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鶴仙·梅》原文賞析

來源:文萃谷 2.56W
《瑞鶴仙·梅》原文賞析1

原文:

《瑞鶴仙·梅》原文賞析

濕雲粘雁影。望徵路愁迷,離緒難整。千金買光景。但疏鍾催曉,亂鴉啼暝。花悰暗省。許多情、相逢夢境。便行雲、都不歸來,也合寄將音信。

孤迥。明鸞心在,跨鶴程高,後期無淮。情絲待翦。翻惹得,舊時恨。怕天教何處,參差雙燕,還染殘朱剩粉。對菱花、與説相思,看誰瘦損。

詩詞賞析:

陸叡系紹定五年(1232)進士,曾做過沿江制置使參議、禮部員外郎、祕書少監、集英殿修撰、江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兼淮西總領等高官。此首看來是他青年時代的作品。

此詞營造的是一派悽迷、悲涼的意境,融鑄於意境中的是詞人一種煩亂、憂傷、悒鬱的心情。他大約是剛剛離開家鄉,奔波在千里迢迢的旅途。望長天灰雲漫漫,一行大雁正如自家一樣唳聲哀哀地飛向遠方的空茫。“濕雲粘雁影”中的“濕”、“粘”二字用得十分絕妙。雲濕,意味着將要落雨,它能將雁影“粘”住,表明雁飛得無力而緩慢,其實這都是詞人眺望雲空雁陣時的一種主觀的感覺,這種感覺是獨特的、準確的,因而當他用一個千錘百煉後的“粘”字將這種感覺貼切地表現出來時讀者就覺得非常新穎、觸目,立刻就和自身曾經有過體驗發生共鳴,不禁擊節叫絕。

仰望雲天之後,詞人便放眼前瞻,前面長路漫漫,征塵迷濛,“愁遠”之情自然又湧上心來。家鄉是一步比一步離得遠了,親人的面影,昔日的温馨紛亂如絲地在自己的心頭纏繞着,剪不斷,理還亂,又怎能整出個頭緒來呢?

以下詞人繼續抒寫旅途的辛勞和感懷。“疏鍾催曉,亂鴉啼暝”二句寫出他曉行夜宿的情狀,清晨曉鍾催他出發,黃昏亂鴉迎他寄宿。一個“催”字點出千金難買的光陰之倏忽不停;一個“啼”字點出在晝逝夜來的匆促行旅中心情之哀傷如亂鴉的悲鳴。其實“疏鍾”也無所謂“催曉”,“亂鴉”也無所謂“啼暝”,這“催”與“啼”不過是詩人的一種感覺,一種內心情緒的外化,是詩人主觀情緒對客觀外界景物的滲透。“花悰暗省”以下數句是詩人在行旅的寂寞中對昔日歡情追憶與眷戀,詩人與新歡的相逢只能在夢中恍惚的瞬間;而音書的久杳則更增添了心中的.幽怨與悵恨……

下闋進一步抒寫詞人客居異鄉的情懷。“孤迥”二字是一個總的概括,“迥”者,深遠也。孤寂因離家愈遠而愈深,真乃“離恨恰如芳草,更行更遠還生”者也。“盟鸞心在”數句表明詞人盟誓之心不變,但畢竟不能如仙人似地跨鶴出世,在茫茫紅塵之中前程尚難逆料,情絲還是趁早斬斷為好;然而正待剪時,反而惹得舊情更濃,懷恨更熾。這樣就把詞人對戀情慾罷不能的矛盾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怕天教何處”三句是一個詩意的象徵和哲理性的感喟,從字面上説,詩人是吟歎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有雙飛的燕子,就難免銜落花染蕊粉;實際上是指人,都難於逃脱男女之愛,而一旦為愛所持,便難於擺脱相思之苦,這是古往今來人類註定的宿命。因此接下來詞人便在想象中遙對他的所思者説:“咱們都對着菱花鏡瞧瞧吧,看誰在相思中瘦得最厲害?在外飄泊的我一點都不比你少瘦呵!”看來詞人陸叡實在是位情種,他的痴心並不比他閨中的所愛差呀!

《瑞鶴仙·梅》原文賞析2

【原文】

雁霜寒透幕。正護月雲輕,嫩冰猶薄。溪奩照梳掠⑵。想含香弄粉,豔粧難學⑶。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綃襯着。倚東風、一笑嫣然,轉盼萬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後園林,水邊樓閣⑺。瑤池舊約,鱗鴻更仗誰託⑻?粉蝶兒、只解尋桃覓柳,開遍南枝未覺。但傷心、冷落黃昏,數聲畫角。

譯文

濃霜浸透了窗間的帷幕。現在正是雲輕月冷,層冰未消的時候。梅花臨水照鏡。有人想塗抹胭脂,卻學不成半點富豔妖媚之態。在朦朧的月色籠罩下,寒梅依然是玉潔清瘦的本色。想像春風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

寂寞。故鄉在哪裏?雪後的園林,水邊的樓閣。雖然有瑤池以前的約定,但託誰捎去書信?粉蝶只懂得親近桃柳,梅花開滿了南枝卻沒有發現。只留下梅花在黃昏中,獨自冷落傷感。

【賞析一】

這首詞在煉字造句和風味上,接近南宋格律派詞人的詞作。全詞從梅花未開寫到將落,使用了烘托手法,總體層次分明。作者採用擬人手法詠溪上梅花,不僅寫出梅花美的外貌,還寫出了梅花清雅的姿態和寂寞幽怨的靈魂。這首詞不僅是為梅花寫照,在梅花形象中還投影着作者自己的心理感覺,精神興趣,是一首借梅花而抒懷的寄託詞。

【賞析二】

《瑞鶴仙·賦梅》是宋朝詞人辛棄疾的作品,全詞從梅花未開寫到將落,通過對梅的的描述,暗示了詞人傷世之感和關懷國家之痛,表現磊磈不平之氣。

該詞作於紹熙三年至紹熙五年(1192——1194)閩中任上。

【賞析三】

上片運用想象、比擬手法,正面描寫梅花的形神。起韻先為梅花營造出一個寒意襲人的夜的環境:嚴霜以下,層冰未消,寒意透簾,雲清月冷。借用了晚唐詩人韓偓“雲護雁霜籠澹月,雨連鶯曉落殘梅”之意。這樣的環境特別富有抒情暗示性,為下文抒情寫物做鋪墊。以下用一個單句,突出了野地梅花如美人以溪水為鏡在寒夜梳粧的風神。寫得空靈藴藉,令人聯想。然後以“梳掠”一詞順勢而下,寫梅花在溪頭打扮的動人風采。龍綃襯着“有《離騷》中”紉秋蘭以為佩“的芳潔之意。梅花在寒夜的溪頭上,幽遠其香,明豔其色,她那天然絕色的美麗,是任何靠裝扮而成的美人也學不出的。一個”想“字,化實為虛,變奇怪為合理,表明梅花對溪水而梳掠,這化身為人的動作形態只是作者的想象。”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綃襯着“兩句,把梅花出場特意放在月色朦朧的背景下,極寫她的神韻,寫出月下梅花如穿着鮫綃細紗的玉美人。結韻故意把梅花放到春天和百花對比,説如果梅花能到百花盛開的季節去嫣然一笑即開放的話,那麼百花都要因為自愧不如紛紛羞慚自落。詞以”一笑嫣然“、”轉盼“、”倚“字寫梅花,是以寫美人的筆法來描繪梅花的儀態和神韻。梅花被表現得如此之美,也為下片調轉筆頭,寫梅花命運的寂寞蓄勢。

下片除了運用想象,比擬手法外,還兼用了比興手法,來表現梅花值得痛心的不遇命運。起句一個”寂寞“,短音促節,一語定調,揭示溪上梅花的精神狀態。以下連用兩句拽出回答。借用北宋高士林逋”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的詩意,暗示”富貴非吾願“、”棲隱亦非所期“的微旨。其一問梅花的家鄉,拽出這野地寂寞的梅花,像是被放逐者,原來卻是生在園林裏,樓閣邊的高貴寒花。其二以梅花自己的口吻來反問,通過這一反問,表明了梅花失意冷落的命運憂傷。梅花本來和天上瑤池有一箇舊約,可是現在淪落至此,誰肯為她捎信給約會的另一方呢?這裏梅花與天上瑤池之間的”舊約“,其比興意義與《離騷》以男女之約寓君臣之約一樣,傳達着作者政治不遇的深沉痛苦。以下更進言明那尋桃問柳的輕薄粉蝶的不足以擔當傳信重任。然而,就是這輕薄的粉蝶,對於綻放滿枝的梅花尤且不屑一顧詞寫梅花由園林、樓閣入野地、溪頭,瑤池舊約無人傳信,且連粉蝶兒都不肯相顧,梅花的命運一降再降,顯示出詞人無比傷痛的感受。結以”冷淡黃昏,數聲畫角“,惋惜貞姿方茂,便爾凋零,畫角吹奏着《梅花落》的悽音,傳達出一種悲苦的心境。”冷淡黃昏“四字,是從林逋的名句”暗香浮動月黃昏“七字中截取而來,與發端的”護月雲輕“遙相激射。畫角聲中,再一凝想南來徵雁,此情此景正自難堪。這裏的黃昏與上片的月夜在時間上並不衝突,因為它是為梅花將來的零落渲染氣氛的,與上片並不處於同一時間段落中。”傷心“一詞,是花的自憐,是人的憐惜,把花情和人情渾融一體,無法分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