卷”和“拂”兩個痴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鴻雁長飛光不度”,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悽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麼遙遠。“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他那無着無落的離情,伴着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賞析4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粧鏡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註釋

(1)灩(yàn)灩:波光閃動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4)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在這裏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

(5)汀(tīng):水邊的平地

(6)纖塵:微細的灰塵。

(7)月輪:指月亮,因為月圓時象車輪,所以稱為月輪。

(8)窮已:窮盡。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種版本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見:只見、僅見。

(11)悠悠:渺茫、深遠。

(12)青楓浦上:青楓浦 地名 今湖南瀏陽縣境內有青楓浦。這裏泛指遊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邊。

(13)扁舟:孤舟,小船。

(14)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裏指閨中思婦。

(15)月徘徊:指月光移動。

(16)離人:此處指思婦。

(17)粧鏡台:梳粧枱。

(18)玉户: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

(19)搗衣砧(zhēn ):搗衣石、捶布石。

(20)相聞:互通音信。

(21)逐:追隨。

(22)月華:月光。

(23)文:同“紋”。

(24)閒潭:幽靜的水潭。

(25)復西斜:此中“斜”應為押韻讀作“xiá”。

(26)瀟湘:湘江與瀟水。

(27)碣石、瀟湘, 泛指天南地北。

(28)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

(29)乘月:趁着月光。

(30)搖情:激盪情思,猶言牽情。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海上那一輪明月,正伴隨着潮水的湧動一同升起。

月亮的亮麗光華,隨着波浪閃耀到千里萬里;什麼地方的春江會沒有月亮的朗照之光啊!江水曲曲折折地繞着芳香的草地流淌;月光照着開遍鮮花的樹林,全都像細碎的雪珠閃爍。

天空中月光如同晶瑩的白霜流佈,感覺不到它的飛翔;岸邊的白沙也被映照得看不清晰了。

江水與天空連成了一片透明,沒有一點細微的灰塵;只有一輪孤獨的明月高懸在中天。

江邊上是什麼人最早見到月亮的?江上的明月又是哪一年第一次照耀着人的呢?

人生一代又一代地綿延着,無窮無盡;人們年復一年地眺望江上的月亮,也亙古不變。

誰也不清楚江上的月亮在等候着什麼人;人們只看見長長的大江不斷地送走流水。

一片白雲向遠空緩緩飄去;青楓浦那種遠遊者逗留的地方,一定有遊子禁不住心中的憂愁。

誰家的遊子今晚坐着小船漂流在外?他又在什麼地方思念着明月照耀的愛人的小樓呢?

多令人傷心啊,此刻那樓上的月光正流連不去;它應該也照耀到了離去遊子的梳粧枱。

它溜進愛人漂亮的閨房,捲上窗簾也趕不走;它留在搗衣石上,用手將它拂去它還會返回。

遊子思婦們此時相互思念,卻聽不到對方的音訊;多麼希望隨着月光流去關照對方啊。

可恨送信的鴻雁早就飛走,月光又不能渡過;傳情的魚兒也藏到水底,只剩水面圈圈波紋。

前一夜寂寞的水潭邊,就夢見了花朵零落將盡;春天已過了一半還不回家,怎不令人傷心。

江水不停地流走春景,春景就快要流盡;江潭上方美好的夜月,也開始偏西了。

殘月深深隱入了茫茫海霧;遠在北方碣石南方瀟湘的離人啊,回家的路途該是多麼的遙遠。

不知其中能有幾人乘着月光轉回家鄉?殘月掩映着大江兩岸的樹木,深深激盪人的心情。

  賞析:

張若虛(660年-約720年),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官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號“吳中四士”。詩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今僅存詩兩首。

其一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絕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

在唐代,似乎沒有張若虛的詩集傳世。明嘉靖年間,李攀龍選編的《古今詩刪》收錄了張若虛的《春江》詩。是金子總有閃光時。等待了將近一千年,張若虛及其傑作的命運才開始扭轉。

《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此詩乃千古絕唱,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聞一多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全詩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江畫卷,同時寄寓着遊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苦。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詞清語麗,韻調優美,膾炙人口。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作者是初唐張若虛,開元初,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他留給後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詩》中僅存二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史的不朽地位。

此詩兼寫春、江、花、月、夜及其相關的各種景色,而以月光統眾景,以眾景含哲理、寓深情,構成朦朧、深邃、奇妙的藝術境界,令人探索不盡,玩味無窮。

全詩可分前後兩大段落。“長江送流水”以前是前一段落,由春、江、月、夜的美景描繪引發關於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發端兩句,展現了“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遼闊視野。一個“生”字,將明月擬人化;一個“共”字,又強調了春江與明月的天然聯繫。江流千萬裏,月光隨波千萬裏;江流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總而言之,月光、江波互相輝映,有春江處,皆有明月,何等多情!詩人立於江畔,仰望明月,不禁產生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問。對於這個涉及宙宇生成、人類起源的疑問,詩人自然無法回答。於是轉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的沉思。宇宙永恆,明月常在;而人生呢,就個體而言,生命何其短促!然而就人類整體而言,則代代相傳,無窮無盡,因而能與明月共存。所以雖然不知“江月何年初照人”,但從“初照”以後,照過一代人,又照一代人。詩人對比明月的永恆,對人生的匆匆換代不無感慨,然而想到人類生生不已,自己也被明月照耀,又油然而生欣慰感。由此又作進一步探求:一輪“孤月”,永照長江,難道是明待她的意中人而至今尚未等到嗎?於是由江月“待人”產生聯想,轉入後一段落。“孤月”尚且“待人”,何況遊了、思婦?詩人於是馳騁想像,代抒遊子、思婦兩地相思、相望之情。

詩人想象“誰家今夜扁舟子”,正經過江邊的“青楓浦”,目睹“白雲一片去悠悠”而生飄泊無定的旅“愁”,於是相思“何處明月樓”。從“應照離人粧鏡台”的那個“應”字看,“可憐樓上月俳回”以下數句,都是詩人想象中的扁舟子”想象妻子如何思念自己之詞:妻子望月懷人而人終不至,因而怕見月光。但她可以捲起“玉户簾”,卻卷不去月光;可以拂淨“搗衣砧”,卻拂不掉月色。“此時相望不相聞”,而普照乾坤的月華是能照見夫君的,因而又產生了“願逐月華流照君”的痴想。追隨月光照見夫君,當然不可能,於是又想按照古代傳説託鴻雁、鯉魚捎書帶信,然而鴻雁奮飛,也飛不出明月的光影;鯉魚騰躍,也只能激起水面的波紋。接下去,詩人想象中的“扁舟子”思家念妻,由想象而形諸夢寐。他在夢中看見落花,意識到春天已過去大半,而自己還未能還家。眼睜睜地看着“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溶月復西斜”,時光不斷消逝,自己的青春、憧憬也跟着消逝,然而碣石、瀟湘,水遠山遙,怎能乘月歸家?以“落月搖情滿江樹”結束全篇,情思搖曳,動人心魄。自“白雲一片”至此,寫遊子、思婦的相思而以春、江、花、月、夜點染、烘托,想象中有想象,實境中含夢境,心物交感,情景相生,時空疊合,虛實互補,從而獲得了低徊宛轉、纏綿俳惻、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全詩三十六句,每四句換韻,平、上、去相間,抑揚頓挫,與內容的變化相適應,意藴探廣,情韻悠揚。

這篇詩受到明清以來詩論家的高度讚揚。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三雲: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流暢婉轉,出劉希夷《白頭翁》上。”鍾惺《唐詩歸》石:“將春、江、花、月、夜五字煉成一片奇光,真化工手!”陸時雍《唐詩 鏡》:“微情渺思,多以懸感見奇。”王堯衢《古唐詩合解》雲:“情文相生,各各呈豔,光怪陸離,不可端倪,真奇制也!”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更譽為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

這首詩語言優美、生動、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將真實的生命體驗融入優美的興象中,營造出了一個空明純美的詩歌意境。特別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幾句更是成了千古絕唱,為後人一直所傳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