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椽樹》公開課教案設計

來源:文萃谷 2.17W

教學目標:

《扛椽樹》公開課教案設計

1、尋找本文的抒情線索,學習狀物抒情散文的解讀方法。

2、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明確扛椽樹的象徵意義。

3、體會本文的藝術手法,揣摩陽剛雄健的語言特點。

一、解題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篇課文《扛椽樹》,

請問這樹其實是什麼樹的一種?(柳樹)

是哪裏的柳樹?(陝北)

你心中的陝北是怎樣的?

教師拓展:我心中的陝北,是由延安、革命精神、信天游、白羊肚毛巾、窯洞、寶塔山、蘭花花、我很喜歡的一個陝北作家路遙和他的《平凡世界》、《人生》等很多混亂卻清晰的元素組成的。當然,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是黃土高原。我還依稀記得年少時讀《人生》,巧珍唱的信天游“上河裏鴨子下河裏鵝,一對對毛眼眼望哥哥……”半年前在攝影網上還看到安塞腰鼓的圖片,藍天下揮舞着紅綢帶,敲打着腰鼓在黃土地上踢騰翻躍的漢子們,讓人血脈賁張,這就是我心中的陝北的印象。

這棵柳就長在陝北的黃土高原上,有人把它叫塞上柳,還有叫蓬頭柳,為什麼作者偏偏要叫它扛椽樹?請用文中的話來回答。(我特別喜歡最末的這個名字,因為摒棄了柔弱的柳字,更因為它以濃郁的泥土氣息,道出了它的根本特質。)

這話該怎麼理解?(猜想,同學會陷入了沉思,因為這是本文解讀的難點。)

過渡語:這個問題是本文解讀的難點,它關乎散文的主旨和意藴,需要我們深入文本,全面思考,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去探尋扛椽樹的根本特質。

二、分析情物,把握情旨

1、過渡語:請同學們標好段落符號,細讀6-8段,找出課文是從哪些角度具體描寫扛椽樹的,進而思考它的根本特質。

段6:色彩——濃黑——陽剛堅強——陝北英雄、普通剛強漢子、魯迅樣的民族魂

對比拓展:回憶描述記憶中的柳.

關於柳的色彩:嫩黃

段7:枝條——橫多——傲骨錚錚——英雄、陶淵明、魯迅

對比拓展:回憶描述記憶中的柳.

柳貴於垂,不垂則無柳;柳貴乎長,不長則無婀娜之致——李漁

賀知章的《詠柳》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總結:我們所見柳一般是飄逸的,輕柔的,婀娜的、柳腰,柳葉眉,女人樣的。

段8:功能——做椽——無私奉獻——一羣普通的勤勞堅韌的陝北人民

對比拓展:垂柳依依,風姿優美,往往是作園林景觀或是行道樹。

2、通過外形特徵和內在品質兩方面的刻畫,作者賦予扛椽樹怎樣的總體形象?

板書——作畫。

讓我們齊讀第9段,從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 ——奇崛;

4、若果説江南的柳,我們給它一個人的比喻,是小女人,窈窕淑女,那麼作者筆下的奇崛的柳,可比喻為什麼?是硬漢、大丈夫的形象。

5、小結:課文第九段中對扛椽樹的描寫,是否還有其他的深意。讓我來讀一句讀:“這還不夠,還應該潑出它黑色軀體中的代代相襲的遺傳基因,以及由於這基因才一輩輩、一年年、用不歇息地扛着椽,扛着椽站起啊站起,獻給父老兄弟姐妹,修築千萬間。”

可見,文末作者調動了飛揚的激情,從名字開始,想到它的形象、基因、聲音,酣暢淋漓地表現了它的奇崛之美。已由陝北大地上的硬漢、大丈夫,上升到一種精神——一種生生不息、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中華民族精神。

6、由樹想到了具有樹的根本特質的人和精神,請問,這是什麼手法?請概括本文的主旨。

文章主旨:本文通過對扛椽樹(或陝北柳樹)的顏色、形態、作用及名稱的描繪,託物言志,歌詠了具有扛椽樹那樣堅忍不拔、傲骨錚錚、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具有這種精神的脊樑式人物,並已經成了民族精神的化身。

三、探究情緣,鑑賞情藝

過渡語:既然作者寫這篇文章就要通過扛椽樹的形象來象徵陝北高原的剛強漢子。那他為什麼在開頭的幾段裏不寫扛椽樹,而要到行文過半了才寫它?這樣有何用意呢?

教師示範,深入分析:

1、首段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

這種寫法比較眼熟,哪裏見過?聯繫《我與地壇》“彷彿這故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它在等待我出生,然後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不説人等物,而説物等人,這是一種移情的手法,使本無生命的物有了人的情趣。

交代寫作的對象,營造了濃郁的抒情氛圍,兩個設問領起下文,並激發了讀者的思考。

小組討論,自圓其説。

2、文章2、3分別寫什麼,是否多餘?

等的不是寫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詩人們,因為他們沒到過黃土高原,見不着。

等的不是寫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王維,因為他雖然到過黃土高坡,但他只是個步履匆匆的過客,所以也沒關注。

作用:寫出了陝北柳生於絕域,平凡、普通得不受歷代詩人的欣賞,照應開頭及第四段“描繪它,沒借鑑可尋”一句。

它普通平凡,作者卻要極力讚美他,側面突出“這柳”的奇崛,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

他一次次在等待中受冷遇,等的越久長,越失落,才會突出與我相逢的激動,為下文寫我和它邂逅時的激動心情作鋪墊,也為後文對柳的描繪與讚頌鋪墊蓄勢。

3、為什麼説陝北柳等的是我?真的是在等作者?為什麼這樣寫?

補充作者介紹:劉成章陝西延安市人,著名作家,出版過多部散文集,其中《羊想雲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他的《安塞腰鼓》我們同學可能讀過,它的作品追求“土”,那種帶有地方色彩的土,背後其實是他對生他養他的黃土地有特別的深情。此外,他作為作家,高一就已經出道,先是寫詩,再是寫詞,後來又迷上歌詞寫作,再後來成為專業劇作家,人到中年又轉些散文,寫了大量的風情神韻散文,花甲之年,又像餘秋雨一樣寫了很多行走散文,可以説作者的身上還有一股不屈不撓不斷開拓的精神。

所以説,從柳的角度來説:我與陝北柳都是陝北生來陝北長,魂牽夢縈這個地方,對故土的一草一木有着難解難分的情結;

從我的角度説:我從扛椽樹身上,讀到它的精神氣質,與陝北人的精神氣質相通、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一脈相承,也與作者的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相同,故而有知音之感並激發出濃濃的讚美之情,。

4、小結:所以説,樹對我的期待和我對樹的深情是一致的,我與陝北柳心心相知,宛如故人,樹人合一,正因為這樣,我才能對扛椽樹的形象和根本特質有如此正確的把握。

四、揣摩文字,剖析情語

至此,我們知道了扛椽柳為什麼千百年來不為眾多作家欣賞,卻能激發本文作者如此濃烈的情感的原因了?這麼真摯的感情,作者要怎麼寫才能淋漓盡致地表達??這就要靠作者的語言魅力.

1.一靠我們的讀,二靠我們的揣摩,接下來,請同學們挑選自己喜歡的.語句,自由朗讀,自由體會,等會我們一起分享.(可以大到一個段,小到一個詞.用心去體會,方能有收穫.)

比如:分析“我把我周身的血液變成濃濃的墨汁,滿腔滿腔地往出破...........:

1)句式——排比。最大限度地表達感情,能夠製造出排山倒海的氣勢。再讀!不妨改寫開頭的那句話,並進行比較.

2)頂真反覆比喻擬人.如“它的枝條是陶淵明的腰,五斗米也壓不彎它。它的枝條是魯迅的筆,其筆如椽,揮盡了一個時代的思想輝煌”,既使整體文章搖曳生姿,同時也給讀者創造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3)請這個同學説説覺得這個句子中哪個字用得好?——“潑”(練字)

為什麼好:中國畫中潑墨山水的那種大氣和恣意,豪邁.形象描寫更具表現力。①貼切。摹寫柳樹枝條眾多而凌厲的特點。②生動。突出柳樹的動感與衝擊力。③形象。使柳樹具體可感,如在眼前。

4)句子短。氣勢強,力度強。——直接,奔放。作者描繪的是陝北的柳,是粗獷如陝北的剛強漢子一般的柳。

5)看第5段,語言具有陝北民歌濃墨重彩的風格。比如我們看安塞腰鼓,穿着紅,用鮮豔的顏色來表現貧瘠的土地上蓬勃的生命力。所以在這裏,語言上濃墨重彩更能表現扛椽樹的形象,更能表達作者對它的讚美感情。還有仿寫詩句,穿插歌謠,有場景感,戲劇性.

6)詩意的語言,把長句改成了短句,豐富而富有變化,語言節奏感鮮明,在跳躍中有動感

小結:詩性的語言:多樣的修辭,靈動的句式.鮮明的節奏。真是這些語言技巧的運用是本文文勢磅礴,激情洋溢。

六、總結歸納。

很高興,我們同學們讀出了自己的見解和收穫,時間有限,我們的賞析暫告段落,課下如果還有心得,可以跟我們的老師交流,這節課我們一起領略了一棵長在陝北的黃土地上的奇崛的柳樹——扛椽樹,讀出了它別樣的特質和精魂,願在座的同學們也能做一個像這扛椽樹一樣堅韌不拔、傲骨錚錚,無私奉獻的強者,做祖國的棟樑,壯我中華萬世之威。

七、本課板書: 畫一顆樹的形象圖。

奇崛——象徵——陝北硬漢、民族精神

特色:託物言志,移情於物

欲揚先抑,鋪墊蓄勢

語言華美,文勢磅礴

建議:

1、教學內容可以調整,不如就抓住結構和文本內容做文章。把語言的欣賞這一環節刪掉,使教學重難點更加突出,不妨把6-8段講透徹,把第一段的作用講到位。非要講語言應當跟文章的主旨掛鈎,並且應該在老師的示範下,展開剖析,不能遍地撒網,浮於表層。

2、教學不夠從容,跟教學重難點的處理有關,賽課最好是內容少而精,輕巧駕馭。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多一點,不要太急功近利。

3、關於魯迅的難句的理解,他與王維都是文人,與英雄、普通的剛強的人、魯迅一起代表的是三類人,可以琢磨一下。

4、注意課堂用語,有些話比如“鍾情,大家是不是想歪了”等不可説,不能太誇張。

感謝同事們的指導!

熱門標籤