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閲讀賞析(通用7篇)

來源:文萃谷 7.84K

《周南·關雎》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第一首詩,通常認為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雎》閲讀賞析,一起來看看吧。

《關雎》閲讀賞析(通用7篇)

《關雎》閲讀賞析1

關雎

《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賞析:

《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全詩可分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愛慕:一個男子在河邊遇到一位美麗的姑娘,於是萌發了愛慕之情。這一章開頭用關關雎鳩起興,運用比的手法點出了戀愛的主題。因為雎鳩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與而未嘗狎,以雎鳩的關關和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貼切而有深意,確是匠心獨具。

第二章(中間八句)思念:男子對姑娘思念不止,以至夢寐以求,輾轉反側。在他眼前出現的是這位美麗姑娘採摘荇菜時左右流之的苗條、優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約這只是一廂情願,他只有獨自在牀上輾轉反側,直到天明。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寫優哉遊哉,寫其綿綿情意,思念不絕,又有動作描寫輾轉反側,突出其內心狀態的不平靜,形象逼真地表現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後八句)願望:表達了希望與姑娘成婚的美好願望。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是設想與姑娘結婚時鼓樂齊鳴的歡樂場面。

這首詩採取了重章疊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複詠唱。這體現了《詩經》語言的一個特色。詩的感情真摯熱烈,迴環詠唱的章法,使熱戀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詩的每一章,都用起興的藝術手法,將自然景象與人物的內心情感和諧地融會起來,景中含情,情中藴景。

1. 統領《關雎》全篇的詩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本詩用來形容美麗善良的姑娘的成語是窈窕淑女。

3.《關雌》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

《關雎》寫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表達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詩經》的主要藝術表現手法有賦、比、興等,《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運用這種手法起到了什麼作用?

《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興的藝術手法。如本詩開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它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發端的話,但水鳥和鳴,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和諧恩愛。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義上發生關聯。本詩的起興之妙正在於詩人情趣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的契合,也即一直為人們所樂道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5、《關雎》大量運用了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充分表達了詩人細膩的思想感情,請從詩中找出一處,反覆朗讀,並體會其作用。

《關雎》中關關(疊字)形容鳥叫聲,窈窕(疊韻)表現淑女向美麗,參差(雙聲)描繪水草的狀態,輾轉(疊韻)刻畫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狀,既有和諧的聲音,又有生動的形象。

6、本詩圍繞一個求字,寫一個男子對美好女子的愛慕追求。

7、詩中思念情人使人歷歷在目的一個細節是輾轉反側,通過反覆寫男子對愛情的執着追求且細心呵護的短語是:採之、芼之、友之、樂之。

《關雎》閲讀賞析2

關雎

作者: 無名氏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周南·關雎》原文(全文帶拼音版)

關關雎鳩,

guān guān jū jiū

在河之洲。

zài hé zhī zhōu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君子好逑。

jūn zǐ hǎo qiú

參差荇菜,

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流之。

zuǒ yoù líu zhī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寤寐求之。

wù mèi qiú zhī

求之不得,

qiú zhī bù dé

寤寐思服。

wù mèi sī fú

悠哉悠哉,

yōu zāi yōu zāi

輾轉反側。

zhǎn zhuǎn fǎn cè

參差荇菜,

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采之。

zuǒ yoù cǎi zhī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琴瑟友之。

qín sè yǒu zhī

參差荇菜,

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芼之。

zuǒ yoù mào zhī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鐘鼓樂之。

zhōng gǔyuèzhī

「翻譯」

關關鳴叫的水鳥,棲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麗的姑娘,好男兒的好配偶。

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採。善良美麗的姑娘,醒來做夢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來做夢長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來覆去難入眠。

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採。善良美麗的姑娘,彈琴鼓瑟親近她。

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麗的姑娘,敲鐘擊鼓取悦她。

詩經關雎名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關雎》古詩配畫

「註釋」

(1)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

(2)雎(ju)鳩:一種水鳥

(3)洲:水中的陸地

(4)窈窕(yaotiao):內心,外貌美好的樣子;

(5)淑:好,善

(6)君子:這裏指女子對男子的尊稱;

(7)逑(qiu):配偶

(8)參差(cenci):長短不齊的樣子。

(9)荇(xing)菜:一種多年生的水草,葉子可以食用。

(10)寤(wu):睡醒

(11)寐(mei):睡着

(12)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

(13)悠:憂思的樣子。

(14)輾轉:轉動。

(15)反側:翻來覆去。

(16)瑟:琴和瑟都是古時的弦樂器

「賞析」

1、《詩經·關雎》絕世僅有的愛情詩

《關雎》為先秦時代民歌,為《詩經》中的第一篇詩歌,這首詩是詩經中的10首愛情詩之一,收錄在《國風·周南》,是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零五篇之首,説明對它評價很高,作為一首簡單的愛情詩,關雎有兩個地方為後人所稱道:

第一好在音樂,此有孔子的評論為證,《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亂,便是音樂結束時候的合奏。

第二好在意思,《關雎》不是實寫,而是虛擬。戴君恩説:“此詩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盡了,卻翻出未得時一段,寫個牢騷憂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時一段,寫個歡欣鼓舞的光景,無非描寫‘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認做實境,便是夢中説夢。”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關雎》古詩配畫

2、表現手法:

關雎這首詩在藝術上巧妙地採用了“興”的表現手法。首章,“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想。其後各章,又以採荇菜這一行為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地相思與追求。第二章“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悦。全詩語言優美,善於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擬聲傳情的生動性。

3、內容鑑賞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裏苦惱,翻來覆去睡不着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的地位的。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為“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應該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另外,説它是情愛詩當然不錯,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讚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詩經·國風》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麼用處後人不清楚了,就僅當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把《關雎》當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

4、詩與愛情

由於《關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愛情,又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剋制,使其符合於社會的美德,後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壓迫的人們,也常打着《關雎》的權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權利。所謂“詩無達詁”,於《關雎》則可見一斑。

「後世點評」

①《毛詩序》稱《關雎》為“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

②鄭玄:后妃覺寐則常求此賢女,欲與之共己職也。(《毛詩傳箋》)

③孔穎達:此詩之作,主美后妃進賢。思賢才,謂思賢才之善女。(《毛詩正義》)

④司馬遷: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仁義陵遲,《鹿鳴》刺焉。(《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⑤孔子:《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

⑥朱熹:孔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愚謂此言為此詩者,得其性情之正,聲氣之和也。(《詩集傳》)

⑦餘冠英:這詩寫男戀女之情。(《詩經選》)

⑧陳子展:《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之詩。(《詩三百解題》)

⑨趙浩如:這是一首民間的情歌,用興起的藝術手法,寫青年男子思戀少女。(《詩經選譯》)

《關雎》閲讀賞析3

練習:

1.詩中寫河洲的水鳥,寫採摘荇菜,起什麼作用?

2.詩中描寫感情波瀾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談談你對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4.品讀《詩經關雎》的詩句,參照相關鏈接,簡析《關雎》的意境美。

5這首詩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6詩中有許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疊句,這種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2分)

7.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四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引起後文(或:起興作用)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3.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她,把她當成知音、知己,和她相親相愛。(意思接近即可)

4.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詩經》中的許多詩歌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描寫,描繪出一個個優美的`意境。

5.(2分)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愛情(對美滿生活,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6.(2分)(1)可以充分表達詩人思想感情(1分)。(2)增加詩歌節奏感和音樂美(1分)。

7.解析:這是《詩經》中的第一首詩,對其主旨歷來有不同的理解,現在一般認為是一首愛情詩,描寫青年男子對理想愛人的追求。雎鳩,是一種水鳥,傳説這種鳥兒雌雄相愛,情真意專,形影不離。

答案:這四句運用了比興的手法,首句借雎鳥一聲聲的相互和鳴起興,引起男子無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麗賢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説比興也正確,興中有比)

《關雎》閲讀賞析4

用韻方面,這詩採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着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

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對《關雎》,我們應當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為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周禮·地官·媒氏》雲: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於我們瞭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並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和風俗習尚。文學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俗習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於社會風習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關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為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的。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為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雲: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鄭樵特別強調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並且重視聲調的和諧。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雲:《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

總結:《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説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

《關雎》閲讀賞析5

《關雎》原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雎》賞析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零五篇之首,説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説:“《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雲:“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着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於它所表現的是什麼樣的婚姻。這關係到我們對《風》的理解。朱熹《詩集傳》“序”説:“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説:“《詩》在於聲,不在於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直為其聲新耳。”朱熹是從詩義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方面進行解釋。我們把二者結合起來,可以認為《風》是一種用地方聲調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儘管朱熹對《關雎》主題的解釋並不如此,但從《關雎》的具體表現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説:“《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此後,人們評《關雎》,皆“折中於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雎》究竟如何呢?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後二章又各分為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現在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為“求”,不確。因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姚際恆《詩經通論》評雲:“前後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今夾此四句於‘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着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雲‘求’,下之雲‘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別。”姚氏對本章在全詩中的重要性分析最為精當。應當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林義光《詩經通解》説:“寐始覺而輾轉反側,則身猶在牀。”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後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於侈靡,所謂“樂而不淫”。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譯文

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靜美好的少女,小夥理想的伴侶。

參差不齊的荇菜,順流兩邊去撈取。文靜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沒能如心願,日夜心頭在掛牽。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覆去難成眠。

參差不齊的荇菜,兩手左右去採摘。文靜美好的少女,彈琴鼓瑟表愛慕。

參差不齊的荇菜,兩邊仔細來挑選。文靜美好的少女,鐘聲換來她笑顏。

《關雎》閲讀賞析6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評析】:《蒹葭》是《詩經》中表現“朦朧美”的名篇,寫一位戀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蒼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復,神魂顛倒,心焦地尋求他思念的戀人。

全詩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邊的秋景起興,借景抒情,把水鄉清秋的景物同詩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了一起,渲染氣氛。詩中虛實結合,把實際情景同想像、幻想交織在了一起,加強了藝術感染力,而這一想像之景的出現,卻深刻地描繪出了一個痴情者對戀人的強烈感情。

1、賞析《詩經·關雎》並答題

①本詩圍繞一個“求”字,寫一個男子對美好女子的愛慕追求。

②詩中思念情人使人歷歷在目的一個細節是_輾轉反側_,通過反覆寫男子對愛情的執着追求且細心呵護的短語是: 友之、樂之。

2、賞析《詩經·蒹葭》並答題

①詩中為愛情設置了一個特定環境:蒹葭 白露 道阻 水中,來表現主人公對愛的純潔與執着。

②全詩反覆鋪排描寫,渲染撲朔迷離的尋愛歷程,極富含蓄美、意境美、迴環美、音樂美。

3、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關雎》選自《詩經》,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常用“賦”、“比”、“興”手法。

B、藝術手法主要上表現為“興”和“重章疊句”。在情感特質上主要體現為以禮節情。小夥子雖然非常愛慕“淑女”,但是他沒有讓這種愛氾濫;雖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異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夠自我排解這種痛苦,使情感始終沒有超越倫理的制約。體現出健康明朗的風格。

C、《關雎》描寫了一個青年小夥子,偷偷地愛上了一位姑娘那種單相思的動人情景。詩中的“君子”和“淑女”,為貴族“少爺”和“小姐”;詩中的“琴瑟”和“鐘鼓”為貴族的專用品。

D、全詩運用比興的表現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並以重章疊句,反覆詠唱的藝術形式,充分表現了人們對於美滿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願望。

4、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

A、《蒹葭》是詩經中表現“朦朧美”的名篇。可能是寫一個男子傾心於一個女性,這首詩和關雎都可以看作 愛情詩,但是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表現手法上都沒有很大的差別。

B、蒹葭中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寫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尋,伊人彷彿就在不遠處的水中陸地上,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C、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D、《蒹葭》這首詩,動靜結合,描摹傳神,詩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靜態寫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尋求伊人,伊人忽隱忽現,欲即轉離,這又都是動態的描摹,如此動靜結合,使這幅畫給人留下了更加生動、鮮明的印象。

《關雎》閲讀賞析7

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翻譯:

豆苗採了又採,薇菜剛剛冒出地面。説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實現。沒有妻室沒有家,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 沒有時間安居休息,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

豆苗採了又採,薇菜柔嫩的樣子。説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麼憂悶。憂心如焚,飢渴交加實在難忍。駐防的地點不能固定,無法使人帶信回家。

豆苗採了又採,薇菜的莖葉變老了。説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陽春。徵役沒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麼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開着的是什麼花?是棠棣花。那駛過的是什麼人的車?當然是將帥們的從乘。兵車已經駕起,四匹雄馬又高又大。哪裏敢安然住下?因為一個月多次交戰!

駕起四匹雄馬,四匹馬高大而又強壯。將帥們坐在車上,士兵們也靠它隱蔽遮擋。四匹馬訓練得已經嫻熟,還有象骨裝飾的弓和鯊魚皮箭囊(指精良的裝備)。怎麼能不每天戒備呢?獫狁之難很緊急啊。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飢又渴真勞累。滿腔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賞析:

《采薇》是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中的一篇。歷代注者關於它的寫作年代説法不一。但據它的內容和其它歷史記載的考訂大約是周宣王時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獫狁(即後來的匈奴)已十分強悍,經常入侵中原,給當時北方人民生活帶來不少災難。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獫狁的記載。從《采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詩中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有關《采薇》這一首詩的背景,歷來眾説紛紜。據毛序為:“《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獫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役,以守衞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其實,真正的經典,無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時空的魅力。它曾經如此真切細微地屬於一個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屬於每一個人。所以,縱然這首詩背後的那一場戰爭的烽煙早已在歷史裏淡去,而這首由戍邊戰士唱出來的蒼涼的歌謠卻依然能被每一個人編織進自己的生命裏,讓人們在這條民歌的河流裏看見時間,也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面對《采薇》,與其觀世,不如觀思;與其感受歷史,不如感受生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