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美術課堂小組合作學習

來源:文萃谷 1.59W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符合新課改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因此得到普遍認可並廣為運用。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沒有真正轉變教學理念,沒有轉換好師生的角色,不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施以不同的教學策略。在國小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於結合教學內容,運用任務驅動、合作探究、組際競爭、表演展示等策略,提高小組合作的教學實效。

淺論美術課堂小組合作學習

關鍵詞:美術;小組合作;策略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學生以個人或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生生合作、師生互動已經成為課堂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以發展學生自主性、探究性為目的的教學策略,在新課改中得到普遍認可並廣為運用,使教師教學觀念和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極大轉變。但在教學實踐中,一些課堂存在流於形式、調控無術、缺乏實質合作等現象,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在於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質缺乏深刻了解,運用不得要領、生搬硬套,不懂得根據不同教學內容施以不同的教學策略。在多年的國小美術教學實踐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任務驅動、合作探究、組際競爭、表演展示等多種策略,極大地提高了小組合作的教學實效。

一、任務驅動策略

任務驅動就是教師佈置不同的小組合作學習任務,讓各個小組緊緊圍繞這些任務,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下,有效地應用學習資源,進行互助協作的學習、探究,完成既定的合作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其特點是將課程分割成可操作性的具體任務,讓學生在開放式課堂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與探究精神。任務設計時應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繪畫技能,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認知原則。課堂教學時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在時間安排上要有彈性,為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留有餘地,讓學生能夠體驗合作成功帶來的'喜悦。例如,在教學第七冊《水資源》時,瞭解到學生剛剛在語文課學過《觀潮》,對水資源有一定的感性認識,課前佈置各小組蒐集有關水資源的資料,並拍攝有關湖江河溪受到污染的照片。這個準備材料的過程就是該課的第一個目標任務。課堂上,各小組派出代表將各組蒐集的資料照片,經過小組篩選,篩選出有代表性的資料,以課件形式進行展示交流,加深學生對水資源緊缺、污染的瞭解,喚起學生保護和節約水資源的意識,這是第二個目標任務。教師從學生提供的資料中挖掘美術元素,引導學生認識什麼是招貼設計及其藝術風格、表現手法。第三個目標是分組討論,為節約水資源擬定一個廣告語。最後佈置各小組合作設計一幅以節約水資源為主題的招貼設計,完成本課的最後一個目標任務。正是這層層遞進的任務驅動,使師生、生生之間產生多向互動交流,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助學習,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二、合作探究策略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只有小組所有成員都完成各自目標,才算小組成功完成任務,這是一種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共同存在的一種學習方式。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有助於學生培養合作精神、團隊意識,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與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新課標對"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評價建議指出:能否以獨立和合作的方式,對美術作品的形式進行初步的探討。其用意在於要求教師積極為學生搭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的平台。例如,在教學第八冊《十二生肖》時,可以讓各小組蒐集有關十二生肖的文字、圖片資料,從中選出有代表性、能突顯美術元素的資料在班級分享,讓學生深入瞭解我國所特有的十二生肖知識。再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一組十二生肖的美術作品,表現形式不限,可以是手工,也可以是繪畫。引導小組成員間共同探究、相互啟發,拓展創作思維,充分展示小組個性與集體智慧,協作完成一組十二生肖作品。不少"設計·應用"課也很適合於小組合作探究,教師要善於將動手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讓他們在各自小組揚長避短、合作探究,達到優化組合。()真正做到小組探究、集體實踐,協作完成教學任務。這種合作探究,既能彌補教師因材施教的不足,讓每個小組成員施展才華,促進個性發展,又能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體驗參與集體活動的技能,促進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習慣。

三、組際競爭策略

競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自尊心、成就感,形成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良好學風,將潛在動機轉化為學習動力。因此,競爭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催化劑。小組合作學習內部重合作,但外部重競爭。教學中引入組際競爭機制,通過集體表決、小組評議等方式,從各小組中評出若干積極合作、作品優秀的先進小組,併為先進小組授予小紅旗,一個學期後再評出最佳合作團隊獎和最優秀小組長獎,並對先進小組給予物質與精神獎勵。各小組為集體榮譽,開展小組合作時往往先經過集體討論、獻謀獻策,確定清晰的思路與任務,然後再集體動手完成創作。這無疑是一種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學第七冊《材料妙用》時,課前讓各小組收集廢棄品,帶到課堂上進行妙用再創作。由於引入組際競爭,各小組大膽想象、積極創作,製成泡塑假山、酒瓶盆景、塑料插花等栩栩如生的作品。實踐證明,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的作品,比個人的作品來得更豐富、更有趣、更有價值。組際競爭激勵機制還能激發各小組創先爭優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創作的動力,是構建優質課堂、形成良好學風的好方法。

四、表演展示策略

每個人的勞動與創作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與認可,國小生尤其如此。如果讓各小組合作動手製作的手工、繪畫等作品,在一定範圍內進行展演、展覽,那無疑是對學生莫大的鞭策與激勵。新課標"綜合·探索"學習領域評價建議中也指出:"根據兒歌、童話設計和製作頭飾或面具等,並表演舞蹈、童話劇等。"教師可以在小組合作中,結合教學內容,佈置一些有趣的表演展示活動,激發學生合作探究慾望,充分展現集體智慧,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教師在課堂上適當留出時間,安排各小組上台"亮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紹各小組的構思及與眾不同之處。例如,在教學第三冊《剪影》時,讓各小組用剪影創作出各種各樣的作品後,可以將課堂臨時佈置成一個小型劇場,安排幾分鐘時間,編排一個有趣的剪影劇,讓各小組帶上各自制成的剪影,在輕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現場皮影表演。展演時間不長,卻能昇華課堂,學生往往能夠在這個生動有趣的遊戲環節中獲得成功體驗、快樂體驗,並且終身難忘。教師還要注意將寫有小組成員名字的優秀作品收集,安排一個日期舉辦優秀作品展覽,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安排一個展廳或畫廊長久地展示這些優秀作品,讓學生產生向上的學習動力。

新課改下,國小美術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美術教師要貫徹新課改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教學原則,重視教學策略的研究與運用;課堂上善於結合教學內容,施以不同小組合作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通過彼此交流、集體討論、合作探究、協作完成等做法,創新教學模式,激發課堂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何麗玲。任務驅動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研究.成功:教育版,2009(01)。

王利軍。小組合作學習在國小美術教學中的作用.中國小教育,2011(07)。

國小美術課堂教學論文淺談國小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怎樣優化美術課堂教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