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井遊記》閲讀賞析

來源:文萃谷 3.02W

《滿井遊記》是一篇清新的寫景小品。寫景層次分明,比喻新鮮,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遊覽時的輕鬆喜悦心情。教讀本文,怎樣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學會本文準確生動的寫景方法呢?我把重點放在朗讀上。整個課堂教學做到“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以議加強讀,以練鞏固讀”,從而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各種實踐活動,讀讀議議,從中瞭解思想內容,體會了寫景方法。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滿井遊記》閲讀賞析

一、“以讀為主”,落實字、詞、句

這是一篇文言小短文,怎樣去識字積詞,弄懂句意?我沒有串講課文,而是通過引導學生多讀、熟讀、精讀、背誦等具體言語活動實踐,來完成這項任務。

首先,在課堂上安排充分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去讀書,不走過場,把教師講解、提問的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其次,變換形式──採用學生自讀、老師範讀、師生共讀多種方式,着眼於讀的不同目的,不同功用,確定恰當的讀的方式,並把這些讀的方式有機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通過多讀,使字、詞、句的.訓練落到實處。

二、“以思伴讀”進行質疑訓練

俗話説:“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進行無鮮明目的的機械的枯燥的重複的讀,還不如不讀。為了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讀書,做到“口到”、“心到”,就要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質疑訓練。以“疑”促使學生更好地在思考中讀書,即“以思伴讀”。

在導入新課後,我先引導學生讀自讀提示,進行質疑練習。通過訓練,他們瞭解了本文的大致內容及寫景特點。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累探索。接着,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文章中心,把相關問題的理解都串到一條主線上,即怎樣層次分明地寫景,這樣問題有了主要方向。學生帶着問題,再讀課文,細心體會本文的寫景特點。接着,引導學生探究語言加大思維深度。在這篇小品文裏,作者藉助遣詞造句的高度技巧,突出了早春二月景物的個性。引導學生理解這一點,還是通過讀來完成。學生先讀後議,找出“冰皮始解”,一個“始”字,使時間性更加鮮明,“柳條將舒未舒”,也是早春的特點,不是暮春的景物。“柳條披風”,更讓學生聯想到“二月春風似剪刀”。教師適當點撥,不斷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讓學生因“疑”而動,不僅獲取了知識,更培養了他們的學習能力。

三、“以情促讀”,領悟旨意

文以載道,文以傳情。可以説,“以情悟文”是語文教學的一條規律。因此,指導學生讀書時,不能忽視情感的參與。

這篇小品文,生動地表達了一個“城居者”整個冬天都“侷促一室之內”,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籠之鵠”的歡快之情。學生多次朗讀後,都能很好把握文章的“情調”。我在點撥時,力掙做到以讀為旋律,融聲音、表情、姿態、手勢為一體,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課文情境。這樣,我就很自然的把自己體驗到的情感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