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國小語文課堂的板書藝術

來源:文萃谷 2.28W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被越來越多的老師所重視。更多的老師將目光投入到運用現代化手段拓展課程資源上,對板書作用越來越輕視,其實對於農村國小特別是邊遠農村國小來説,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的作用還是不容小視的。

簡論國小語文課堂的板書藝術

板書設計,是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手段。板書設計要力求簡明、實用、構思精巧。用簡練的文字、符號、線條、圖形來直觀地反映豐富的教學內容,以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啟發性和感染力。

那麼如何針對教學的重難點進行有效的板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畫——呈現思考的過程

教育家盧梭説過:“兒童在沒有進入理智年齡以前,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優於抽象思維的能力。”我們也知道,國小生容易在直接的視覺刺激下引起注意,引發思考。這樣教師注意採用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直觀形象,讓兒童的腦、眼、口、手並用,有利於激發和保持兒童的興趣,使兒童在興趣盎然中進入抽象思維的思考過程。

例如我在教學《荷花》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荷葉“挨挨擠擠”的樣子和花骨朵飽脹的形象,從而深刻地理解荷葉和荷花的特點這一教學重點, 我就設計了這樣“畫一畫”的板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先在黑板上間隔地畫了一些大荷葉,接着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師:畫這麼多荷葉行了嗎?

眾生:不行,因為要挨挨擠擠呢!

師:怎麼畫才看得出荷葉挨挨擠擠呢?幫老師出出主意。

生1:畫靠在一起。

生2:“要一個挨着一個畫。

生3:兩片荷葉間不能留空子。

……

學生們爭先恐後地説着,我依據學生們的意見補上了些荷葉,這樣學生就理解了“挨挨擠擠”的意思,同時知道了荷葉多的特點。

同樣的我在畫花骨朵時我故意先畫得又瘦又尖,學生立即有意見了。

生4:舉手,不自信地回答:“我感覺荷花應該畫得飽一些,好象裏面包着很多東西吧。”

師:你體會的很用心,能説説裏面到底包着什麼,才使荷花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生5:我説不清楚。

師:心裏體會到了,就很了不起,你很有靈氣,願意聽聽其他同學的'看法嗎?生點頭坐下。

生6:荷花裏包着花蕊,所以飽脹得要破裂。

師:有道理,僅僅是花蕊嗎?

生7:我覺得還有荷花的清香。

師:説的多好呀,荷花裏面包含着肉眼能看到的花蕊,以及看不到卻清香撲鼻的香氣,還有嗎?

生8:我感覺裏面還有荷花的活力。

師:對呀,荷花飽脹是因為它裏面包含着多麼蓬勃的生命的活力!體會的多好喲。

生9:我感覺荷花飽脹還因為它裏面包含着荷花的美麗!

師:你真是一個詩人,老師都沒有想到這點。大家為他鼓掌。你願意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嗎?

其實學生指導老師修改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文本思考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尤其是對“飽脹”的體驗,既彰顯了生命的意識,感悟生命活力又培植靈性,塑造真人。這也是實踐詩意語文理想的一個有益嘗試吧。

  二、貼——展示文本的情境

情境教學的創始人李吉林老師説過:“一定的情境是學生增強生活體驗,激發思維與語言表達的動力源。”

為了創設相應的情境,教學《台灣的蝴蝶谷》這課,課前準備時,我發了一些金黃的紙和各色彩紙讓學生回家做一些蝴蝶。在課堂上當學生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後,我讓學生拿出自己做的蝴蝶。

師:喜歡這些蝴蝶嗎?快把課前你們畫的蝴蝶貼在身上,你們現在就像是一隻只美麗的小蝴蝶了!

生:高興的把蝴蝶貼在胸前。(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進入角色,以便更好的體會下面的文章。)

師:春天到了,小蝴蝶們要到哪裏去了呢?讀讀書上第二段,一會告訴大家。

生:自由讀文。

師:哪隻小蝴蝶説説啊?

生:蝴蝶都飛向蝴蝶谷去了。

師:你去沒去呢?

生:(愣了一下,看看胸前的蝴蝶)去了。

生:笑。

師:(老師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了兩座山),哪是山谷呢?誰來把這幾隻蝴蝶送回家?

生:四個學生分別把四隻蝴蝶貼在黑板上。(三隻貼得正確,一隻貼得不正確。)

生:我覺得劉潤貼得不對,他把黃蝴蝶貼在山腰上了。

師:那你來貼。

生:把黃蝴蝶挪到山谷裏。

師:山谷就是山與山之間狹長有出口的地方。我們把這樣的山谷叫做蝴蝶谷。

師:小蝴蝶是怎麼到山谷裏去的呢?

生:讀句子:每年春季,一羣羣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裏聚會。

師:小蝴蝶們,讓我們一起飛向山谷吧。(老師引導學生跟着音樂做動作上黑板貼蝴蝶)。

師:你這個動作表示什麼呢?(手指一名學生)

生:邊做動作邊説,這表示穿過樹林。

師:你呢?

生:邊做動作邊説,這表示越過小溪。

師:是這樣啊,小蝴蝶們,你們趕到山谷裏去幹什麼呢?

生1:我想去和小夥伴做遊戲。

師:那一定是非常快樂的事。小蝴蝶,你要找哪些朋友做遊戲啊?

生:一連串説出好幾個學生的名字。

(那幾個孩子都高興地笑了)

生2:我要到那裏去飽餐一頓。

生笑

師:對啊,那裏花草茂盛,有很多適合你吃的美餐呢。

生3:我要到那裏去產卵。

生笑

師:因為台灣的特殊地理位置,有的蝴蝶在一年中能產四次卵呢。

生4:我要到那裏去跟老朋友聚會。

生5:我要到那裏去跳舞、唱歌,給客人看。

師:看她多美麗!多自信啊!一定會有很多人欣賞你的。

師:(過渡)這麼多隻小蝴蝶都趕到山谷裏了,那將是怎樣的景象啊?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一會跟大家説説看。

國小生是藉助形象來認識世界的,我努力通過語言的描繪、情景的再現和想象的激發,將靜態語言文字轉化為動態的生活畫面,引導學生入境感悟。蝴蝶是怎樣趕來的呢?通過朗讀、交流、表演讓學生深入地體會到了“飛、穿、越”用得生動、準確。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隻美麗的蝴蝶,為什麼你們都趕到山谷裏來聚會?紮實地訓練學生的説話能力。最後藉助板書將一幅蝴蝶在山谷相會的情景展示在學生面前。

  三、寫——重視心靈的感悟

新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學生如果沒有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的過程,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面對優秀的文學作品只能是無動於衷。國小語文課本上很多寫人的文章,其中的人物都富有強大的生命力,應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設計寫一寫的板書環節,讓學生有抒寫心靈感悟的平台。

我在教學《天遊峯的掃路人》第三課時,出示課文最後一節:“30年後,我照樣請您喝茶!説罷,老人朗聲大笑。笑聲驚動了竹叢裏的一對宿鳥,它們飛了起來,又悄悄地落回原處。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指導學生朗讀感悟。最後,我説:“同學們,現在黑板就是一個大的留言簿,讓我們將我們的收穫或祝福寫下來吧!”在優美的鋼琴曲中學生寫下了:

生1:我今後一定以掃路人為榜樣,生命不息,攀登不止。

生2:我在生活中,一定做個充滿自信、樂觀的人。

生3:今後我一定在工作與生活中藐視一切困難,是個豁達開朗的人。

生4:老人的高尚情操將伴隨我的一生。

生5:老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將伴隨我的一生。

……

這是一次學生獨立完成的板書,是學生對人性的感悟。學生讀着讀着心裏一定有許多話要説,作為老師要趁熱打鐵,教學思路要及時跟上學生,這時我抓住時機讓學生在黑板上充分地表達,真正做好語言文字訓練工作。踏踏實實地上好語文課。其次老人那豁達開朗的笑聲也許會陪伴孩子走過一生,從此改變孩子的生活。學生在黑板上寫下的不正是我們做教師的期待文本賦予學生,留給學生的嗎?

  四、留——善用語言的布白

呂淑湘在《語文常談》一文中指出:“語言的表達意義一部分在於顯示,一部分在於暗示,就像打仗一樣,佔據一點,便控制一片。”文學作品具有暗示性,對於我們國小的課文,有很多寓言和童話故事都體現了這一點,如《狼和小羊》、《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狐狸和烏鴉》等。我們在板書時一定要重視在故事的過程中或結尾處留下布白,不能將學生的思維禁錮在文本的一種故事情節或故事結尾中。

葉聖陶也告訴我們:“請老師們時刻想到,學生跟種子一樣,有自己的生命力……如果把他們當作工業原料,按照規定的工藝流程,硬要把他們製造成一色一樣的成品,那是肯定要失敗的。”

我在教學《狼和小羊》的結尾:在板書時,留下了空白,設計如下:

狼向小羊撲去……

? ? ……

加了兩個個問號,一個省略號將學生的思維發散開去,這樣這個故事的結尾就不僅僅是唯一的一種了。在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環節:

師:小羊到底有沒有被狼吃掉呢?

生1: “狼那麼兇狠,當然小羊被吃掉了。”

生2:“書上又沒説小羊被狼吃掉了,你咋知道的?我説小羊跑掉了。”

班裏頓時熱鬧起來,分成了“兩大派”。一派説狼吃掉了小羊;一派説小羊善良,但也很機智,想辦法戰勝了狼,終於脱離了危險。兩派旗鼓相當,勢均力敵,各執己見,不肯讓步,班裏像開了鍋。 我並不急於表態,待同學們爭論一陣之後,我説:“課文中確實沒有寫出小羊到底是被吃了還是脱險了,讓我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為這篇課文續上一個‘尾巴’。看誰的‘尾巴’編得合理,有説服力。同學們對我的這一安排很感興趣,悄悄地做着準備,都希望拿出個”一鳴驚人”的“尾巴”來。最後,我讓學生亮出自己為《狼和小羊》續上去的“尾巴”。

生1:“小羊在狼撲向它的時候,勇敢地跳過小溪,狼看着嘩嘩流動的溪水,搖搖頭走開了。”

生2:“小羊勇猛地向狼一頭撞去,狼沒有防備,跌進了溪水裏,小羊乘機逃走了。”

生3:“小羊見惡狼撲來,掉頭就跑,一邊大聲呼喊‘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聞聲趕來,趕走了狼,小羊得救了。”

生4:“小羊大聲呼喊救命,附近的牛伯伯、馬叔叔急忙跑了過來,狼夾着尾巴逃走了。”

雖然還有的學生給課文裝上了一條悲哀的尾巴,讓小羊最終成為狼口中的犧牲品,但大多數學生出於對弱者的同情和“好有好報”的善良願望,包括原來一部分“吃掉派”的同學,都讓小羊安然脱險,給課文續上了一個美好的結尾。

重視板書布白,就是重視文本的布白,也是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多元思考。學生想到狼“死”羊“活”的結局,是童心的發現,是童真的抒發,是童趣的放飛。這正是釋放學生靈性,激活創造潛能,點燃思維火花的時機,這一切都離不開板書布白的恰當運用。

藉助構思巧妙的板書輔助教學,既有利於傳授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智力;既能產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影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啟迪學生的智慧,活躍學生的思維。同樣,板書設計在語文教學中也發揮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語文教學中的板書是反映課文內容的一面“鏡子”,再現作品場面的“屏幕”,展示人物形象的“放大鏡”……其中,作為教案內容之濃縮的板書設計十分關鍵。欲使板書新穎別緻,首先要善於挖掘課文潛在的構思線索,化隱為顯,以圖析文,從而庖丁解牛似地將課文的內在結構外化為課堂教學的直觀形式。其次,板書形式追求形象生動的“微型化”,以精粹的詞或成語並配以動態、立體又具有美感的簡筆幾何圖等為上,從而收到凝精聚華,發乎探微之功效,將主要教學內容創新地定格在黑板上。板書設計的創新也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手讓學生參與設計,甚至獨立完成板書設計。

總之課堂板書的藝術形式多種多樣,運用之妙,在乎一心。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必定因有一個畫龍點睛的板書而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國小語文課程標準》 《李吉林與情境教學》

《國小語文研究》 《國小語文教學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