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第二輪複習有什麼計劃

來源:文萃谷 2.63W

第二輪複習時間沒有第一輪時間長,同學們在複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複習計劃的合理性以及複習方法的高效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高三政治第二輪複習的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高三政治第二輪複習有什麼計劃

  高三政治第二輪複習計劃

要重視教材,抓綱務本

所謂"抓綱",就是要"吃透"《考試大綱》和考試説明。所謂"務本",就是要重視課本。從近幾年的大學聯考政治試題來看,無論內容多新、形式多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識的支點,這就是説"題在書外,理在書中",一切試題都是課本知識的深化、擴展和推移。

在複習課上,一定不要拋開課本複習,再好的學案,再好的複習提綱也代替不了課本。問題探究和題目解析時,所運用到的知識都要回歸教材,都要往教材上靠,在教材中“尋根”。聯繫社會熱點時,要明確課本知識是認識理解現實熱點問題的“工具”,也要在課本中為熱點問題“尋根”,找出與教材的結合點,運用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去分析説明熱點問題。總之,熟悉教材,把握教材,以牢靠熟練的基礎知識適應大學聯考之千變萬化,這才是複習中最基本的策略。尤其是後期複習更應迴歸課本。

找準社會熱點,形成熱點專題

時政專題的複習要注意選取具有代表性、針對性、典型性的專題,不能多而雜。社會熱點問題有的適合於主觀性試題,有的僅適用於選擇題,要有所選擇和側重。適合主觀性試題的要加大力度複習,形成熱點專題,適合選擇題的要相對用時較少,點到為止。選擇社會熱點專題要注意兩點,一是黨和國家當前的重大方針政策或是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重大熱點問題;二是與教材基本知識能夠結合並有密切聯繫的問題。

例如:我國經濟建設中提高宏觀調控水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問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問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與構建和諧社會問題,科技進步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問題,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和解決農民、農村、農業問題,社會保障問題,分配製度改革的問題,消費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如何擴大消費問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問題,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問題,振興文化產業的問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問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問題,國慶60週年的成就等等,以及我省打造藍色經濟區、開發黃河三角洲等。

這些都是我國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社會生活中的重點問題,它們解決的好壞都直接關係到我們國家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都直接制約着其它各種問題的解決。

建立聯繫

12月份的時候,我們北京考了一次聯考,其中第一道政治的大題就是這麼問的:“結合材料,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中央財政節能環保預算支出變化的現實意義。”

很多學生都答不出什麼內容,只能拿三四分,為啥呢?沒有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繫。

我們來審題,“分析中央財政節能環保預算支出變化的現實意義”,可以看出,財政支出,是説政府花錢,政府花錢也是消費啊,環保消費花錢多了,對經濟有好處啊。所以我們在建立起知識框架的基礎上,可以想出來要答第四課,消費促進生產發展的知識。答案是“消費反作用於生產。中央財政節能環保預算支出的増加,增加社會需求,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着導向作用,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

那涉及消費的知識還有什麼呢?第十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那兒有。答案是“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驅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都是課本原話,孩子可能背下來了,但是他不知道要答這個。因為他沒有建立起來知識之間的聯繫,他不知道現在的考試,都是考察同一個要素(比如剛才説的消費)出現在不同的課本章節,你需要挑出來符合考試題材料的那幾點,構建一個新的知識體系,而不是單純的背書。

所以我們得建立起不同位置的知識之間的聯繫。

我們又要問了,那我怎麼建立起這個聯繫?怎麼才能對整本書有一個宏觀的把握?讓北京新東方一對一韋墨老師來告訴你。

首先,我們要把課本知識拆分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種,稍微有一些語文功底的學生應該能從課本字面意思看出來,不過這個也需要平時的`積累。

然後,我們要去總結。比如説,消費者能做的有哪些,企業或者經營者要做的有哪些,做法類的整理出來。然後是意義類,然後是原因類。要自己親自去總結,才能更有印象,要想偷懶要老師整理好的,也行,我們新東方的老師這裏都有,但是那樣背了效果不如親自整理的印象深。

為什麼要整理這個呢?假設一道題讓你用經濟生活的知識回答政府該怎麼去做一件事,你整理好了以後,就可以在腦子裏回憶一下,整本書涉及政府該怎麼做的有哪些:第1課,有對通貨膨脹和匯率的控制;第2課,有穩定物價;第3課,促進消費;第4課,發展生產力和堅持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第5課,有促進就業的措施;第7課,促進分配公平;第8課,有發揮財政的作用,税目和税率的制定;第9課,有市場秩序和宏觀調控;第10課,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也就是説,老師剛才給你提供的是一個複習的角度,要做到複習以後腦子裏要清晰地知道每一課有什麼知識,才能迅速判斷這個知識和題目的設問有沒有關係,才不會遺漏知識點以致失分。

堅持把能力訓練作為“謀分之基、創新之源”

培養能力是課改的要求,也是大學聯考的要求。“考試知識範圍”規定了考試的廣度,“能力要求”則規定考試的深度。因此,在堅持基礎知識為第一要務的前提下,強化能力訓練更是“謀分之基、創新之源”。

有資料顯示,學生大學聯考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①審題不仔細;②書寫不規範;③思維不靈活;④表達不清楚;⑤基礎不紮實;⑥答題抓不住要點,不能規範使用專業術語。這六大帶有共性的失分因素,從能力角度看,集中表現為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差;落腳在具體題型上,主要是主觀性試題。

很多同學對主觀題有一種恐懼感,常常得意不得分。為此,在複習中,要努力強化這兩方面能力的訓練,突出思維能力,突破錶達能力,同時必須要明確,這兩個能力都是建立在對知識有全面透徹掌握的基礎上。

總之,通過第二輪的專題複習,呈現在你腦子裏的政治知識應不再是雜亂無章、毫無頭緒的亂麻團,而是有骨有肉、交錯有致的知識體系,從而為第三輪的強化訓練打下紮實的基礎。

  大學聯考政治常考大題

1.新時期如何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①基本格局: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②基本戰略: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

③基本原則: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④注意從國家和企業兩個角度思考

從國家角度: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堅持出口市場多元化和以質取勝戰略;促進出口產品結構優化、推動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提升企業適應國際市場的能力,利用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維護我國企業的正當權益,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加強協作,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防範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 從企業角度:企業要注重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管理和自主創新,誠信經營,提升國際競爭力。

⑤從科學發展觀方面:注意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2. 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為什麼要做某一件事?怎樣做某一件事?

①必要性:我國國家性質、人民地位、公民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是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基礎和標誌)。

②重要性:第一,對公民——有利於增強主人翁意識,提高政治參與的熱情、能力,真正行使(實現)自己的民主權利。第二,對社會或國家——有利於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地位,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展、現代化及各項事業的發展。有利於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羣眾的聯繫,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2)公民應如何參與政治生活?

①內容:行使民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